十一鲢子头,鲲子尾
在馆子店里吃饭,遭遇形形色色的鱼头是很正常的事。比如湘菜中的“剁椒鱼头”、“开门红鱼头”,川菜里“红油炸鱼头”,江西菜中的“瓦罐煨鱼头”,就连数日前在一家“阿佤山寨”的云南馆子里吃饭,店家推荐的主菜,也是一个堆满黄椒的“巨无霸鱼头”,更别提那独具特色的“谭鱼头”了……民间早就有“鲢子头,肉馒头”的说法,鲢子头成美味,是因为鲢子头上的活肉多,最讨口舌喜欢。
我们这里通常把鲢子和鳙鱼都叫成鲢子鱼,其实,头小的是鲢子,头大的是鳙鱼。鳙鱼这名字太文雅,没人喊,都喊“胖头”。凡性情迟钝的,头就越发超大,鳙鱼性憨,所以才长成了一颗胖大的头。头大了有一个不好,就是容易被人取走,菜场里常见无头案,地上摆了一排无头的鱼身,鱼头都被人斜着一刀砍走了,剩下鱼身子放那里以低于鱼头许多的价格出售。
“鳙之美者在于头”,鳙鱼一颗脑满的肥头,最易烧入味,是历来被美食家所推崇的好食材。鱼头最好吃的地方,是两边鳃壳后的两团螺纹状的肥肉,白嫩丰腴,油而不腻。鱼脑髓颤颤的,滑滑的,筷子都挑不起来。还有就是鱼头上连接各种形状的头骨之间的那些软皮,因富含胶质而特别鲜美。
鱼头是各路店堂的挑大梁菜,但于家厨中将鱼头做得风生水起也不难。买来大小适中的鱼头,抠去鳃叶冲洗干净,用刀由下颌处剖开,不要劈断,呈“合页状”的一个大片。晾干水后用料酒、精盐略腌,放盘中以旺火蒸十五分钟左右取出。锅里倒油,投下红椒丝、冬笋片、青豌豆入锅煸炒,烹入料酒、酱油、汤、醋、白糖、精盐、胡椒粉等,烧沸后用水淀粉勾芡,端起锅浇在鱼头上。特点:鱼肉鲜嫩,色彩繁复,口味酸甜微辣。
鱼头做汤,把带了一段胸肉的鱼头从中间劈开,达到可以摊开平放就行,抹上盐、白酒、姜汁,腌半小时。鱼头的内外两面都煎香,盛出备用。把葱姜蒜爆香,放入煎好的鱼头,再放糖、盐,略浇点那种不上色的生抽,烧出香味,转入一只胖胖的沙锅里,倒满水,大火烧沸,转小火盖上盖焖上半小时。汤色浓白如奶,那个香气简直要醉人……特别是鱼头酥烂,稠浓黏唇,却还保留本来面目。
我在江苏溧阳天目湖吃的沙锅鱼头,是用特制的腰形大沙锅炖出来的,汤色乳白,姜香味浓郁。据说,天目湖宾馆的每个鱼头都配有身份证,打开身份证上的防伪密码,通过电话可以查询是否正宗。其烹制手法是商业秘密,不宣人。但我推测,鱼头肯定先在锅里拉油,再小火慢煨,重放姜,中途不用揭开锅……如此,则汤浓味鲜,势所必然。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一个文学笔会放在皖浙交界处的芦村水库进行,半个多月的日子里,那鱼真是吃足了。大鱼头砍做两半,也不放什么作料,就是清水煮,煮出来后分别用脸盆装了端到桌上,白晃晃的鱼脑子得使勺子舀,咸中带甜,嫩而不腻,真是鲜美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