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休闲读品·天下(2012年第二辑)
7416000000002

第2章 西北联大为什么被湮没(1)

西北联大为什么被湮没

西北联大作为抗战时期与设在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南北呼应的高教界两颗璀璨明星之一,在秦岭与巴山之间奏响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文化弦歌,不仅延续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收容流离失所的沦陷区广大师生,培养出一大批各行各业的建设者,而且奠定了抗战时期及战后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根基。

然而,目前西北联大的历史处于被遗忘的边缘,无论对西北联大办学地周围的群众,还是对西北地区的文化教育界来说,它都已经成为“一所鲜为人知的大学”。如果不及时地去追寻它的点滴、缀连它的足迹、回味它的历程,它也许将永远沉寂在历史的风烟中。

◎古路坝天主教堂修女院

1938年8月,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独立成校,名“国立西北工学院”,校址为城固县古路坝天主教堂,当时天主教堂有500多间房屋。图中房屋为当时教堂的修女院,2008年汶川地震时震毁成现在这个样子,至今没有得到修复。

1西北联大的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1979年到2012年4月的资源中,以“西北联大”和“西北联合大学”为论述主题的文章共9篇,且简要介绍性的多,研究性的少。

同时,组成西北联大的学校或由西北联合大学分立出来的学校,在编写校史时对西北联大的历史有简要的、线索式的叙述,比如西北大学校史编纂委员会编的《西北大学史稿(上卷)》(1902-1949),王明汉、衡均编的《西北师范大学校史(1939-1989)》,刘基、丁虎生主编的《西北师大逸事》,《北京师范大学校史》(1902-1982),《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一卷)》(1895年10月至1949年1月),《回忆北洋大学》等等。

另外,通过“百度”可以搜索到两篇网络博客文章对西北联合大学的历史有所探究。一篇是刘利民的《走出一片蓝蓝的天——西北联合大学记忆》,对已有的部分有关西北联大的回忆进行梳理之后,阐述了西北联大的来龙去脉;另一篇是刘明伟《“西南联大”与“西北联大”之办学比较》,主要以西北联大为对照物,分析了西南联大办学成功的原因与经验。

可以看出,专门研究西北联大的严肃的学术性文章非常少见,系统展示西北联大历史的学术专著至今没有,更不要说能形成一个较稳定的西北联大研究学者群了。

与西北联大研究的冷清相比,对同样是抗战期间由几所大学内迁合组而成的西南联合大学的研究却呈现出一番热闹的景象:在“中国知网”1979年到2012年4月的资源中,以“西南联大”和“西南联合大学”为题名的文章达600多篇;关于西南联大的学术专著已经出版的有王喜旺《学术与教育互动:西南联大历史时空中的观照》、闻黎明《抗日战争与中国知识分子——西南联合大学的抗战轨迹》、杨立德《西南联大教育史》、谢泳《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封海清《西南联大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精神》、姚丹《西南联大历史情境中的文学活动》等十多种,且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研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