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俩在沟里放牛,有时候往山上走走,夏天吃的比较多,一边放牛顺便也就摘点能吃的东西,像是野果了,什么野菜了,城市里的人不讲究吃这些,觉得都是受穷的人才吃的,可是山里的人都知道,这些东西吃了对身体好,以前是吃不饱,山上什么都不带剩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点,那些野菜也就不见得家家户户都像是看见黄金一样的去抢了。
老太太记忆最深刻的是,前几年挨饿的时候,那时候就用槐树花开花的白白的小花洗干净之后然后合着苞米面那么一蒸,好吃的很,以前不像是现在做菜还能有油,甭管是豆油还是荤油的,以前吃菜嘴巴里都没味,苦涩涩的,不过习惯了,现在倒是怀念那种滋味了。
周于他家还算是过的比较好的,挨饿也就是一段,毕竟住在农村,自己家有栏子,好几块地,什么都种。
农村家里孩子多的,一年别的不费,费白菜,隔壁老李家二姑家就是,五个儿子一个闺女,到了冬天一冬天要吃掉几千斤的白菜,因为没有别的菜可吃,没有几家还能像是周家似的,自己养猪养鸡鸭鹅,然后杀了吃,有几个这么有条件的?
就是养点什么也都是为了卖钱。
老两口会过,所以日子越来越好,两个人的工资干攒着,家里是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用买。
老太太收拾完了家里,将围裙摘下去,然后也沿着后面的小路往沟里去,她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很宽广的地方,高有两米左右,那上面像是一个大的平台,在靠近小路边的地方上面有一个小庙。
这是周于她妈供奉的周家列祖列先,每年过年过节的时候老太太都要带着肉和一些馒头之类的上供,她不求别的,只是求自己儿子顺顺利利的。
农村像是一些封建迷信信奉的还是比较多的,像是老李家二姑她是跳大神的,老太太是不信那个,不过也没有说过什么,信不信也不能说出来,这样心里就安慰了许多。
经过小庙心里想着,要是周于能早点结婚就好了,你看她现在闲的,要是有孩子了,她还可以给带带,这不是挺好的。
小庙出去两条岔路,一条往左一条往右,往右的路是部队下来岔开的其中一条,老太太顺着这条路去沟里,沟里最后面都是山,一片一片的山林环绕,空气好的很,别人都觉得这地方太背了,可是这里的人从来没有这样觉得,因为生活习惯了,这里也没有外人,更不会有小偷什么的。
老太太和老爷子赶着牛上山,老爷子让牛自己吃草,自己就拾到一些材,这时候背回去要晒的,到了冬天就可以用了,不然现在也可以烧火的,农村都是用大锅做饭,没有柴火那就没有办法烧大锅了。
老太太看着今年山上的欧粒长得好,一片一片的(注:请百度欧粒,是以前我奶奶家后山最经常有的东西,和现在的车厘子有点像,紫红的。)老太太看着欧粒就笑,一眨眼周于就长大了,昨天还是孩子呢。
周于小的时候就漫山遍野的跑啊,那时候老太太还说呢,这孩子性子太野,长大了恐怕没出息,还真没有想到,反倒是小子出息了,女儿交代了。
一把一把给儿子摘着,然后用衣服装着,这东西要是破掉了弄身上了可就洗不掉了。
老爷子一边弄柴火一边顺便要是看见蘑菇什么的也采,别看少,可是一天一天的来点,长年累月那就多了。
这时候的榛子还没有熟透不能摘,不然里面是空的,就算是成了,这时候的榛子也都不好吃,因为水分太大,农村人这时候上山看见了榛子也是不会摘的,因为知道这时候都没有成,除非是自己想尝个鲜儿。
老太太中午要先老爷子一步回家准备做饭,老爷子要把牛都赶回牛圈里去,然后都弄好了才能回家,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这样,从来不会再八点以后睡觉,也不会在六点以后起床,早睡早起。
老太太回到家里准备好了饭菜,想着老爷子说的话,自己给周于摘了一些欧粒,想着就用这个做引子给孩子送去吧。
老太太换好衣服,老爷子进门,老太太水已经给准备好了,让老爷子洗手。
“你要去哪里啊?”
老爷子接过老太太递过来的香皂洗手,老太太说她要去医院一趟,老爷子也没有拦。
老太太自己就自己往下面走,拎着一个布袋子,她不经常出去,对于老太太来说什么买衣服那都是奢侈,她不好那个,能把这个家过起来,过好就是她最大的满足。
老太太沿着部队下去,顺着污水库往北选走,一路就没有听过,常年做事儿所以腿脚很利索,一点也不累。
从红楼大道进去,沿着小市场走,正好上面有火车经过,声音很大,老太太就当做没有听见,从下面过去,往医院走。
进了医院里,看病的人今天不是很多,外面没有多少人,老太太熟门熟路的找到了周于的诊疗室。
周于的休息室和诊疗室是一体的,前面是看病的,后面有一个帘子晚上或者是中午的时候要休息直接拉上帘子就能休息,然后来病人了在起来就是了。
老太太推门进去,看着里面没人,将自己的布兜子放在桌子上。
“人呢?”
周于在病房里给青树爸爸翻身呢,虽然是经常翻身,可是还是抑制不了他身上出褥疮。
周于动作很快,隔壁床的见周于给青树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