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军在广昌只休息了一天,于8月19日出发。从广昌开始,便兵分两路,以十一军为右纵队,走宁都;以二十军为左纵队,走石城,向瑞金进发。
二十军到达石城时,抬头便看见一块很有意味的石牌楼,上书4个大字:“渐入佳境”。郭沫若、高语罕几个文人自然不会放过这段景致。骑马的下了马,腿瘸的也忘了痛,已有几个快嘴的吟出诗来。在走过“渐入佳境”之后,又是一道石牌楼叫“闽粤通道”,大伙更是笑逐颜开。
石城比前面的城镇好多了,不仅城门就在江边,街道与城头并行,最要紧的是居民全都没有跑,商店也没有关门的,只要手头有钱,吃的用的都可以买到。然而,就在起义军填饱了肚子,准备睡上一个好觉,明日离开时,却传来前面有敌人的消息,参谋团顿然紧张起来。刘伯承将搜集的敌情向周恩来等人作了详细报告:李济深和朱培德、张发奎算是协商好了,已调他的右路总指挥钱大钧的7000人,并附以由东江调来的苏世安、柏天民的两个团,约2000余人集结于会昌、瑞金一线,其先头部队已到达壬田市,想在此布防以堵截我军。另外,李济深还调他的中路总指挥黄绍竑,大约9000人,由赣州经于都向我军前进中。张发奎的军队则由黄琪翔统率,由南昌到了吉安,拟定回广东的。刘伯承停顿了一下后,继续说道:我们的力量是贺龙部第二十军8个团,叶挺部第十一军6个团,就是朱德第九军人少,原来有三四百人,现在可能只有百十号人。
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参谋团决定趁敌立足未稳,先发制人。由十一军为右纵队,二十军为左纵队,由两个方向同时攻击壬田之敌。朱德仍当先锋。三师一个营跟着朱德先行。
接受战斗任务后,朱德率部先于二十军主力两小时出发了。走出二三十里,就看见壬田方向有人影移动。再近前些,就看见市镇前沿已经挖开了战壕,城门也垒起了沙袋,架起机枪。
这是钱大钧的第五十、六十两个团。这两个团虽然不是正规军,可士兵大多是土匪出身,打起仗来是要钱不要命。敌方似乎也发现了起义军,没等朱德的先遣队靠近,便开起枪来。
朱德和参谋长冉国平决定,立刻投入战斗。敌方王文翰部是支遇强不弱的部队,又仗着居高临下的地势,猛扫猛射,战斗异常激烈。
正在双方僵持不下时,贺龙的贺锦斋部及时赶到,也加入了战斗。硝烟弥漫,杀声震天。很快,贺龙的后续部队也赶到,杀将进去,顷刻间,敌军的防线开始崩溃。
在这场战斗中,起义军也付出血的代价:第九军参谋长冉国平牺牲;第二十军第三团团长阵亡;贺龙族弟、四团团长贺文选重伤,至上杭亦死;第二十军共伤亡百余人。
敌军退往会昌,留下瑞金一座空城。贺龙和参谋团人员步入城中钱大钧的指挥部,地上到处是纸片、旧军用品。
从缴获的文件分析,钱大钧主力3个师10个团,黄绍竑部7个团,现都盘踞在会昌。
大战无疑将在会昌。钱大钧部以会昌为中心,在城东北地区、城西北地区之南山岭、城西之寨岽一带以及环绕会昌城的贡水沿岸构筑了防守工事。黄绍竑部则集中在白鹅墟附近,占领着有利位置,与会昌成犄角之势,以此阻断起义军南进路线。而瑞金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三叉路口。它的南面与寻邬、平远相接,东面路通汀州城,西是会昌。
是夜,起义军领袖们坐下来,研究下一步的进军路线。朱德主张按原计划走寻邬、平远,理由是这一线虽是山路,但可以避开敌人,如遇战斗,易攻易守。周恩来点头表示赞成朱德的意见。但是随第二十军行动的苏联军事顾问纪功不同意,他坚持认为:“因为缺少粮草,又雇不到民夫,部队非战斗减员太厉害,所以山路是不宜再走了。如果我们改道汀州、上杭,进入大埔,就可以走水路。有了船,行动就方便多了,伤员和弹药都可以水运,减轻部队的重负。”
贺龙也同意纪功的意见:“最好是不走山路。连我那些在山里居住了20年的兵也怕这山路了。”
周恩来征询纪功的意见,说道:“能避开钱大钧的部队吗?”“能。钱大钧在其他两路人马未到之前,是不会轻易向我们进攻的。
保存实力是一切国民党部队的通病。如果我们加强警戒,并以较快的速度赶往汀州、上杭,不与他们发生战争是可能的。”
刘伯承有顾虑:“你的办法也许可行。可是只要我们一移动,钱大钧势必尾随而来,在后面骚扰我们。这使我们如同火烧屁股一般难受,与其交战,显然会拖住我们,于我们不利;不打,他会穷追不舍,逼迫与你交战。我认为,与其在途中仓促应战,不如现在主动出击,打垮钱大钧,就不怕他黄绍竑。”谁也没有刘伯承想的那样多,他的话自然让人信服。
周恩来小结道:“不管走哪一条路,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打垮钱大钧。
钱大钧这个人我了解,他是用兵谨慎的人,对上司的话也是言听计从,他决不会放弃追击。所以我们必须先解决会昌之敌,而后再谈走哪条路的问题。”
到会人员决定:先集中力量击破会昌之敌,然后折回瑞金,再转道汀州、上杭,夺取潮汕。具体部署是:叶挺率十一军二十四师、二十五师为主攻,向会昌西北之敌进攻;朱德率二十军三师和教导团在会昌东北助攻,牵制敌人;贺龙率二十军一、二两师在瑞金至武阳之间,做预备队,策应各方。全军定于8月30日晨时开始总攻。
部队分两路向会昌疾进。
8月30日早晨6时,第二十军以第三师师长周逸群率领部队正面开始向敌猛攻,第一师的部队因前几天作战疲劳,没有马上跟上,形成第三师和第二师的一个团孤军前进。这个第三师刚刚成立,里面的学生兵和工农分子差不多都没有打过仗,只有担任各级军官的黄埔学生们还有些军事知识。经过行军减员过半的损失,此时只剩下1000多人。此时骤然对强敌担任正面主攻,任务的艰苦可想而知。
按照预先的计划,第二十军的进攻主要是佯动,吸引住敌军,待起义主力第十一军的两个师迂回围歼敌人。可是一交火,钱大钧的第二十师就向会昌城内狼狈退却,第三师和第二师的第五团没有等到叶挺部队跟上来,就跟踪追击了十来里,到达离城二三里处,这时敌人增兵3个团,又实施反攻。周逸群率领的进攻部队既缺乏战斗经验,兵力数量又远不如敌人,当场抵挡不住,形成转胜为败的局面。
在激烈的战斗中,第三师的共产党员发挥了坚定的作用,使得全体人员坚持奋战。这支新部队打得很顽强,不过损失也相当大。第六团边打边撤,只剩下100多人。教导团团长侯镜如挂了花,学生兵们也伤亡很多。该团的党员占三分之一左右,可是战后统计死者大都是共产党员,说明在危险时刻党员战斗最为顽强并退却在后。靠着这种奋战,第三师这支新部队虽然退却,但并没有溃散,撤了30里后,依托两个山包抵抗,一时顶住了敌军的追击。
第二十军第三师与敌军激战时,叶挺、聂荣臻率领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迂回到会昌城下,只是兵力不足,一时打成对峙。第二十五师由于迂回走错了路,部队晚到了几小时,未能及时参加战斗,形成第三师孤军战斗的情景。在军部指挥所内,第二十五师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向周恩来、叶挺、刘伯承敬礼后,马上报告说:“昨天夜间我们走错了路,发现以后才由洛口附近转回来,现在都到齐了。”
周恩来马上说:“这个不谈吧,现在要谈怎么打敌人。你们二十五师的任务,我们已经讨论过了,由叶挺同志给你们讲吧。”
叶挺马上简单布置了任务,聂荣臻又要求做好政治动员,党员团员要起带头作用。随后,这支生力军就从会昌城西北发起了冲锋。各个连的司号兵一起吹起号后,在重机枪连的火力掩护下,叶挺独立团的老底子第七十三团率先发起了冲锋。虽然对面的敌人火力猛烈,可是这支部队仍然前仆后继,呐喊着向前杀去,其声势一时令对方胆寒。
此刻,第二十四师也从会昌城正西面发起了冲锋,下午4时攻入了城内。钱大钧在仓皇之中,从南门向外狼狈逃窜,他来时乘坐的轿子都扔下了,城中还丢弃了不少辎重。由于正面的第二十军这时已经后撤,第十一军的部队也没有对会昌形成合围,所以这一仗也只打成击溃仗,没有歼灭钱大钧部。
南昌起义军与国民党军第二十师钱大钧部的会昌之战,可谓国共两党之间一场猛烈的阵地交锋,同时也是黄埔同学间第一次战场上的激烈交手。
在共产党这一边,叶挺部的两个师即第二十四、第二十五师,原先的老底子是第四军独立团,其军官差不多都是中共广东区委分配去的共产党员黄埔学生。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驱逐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后,该军中的一些共产党员军官也到了叶挺部队中。刚刚成立的第二十军第三师,军官也差不多都是共产党员黄埔生。在国民党这一边,钱大钧的第二十师是蒋介石黄埔建军后成立的第一军的部队,军官也全部是黄埔毕业生。北伐时该师留守广东,是留在南方的蒋系部队的一个钉子。
在远距离交火时,双方还看不清面孔。由于那时作为自动武器的机枪很少,步枪打不了几下双方的士兵和下级军官就冲到了面前,很多下级军官都认出了对方。
起义军这边的营长陈赓,是黄埔一期知名人物,后来又在军校当过区队长,可以说是前四期黄埔生中尽人皆识。1926年,他与顾顺章一同到苏联的“格别乌”机关学习过保卫和秘密活动,回国后到唐生智部队工作,南昌起义开始时随李立三进行“肃反”,南下途中又被派到第二十军第三师任营长。在战斗时,他率队进行肉搏,对面的一些国民党军官马上认出了他,尽管过去是同学,甚至是好朋友,此时已经变成敌人,只有进行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竭力厮杀。过去敬仰陈赓的人,此时也瞄准他射击。
在士兵们声嘶力竭的喊杀声中,可以听到军官们相互叫骂,而且点名道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