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1日,私立北平燕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北平市立第一女子中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河北省立法商学院,私立北平汇文中学、私立北平贝满女子中学、私立天津中西女子中学、私立天津汇文中学等10所学校学生自治会发出了《为抗日救国争自由宣言》。《宣言》中写道:奠都以来,青年之遭杀戮者,报纸记载至30万人之多,而失踪监禁者更不可胜计。杀之不快,更施以活埋,禁之不足,复加以毒刑。地狱现形,人间何世?九·一八事变,三日失地万里,吾民岂不知尸责者谁,特以外患当前,不愿与政府岐趋。然政府则利用此种心理,借口划一国策,熬煎逼迫,无所不至。昔可以“赤化”为口实,今复可以“妨碍邦交”为罪名,而吾民则举动均有犯罪之机会矣。杀身之祸,人人不敢必免,吾民何辜,而至于斯!平津十校的《宣言》吁请国民党政府以“其尊重约法精神,开放言论、集会,结社自由,禁止非法逮捕学生”。《宣言》是广大青年对国民党统治的控诉状,也是他们为争取爱国自由、抗日救国的呼吁书。这个《宣言》表达了大家要求抗日救国的强烈愿望,拨动了平津数万学生的心弦。
抗日救国,已经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共同的呼声。革命如行将爆发的火山,运动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三)战斗的前夜
九一八事变以来,平津处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革命力量遭到了严重破坏和摧残。到1934年底,全北平有组织关系的党员只有10多人,加上共青团员也不过20余人。1935年初,北平的地下党员与中国共产党北方局和河北省委取得了联系,河北省委派李常青来到北平,不久,组成了由彭涛等为领导的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继续坚持领导革命斗争。
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北平分会是在我党领导下的外围秘密组织,有七八十个会员,团结了一批进步青年学生,其中有清华大学的蒋南翔、姚依林、黄诚,中国大学的董毓华,北平女一中的郭明秋,镜湖中学的孙敬文、刘杰等。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在其他地区失掉组织关系的党员,也跑到北平来找党的关系,坚持革命斗争。黄敬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原是中共青岛市委成员,被捕出狱后,从山东济南来到北平,考上了北京大学数学系。
由于时局的急剧变化,当时一般青年的思想是比较混乱的。他们面对九一八事变以来国家将亡的景象,加上失学失业的痛苦,思想陷于苦闷与彷徨之中。一部分学生感到民族和国家的前途暗淡,个人也没有出路。有的甚至受了国民党散布的逃跑主义的影响,想退到云南、贵州去。有的对日寇烧杀淫掠的罪行和国民党血腥镇压抗日救亡运动的倒行逆施,产生了畏怯和恐惧的情绪,幻想着逃避斗争。针对这些思想,党通过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中国反帝大同盟、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包括“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中国左翼教育工作者联盟”、“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中国左翼音乐家联盟”、“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中国世界语联盟”。简称“八大联”)、赤色互济会等秘密团体,在华北人民和青年学生中进行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团结教育群众,积聚革命力量。
同时,党也利用某些公开合法的形式进行活动。一些大中学生和进步青年被吸引到“左联”、“社联”、“语联”等秘密组织或世界语学会、新文学研究会、读书会、时事座谈会等公开活动中去。在这些组织里,通过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作用,领导大家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如“中国这样发展下去前途如何?”、“华北是否名存实亡?”等问题,并进而向学生们提出了“国民党不抵抗,步步退让,当前国难重重,能不能安心读书?”“国家这么黑暗,青年人应该怎么办?”这些问题启发着同学们逐步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和自己救亡图存的责任。这些组织还引导大家讨论当前的国际形势,认识世界人民强大的反帝力量。特别是阿比西尼亚以800万人的小国,却英勇地抗击了法西斯强盗意大利帝国主义的侵略,通过事实给予群众以深刻的教育。在这些组织影响下的群众,经过一系列自我教育,消除了怯懦心理,提高了抗日觉悟,振奋了民族精神。
1935年8月1日,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宣言》。《八一宣言》尖锐地分析了当时灾难深重的民族危机,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们进攻,南京卖国政府步步投降,我北方各省又继东北四省之后而实际沦亡了!”
《宣言》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提出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政治主张。要求全国各党派各界各军团结起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发动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日愿望和意志。
《八一宣言》透过国民党反动政府严密的新闻封锁,传到了白区的北平、上海等地。一些进步学生从北京饭店的法文图书馆买回刊登有《八一宣言》的《共产国际通讯》后,如获至宝,秘密地传阅着。在清华大学的布告栏上,半夜里公开贴出了《八一宣言》;在师范大学,学生们清晨到盥洗室洗脸的时候,发现每个脸盆里都放了一张《八一宣言》,大家争相传阅着,私下议论着。党的政治影响在群众中迅速扩大。
1935年夏秋,黄河水灾泛滥,华北广大农村被淹,广大农民饥贫交困,流离失所。在王府井、新华门、前门,到处都是逃到北平的灾民。党的北方局和河北省委号召组织群众防御水灾自救团体或水灾会,进行广泛的救灾活动。于是,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便通过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正式成立了“黄河水灾赈济会”,在各大中学校的学生中组织赈济黄河水灾的活动。“黄河水灾赈济会”联系了一批学校的进步青年学生,将二三十个被敌人搞垮了组织的学校,逐渐集中起来。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北平女一中、北平师范大学、燕京大学等大中学校也都成立了“黄河水灾赈济会分会”。学生们公开在大街小巷开展救济灾民募捐活动,组织义演,为灾民募款募实物。与此同时,各校派出代表,携带捐款、实物和抗日宣传品,分赴灾区,进行慰问。随后,各校都公开地展开了救灾宣传活动。水灾赈济活动体现了进步青年学生在国难当头、华北危急之时,与劳动大众同呼吸共命运的革命精神。
1935年11月18日,北平市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北平女一中的郭明秋被选举担任学联主席,清华大学的姚依林任秘书长,镜湖中学的孙敬文任总交通,东北大学的邹鲁风任总纠察,燕京大学的王汝梅(黄华)任总交际。公开领导学生运动的组织核心就形成了。北平学联的建立,成为学生抗日救国运动的新起点。
此时,华北形势已经非常严重。新的抗日救国运动已如箭在弦上,势在必发。在无数个北风呼啸的夜里,北平市临时工作委员会和北平学联,在北平西城辟才胡同附近的一个洋车厂里,秘密举行会议,会议经常开到东方发白。他们研究了当前紧迫的形势和广大群众日益高涨的爱国热情,一致决定以请愿的方式,发动和组织一次抗日救国运动,以宣传教育更广大的群众,并向反动统治者示威。一个伟大的抗日救国运动,即将兴起。
12月6日,私立北平燕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东北大学、国立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三院、国立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国立北洋工学院、私立朝阳学院、私立华北学院、河北省立法商学院、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北平市立第一女子中学、私立北平今是中学、私立北平艺文中学、私立北平崇实中学15所学校学生自治会联合发表了《北平各校通电》。《通电》痛陈了自“华北事变”以来,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一连串辱国丧权的事件,尖锐地指出:“强敌已入腹心,偷息绝不可得。”“日而欲求生路,唯有动员全国抵抗之一途。”《通电》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发出呼喊:“是知我之力固足以抵抗也,今而急起,事尚可为;若再因循,后将无及矣!”《通电》最后写道:“吾民置身危城,日受熬煎,顾瞻前途,已不能再事容忍,愿对政府作如左之请求,希国人共起督促之:(1)誓死反对‘防共自治’。请政府即下令讨伐叛逆殷汝耕!(2)请政府宣布对敌外交政策!(3)请政府动员全国对敌抵抗!(4)请政府切实解放人民言论、结社、集会之自由。”
这时,有消息传来,国民党政府准备将于12月9日在北平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实现所谓“华北特殊化”。消息震惊了每一个爱国者:眼看华北各省又将继东北四省之后沦入日寇之手!华北实际上已是名实俱亡了!在这关键时刻,北平学联党团毅然决定在12月9日这一天,发动一次抗日救国学生运动,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这个决定体现了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气节,显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为挽救祖国危亡,奋起抗争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12月8日,北平学联在北平女一中召开各校代表参加的紧急秘密会议,议定请愿游行的口号、时间和路线,在组织工作上也作了部署:城内由东北大学带头,城外由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率领,在西直门内集合。各路队伍出发后沿途动员尚未充分发动的学校,参加到游行队伍中来。
当晚,凡是接到次日请愿游行通知的学校,都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一群群富有朝气的青年,怀着抗日救国的激情,紧张地进行着动员和准备工作,迎接战斗的黎明。
在学联所在地北平女一中,学生们将早在12月6日就已印好的传单,分送到各校,直至深夜。
在燕京大学,黄华、张兆麟从城里带回学联决定次日游行的消息后,学生会的几个负责人马上开会,研究了燕京、清华进城的路线,并组织了自行车交通队和防止坏人破坏的纠察队。
在东北大学,参加学联会议的两位代表回到学校后,立即召开秘密会议,向宋黎、关山复等人传达了第二天请愿游行的决定。大家听后,十分兴奋,随即分头发动群众。同学们都以抑制不住的激动心情,含着热泪忙碌起来,许多积极分子通宵达旦地为游行做着准备,做旗帜,写标语,还准备下了自卫用的石灰包。
负责总交通的孙敬文则更为忙碌。他除了跑交通,与各校联系外,还跑到事先未参加会议的精业中学去,找到一位同乡,鼓动他们出来游行……
在中国大学,在师范大学……大家都以激动的心情,积极地准备着。北平古城再也不能平静了。此时此刻,成千上万满怀爱国激情的青年学生,以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为挽救垂危的祖国而努力着。
他们的热情,像被久久压抑着的地下火山,一旦喷射出炽热的岩浆,就将燃烧起熊熊的烈火,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