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下)
7455400000132

第132章 东南卷及其他(33)

果然,张鼎丞收到信后,于6月18日作了批示,并交代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给古田移民委“周大方”写回信,告知已将来信及反映的移民问题材料,转交水电部和福建省委,要求有关部门积极调查处理。省委随即派农工部副部长左丰美、肖文玉和闽江水电工程局党委书记庄炎林等人来古田调查。省委调查组根据信中反映的具体问题和古田县历次上报的材料中反映的情况,深入各移民安置点认真调查核实,发现移民问题确实相当严重,其直接原因就是移民补偿标准太低。省委根据调查组的意见,制定了解决古田移民问题的方案,主要有三条措施:一是古田移民再移一部分去闽北;二是适当增加移民补偿;三是按土地淹没面积适当减少古田县粮食征购任务。

有了省委的支持,问题就好办多了。南平地委迅速作出相应安排,将5000多古田移民迁到闽北的建瓯、建阳、崇安、顺昌、沙县【今属三明市】5县安置。1962年9月,中央将1959年收回的古田库区移民补偿款节余部分的1700万元拨还给古田,全部用于补偿移民。县委、县人委根据移民原住房情况制定“六二补偿方案”,即多房多补、少房少补、无房不补。移民在原有补偿基础上,增加了2 .4倍的补偿。

至此,在靳苏贤的多方努力之下,古田移民问题终于得到了初步解决。1962年7月后,靳苏贤不再担任古田县委书记,同年10月调任南平地委农工部副部长。

1964年4月,县委根据中央的精神和省委的部署,开展“四清”运动。9月份,有个别干部写信给省委,反映1962年县委在处理移民补偿问题上不讲阶级路线,存在许多问题,如移民问题有虚报、移民款被私设“小金库”等。10月9日,省委派省监委副书记魏荫南带领200人的“四清”工作队进驻古田,在县直机关开展“四清”运动。省委“四清”工作队一到古田,就宣布由郭亚儒代理县委书记,王义科、牛进才和许天保3人停职检查。“四清”工作队还通过南平地委将靳苏贤开除党籍、撤职、行政降一级,并带回古田接受审查。工作组审查之后,未发现王义科、牛进才和许天保有问题。不久,3人恢复了职务。然而,敢说真话的靳苏贤却继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长期遭受不白之冤。1966年,靳苏贤被下放到建瓯县茶厂当杂工。“文革”期间,因为古田移民的事,他又多次受到冲击与批斗。直至改革开放之后,1981年恢复党籍并调任省供销社茶叶公司经理,1983年任省供销社纪检组副组长,1985年离休,享受厅级待遇。

3 .闽江水电工程局的领头人

闽江的开发与建设,闽江水电工程局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自称为闽江上的吉普赛人,哪里有工程,便在哪儿安家,几十年来,在闽江上建成了十几座水电站,有的职工世世代代都是闽江人。

庄炎林,这个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是闽江水电工程局的第一位领头人。他1935年回国至上海、广西等地的中学、大学就读,1938年在广西参加革命,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广西大学支部书记、省委交通联络员、桂林市委书记。1946年后在上海担任《华侨通讯社》、《经济周报》、《上海人民报》记者、主任编辑、总编辑,上海各人民团体联合会秘书处负责人。文化人庄炎林,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了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福建省青联主席,就在这时,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古田梯级电站的开发与建设处在节骨眼上,时任省委第一书记的叶飞,十分关心古田溪水电站的建设。为加强领导,叶飞把当时只有36岁的团省委书记庄炎林调到闽江水电工程局任党委第一书记。庄炎林勇敢地挑起了福建水电建设的重担。庄炎林在领导古田溪和建溪水电站建设中,充分展示了他的执政风采。他信念坚定,开拓进取,勇往直前,从不向困难低头;他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当官架子和富贵书生之气;他作风扎实,工作有条不紊,联系群众,平易近人;他在工程遇险时亲自到一线指挥抢救,曾在抢救现场二氧化碳中毒晕倒,苏醒后继续组织抢救,还争先献血。他敢于承担责任,对问题批评也毫不留情;他常写文章,会开汽车,爱好摄影和体操、跑步、打球、游泳、跳水等体育运动;他为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党中央和福建省委的声音能及时地传达到广大干部群众中,把自己珍贵的10多台半导体收音机全部带到工地……

古田溪水电站创造了许多奇迹。庄炎林在晚年回忆古田溪水电站建设的情景时,仍然很自豪:当年古田溪水电站建设,由于贯彻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精神,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政治挂帅、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发扬敢想、敢说、敢做、敢为的共产主义风格,通过放手发动群众,把方针、任务、目的和方法向群众交代与辩论清楚,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陈旧的规章制度,由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三者相结合,大搞群众运动,大闹技术革命,以及创造性地学习苏联经验,在古田溪工地上一连串地打破全国纪录以及世界纪录。其中,拦河大坝混凝土浇捣,最大一次浇筑高度达23 .2米,打破了加拿大18米的世界纪录;最大一次浇筑量达10843 .2立方米,打破了加拿大9000多立方米的世界纪录;最大块石埋入率达53 .4%,打破了西德50%的世界纪录;以及最省水泥用量每立方米仅73 .4公斤,打破了美国106公斤的世界纪录。而大坝混凝土最大日浇筑量达7284 .8立方米,最大月浇筑量达66425立方米,月块石平均埋入率达36 .4%,每台修钎机每分钟修好空心钢钎达68 .4根次等,都打破了全国纪录。在开挖隧洞方面,也打通了一条当时全国最长的隧洞【5700多米长、7 .5米直径】和全国最大的隧洞【18米直径、500米长】。

当年闽江水电工程局队伍高峰时有3000多干部、50000多工人,不仅承担古田溪、建溪水电站的建设,还遵照省委、省人委的指示派队伍支援邵武煤矿和葫芦山铁矿打洞。庄炎林当时曾生动地形容闽江水电工程局的任务为“头顶建溪,肩挑古田溪;拳打邵武,脚踢葫芦山”。

闽江水电工程局不仅在福建建设水电站,还支援其他建设工程。例如,“大跃进”期间,山西大同建设一座浑元水库,大坝已建成,而溢洪隧洞却未能及时打通,汛期一到,势将发生严重灾害。水利电力部点将要善于打洞的闽江水电工程局选派精干队伍紧急赶赴支援。这支队伍经过几个月的突击施工,在汛期到来之前打通隧道,保证了大坝安全,胜利完成紧急支援任务。队伍返回时少了一个工人,经查问后才知道那个工人被当地招了女婿,此事被传为佳话。

闽江人先后承建了古田溪、建溪、矶头、华安、清流、安砂、池潭、赤道几内亚等水电工程。改革开放以后承建了沙溪口、闽江水口、棉花滩等30多座大中型水电站,成为全国水电建设中的“排头兵”。还承建了厦门、福州、长乐、上海浦东、萧山、乌兹别克等国际机场和多条高速公路,实现了“走出去”的战略,为中国水电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为八闽经济腾飞作出了重大贡献。古田溪水电站,是闽江人的骄傲。它造就了一支享誉国内外的赫赫劲旅,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

1978年后,庄炎林任中国旅游总局副局长、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全国政协华侨委员会第一常务副主任、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中国侨联主席等职。其父庄希泉为著名爱国侨领,新中国侨务工作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全国侨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6年春节前,为了加强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党执政的历史研究和经验总结,特别是“一五”计划时期,福建重点工程古田溪水电站建设成就的宣传,为现实提供历史借鉴,《福建党史》月刊记者刘云刚,专程前往北京访问了85岁的全国侨联前主席、古田溪水电站建设的领导人庄炎林。庄老在愉快、诙谐的谈话中,讲到一个故事:张鼎丞曾亲自向毛主席汇报建设古田水电站的事情,毛主席听到在古田建水电站很高兴。毛主席亲切地问,是中央苏区上杭召开古田会议的古田镇吗?当年我们在那里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和开辟了革命根据地,那里能建水电站太好了!毛主席想了想说,古田好像没有大的河流,怎么能建大水电站?张鼎丞笑着说,不是闽西那个古田镇,而是在福州西北部古田县的古田镇。原来福建不止一个古田啊!

4 .一个老闽江的自述

王梦生,上海浦东人,1934年生,1958年初入闽参与古田溪梯级电站建设。1963年,被评为“福建省工业交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生产【工作】者”。几十年,他习惯了与大坝相守,与水泥混凝土打交道,习惯了工地的繁忙。这是他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时,在《福建日报》《我和我的祖国》的栏目中刊登的一篇自述稿,反映了一个普通人为闽江的开发贡献的青春。

我叫王梦生,出生于上海浦东,今年76岁。我这一生有三分之二时间是与福建联系在一起。

我是水电人,一生都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工作。古田溪梯级电站、安砂水电站、池潭水电站、水口水电站等,都曾是我战斗的地方。几十年,我习惯了与大坝相守,与水泥混凝土打交道,习惯了工地的繁忙。每当离开一个地方,看见身后留下的一片灯火辉煌,心里总有不舍,但更多的是自豪。

小时家里穷,母亲怀上我刚3个月,当泥水匠的父亲就从上海浦东到香港讨生活。不久,香港沦陷,父亲被困,音讯全无,母亲独立支撑着这个家。我8岁进学堂念书,13岁辍学当学徒,学的是木工。

一直到全国解放,我都没有父亲的消息。1954年的一天,我和老乡说起父亲的事,他告诉我,在江西上犹认识一个老乡,与父亲同名。于是,我踏上寻父之旅。历尽千辛万苦到了上犹这个偏僻小县,平生第一次见到了父亲。原来,香港沦陷后,父亲就辗转流落到此。

1955年,江西上犹水电站开工,我觉得自己学的木工手艺,在电站有用武之地,由此开始了我的水电人生。

1957年底,上犹电站的建设基本结束。那时候福建古田溪一级电站的一期工程已结束,二期工程马上要开工,我被分配去支援二期建设。古田溪一级电站是解放初期我国自己设计施工的三大水电工程【古田、黄坛口、龙溪河】中规模最大的一个,也是中国第一个地下式电站,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工程。因此,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还请了苏联专家参与。

1958年春节后,我被分配到“杨聚祥木工班”,任副班长。在“大跃进”背景下,为赶进度,大坝浇筑采用两岸同时施工的方式,不断刷新工程纪录,曾创下月浇筑混凝土8 .73万立方米及日浇筑7284立方米的当时全国最高纪录。这样的高速度对组力木工是极大考验。组力木工就是专门做模板的,模板起定型作用,是基础工作。那时候,人人都充满着革命热情,不讲回报只讲贡献。大坝提前于1959年6月8日封孔蓄水。1960年8月,6台机组相继并网发电,电站的所有工程全部竣工。6台机组总容量6 .2万千瓦,实际造价7534万元,比预算低804万元。工程全部合格。

古田溪二级电站的建设始于1958年9月。1959年9月,一级电站的主体工程结束后,我就到龙亭参与二级电站建设。在龙亭做了七八个月,我被调到三级电站的高洋工地。那时,我开始独立带班,是“王梦生木工班”的班长。三级电站采用的是混凝土平板坝,与一级的重力坝相比,平板坝可以省水泥,但模板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了,对技术的要求也更高。从1959年到1964年底,我带的木工班年年都是先进班组,我个人也年年被评为先进、标兵。1963年,我被评为“福建省工业交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生产【工作】者”,这成了我一生中最自豪的回忆。1965年,我以劳模的身份参加了水利水电总局“学习毛主席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到北京、山东等地介绍经验。

1965年,组织上决定提拔我当干部,我感到很意外,第一反应是当不了。一来自己没什么文化,不擅说不擅写;二来习惯了工地生活,组力木工是我唯一的技能,我只能做这个,也喜欢做这个。在领导岗位上做了一年多,我实在憋不住,就又老往工地跑,看到大家热火朝天的劲儿,动手干我最熟悉的活,我就开心。1970年,永安安砂水电站开工建设,我跟着工程队去了安砂。我当时任浇捣工区副主任,专门负责浇筑水泥大坝。1977年9月,我又转战到泰宁池潭水电站,1981年调回福州建设义序机场,1983年到沙溪口电站,1984年调回闽江工程局当工会主席,不久,我又主动请缨到水口电站工作。1994年,我60岁了,要退休,结果单位又留用我,直到1998年水口电站基本竣工为止。

我与大坝、模板打了一辈子交道,可以轻易地掌握它们的“脾气”。不过,对于我的三个孩子,我就没有这样的把握,他们的成长,我给予的关心太少了。对于老伴也是满怀内疚,聚少离多,她吃了不少苦。

电力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在新中国,我见证了福建从单一的水力发电,到如今形成了煤、水、气、风、核等多元化的电源结构,从电力总装机容量仅几万千瓦到如今约3000余万千瓦,去年福建甚至一年内开工建设两座核电站,再次创造了全国第一。

事实表明,福建取得了巨大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正成为祖国耀眼明珠。

【王炳根: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千岛湖随感录》

谢鲁渤

据说到了杭州的游客,玩耍之后,如果还想就近找个去处,以尽余兴,最佳选择便是千岛湖。虽是传言,但在杭州组织活动的操办方,一般说来,倒确是会这样安排的。从杭州去千岛湖,仅个把小时的车程,沿途秀色可餐;倘若回程再改走水路,经梅城、七里泷、富春江而至,则可谓人在画中、风光尽览,亲历者多称不虚此行。千岛湖声名日隆。

千岛湖之绝,在其水。虽然有山与之相得益彰,也有传说为之争锋出奇,但最令人难忘的,终究还是那一碧万顷的湖水。千岛湖水丰沛甘洌,在世人眼里如同天赐。就其本源而言,这当然没错,不过储量如此浩瀚的水,却并不是千岛湖与生俱来的,或者说,是因为有了这些水,才汇聚成了一个千岛湖,并且这些水也不是自然汇聚的,而是经过人工的开发治理。千岛湖是一个人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