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下)
7455400000056

第56章 松辽卷(25)

“善治国者,必先除其五害,五害之属,水为最大。五害已除,人乃可治”。今天的政治家也明白这条“真理”,只不过是治水的明细中多列入了一项古人未曾见识过的“治污”。中国各类水问题的本质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或者社会问题,而成为不能回避的政治问题。当下,中国正努力多方着手解决水问题,规模空前之大,堪称“全民治水运动”。但过去的治水文件和法规,并未触及作为源头的“官”。中国的水政策究竟能不能成功地转换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来,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等诸要素可承受的前提下,能否建立起对官员系统具有指导意义且能操作的考核体系。在既定的政治氛围中,官员们为了求政绩,只能做大GDP,这才是浪费水资源和牺牲水环境使水致污的根子。尽管中国已经建立了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框架,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能否克服经常脱节的弊病,也是制约国家应对能力的重要一环。

作为我国七大水系之一的辽河流域所遭受的严重污染正是这一矛盾的集中缩影。长期以来,辽宁省辽河流域范围内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沉重的环境欠账,导致辽河流域遭受严重污染。从2001年开始,辽河干流持续重度污染,污染程度始终位居全国七大流域前列。2007年,辽河流域4条河流的26个干流断面中,22个为劣Ⅴ类水质;在监测的44条支流中,有31条属重度污染。

由于辽河是一条季节性特点非常突出的河流,其丰水期、枯水期水量变化十分明显,时有断流现象,特别是西辽河生态水非常少,排入其中的大部分是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导致辽河成了排污沟。

辽河不清,辽宁难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辽河治理,在“九五”期间将其列入“33211”环保重点治理工程,再经过“十五”期间共10年的治理,基本遏制了辽河水质恶化的趋势,但辽河水质仍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一份统计数字表明,“九五”、“十五”期间,国家制定的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只完成了三分之一。这与党中央、国务院尽快恢复辽河生机的要求相去甚远,与辽宁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环境保护需求相去甚远。如何尽快恢复辽河流域生机,满足人民群众改善水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和日益强烈的环境保护需求?

2

首先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如辽宁省从2007年起,对新上项目设置了两个前置条件:总量平衡【新增总量必须有替代】和清洁生产【必须在清洁生产名录之内】,大力调整以冶金、重化工等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清洁能源产业等,以保护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从源头上遏制污染。

其次是彻底转变观念,采取生态治理措施。这是长远的治本之策。比如辽宁省在辽河流域干流和主要支流全面启动了“乔、灌、草、水面”相结合的流域生态治理工程,采取用10年或者更长时间,提高辽河流域生态自净能力,尽力恢复辽河流域生机。

再就是创新环境管理机制体制,建立整个流域的综合管理和控制体系,确保长效治理成果。

还要全面强化环境监管能力。这也成为确保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成果的坚强的行政后盾。

这些经验给辽宁河流污染治理带来了可资借鉴的有益启示。

最有新意也最为有力的措施是辽宁自己创造实行的河长问责制。

辽宁省政府从2008年开始对全省的河流全部实行了河长制以来,各市的市长、县长是本辖区内河流的河长或段长,对河流治理和河流水质实行河【段】长负责制。对治理不力、水质不达标的河流和断面,河长或段长将受到警告、通报批评直至行政处分。

3

同时省政府还出台了跨市河流出市断面考核补偿办法,对水质超标的出市断面予以经济罚款。

在减少污染源和加大污水处理能力的同时,从2008年起,辽宁省还全面启动了支流河生态治理工程,采用“乔、灌、草、水面”相结合的模式,对全省40多条污染较重的支流进行了综合整治。

4

2008年,省长陈政高再次吹响了辽河治理的进军号,他在辽宁省污水处理厂集中试运行视频会议上强调,要用“铁石心肠、铁的手腕、铁的决心”,打一场治理辽河污染的“三大战役”:一是关闭了近500家没有达标排放的企业,全面启动了城市段景观绿化工程;二是集中建设99座污水处理厂第二期工程;三是实施辽河流域生态化工程。其中,年内建成99座污水处理厂是打好辽河流域治理的关键一战。能否打胜这场战役,事关科学发展观在辽宁的落实,事关国家辽河流域治理规划的落实,事关辽宁的振兴发展,事关辽宁人民的福祉。各地区、各部门必须采取超常措施,加大建设力度,坚决做到目标不动摇、标准不降低、时限不放宽,全力推进,加紧建设,确保99座污水处理厂年底前全部建成运行。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辽宁举全省之力,全面开展的辽河治理的“三大战役”,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8年以来,辽河干流水质持续好转,但支流污染依然较重。针对这种情况,辽宁省环保厅推行了红色警戒制度,把河流化学需氧量浓度超过100毫克/升定为红色警戒线。首次超过警戒线的,通报所在地市政府;连续两个月超过警戒线的,进行媒体曝光;连续三个月超过警戒线的,实施流域限批。

为全面改善辽河水质,辽宁出台了严于国家的地方排放标准,规定允许往地表直接排放的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最高浓度由100毫克/升提高到50毫克/升,整整提高了一倍,此举将使全省年减排化学需氧量20万吨左右,大大减轻了辽河流域的纳污压力。

为了确保新的排放标准得到执行,2008年下半年,辽宁省颁布的《辽宁省跨行政区域河流出市断面水质目标考核暂行办法》规定,以地级市为单位,对主要河流出市断面水质进行考核,水质超过目标值的,上游地区将给予下游地区补偿资金。这笔补偿资金将作为辽宁省水污染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用于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和污染减排工程。

另据了解,国家科技重大水专项“辽河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已经在辽宁省实施,将为我国流域污染治理提供示范和借鉴。在刚刚过去的3个多月时间里,辽宁省为了遏制企业污染,让辽河水系“清澈”起来,依法集中关停了417家造纸企业,其中200多家企业已拆除生产设备。

辽河流域是我国七大流域之一,沿岸分布上千家重污染企业。目前40多条主要支流中,有一半以上为重度污染,辽河干流监测断面有近一半为超五类水体,整个流域COD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近一倍。

为了形成治理污染的长效机制,辽宁省新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自今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内,这一强制性地方标准规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的严格程度全国领先,大大提高了造纸企业的行业门槛。

建立和实施环境警戒制度,环保部门根据环境监测结果对存在问题的地级市分别予以黄色、红色预警。

辽宁省今后要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大型造纸企业,现有优秀产业工人届时将是“稀缺资源”,就业不成问题。同时,当地蓬勃发展的其他产业可以吸纳原本在造纸行业工作的劳动力。对一个传统产业集中的工业大省来说,破除“高能耗、高污染,片面追求GDP”的发展惯性,塑造全新的政绩观,必须有一种“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

十二、治江河水也治大海

1 .为沿海“六点一线”水利工程作贡献

在营口市大辽河入海口堤防整治工程【即营口市城区段海防堤工程】第一标段所在地。

初春的海水和淤泥结成了厚实的冰坨,萧萧的海风中却没有海浪的一丝声响。举目北望,一段尚未建成的海堤上,大型挖掘机正挥舞着巨臂,它们要抓紧太阳沉入海面前的最后一段时间,将脚下的土堤整理成形并轧实,为接下来的工程做好铺垫。暮色渐浓,挖掘机还没有罢手的意思,那夕阳下动感的剪影是如此美丽。该工程在整个冬季都一直这样争分夺秒,因为冬季是海堤施工的理想季节。

营口是辽宁省“六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支点和辽宁腹地经济的最近出海口,这段海堤所要保护的,便是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营口市大辽河河口堤防整治工程是营口城市防洪规划的一部分,位于营口市区西部,从四道沟民兴河入海口起,经西炮台至永远角,重点保护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级历史文物——西炮台遗址。工程新建、加固堤防11 .6公里,工程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该工程于2008年12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10月1日国庆节前全部完工。

2 .沿海“六点一线”水资源配置完成

2007年4月辽宁省经过近两年评估和论证,解决“六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锦州、葫芦岛和丹东三点缺水问题的“引白济锦”和“龙源供水”、“三湾枢纽”供水方案已编制完毕,而保障大连、营口、盘锦三点用水的大伙房水库输水一、二期工程已于去年动工,至此辽宁省“六点一线”6个城市的水资源配置工作已经完成,全部工程有望在“十一五”期间竣工。

辽宁省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省份,如何有效管理、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省委、省政府提出“六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决策后,也对大连、营口、丹东、盘锦、锦州、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的水资源配置有了具体要求。由于“六点一线”水资源配置工作既带有区域性,又与全省供水大格局密切相关,省水利厅项目单位科研人员本着“统筹兼顾,速度最快,时间最少,路途最短,投资最省,效益最好”的水资源配置原则,经过现场勘测,反复调研,听取各方意见后认真评估,陆续编制出决策参考方案。去年,大伙房水库输水一、二期工程全线启动,这是辽宁省水利史上的最大项目,国家补助资金25 .4亿元,工程完成后将保障大连、营口和盘锦的用水需求。

辽宁省水利厅有关人士介绍,随着大伙房输水一、二期工程今春掀起建设热潮,推进丹东“三湾水利”枢纽及输水工程项目建议书已获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正在接受水利科研部门审查,整个工程将于今年秋天开工建设。

营口市是辽宁省“六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支点和辽宁腹地经济的最近出海口,这段海堤所要保护的,即是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营口市大辽河河口堤防整治工程是营口城市防洪规划的一部分,位于营口市区西部,从四道沟民兴河入海口起,经西炮台至永远角,重点保护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级历史文物——西炮台遗址。工程新建、加固堤防11 .6公里,工程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辽宁水利正在付出一个紧张忙碌的冬天,期盼着能收获一个捷报频传的明天。

【刘兆林: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席、辽宁省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