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先让别人尝到甜头
要想在风云变幻的生意场上有一番作为,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善于在关键处、在细节上做文章。这些细节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神奇作用,让你更好地实现利益最大化。
深圳有一个农村来的妇女,她没什么文化,刚到深圳时只能给人当保姆,攒了点儿钱后就在街边摆摊卖胶卷,一个胶卷赚一角。她认死理,一个胶卷永远只赚一角。现在她开了一家摄影器材店,生意越做越大,但她还是一个胶卷赚一角。市场上一个柯达胶卷卖20元,她卖16元1角,批发量大得惊人,深圳搞摄影的没有不知道她的。
外地人的钱包丢在她那儿了,她花了很多长途电话费才找到失主;有时候算错账多收了人家的钱,她心急火燎地找到人家还钱。听起来她像傻子,可在深圳,再厉害的摄影器材商,也得乖乖地去她那儿拿货。
别人尝到甜头,自然会继续与你合作;一心想谋利,别人没有任何好处,怎么还会和你来往?没有了来往,没有了合作方,还谈什么赚钱呢?
有这么一个故事,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在一个小镇上,有两个富翁先后去世了。一个富翁下葬时,大家都去送行,而另外一个的葬礼却冷冷清清。
一个外地人正好路过这里,看了两个人的葬礼后就感慨地说:“一个人生前的好坏从死后就能看出来。”小镇上的一个老先生笑了,说:“先生,那你认为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呢?”
外地人说:“这还用问,自然是大家都去送行的那个是好人了。”
老先生说:“这要看好坏的标准怎么定了。大家都去送的那个富翁花天酒地,吃喝嫖赌啥都干,可是大家都从他手中得到过好处。他照顾过大家的生意,大家都从他那里赚到了钱,我也拿到过他给我的很多小费。而另一个富翁呢,虽然富有,可却从来不乱花钱,自己很节俭,吃饭、穿衣都小气得很,连擦皮鞋的小贩都赚不到他的钱,谁能说他好呢?谁还会去送他呢?”
生意场上,没有人就没有生意,要找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或招徕顾客上门,就得先让人尝到甜头,只为自己谋利,不考虑别人的利益的人,最终自己的那份利益也会保不住。
小细节 好人生
生意场上,没有人就没有生意,要找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或招徕顾客上门,就得先让人尝到甜头,别人尝到甜头,自然会继续和你合作。
(第二节 小商品有大市场
想要做生意,眼光不要只盯着“大生意”,一心只想“赚大钱”,要知道做大生意是要以做好小生意为前提的。
许多温州人都是以生产牙签、打火机这些“小玩意儿”发财致富的,温州商人王麟权就是其中的一位。
当时,王麟权离开了已被兼并的南山陶瓷厂,在家待了很久,心里有点儿烦。一天,马桶堵了,急得他乱捅一气。突然,王麟权来了灵感,他一头扎进了自己的小屋。多少个日夜之后,只有初中文化的王麟权研制出了专门用于厕所除垢、下水道疏通的化学制剂“洁厕精”与“塞通”。这属国内首创,获得了技术专利。由于他家住在水心新村2栋406室,王麟权为自己的产品申报的商标也就叫“406”。
王麟权向妻子借了几万元私房钱,又招了6名员工,于是,一家像模像样的生产“洁厕精”和“塞通”的公司就算开张了。这些产品千家万户都离不了,却又很少有厂家关注,销路自然不成问题,产品常常供不应求。“人家都说我是从厕所里掏出了黄金的人。”王麟权每谈及此,总会得意地大笑。
事实上,大部分温州商人经营的都是这样的“小产品”,看似不起眼,利润却是惊人的。在“农民城”温州龙港镇,偏处一隅的批发市场——“中国礼品城”——是中国最大的企业宣传礼品批发中心。“光是青岛海尔每年亿元的礼品采购,就至少有6000万元来自这里。”“天一礼品”的一位缪姓经理满脸是笑,他说:“连四川的五粮液也是这里的采购大户,一年几百万的订单只是小意思。”笔、雨伞、打火机……温州和周边省份制造的各类礼品,印上各种企业的名称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的周围。温州企业有“航母”,但更多的是“小舢板”。
不到路桥,不知道路桥市场之大;不到路桥,不知道路桥市场商品之多;不到路桥,不知道路桥市场商品流通之快。每天早晨5时起,这里就已人头攒动。
1982年6月,原黄岩县工商局组织人员通过调查,兴建了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每逢农历三、八为交易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小商品交易市场。
虽然起初这里只是个简陋的交易市场,但在接下来的几年,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以惊人的速度上演了一出“麻雀变凤凰”的好戏。1984年,市场摊位由建场初的376个增加到1400个。1985年,扩大场地18000平方米。至1987年底,市场摊位增加到3800个,成交额由1984年的1400万元增加到2.45亿元,上市品种由200余种增加到6000余种,并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广大客商。
路桥这里也形成了一道小商品、大市场,小生产、大社会,小经营、大积聚的独特景观。随着市场的兴旺,大量人流涌进路桥,带动了路桥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正是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使路桥成为了中国沿海的一个重要商贸中心。
为了抓住客户,再小的生意也要“舍得”做,更何况,有些生意看起来“小”,可利润却很“大”。
小细节 好人生
想要做生意,眼光不要只盯着“大生意”,不要一心只想“赚大钱”,要知道做大生意是要以做好小生意为前提的。
(第三节 找到可以依靠的“大树”
胡雪岩从一名提夜壶的小差,一跃而成为清朝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自有他的升官发财之道。胡雪岩在当时如此走运,多亏了一个官场靠山——王有龄。
王有龄在当时是一名候补盐史,打算北上“投供”加捐做官,可是他穷困潦倒,举目无亲,根本无钱“投供”,只好每天泡在茶馆里消磨时光。当时,胡雪岩正在信和钱庄做伙计,他整天为自己日后的出路而犯愁。
胡雪岩了解到王有龄的情况后,心里有了底。胡雪岩是个很有眼光的人,他看出来王有龄绝非等闲之辈,若能助其进京“投供”,日后定有出头之日,必能成为自己的靠山。当时的胡雪岩还只是个小伙计,要帮王有龄,只能先从掌柜那里“拿”些钱了。
当他将一张五百两的银票递到王有龄手中的时候,王有龄又惊又喜,感激涕零,他将胡雪岩奉为自己的大恩人。有了这笔钱,王有龄第二天就启程进京捐官了。
走红运后的王有龄自然没有忘记胡雪岩,胡雪岩因帮他捐官私自动用掌柜的钱,而被掌柜辞退了。所以,王有龄帮胡雪岩开了家贩运粮食的商号,而且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胡雪岩大行方便。依仗着官势,胡雪岩在商界的生意越做越大,于是萌发了开钱庄的念头。
可是,众所周知,没有雄厚的资本,开钱庄谈何容易。胡雪岩当时的经济实力并不十分强大,但是,胡雪岩利用王有龄的职务之便,代理海运公款规划,既为自己筹得了一笔款项,又赢得了声誉信用,创立了无形资产,可谓一举两得。同时,他还利用王有龄在官场的势力,代理公库,用公家的银子开自己的钱庄。不到两年工夫,胡雪岩的钱庄就轰轰烈烈地开张了。有了这个钱庄,他就有了更大的财势,也有了更多扩张资本和发展的机会。
胡雪岩深谙官场势力对自己巨大的保护作用,因此他继续帮助那些有希望有前途的官员,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
另外,他也懂得迁就时局,不断寻找新的保护人,以求自身的更大发展。后来他又把目标转向了左宗棠,他帮助左宗棠筹款购物。不只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更是为了在朝廷中找到一棵可以安身立命的大树,从而减少风险,增加安全感。
有了左宗棠这样一个大后盾,有了朝廷赏戴的红顶帽,赏穿的黄马褂,天下人莫不把胡雪岩视为天下第一等的商人,莫不把胡雪岩的阜康招牌视为第一等的金字招牌。
胡雪岩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这也是他能红极一时的最重要的原因。
小细节 好人生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做生意,一旦有了可以依靠的外部势力,经商的过程自然会一顺百顺,这是亘古不变的经营之理。
(第四节 先予后取,以诚动人
曾宪梓幼时家贫,1968年全家移居香港。初到香港,曾宪梓两手空空,生活艰难,于是萌发了创业的念头。
曾宪梓认真研究了香港的市场状况后发现,来自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名牌领带已经进入香港市场,且大有泛滥之势。而拥有几百家服装厂又很喜欢穿西服的香港人,却没有一家比较正规的、设备像样一点儿的领带工厂,更谈不上什么名牌产品。这不正是创业的好机会吗?
于是,胆识过人的他决定要开港产名牌领带的先河。他拿出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6000港元,腾出自家租住的房子,与夫人黄丽群女士一道,靠一把剪刀办起了领带生产厂,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
领带是做出来了,如何卖出去呢?曾宪梓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将自己做的领带和从商场买回来的外国领带混在一起,拿着这些领带跑去找瑞兴百货公司的何经理。何经理仔仔细细比较后,竟然分辨不出来。
曾宪梓看了何经理的神情,心里很兴奋,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地看着心动了的何经理,趁机建议他订购自己的领带。
何经理问:“多少钱一打?”
曾宪梓开价:“60港元。”
何经理一惊:“港产领带最贵的才卖42港元!”
曾宪梓对自己的领带非常有信心,何经理的认可更是让他吃了定心丸,于是他说:“那不如这样吧,我把领带交给你代销,卖出去以后再结账。”
不到一个礼拜,何经理便给曾宪梓打来电话:
“老曾,赶快再送4打领带来,上次拿来的卖完了,你快来收钱吧。”
从此,曾宪梓的领带一举打入市场。“金利来”很快就在香港小有名气了。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曾宪梓让代销方零投入销售,实际上是利用了代销方的渠道,从而成功地进入了市场。
在未取得别人信任的情况下,先予后取,可得到对方的信任。
小细节 好人生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在未取得别人信任的情况下,先予后取,可得到对方的信任。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借力对方打入市场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