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小镇的边缘地带住着一户人家,父亲在铁路做官,家境异常富裕。父亲只有一个儿子,对他格外的宠爱,他的要求总是能得到满足。然而他却唯独不被允许读课本之外的书籍,在父亲眼里,学业是最重要的,儿子要成为有用的人才,这就是父亲的全部愿望。不过这个计划差点因为一件小事而夭折。
父亲白天在铁路工作,晚上拿回一些文件处理,或是带着报纸翻看。他常常在饭桌上看报纸,发出类似这样的感叹:“这个政策实在好,我们就该这么办。”饭后,父亲会把报纸上的言论抄写在一个红色的小本子上。
十二岁的儿子看到父亲抄写的时候满面红光,就对父亲说:“父亲,让我来帮您抄写吧。我能写得跟您一样好。”
父亲无论如何也不答应:“不行,抄写是我最愉快的时间。哪怕是一个钟头的时间,我也不愿意让给你。”
儿子知道父亲的脾气,于是不再请求。等到晚上十二点一过,儿子听见父亲拉开椅子的声音,才悄悄起床,穿上衣服,坐在书桌前。他翻看报纸中有趣的部分,模仿父亲的字迹,用心地抄写起来。他一边抄一边笑,心里又开心又害怕。等到台钟敲了三下,儿子才打起哈欠,小心地把笔放回原位。
第二天父亲起床,翻开自己的小本子,大骂一声:“我的本子上怎么多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这时候儿子已经出门上学,家中无人可以询问。父亲生了一会儿闷气,只当是自己眼花,也去上班了。
从那天开始,每晚十二点儿子都悄悄起床抄写。时间一久,他甚至自己买来报刊杂志,或是在本子的夹页里练起花体字。从那些书中他似乎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一扇被父亲挡住了的窗户。但是很快他就告诫自己,这个想法太过危险。
一次,在饭桌上,父亲突然自言自语道:“难道我真的老了吗?”
儿子听了不禁窃笑,说道:“怎么会呢,您正是壮年。”
“那我怎么会写下感怀的语言?”
不等儿子回答,父亲摇着头,拿着本子回屋去了。
其实那是儿子喜欢上了同班的女生,有意无意抄下的全是感伤的话。
因为每晚睡眠不足,儿子总是在课堂上显得极其困倦。有很多次他因为撑着脑袋在课上睡觉,或者是作业马马虎虎而被老师责骂。细心的数学老师首先发觉了他的变化,通知他的父亲去学校。
儿子本以为要挨一顿狠揍,害怕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然而到办公室门外偷看,却发现老师在和父亲喝茶谈笑。他便知道了父亲是真的很宠爱他。
于是儿子变本加厉,继续在课上睡觉,看着女生的背影发呆。
一天,父亲把儿子叫到身边,严厉地说道:“你的事情我都知道了。上课睡觉,功课不认真。老师都告诉我了,我只当你是一时懈怠,以为你自己会知错就改。”
儿子猜不透父亲的用意,选择羞愧地低下头。
父亲接着说:“没改倒也无所谓。我已经和老师谈好把你调到重点班了,相信你在那可以好好学习。我要知道你心里想的是学习。”
这时候儿子只能回答:“是。”
又过了两个月,儿子仍然每晚十二点偷偷起床,却不总是在抄写,因为他发现自己找不到合适句子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他心乱如麻,唉声叹气,在纸上写着女生的名字。这时候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小本子,并不怕父亲发现。那种偷偷抄写的快感也没有了,他时常告诉自己,这次一定是最后一次,第二天晚上却又准时坐在书桌前。
儿子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抄写。
另一方面,儿子在学校的表现继续恶化,他变得不愿和同学交往,好像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父亲和老师的责骂自然是少不了的,最令儿子伤心的是父亲的冷落。“你啊,到底在想些什么。我已经不想知道了。”父亲在饭桌上说,虽然当着儿子的面,却更像是在自言自语。
“我是不是变成了某种怪物?”儿子这样想,“因为我心中有抑制不住的奇怪想法。”
为什么我感到不快乐,为什么他们总是那么快乐?
他无法把这些说出口。
关于“这些”,以及同学的冷眼,父亲没有教过他应该怎么应对。
所以他只能选择继续抄写。
有一天,他无意间被这样一句诗歌打动,飞快地把它记下:“来吧,把我的桂冠扯去,把娇弱无力的竖琴打破。”
他几乎要对着纸上的句子流泪,因为这诗句里隐约有他所不拥有的东西。
他太过投入,以至于钟声响到第五声也没有察觉。不知什么时候,父亲已经站在他背后。他那几近花白的头俯在儿子的小脑袋后,看着笔尖不停地滑动,心中百感交集。
儿子不断地写着,直到父亲有力的双手抓住他的肩膀。他转过身来,把头埋在父亲的怀抱里,不断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
父亲眼睛直视着前方,露出一个近乎古怪的笑容。他脑海中闪现出自己的生活,妻子去世,只有一个儿子,在政府部门工作,每天朝九晚五,只需要抄抄报纸,除此之外什么都不用想。他感到幸福。
他不能让这些奇怪的字句毁了他的幸福。
儿子眼看着父亲暴躁地撕掉自己的本子却无能为力。父亲大声地说道:“我不许你再有这些奇怪的念头。”
眼前的人是自己最敬重的父亲,儿子把最后的希望寄托这个人,他问道:“可是,为什么我总是不快乐?”
为什么我没有母亲,为什么我无法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儿子等着父亲给出答案。他突然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沉醉于抄写,那是因为他羞于谈论自己,只能用这样的方式“说话”。
父亲这样回答儿子:“只要你不想为什么,就会幸福,只要你全听我的。”
这一刻,儿子突然明白,自己只是父亲抄写下的东西。
后来,儿子便恢复了正常。他安心地上学,不再胡思乱想,成绩很快赶了上来。
有时同学拿他抄写东西的事迹取笑他,他只是随和地笑笑,然后说:“我现在除了作业,什么都不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