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科学是前人关于如何科学决策的经验结晶,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通过学习可以大大节省自己“摸索”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可以减少“试错”所造成的损失,每位精明的领导者都不可不重视。然而,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7%的人回答“熟悉”,14%的人回答“比较熟悉”,79%的人回答“略知一些”。决策是领导的一项基本功能,不懂得决策科学的领导就只能靠经验来决策,而“经验决策”的后果正如前所述必然导致较高的决策成本,这就违背了决策的效率原则。
公务员知识,包含着现代公务员管理的科学理论。根据我国的公务员管理体制,地厅(局)级国家公务员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主体,承担着公务员管理的重要职责。对公务员实施有效管理,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公务员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手段。为有效加强公务员的管理,必须熟悉公务员知识。在我们的调查中,对国家公务员知识只有5%的人熟悉,59%的人比较熟悉,36%的人仅仅略知,对西方公务员制度80%的人略知,20%的人不了解。也就是说,至少有36%的人其公务员知识是满足不了公务员管理需要的。同时,既然对西方公务员制度充其量只处在“略知”的层面,也就更谈不上在公务员管理工作中,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公务员管理经验,创造性地开展管理工作了。
2.法律知识贫乏,法制意识淡薄,满足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党的十五大号召,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首先必须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增强法制意识,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实行法制化领导,以法制加强和优化管理,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进而形成全民的法制自觉。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只有11%的人熟悉我国宪法,47%基本熟悉,42%的人不熟悉。就连国家的根本大法都只有至多11%的人熟悉,可见法制规意识淡薄的程度并非一般。对其他法律规范熟悉程度的调查结果,可以较充分地证明这一判断,如对行政诉讼法,只有8%的人熟悉,92%的人不熟悉;对民法,41%的人认为应当熟悉,58%的人认为应当了解或学一点。行政诉讼法调整国家行政主体与社会公众间的法律关系,是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根本依据,是使行政权力合法使用的重要保障,这个保障不仅要通过事后的制裁矫正来实现,还要通过事前的主体“自律”来实现。地厅(局)级公务员们掌握着很大的行政权力,对行政诉讼法不熟悉,也就意味着保障行政权力合法行使的“自律”出现缺口,后果不言而喻。民法调整民事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商法”的作用。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不重视法律约束的市场竞争,只能是毫无规则的“自相践踏”,在市场内耗中大大降低社会福利程度。可以说,如果对民法仅仅是“了解或学一点”,是不具备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的。
3.对经济管理工作不熟悉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这对于西部贫困省区来说,尤其具有现实针对性。自然,对西部贫困省区地厅(局)级国家公务员来说,他们对经济管理知识、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掌握与否以及掌握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西部地区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的进程。
问卷调查中,我们得到这样的结果:对工业企业管理,23%的人熟悉,39的人%比较熟悉,38%的人不熟悉;对农业经济管理,15%的人熟悉,36%的人比较熟悉,49%的人不熟悉;对商业企业管理,14%的人熟悉,15%的人比较熟悉,70%的人不熟悉;对股份制知识,11%的人比较熟悉,68%的人有所了解,21%的人生疏。
4.金融知识欠缺,不关心国内金融形势,不关心世界金融事件随着经济货币化证券化程度的提高,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东南亚国家利用金融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和遭受金融危机打击的深刻教训,就更显示出金融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来。金融形势,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形势的“晴雨表”。可以说,不了解金融知识,不关心国际国内金融形势,是不能把握现代经济的大局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要发展经济,都不能借助于金融的力量,也不能不注意金融风险的防范。
我们在问卷调查中了解到,地厅(局)级国家公务员们,对金融知识,只有19%的人了解,63%的人了解一点,18%的人不了解;对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44%的人清楚,56%的人不清楚;对国际金融界的知名人士索洛斯,竟然有57%的人不知道他;对股市行情(电视),只有12%的人经常看,占51%的人只偶尔看,占37%的人干脆不看。这些信息告诉我们,西部贫困省区的地厅(局)级公务员们金融知识的贫乏和对金融形势的冷漠,着实令人吃惊。可以肯定,他们根本不具备利用金融的积极作用和化解金融的消极影响的能力。
5.不注重对外交往,缺乏外交能力,适应不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改革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西部贫困地区要迎头赶上,要缩小差距,要后来居上,必须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区内区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后发优势的实现,外因的充分利用,都是建立在加强对外交往基础之上的。固步自封只会永远落后。这就要求,我们的地厅(局)级国家公务员不仅要有对外交往的能力,还要有对外交往的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的人搞过外贸工作,28%的人有过接触,70%的人没接触过;所有被调查的地厅(局)级公务员中,仅3%的人与国外企业家合作过,8%的人有交往的经历,34%的人接触过,55%的人没接触过;外语常用口语,2%的人熟练掌握一种,17%的人基本掌握一种,40%的人会一点基本应酬语言,41%的人不会。这不是一组能让人满意和乐观的数据,反映出我们的地厅(局)级国家公务员在对外交往方面,无论意识上、能力上、所掌握的手段上,都是远远不能适应形势需要的。
6.对现代管理手段缺乏足够的重视,难于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勃兴,将人类带进一个创造信息、充满信息、利用信息的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要素,信息的应用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信息的浪费也日益成为重要的财富浪费,现代管理手段的应用,使人们从体力解放与延伸的时代逐步过渡到脑力解放与延伸的时代,从而尽可能实现信息的充分利用,减少信息浪费。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77%的人陌生,对计算机操作有83%的人陌生,只有2%的人熟练。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不熟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就只能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方法,这必然会造成巨大的时间及效率浪费。
综上所述,从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方面看,西部贫困省区的地厅(局)级国家公务员的基本情况是适应不了经济赶超的社会跨越这一世纪性目标的。工作凭经验,对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的科学体系不重视;不懂得决策科学,决策凭直觉;对经济工作不熟悉,属于党务型干部;不懂得现代管理科学知识,不熟悉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工作缺乏创造性,属于上传下达型干部。在调查结果中,关于最熟悉的工作,29%的人为党务,42%的人为行政,24%的人为经济,5%的人为其他。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经济知识、历史知识三者中,最熟悉的人分别为48%,25%27%。无论从知识结构上看还是从业务偏好上看,都可以看出不适应经济建设的烙印。
三、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
精神面貌与思想境界属于国家公务员基本素质的主观方面。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了西部贫困省区地厅(局)级国家公务员思想境界与精神状态方面的许多可贵品质。
1.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贵州素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之说。贵州贫穷,是全国最贫穷的省份之一,是国家公务员工资最低的省份;贵州苦,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的贵州,山高坡陡,是全国典型的山区省;贵州工作难做,是典型的多民族省份,全省居住着20多个不同民族,与发达省区的差距大,典型的内陆“三不沿”省份(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发展外向型经济难度大。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使贵州的地厅(局)级干部们退缩,他们领导贵州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他们并没有因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这方贫穷的土地而后悔。在问卷中回答在贵州工作的理由时,27%的人回答是出于爱贵州,64%的人是听从党组织的安排,9%的人出于不得已。可见,他们大多数人识大体,顾大局,吃苦耐劳,艰苦奋斗。
2.不计名利,不计得失的情怀国家公务员也是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他们也有自己的需要。
同时,又不能只以一般人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因为他们作为党的高级干部,在党性上,在价值标准上,都应有更高的要求。如何对待名利,正是对他们品质的根本检验。在调研问卷回答中,关于对妻子下岗的反映,87%的人选择让妻子自己去闯,只有7%的人选择帮助妻子重新上岗,作为地厅(局)级国家公务员,要是想帮助妻子上岗,那简直就是易如反掌的事,但他们大多数人不这样做,能认识到别人可以下岗,为什么自己的妻子不能下岗,能把自己当作普通的一员,这是难能可贵的。又如,关于面对身边能力差的人提拔了而自己没被提拔的情形时,87%的人能够处之泰然,能人工作需要、人有所长我有所短方面来考虑。
3.甘于奉献的精神
贵州工资同全国其他省区相比是很低的,可是80%的人已经知足,愿与贵州人民同甘共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关于办成几桩造福一方群众的事的内心感受,73%的人感到是一种享受和对得住党员干部的称号,27%的人有一种成就感。
4.对物质的诱惑警惕性不高,廉洁自律能力不强在对“礼尚往来”的问题,30%的人认为是传统习惯,不要大惊小怪;59%的人认为要适度;11%的人认为与党性格格不入。所谓“礼尚往来”,很多情况下就是萌发腐败的开脱之词。从此回答结果看,对物质诱惑有高度警惕的人只占少数。又如关于对“君子之交淡如水”的-515-看法,49%的人认为存在;45%的人认为难于做到;6%的人认为不存在。也就是说,对创造一种“不以物质条件为基础”的人际关系氛围,至少有51%的人感到悲观。如果说这些结果还不够明显说明问题,那么关于“别人想借助你的权力帮忙,你会怎样”这一问题,是再也明白不过了,问卷的情况是37%的人回答三思而行,45%的人回答能办则办,17%的人回答回绝,这就是说,真正原则性强的人至多只占17%。
5.对“红灯区”态度暧昧,表现出不良的思想倾向有的人把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理解为,只要能把经济搞上去,任何手段都可以用。有的地方对“红灯区”姑息纵容,这完全是一种认识上的大失误。在我们的问卷中,对待“红灯区”的问题,50%的入主张坚决打击。11%的人主张适应打击,39%的入主张加强管理,看看再说。这就是说,至少有50%态度暧昧,这是一种思想上的严重偏差。
6.不屈不挠的个性品质工作中的、生活中的挫折是人的一生中无法避免的。而面临挫折与失败的人生态度,可以充分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来。关于工作中遭到严重挫折的问题,88%的人回答冷静对待,想法冲出困境;12%的人回答寻求支持。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具有坚强的个性,正视失败,藐视挫折。相似的问题印证了这个判断,如当受到委屈时,58%的人想到终会被理解,33%的人想到大丈夫能屈能伸;领导责怪,群众抱怨时,26%的人能够忍耐,65%的人可以做细心的解释。
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1.注重调研,普遍有良好的调研习惯,调研具有较高质量调查研究是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进行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调查,才能掌握最为直接的第一手资料。关于每年亲自写调查报告的情况,83%的人写1~2份,12%的人写3分以上,只有5%的人没写。这说明普遍有良好的调研习惯。在调研质量方面,89%的人主持的调研报告被采纳或发表过,其中26%的人对上级决策起过重要作用,这表明调研质量很高,是有效率而非走过场的。
2.事必躬亲的事务型干部大有人在领导的主要职责是“领导”而不是操持一些具体的事务,如果领导在事务圈子里脱不了身,那必然减少决策和管理的时间,这实在是一种失职。关于重要的书面报告和工作总结,竟然有46%的人是自己完成,那么还用秘书班子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