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心理素质调研
——创造能力、预见能力、自信心、意志力、工作作风——国贵州行政学院贵州省人事厅
一、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刻不容缓
创造能力,是指运用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成绩的能力。
创造性的思维应具有新颖性、求异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所谓新颖性,是指在认识过程中,能够突破旧观念,提出新方法,获得新答案的特征。它贵在一个“新”字。所谓“求异性”,是指在认识过程中,着力发掘客观事物之间的差异,对常见的现象和原有认识提出怀疑,发现其中潜在的、不为常人所知的方面,从而得出新结论的特性。求异性贵在一个“异”字。所谓灵活性,是指不受固定框框的约束,打破现存的方法和程序,克服习惯性思维活动的惰性、刻板和僵化,取得新成绩的特性。它贵在一个“活”字。
掌握了创造性思维,能够使人们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旺盛的思维活动,不保守、不僵化、不墨守成规,对新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保持强烈的创造欲望。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作为领导干部,应该比一般人具有更高的创造能力。因为从他们所处理的工作决策问题来看,比一般性决策有“新”、“急”、“断”三个特点。“新”是指领导干部所处理的决策问题,一般是不重复的问题。他们往往把常规性可程序化处理的决策问题交给其下属者去做,而自己主要对“新”问题作出决策。“急”是指领导干部处理的决策问题一般要求处理的速度要快,不能久拖不决。作为领导,要比一般工作人员更能及时地发现问题,抓住机遇,才能避免危机的出现。他往往在组织中充当“救火员”的角色,一种未曾预料的事件可能成为干扰,一个拖得太久的一般性问题可能造成危机。
这就迫使他们放下其他事物而优先排除这些干扰,从而使他们决策时间约束性变得很强。“断”是指领导的多数决策都是最后的抉择,即所谓的拍板定案。
作为地厅(局)级领导,从他们在组织体系的作用来看,由于职位关系,无疑在组织决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关键性作用。因为只有他们才能采取新的战略行动来推动整个组织的发展,同时,由于他们掌握整个组织的全面情况,只有他们才能够协调组织的一系列行为。
据地厅(局)级公务员的职位关系,以及所处理的决策问题的特点,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并非一律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完全彻底地分析完后再进行决策与行动,而是要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能力,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敢于冲破旧思维模式的束缚,创造性地产生许多方法,并且凭直觉迅速删除不良方案,采取最优秀的决策方案。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都相对落后的我省地厅(局)级国家公务员更是如此。是否具备创造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强弱是检验和选择我省地厅(局)级国家公务员的一个重要标志。
以下就我省地厅(局)级国家公务员创造能力的调查情况进行分析。
(一)问卷及评分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测试的方法。在对影响创造能力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列举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隐含着创造能力运用的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式,汇成50道题目。每个小题分别有5种选择,即A非常同意,B同意,C中立,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要求被测试者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答案。得分则依据答案的正确程度分别为-2分、-1分、0分、1分和2分。最后将全部得分进行汇总,评判出创造能力的5种类型:即创造能力非常强,创造能力较强,创造能力一般,创造能力较低和无创造能力。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以下分别从创造能力的总体构成、年龄构成、学历构成和民族构成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1.创造能力的总体构成情况分析
2.创造能力的年龄构成情况分析表中数据显示,40岁以下的地厅(局)级国家公务员中创造能力较强者所占比重最高,达到20%,高出平均比重的一倍还多。而在无创造能力层次中,该年龄段所占比重为26.7%,不足平均比重的一半。这说明40岁以下地厅(局)级公务员是我省地厅(局)级公务员最富有创造能力的年龄段是改革创新的中坚力量。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该年龄段中,学历一般较高,说明其知识面较广,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从年龄上讲,他们正处于创造力的最佳时期,对创造充满着期盼和渴望,受传统束缚较少,思想灵活,创新意识较强。从生理条件看,精力比较充沛,抵御风险和挫折的能力较强。加之提倡干部队伍知识化、年轻化的社会环境所产生的激励作用等,使他们成为创造能力中的佼佼者。
其次是46岁到50岁年龄段,创造能力较强者所占比重为14%,远远高于平均比重,而无创造能力者占50%,低于平均数和其他年龄段的比重,他们一般都有一定的在职经历,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正处于人生创造的高峰时期,理当是开闯新局面的中坚力量。
创造能力最差的为51~55岁和41~45岁的两个年龄段。前者创造能力较强者所占比重最低,仅为2.3%,而无创造能力者的比例却高出平均比重3个百分点。反映出他们安于现状的心理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创造性动机所致。最富戏剧性意味的是41~45岁年龄段,从生理上讲,他们正值创造的黄金时期,然而调查结果却表明他们之中创造能力较强者低于平均比重近3个百分点,无创造能力者所占比重最高,远远高于平均比重。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经过一番艰苦的奋斗而争取到目前的荣誉和地位的,难免有一种求稳怕乱的心理顾忌,保持现有状况成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导致其缺乏创造精神。该部分公务员应该成为创造能力培训的最主要部分。
最后在56岁以上年龄段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两头重,创造能力较强和无创造能力者的比重都高于平均比重。该年龄段中的大多数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判断准确,情绪也较稳定,且顾忌较少,可以凭借自己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充分施展创造性才华。然而也确有一部分因为能力所限或者缺乏创造动机而无所事事。
3.创造能力学历构成分析可以看出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公务员的创造能力明显高于学历层次较低的中专及以下学历者。这表明创造能力的高低与所掌握知识的角度和广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很难设想一个知识匮乏的人能在缺少创造性思维原材料的情况下将相关知识重新结合起来,产生新观念。
同时,也应看到创造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的掌握并非同步,例如在创造能力较强者中大专学历所占比重就高于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它告诉人们,知识的积累仅是创造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其他创造性技能的训练,才能将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
资料表明,在我省地厅(局)级公务员中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干部的创造能力远远高于汉族干部,创造性较强者所占比重高达20%,高出平均数11个百分点,而无创造能力者所占比重则低于汉族公务员所占比重6.8个百分点。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少数民族地厅(局)级公务员的绝对数还比较低,其创造能力的测试结果并不能说明整个民族的创造能力,但却说明了在现有地厅(局)级公务员队伍中少数民族公务员的创造能力是较高的。这在我们这样一个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省份无疑是件好事。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熟悉当地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从而增强了他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热情和自信所致。
(三)对提高地厅(局)级公务员刨造能力的几点思考1.必须增强地厅(局)级公务员对提高创造能力的认识创造能力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财富。一个国家,一个省的人民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创造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其发展的实力。而增强创造的自觉性,提高创造能力,首先应该增强对提高创造能力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创造动机。创造动机是从事创造性的动力因素,它能够激发人们创造的热情。只有正确认识创造能力的积极作用,才能提高创造的兴趣。只有提高了兴趣,才能够集中注意力,认真去观察和分析工作当中所出现的问题,只有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思考,才能及时捕捉灵感,抓住机遇,从而产生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创造的社会价值越大,则进一步增强了创造者的社会成就感,又反过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另外,在选拔和配备领导班子上,要有一套有利于提高创造能力的制度体系,真正让那些敢于解放思想,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具有创新精神,锐意改革并有实绩的人才充实进来。同时使那些墨守成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感到压力。从制度上营造一种鼓励创造革新的良好环境。
2.灌输能增强创造能力的各种技能鉴于创造能力所含内容的广泛性、综合性,创造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培训的重点是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影响创造能力的因素,掌握能提高创造能力的途径及方法。
影响创造能力的因素概括起来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和操作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情绪、意志和性格等。培训的侧重点应是智力因素。
观察能力是创造活动的始点,不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就无法进行创造。只有那些能对事物进行细致观察的人,才能利用表面上微不足道的现象为创造提供线索,促使人们去寻根究底,激发起探索热情。记忆是知识的仓库。所有的创造都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这种经验的积累离不开记忆,它为创造活动提供原材料。思维是创造的制造车间,它是对观察和记忆中的大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加工与整理的过程,起着总结和概括的作用。坚持不懈的思考和独立思维的优良品质,能够增强人们战胜思维惰性的力量,冲破传统方式的束缚。合理的思维结构和方式能够提高人们迅速排除不良方案,追索正确方案的能力。想象力和联想力是创造的翅膀。创造以想象为先导,丰富的想象能够激励人们从事艰苦的创造活动,并把它坚持到底。联想是从事创造活动的心理中介,创造活动中最困难的往往是将一组熟悉的资料重新编排、整理,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联想能使人们由当前感知的事物而追思出相关的另一事物。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产生解决方案的灵感。操作能力是创造的有力保证,对创造起着转化和检验的作用。
每种能力的培养,都有自己独有的途径。首先要有明确的创造目的。其次要不断地积累有关的知识和经验。第三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建立合理的思维结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最后要注意培养坚强的意志和饱满的创造热情。
3.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在培训方法上,要尽量避免那种“填鸭式”的纯理论灌输,要在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加强讨论。讨论的方式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主要在下列方面有所帮助。
第一,别人可能提出有益的建议。由于讨论者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探索新方法。
第二,一个新设想也许讨论者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单独产生,然而却可产生于大家的智慧。
第三,讨论可以帮助人们摆脱那种已经形成而事实证明是不正确的习惯思维的束缚。
第四,开展讨论和思想交流,会使人振奋,给人以激励和鼓舞。
第五,开展讨论是揭露谬误的有效方法。
二、加强预见能力的培养,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效率
预见是指在事物、情况产生或发现以前人们对它们所作的推测或判断。
预见能力的大小是衡量领导干部心理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具有较强的预见能力,就能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在确定决策目标时,周密审慎地思考,既注意到事物发展中的有利因素,捕捉成功的机会,又关注事物发展的不利因素,防范失败的风险。即便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发生偏差和失误,也会事先准备好相应的补救措施,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决策方案处于不断的优化过程中。
与此同时,领导干部通过较强的预见能力,可以为自己的管理活动指明方向,勾划蓝图,增强信心。现代社会,无论是政治、经济领域,还是技术和社会行为,都处在迅速发展变化之中,领导干部管理活动的成败得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瞬息万变的情况的分析和判断,凭借科学的预见能力,事先估计到管理客体的发展趋势并据此自觉地控制、调节自己的活动和所属部门的工作,使之同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相一致。只有这样,领导干部才能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获得较大的自由度。实践证明,各级国家公务员,特别是担任领导干部的公务员,如果善于预见和洞察未来,就能较好地实施有效的管理;反之,则容易迷失目标和方向,使管理效率大打折扣。
围绕地厅(局)级国家公务员预见能力调研,我们在借鉴别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寄送贵州省直属各厅局请厅局级国家公务员填写。通过对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从中了解基本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带有共性的倾向,为探索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公务员培训路子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问卷构成及计评分方法
在我们所设计的调查问卷中,列出了能反映调查对象预见能力的问题15个。为确保调查对象的回答真实、可靠,我们注重了所提问题的隐蔽性,以提高调查结果的信度。
调查问卷的答题方式为是非判断法。其中,对所提问题作肯定回答的记2分,作否定回答的记0分。评分标准为:答题累计总分为30分者预见能力特别强;总分为20~28分者预见能力较强;总分为12~18分者预见能力一般;总分为10分以下者预见能力较差。
(三)关于提高国家公务员预见能力的思考
根据调查问卷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笔者认为,应把强化国家公务员预见能力的工作纳入公务员培训的轨道。具体而言,应努力探索“夯实理论基础、灌输预测技术、开展多样化办学”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