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形势下,法国公司的代理人布里略访问美国,向美国政府兜售巴拿马运河公司,要价一亿美元。美国早已对运河公司垂涎三尺,知道法国拟出售公司更是欣喜若狂。然而,美国却故作姿态,罗斯福指使美国海峡运河委员会提出报告,证明在尼加拉瓜开运河省钱。报告指出,在尼加拉瓜开运河的全部费用不到2亿美元。在巴拿马运河的直接费用虽然只有1亿多,但另外要付出一笔收买法国公司的费用,这样,开巴拿马运河的全部支出将达2亿5千多万美元。
布里略看到这个报告后大吃一惊。如果美国不开巴拿马运河,法国不是一分钱也收不回了吗?于是他马上游说,表明法国公司愿意削价,只要4000万美元就行了。通过这一方法,美国就少花了6000万美元。
罗斯福又用同一计策来压哥伦比亚政府。他指使国会通过一个法案,规定美国如果能在适当时期内同哥伦比亚政府达成协议,将选择巴拿马开运河,否则,美国将选择尼加拉瓜。
这样一来,哥伦比亚也坐不住了,驻华盛顿大使马上找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协商,签订了一项卖国条约,同意以100万美元的代价长期租给美国一条两岸各宽3公里的运河区,美国每年另外付租金10万元。
这个过程中,美国政府始终把握好了对手的心理底线,利用以退为进公关成功,用极低的价格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不管是在谈判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准确地抓住对方的心理,说服他时才能说到“要害”,引起对方的共鸣和知音之感,让对方迅速接受你的观点。
一对美国夫妇带者孩子去看电影,没买票,理由是“我们的孩子还小用不着买票”,检票员笑着说:“瞧,你孩子这么高了,快齐您的肩膀了,你为他买票而感到高兴啊!”那对夫妇脸上马上浮现出了笑意。“是啊,这小孩长的真快。”母亲笑着说,父亲掏钱买了票。
检票员正好说中了那对夫妇希望孩子快快长大的愿望,说了一句动听的话,就使那对夫妇欣然接受了检票员的意见,改正了错误。
牵着他的鼻子走
人,由于他们在社会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家庭环境、社会经历、文化程度、心理需要、个人品质、性格脾气、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于是就形成了人的不同层次。同一类型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就会产生不同的思想观念。当一个人心中存在一种不正确的,但又不是错误的观念,而打算向错误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此刻,我们要改变他的思考方式使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要劝说别人改变他错误的观点,可以采取正面说、反面说、侧面说的方法,这里各举一两个事例加以证明。
★正面说
这是一个用正面言辞夸大对方的错误意愿,在对方彻底认识自己的错误后,而不得不改正的说服原则。《史记?滑稽列传》记载:
楚庄王最心爱的枣红马病死了,庄王打算用大夫的丧礼来安葬它。群臣认为这种做法不妥。庄王下令说:“谁来劝谏我不要葬马的,就处以死罪!”优孟得知此事后,上殿仰面大笑,庄王惊问其故。优孟没有直接说庄王葬马这件事欠妥之处,而是说以大夫之礼安葬枣红马显得寒酸,应以国君的葬礼来安葬。庄王更加糊涂了,要优孟解释清楚。优孟说:“应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调动大批士卒修坟,征用大批百姓负土。送葬时,让齐国、赵国的使节列于前,让韩国、魏国的使节翼随于后;再给它造起祠庙,祀以太牢之礼,奉以万户之邑。这样一来,诸侯各国就知道大王您把人看得轻贱,而把马看得很尊贵了。”庄王一听,突然醒悟过来,深责自己险些铸成大错,遂打消了用大夫礼葬马的念头,改以六畜之礼葬之。
★反面说
这是从事物的反面入手揭示出它的错误的原则。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太后病危将死之时,下令说:“埋葬我的时候,一定要魏子殉葬。”魏丑夫听后十分害怕。庸芮可怜魏丑夫,为他向太后求情。他问太后:“您认为死了的人还有知觉吗?”太后说:“没有知觉了。”他又说:“像太后这样圣明聪慧的人,明明知道死者是没有知觉的,为什么白白地将自己生前所热爱的人用来为没有知觉的死人陪葬呢?如果死者真有知觉,那先王一定已经长期积怒在心了,太后连补救过失的时间都不够,哪里还有时间去私爱魏丑夫呢?”太后听了连连称好,而魏丑夫也免于一死。
这就是违背对方的本意,用道理直击其错误,使他想违抗又不能违抗,想发怒又不能发怒,最后只得低下头来,跟着你的意思走的说服术。
★侧面说
这是从别人思想的侧面指出他的错误的原则,是一种隐匿的说法。
优旃是秦朝皇宫里的歌舞艺人,个子非常矮小。他擅长说笑话,然而都能合乎大道理。秦始皇曾经计划扩大射猎的区域,东到函谷关,西到雍县和陈仓。优旃说:“好。多养些禽兽在里面,敌人从东面来侵犯,让麋鹿用角去抵触他们就足以应付了。”秦始皇听了这话,就打消了扩大猎场的念头。
正面说、反面说、侧面说作为有效的说服方法在具体运用时,只要采取慎重的态度,就可以不用花多大的力气而达到目的。这三条原则中,正面说和侧面说都是避免和对方发生正面冲突,而在维护对方自尊心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富兰克林为了维护他人的自尊心,不仅不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而且不用自信的口气、坚决的语气说话。他总结说:“我立了一条规矩,绝不准自己太武断。我甚至不准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有太肯定的意见。比如当然、无疑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设、我想象一件事该这样或那样。当别人陈述一件事而我不以为然时,我绝不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正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在目前这件事上,看来好像有两样等等。我很快就领会到我这种改变态度的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都变得融洽多了。”
能做到富兰克林说的这些,你便能牵着别人的鼻子走,而他不会感觉到他的鼻子被你牵拽着,如此也就达到了预想的目的。
从消除心理障碍入手
战国时代的策士都是驾驭言语的高手。《战国策》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靖郭君是齐国的贵族,原来很受齐王重用,在国内很有权势。后来他与齐王发生了矛盾,担心有朝一日会与齐王闹翻,于是,打算在自己的封邑四周筑起城墙,以防止齐王的进攻。这一举措显然太不明智了,以一个家族的力量与强大的齐王相抗衡,无异于以卵击石。筑起高高的城墙,不但挡不住齐王,反而会使双方的关系进一步恶化,自招灭亡。因此,众门客纷纷劝阻,无奈靖郭君十分固执,不但不听,而且命令守门的人不得为说客通报。
正当众人束手无策焦头烂额之时,一个齐国人自告奋勇,上门求见。他向靖郭君保证,见面时只说三个字,多一字愿受烹刑。由于他许诺的条件十分奇特,靖郭君总算同意了他求见的要求。进门之后,他十分严肃地凝视着靖郭君,看了很长时间,然后,慢慢吐出三个字:“海、大、鱼。”说完转身就走。靖郭君听后大惑不解,忙叫住他追问,那人却不肯多说。直到靖郭君声明前面的约定作废时,他才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对靖郭君说:“先生没看见海中的大鱼吗?何其逍遥自在!鱼网捕不住它,鱼钩钓不到它。然而,一旦离开大海,在沙滩上搁了浅,就连小小的蝼蚁也能群起而攻之,把它当做口中之食。如今齐国就是您的大海,若有齐王的宠信,您何须筑城?倘若失去了齐王的支持,即使把城墙筑得再高,又于事何补?”靖郭君听了不由得连连称是,就此放弃了筑城的计划。
这位说客所讲述的道理,其实也算不得十分深奥,从前几位进行规劝的人,想必也都考虑过了。为什么他们规劝时,靖郭君听不进去。这位客人一说,靖郭君就听进去了呢?关键在于规劝技巧。
从交际心理学的角度看,“规劝”这一行为方式本身带有某种暗示。即对方犯了错误,提出规劝的人真理在握,特来帮助对方,为对方指点迷津,这一暗示与听话人的自尊心相抵触,很容易引起听话人的反感。就靖郭君而言,这种抵触心理表现得尤为强烈——不仅拒谏,而且闭门谢客。因此,不难想象,众门客之所以劳而无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就在于他们不懂得分析听话人的心理。心理障碍不消除,再有说服力的言辞也不得其门而入。
这位齐人的游说工作,正是从消除心理障碍入手的。首先,他用“海大鱼”三个字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激起了靖郭君的好奇心。按常理说,会话时,话语应该围绕特定的话题展开。“海大鱼”三字,从字面上看,和当时双方共同关心的话题——筑城无丝毫联系。这样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不能不使靖郭君心痒难搔,好奇之心大起,好奇心一起,则主客之势互易。本来是靖郭君摆开了架势,严阵以待,准备拒谏,现在却是放下架子,好言安抚,虚心求谏。
不过,要克服靖郭君的心理障碍,光引起他的好奇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其他策略相配合,仍然不可能说服他。这位齐国人所采用的第二个重要步骤便是迂回出击。虽然靖郭君有了求谏的表示,他却并不急于谈论筑城的故事,因为“筑城”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过早触及这个话题是危险的,很可能会唤醒靖郭君的戒备心理,使他重新回到原先那种封闭状态中去。所以,这位老练的说客开始时仍然若即若离地大谈“海”和“大鱼”的故事。直到他把“大鱼”对“海”的依存关系充分论述清楚,并清晰地描绘出了大鱼“荡而失水”为蝼蚁所食的血淋淋的残酷景象之后,才画龙点睛地道出这则寓言的真意所在。这对靖郭君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当头棒喝,不由得他不翻然猛醒,马上放弃筑城的计划。
“如果我是你”
想让别人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就无法获得成功,可如果你不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找到别人的兴奋点、热点,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有家电视台,每周设有一次关于人生问题讲座的节目,据说收视率要比其他同时段的节目高出许多。收视率之所以高,当然有许多原因,但其中或许有人们都喜爱观看他人遭遇不幸的残酷心理。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节目中巧妙的对话,使人百看不厌。
大多数有疑难问题而上电视请教的观众朋友,在开始时,多会对解答者所作的各种忠告提出反对意见或辩解,并且显得十分不情愿接受对方所言。但久而久之,不觉对解答者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频频点头称是。见了这些画面,真是比起在电影院中观赏一部电影的感受还要深。
凡电视台的主持人或问答者,无不是精挑细选才产生出来的,所以光是听听他们的说服方式也获益不少。
对于不易说服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使对方认为你也与他是站在同一立场。通常出现在探讨有关人生问题的电视节目的观众朋友,离婚女子占多数。此时,负责解答疑难者说的一句话是:“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原谅他的,而且绝不与他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