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有优势也有劣势,你应该做的是扬长避短。然而,有很多人却总是看到别人的优势和长处,结果把自己弄得毫无自信,慢慢地开始自轻自贱,破罐子破摔,完全丧失了自己,自身具有的强大的优势,也变得平平常常。
有一个外企女职员,原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的时候,是一个十分自信、从容的女孩。她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是名列前茅的,相貌也是一流的,追她的男孩子也特别多。毕业以后,她成了外企职员。在那儿干了一个月之后,旁人惊讶地发现,原先十分活泼可爱、爱说爱笑的她,竞然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不但说话变得羞羞答答了,连行为也变得畏首畏尾,而且说起一些事情来的时候,总是显得特别不自信,和大学时候的自信形成明显对比。每天上班前,她要为了穿衣打扮花上整整两个小时的时间,为此不惜早起,少睡两个小时。她之所以这么做,是怕自己打扮不好,长相不好,而遭同事或上司耻笑。在工作中,她更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以至到了每进行一步都要停下来考虑半天的程度。
是什么使她有如此突然的变化?为什么原来活泼自信的她,到了韩国人的公司就变得自卑了呢?是韩国人的大男子主义文化熏染了她?那也不至于熏染得这么厉害呀?是她工作干得不好屡遭批评?据说她的业绩还是一流的。
其实,原因十分简单,一切都是她自己的原因。她这种自卑感的产生,在心理学上,属于后天的认识性自卑,也就是说,主要原因在于她的认识——她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她对自己的工作的认识,她对同事与上司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对自己的认识。
到了韩国人的公司之后,由于发现韩国人的服饰举止都显得如此高贵,如此严正,她一下子就感觉到自己像个下里巴人,上不了台面。她对自己的服装产生了深深的憎恶。所以,第二天她就跑到高档商场去了。可是,当时工资还没有发,她买不起那些名牌服装,于是,只好灰溜溜地回来了。
前一个月,可以说,她是低着头度过的。她不敢抬头看别人穿的正宗的名牌西服、名牌裙子,因为一看就会感觉到自己的穷酸。那些韩国女人或早进了外企的中国女人,她们的服饰都是一流的品牌,而自己呢,竟然还是一副学生样!
想想这个,她几乎要哭出来。她恨自己的贫穷。
而服饰还是小事。她和同事们的另一个不同在于,她们平时用的香水,都是法国货,在她们所及之处,处处清香飘逸,而自己用的,只是国产的劣质香水。
女人与女人之间,聊起来无非是生活上的琐碎小事。而所谓生活上的琐碎小事,主要的当然是衣服啦、化妆品啦、首饰啦什么的。而这些,她几乎是什么都没有,对于什么品牌一无所知。这样,她在同事们中问就显得十分孤立,也十分羞惭。那种时候,她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久而久之,在同事们面前,她怎么不自卑呢?
就这样一晃4年过去了,她在大学里养成了慵懒的习气,又慢慢地袭上了她的心头。本来,要是进入一个全民单位,这就没什么,可她偏偏进了一个韩国公司,这下就麻烦了。她要不改变自己的这种习惯,就难免出现矛盾。
于是,在她工作的第一个月,她连遭上司的训斥。她每每给弄得委屈不堪,回到宿舍就躲在被子里哭。这样一段日子下来,看着别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非常出色,她更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了。
还有一点让她觉得抬不起头来:刚进公司的时候,她还要负责做清洁工作。早上和晚上,刚上班时和将下班时,她都得拖地、擦桌子。早上还要打开水。第一天她还为此事询问过上司,可上司告诉她,新来的职员都要这样做的。
看着同事们悠然自得地享用着她倒的开水,她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清洁工。就这样,原本一个自信从容的女孩,变成了一个不声不响的“闷葫芦”,这一个过程就是自轻自贱的过程,其实,也是破罐子破摔的做法。
其实,她根本用不着自轻自贱。她的这种自轻自贱,根本是“一厢情愿”的结果,是她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是她自己的认识有误才导致的结果。
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一个人成功的最大障碍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自身。自身能做的事不做或做不好,是自制力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经常锻炼自己,面临压力不管大小,我们都要有自控能力。人没有压力那是不可能的,很大程度上压力来自于自身,你追求的目标和自己所处的现实差距越大,压力势必越大。如何分配压力并有效释放压力,是现代人应该重视的问题。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学会并善于积累
【道家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智慧细语】
合抱的大树,长成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堆垒于土坯;千里的远行,开始于脚下。
老子认为,任何大的事业或者成功都是从小处着手,一点一滴积累而来,而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盲目冒进或者拔苗助长会导致相反的结果。
做企业也是同样的道理,如今看来成绩辉煌的百年老店,当初也是由一个个小的雏形发展而来,有的发端于地下室,有的开始于小作坊,有的仅仅是一个突发奇想的点子。而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成就,中间无不经历了风风雨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提起中药,首先映入大多数人脑海中的,便是“同仁堂”三个字。自1669年(清康熙八年)创立以来,三百多年间,同仁堂从宁波到北京、从走街串巷卖药到1723年开始贡奉八代皇帝用药,从小小的“乐家老铺”到赫赫有名的“同仁堂”,经历过数不尽、道不完的风风雨雨。
在这块辉煌不衰、如日中天的金字招牌背后,愈久弥坚的乃是它“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理念,是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堂训,是“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信条,是它的企业文化每一个细小处的重视和积累,远者不提,单就在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面前,在承担社会责任和遭受巨大风险的境地中,同仁堂就把中国的优良传统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了社会。他们在各大报纸刊登了预防“非典”的处方。自4月8日开始,同仁堂各药店职工连续加班16天,参茸公司调剂组的职工更是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6小时以上,煎药室人停机器不停,24小时轮流值班。虽然药物的需求量极大,市场原料的购进价格每日翻番增长,但同仁堂始终坚持“以义为上”、“绝不涨价”、“绝不使用不达标原料”的原则,以高质药品竭尽全力保证了市场供应。
这种“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理念,正是同仁堂企业战略的基础与核心,成就了同仁堂数百年的基业,也使这个企业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得以健康发展:在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潜力50强的评比当中,同仁堂成为仅有的连续7届入选的两家企业之一。
俗话说:鉴往知来。那些历经百年历史仍然能够存在下去,而且仍然有充分活力进行创新和迎接各种挑战的企业,基本上都有自己独特的“青春秘方”。据有关专家研究,进入2002年500强的每一家美国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正是由这种独特企业文化孕育出的独特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成了推动美国企业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比之下,我们不妨舍远求近,重温历史,认真读一读百年乔家老店,读一读一代儒商乔致庸。
从乔贵发与秦肇庆合创广盛公,到乔全美改组为复盛公,到乔致庸开设票号,汇通天下,乔家老店整整持续了200多年,效之今天西方的百年企业,应该是企业中的长寿之星。那么,什么是乔家老店的长寿基因?在我看来,以乔致庸为代表的乔家老店,其成功之处有三:一是理念弥坚,二是经营有术,三是管理有方。
读乔家老店,总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充斥其中,这种无形力量就是由乔致庸一生秉执的以儒治商的理念,所生发的一种独特的儒商文化乔致庸在初掌商政时便极为重视为商之道,善于从晋商的经商理念中汲取精粹。当时,晋商作为全国影响较大的商业群体,之所以长盛不衰,与他们的诚信不无关系。总体来说,晋商非常崇信尚义,讲究诚信不欺、信誉第一、义利并重、利以义制。乔致庸作为一介儒商,不但汲取了晋商经营理念的精粹,而且将更多儒家的思想融入经商理念之中,常常告诫儿孙、掌柜、伙计们要信誉至上,其次要讲义,第三才是利。要他们以信誉赢得顾客,不能玩弄权术欺诈,将利放在首位,为了利益偷工减料、巧取豪夺。所谓“君子爱采取之有道”,该取一分则取一分,不当取的要懂得放手,昧心黑钱更是坚决不能赚。宁可少赚钱,不能失信;宁可不赚钱,不能失信;甚至宁可赔钱,也不能失信。信誉犹如商号的生命,商号若没了信誉,便再无起死复生的希望了;而钱只是商号的血液,商号若没了钱,还可以凭借良好的信誉获得东山再起的资本。
在经营方面,乔家的法则是,“准备充足,谨慎将事;人弃我取,薄利多做;维持信誉,不弄虚伪;小忍小让,不为已甚;对待‘相与’,慎始慎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其中体现了危机、诚信、不跟风等现代经营思想。乔家老店延续了200多年,这是与他们不忽视任何一个小的细节,谨慎坚守信义,一点一点积累塑造企业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
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中国的企业,据调查,在中国只有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可达到7.5年,更多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则只有2.9年,而在欧洲大型企业的平均寿命已达40年。中国企业需要从战略制度与文化上反思,对照柯林斯的基业长青的主要观点,我们发现中国企业短寿的主要原因有因为:战略的缺失、管理的混乱、企业家心态的浮躁,导致了中国许多企业“各领风骚几十年”。
企业家社会道德感的缺失与浮躁的心态。这使许多企业家在决策时容易急功近利,只看到企业的利益,而忽视尊重基本的商业规则,以及违背这种商业规则所带来的潜藏的风险,而这正是导致许多民族品牌夭折的原因。一位管理专家曾经说,中国一些企业的夭折,原因多数是由于企业的领导者头脑发热、盲目扩张所致。扩张是一个正常企业的正常愿望,但是扩张绝对不能不遵循企业发展的正常规律而盲目扩张。
面对重大环境变化,善于抓住机会,迅速而正确地战略转型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但企业首先不是为了追求大。扩张首先要保持健康。企业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健康。一个企业如果积累了很多竞争能力,自然会长大,不要拔苗助长。
比如,史玉柱原来所领导的巨人集团,最终訇然倒下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巨人集团盲目投资和扩张的结果。更为悲壮的事情是在2005年的第一天,在山西运城,山西鑫龙集团董事长赵恩龙,这个传闻拥有亿万身价的传奇商人,竟然由于盲目的投资和扩张,最后无法收拾残局,不得不选择以终结自己生命的方式来迎接新年的到来。可以说,赵恩龙的死对中国企业界的教训是深刻的。20多年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一大批天不怕地不怕的民营企业家。一些人奇迹般地功成名就。但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市场正从不规范逐渐走向规范,暴利行业越来越少,微利时代已经到来。时代要求企业家必须调整思维,克服盲目和躁动,做出理性决策,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不要盲目铺摊子”,否则,肯定会“手长袖子短”,难以为继。
在汽车界,丰田是公认的行业领袖。从规模上看,这家成立于1937年的公司目前已是全球三大汽车企业之一,而且距通用汽车和戴姆勒-克莱斯勒只有一步之遥。
在管理上,丰田公司崇尚“一步一步地推动”,乐意做“快乐的追随者”,所以一开始总给人慢半拍的感觉,但往往能后来居上。在中国,丰田早在1964年就出口皇冠轿车,但直到2001年才正式成立中国投资公司,开始大规模地投入。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矶贝匡志谈到,丰田企业文化是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地发展,一贯作风就是稳扎稳打,不热衷于急速发展。在丰田看来,开展业务就像盖楼一样,只有基础部分建好以后,才会一层一层地向上盖。也会有人说,丰田可以把发展速度再加快一点,但我们的这种文化已经根深蒂固了。
经商重德,诚心做人,经商之本
【道家说】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第十七章》
【智慧细语】
领导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对他不信任。
老子在这句话里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诚就是待人真诚,童叟无欺;信就是信守承诺,言必行,行必果。诚是本,信是表;诚是因,信是果。诚信是为人处世立身之本,是做人的起码要求。
大家所熟知的“一诺千斤”的故事,说的是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东西。
同样,在经商上,如果失去了诚信,在今后的商业活动中必然寸步难行。商人只要能以诚实无欺的态度招来天下之客,就不愁没有顾客上门,就不愁没有生意做,就不愁赚不到钱。所以,商场上流传这样一句话:“诚信招来天下客,无欺誉揽万人心。”换一句话说,商家只有依靠诚实无欺才能擦亮自己的金字招牌。
中国经商自古就有诚信的传统。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经营的胡庆余堂的紧俏药虎骨追风膏断货了。管药材的人说,虎骨追风膏的主要原材料是虎骨,而虎骨现在又断货,建议用豹骨替代。
药店经理开始不同意,认为这会砸了胡庆余堂的招牌。那人却说,做生意嘛,要懂得变通。用豹骨代替虎骨,先满足一下市场,等虎骨一到,马上就换用虎骨。豹骨的药效也差不到哪里去,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只有你知我知,别人绝对不知道。经理于是动摇了,最后睁只眼闭只眼,让假的虎骨追风膏被炮制出来。
老板胡雪岩知道这事后非常生气,认为这伤害了药店的声誉,于是把所有人都叫来大厅,当众开除了药店经理,并当场写下“戒欺”堂训,还在横匾旁边挂上一些条幅:“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和“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等,从此就没有人再敢有一点点欺骗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