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住宅建筑
西方住宅建筑有多种类型,按居住者的社会身份及地位,可以分为供一般平民居住的住宅和供贵族居住的“府邸”(House);按居住方式,可以分为供一个家庭单元居住的独家住宅和供多个家庭单元共同居住的“公寓”(Apartment);按地理位置,可以分为供城市贵族、商人、平民居住的城市住宅和供农村地主、农民居住的农村住宅,以及供贵族休养之用的郊外“别墅”(Villa)。这些住宅类型皆形成于古代,直到今天仍然保持着它们的功能。
早在古希腊时期,贵族、商人、平民的住宅就已经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给城邦公民平等的居住条件,古希腊在古典时期实行了方格网布局,在城市街坊中,住宅的形制和大小都是一样的,但贵族、商人居住在市中心,而平民居住在边缘区,富人可以拥有几座住宅,而穷人仅有1座住宅。希腊住宅在古典时期,仍很简朴,到希腊化时期,才有所改观,形成了以庭院为中心周围布置房屋的住屋形式。如普赖依尼住宅,约建于公元前4世纪,中央是一个露天庭院,庭院最里边是一间带有柱廊的起居室,这种“起居室+柱廊”的组合形式,可能是从早期“正厅”的形制演变而来;柱廊左侧是男人房,专供男主人及朋友使用;庭院左侧布置有各种房间,主要供妇女和儿童使用,右侧设有柱廊,一端与起居室前的柱廊相接,另一端与住宅入口相接。较大的住宅也有两层,但很少有两个庭院的住宅。从现有考古资料看,有关室内的详细资料很有限,只有一些遗物证明当时房间的墙面是刷成白色,地面是夯土地,有时也用砖铺地。
古希腊住宅对古罗马产生了直接影响,但古罗马又把它推进一大步,达到了古典建筑的高峰。从形制上来说,罗马住宅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中庭式”住宅,它是在希腊庭院式住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形制变得更加规整,常利用中轴线对称布置庭院与房间,位于住宅中央的庭院是一个顶部开有采光口,下面有水池的天井,称作“中庭”,在它后面常布置3间正屋,中间1间是主要房间,宽敞而华丽,天井侧面设有餐厅,此外还有卧室、书房、卫生间等。这是一进院的住宅,有些大型住宅常采用二进院,即在一进院住宅后面还有一进用柱廊围合而成的花园,亦称“围廊”,原来正屋中间的1间变成过厅,主要房间布置在花园周围,如庞培古城的潘萨府邸、维蒂府邸等。
另一种是“公寓式”住宅,相对于中庭式住宅而言,一般平民大多居住在这种公寓式住宅里。它是罗马人为解决城市人口骤增、住房紧缺新创出来的一种居住方式。公寓兴起于共和时代,到帝国时代,已成为首都罗马及罗马港口城市奥斯提亚的主要住宅形式,奥斯提亚的公寓一般是四层,高15m,平面布局常采用一梯几户的标准单元,房间狭窄,装修简单,有些公寓底层还设有商店,如戴安娜公寓。第三种是“别墅式”住宅,由于城内过于拥挤,一些贵族纷纷在郊外建起别墅,它们的形制与中庭式住宅相差无几,只是根据地形和地貌,常把几进院落建在几个高度不等的平台上,于是这种台阶式的布局,形成了别墅的基本特点。从此以后,古罗马所形成的住宅类型及形制,尤其是公寓式住宅,成为以后西方住宅的主要形制,为住宅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的西欧,处于漫长的战乱、分裂局面,住宅建筑再也没有出现过像古罗马那样的建设热潮。封建领主出于防御的需要,以城堡作为居住形式,而农民的住宅却相当简陋,仅有一间小木屋。10世纪后,战乱局面有所缓解,城市得到发展,于是大量农民舍弃农村住宅而选择到城里居住。这样一来,城市人口骤增,而城市中的建筑用地比例又限制了面对道路的门面宽度,由此形成面窄纵深的住宅形状,为有效利用地皮,产生了以隔间为主的“街屋”形制,在法国、德国、英国等地相继出现。街屋多为楼房,一般为二、三层,也有高达五层的。如法国克吕尼城市,在12世纪建造了大量街屋,大多为一进院,布置有前、后房屋,前面的房屋临街,为二层楼房,一层是商店、作坊、储藏空间,二层是一个带有厨房的起居室;后面的房屋也是二层楼房,一层是厨房或作坊,二层是卧室;在前、后房屋之间有楼廊连接,庭院有喷泉、花草,室内装饰比较华丽。中世纪晚期,一些领主开始放弃城堡生活而居住在庄园府邸里,在英国,有许多这样的府邸被保存下来,室内状况良好,如德比郡的哈登府邸、肯特郡的本肖尔斯特府邸、柴郡的小莫尔顿府邸等。这些府邸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以“大厅”为中心布置其他房间,大厅常位于二层,是一个多功能房间,这一点与城堡里的完全一样。德比郡的哈登府邸,是英国庄园府邸中一个规模庞大的实例,建于15世纪,用石砌墙体和木构架屋顶建造,大厅一端用木镶板隔出一个有上、下层的空间区域,下层可以通往厨房等其他房间,上层是一个小眺台,常作为乐师及其他演奏者进行表演的地方;大厅另一端设有一个高台,台上摆放着领主及尊贵客人才能使用的座位。位于佛罗伦萨的达芬查蒂府邸,是城市贵族住宅中一个保存极好的实例,建于14世纪末,四层楼房,以短边为正面,面向街道,底层很高,以上三层层高不高,顶部建有一个外廊,中央庭院有楼梯直通上面三层,房间装修很简洁,但装饰很豪华,地面铺设红地砖,顶棚为平顶方格天花,墙面用绣帷般的装饰画布满,显得雍容华贵,带有中世纪装饰的气息。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一些城市,由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城市住宅建设再度兴起。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府邸、别墅成为这时期建筑设计的主要对象,留下了一大批经典的住宅建筑作品,如美第奇府邸、鲁切拉府邸、潘道菲尼府邸、麦西米府邸、法尔尼斯府邸、文特拉米尼府邸、圆厅别墅等。米开罗佐设计的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府邸,建于1430-1444年间,是一个四合院,三层,建筑采用粗毛石和双棂窗的大体量外观,使人联想到中世纪建筑的厚重特征,但庭院内部的对称式布局和卷廊、柱廊的运用,又表明它是一座早期文艺复兴的建筑。有三部楼梯通往上面两层,大部分房间没有太多装修,比较简洁、朴素,主要房间的墙壁上用壁画装饰,如礼拜堂内有贝诺佐·戈佐利(Benozzo Gozzoli,1420-1497)的壁画《麻葛游行图》。佩鲁齐设计的罗马的麦西米府邸,始建于16世纪30年代,是为麦西米家族两兄弟建的,两座府邸沿中轴线大致对称布置,各有一个庭院,其中左边府邸的设计更为重要,二层敞廊的装修很华丽,这可以通过《罗马现代建筑》(Edifices de Modeme)一书刊载的该府邸敞廊的室内版画见到。小桑迦洛设计并在后期由米开朗基罗设计完成的罗马的法尔尼斯府邸,建于1520-1580年间,是为当时罗马红衣主教法尔内赛(Cardinal Alessandro Farnese,1520-1589)建的,采用了佛罗伦萨府邸特有的模式,即“三层楼外加一个中心庭院”,建筑外观的三段式被统一起来,双棂窗被壁龛式窗户所取代,建筑和庭院严格按照轴线对称布局,有一部大型楼梯和三部小楼梯通往上面两层,临庭院一侧设有一圈内走廊,主要房间布置在门厅上面,次要房间布置在两侧,房间布局紧凑、整齐。其中,被称为“卡拉西画廊”(Carracci Galler)的房间,装饰甚为华丽,筒形拱表面完全被壁画覆盖,壁画周围的人物、画框均由灰泥雕刻,在这里,建筑与绘画、雕刻已经分不清彼此,完全融合在一起。从室内装饰到建筑外观,已预示朝着手法主义倾向的方向发展。帕拉第奥设计的维琴察的圆厅别墅,建于1567-1570年间,是为一位高级教友所建,与以上几座府邸不同,圆厅别墅采用了集中式形制,平面呈正方形,沿纵、横两条轴线,在四个立面设有相同的门廊和大台阶,轴线交汇点也即室内中央处是一个直径为12.2m 的有穹顶覆盖的圆形大厅,四周对称布置其他房间,室内装饰很华丽,特别是圆厅,从底层到穹顶,墙面上布满了壁画、雕刻。圆厅沿轴线通过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上的门厅与室外保持联系,人在这样的空间中似乎有一种“主宰四方”的感受。
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英国在16世纪住宅建筑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变化,不仅表现在外观形式上,也体现在室内空间中,产生了新的待客空间——“长廊”,取代了中世纪以来的“大厅”,代表实例是罕普敦府邸、哈顿府邸、蒙塔丘特府邸、哈德威克府邸、奥德雷府邸等。其中,罗伯特·斯密森(Robert Smythson,1536-1640)设计的哈德威克府邸,建于1591-1597年间,平面呈H 字形,三层,两翼有第四层,一层有两层高的大厅,但已退化成门厅,二层有客厅等房间,三层则布置了一个贯穿整幢建筑的大长廊,一侧有其他房间,另一侧为通长窗户,两端各有一部楼梯,长廊地面铺设地毯,天棚用石膏板天花,墙壁上挂满壁毯、肖像画等,形成一个宽敞、明亮、富丽、舒适的会客大厅。
意大利文艺复兴以后产生的巴洛克,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上又有新的突破。巴洛克建筑师们不满意界限明确、形式简洁的室内空间,常打破空间的封闭感,追求室内外空间的流通和上下层空间的交融。如卡洛·马代尔诺、贝尔尼尼、波洛米尼先后参与设计的罗马的巴波利尼府邸,建于1626年,底层有一个近似三角形的大厅,面向花园全部敞开,使室内房间与室外花园互为流通、渗透,消除了室内外空间的隔阂;大厅通过采用逐级递减的形式,形成强烈的中心感、方向感,将人引向府邸的主入口,室内房间的布置,有意识地排成一列,并把门开在一条直线上,形成具有深远透视感的“连列厅”(Enfilade),这种手法以后在欧洲宫殿、府邸中广为流行。瓜里尼(Guarino Guarini,1624-1683)设计的都灵的卡里尼阿诺府邸,也是巴洛克府邸的代表作,建于1680年,室内空间设计的独特之处是对椭圆形门厅的巧妙处理,在门厅与外墙之间,有一对完全敞开的弧形楼梯,它们很自然地造成了立面中段波浪形的曲面,也创造了门厅上、下层空间的交错与变化。
比意大利巴洛克稍晚产生的法国古典主义,早期风格的形成更多地体现在府邸中。正是在这些豪华府邸中,让主人与访客的社交空间得以实现,而随从和佣人被赶到了眼睛看不到的地下室和阁楼里,新的待客空间——“沙龙”就此产生。弗·孟莎设计的巴黎郊外的麦松府邸,建于1642-1650年间,平面呈U 字形,两层,顶部建有法国传统建筑中特有的陡峭屋顶,室内中央为门厅,右侧有一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大楼梯,将上、下层房间贯通起来,房间装修使用了古典建筑的壁柱、壁龛、檐口、线脚等要素,显得很雅致,但也很冷峻。勒伏、勒勃伦、勒诺特设计的巴黎郊外的孚-勒-维贡府邸,建于1656-1660年间,是为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尼古拉斯·富凯(Nicolas Fouquet,1615-1680)建的,平面也呈U 字形,中央及两翼向前突出,立面顶部建有陡峭屋顶,但在中央覆盖着大穹顶,进入室内首先是一个大门厅,两侧各有一部楼梯,向前是一个椭圆形的大客厅(即沙龙),客厅两侧为连列厅,分别是富凯和国王夫妇的房间,国王房间装饰奢华富丽,设有一个凹间,里面置有一张御床,床上有帷幔宝顶,凹间前用栏杆与房间其他部分隔开。路易十四正是被这座府邸的美丽和奢华所感染,才将三位设计大师召到凡尔赛宫,为建设凡尔赛宫服务中西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比较研究的。18世纪初,仍然是在城市府邸中,贵族们将奢华的宫廷巴洛克转变为柔媚的居家洛可可,新的生活空间——“客厅”、“起居室”,代替了古典主义的“沙龙”。勃夫杭设计的巴黎的苏俾士府邸公主厅,建于1735年,平面呈椭圆形,墙壁上用镜子、木镶板、壁画等装饰,它们周围布满经过涂金的灰泥雕刻,并延伸至顶棚,顶棚中央悬挂一盏水晶枝形吊灯,在多面镜子的反射下,创造出一种柔美、安逸、华丽,又有些迷离的空间氛围。
18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住宅建筑与其他建筑一样,开始流行一种复古思潮,希腊的、罗马的、哥特式的都有,再后来,折衷主义更加普遍地出现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中,其影响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