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桑榆情
7552900000003

第3章

屈指算来,单位的机构改革工作,自2001年3月下旬开始,至今已有许多日子过去了。我们这些决定提前离开工作岗位的同志,已在家闲居不少日子了。但单位对我们这些离开工作岗位的人有关安置问题,迟迟未宣布;至于一些具体问题,诸如人员组织关系归属,参加单位上活动去向如何,皆不明朗,等等。我们既见不到有关“通知”,也不见有人代表组织找我们“谈话”,使我们原本疑虑重重的思想,又徒生出许多的不安,大有“没娘的孩子没有人管”的感觉……

您实在太忙了,机构改革后的机关,百业待兴,已足使您绞尽脑汁,工作负担和精神压力,使您苦不堪言。您根本来不及考虑做我们这些离岗同志的思想工作,更谈不上解决这些同志提出的一些具体困难和要求了。但对我们来说,确实事关重要,就以我而言,按国家政策规定,我退休离开工作岗位时间还要六、七年之多,再加上长时间对组织的依赖性,组织上要说不管了,就寸步难行,不知所措。我们的这些想法,X领导同志,您是否理解和同情,我们的难言之苦,您是否明白?这些就是我斗胆向您写信的初衷。我殷切希望您在看完此信后,能给我们这些同志以答复,行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我离开机关工作岗位之际,一位过去的年轻同事,走上了某厅属事业单位的领导岗位。他热情地邀请我去他领导的单位工作。

原因有三:一是因为我对这方面的工作熟,轻车熟路。

二是这个单位是新成立,工作步入正轨,还要有许多事情需要去做。

第三个原因,考虑我年龄50岁多一点,还能继续为党为国家干上许多年……

凡此种种。我为之,曾兴奋过,也彷徨过,急需有领导同志出面为我这一愿望实现能做个定论,这又是我今天提笔向您求助的原因所在,不知道您是否能在百忙工作中,能提笔,予以答复和为同志排忧解难?

您很忙,盼望收到此信后,予以答笺,不胜感激。

著书念头来龙去脉

想著书当作家,是我上中学时候就曾有过的梦。高中毕业以后,“上山下乡”插队当知青,取得接受“再教育”合格证,参加教书育人工作,后又到国家机关从政,直到又从国家组织人事部门改行做财政经济工作,而后在2001年国家机关机构改革中,提前离开工作岗位。数十年过去了,一直忙碌本职工作,加上养家糊口奔走在生活线上,想著书的念头有,也是转瞬即息。现在离岗了,摆脱了各种困扰,有时间,身体情况也不错,为圆要著书立说的梦,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再则也有个心愿,我们这些“老三届”学生是有真才实学的一代人。我就是要代表他们,用自己著书的事实,去回敬那些“可爱”先生们,仅凭“臆造”得出来的:“要‘墨水’没墨水!要‘水平’没水平”的陈词滥调,给予的对于我人格的侮辱。

纵观我这大半人生走过的历程,知道或亲自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作者夫妇共享文学创作硕果喜悦以后的许多重大事件。

印象中的“抗美援朝”,50年代的“三反”和“五反”运动及对工商民族资本家社会主义改造等,亲历了上个世纪60年代“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60年代中叶的中国和苏联在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论战;对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所造成的浩劫更是触目惊心,记忆犹新;也有幸感受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央粉碎祸国殃民的“四人帮”的喜悦;更为难得的是感受到1979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这些都是我要著书的写作源泉和素材。

“老三届”这个对一代人的简单称谓,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只能从他们的父兄辈嘴里或文章及字典等史料里去听说或查找了。

我是“老三届”学生中的一员,我们有着共同的1968年“上山下乡”经历等等,我们要说和写的故事太多太多,我们的亲身经历,经过文字和语法的包装和修饰,就是一本洋洋大作。不是吗?我们“老三届”这一代人,经历着其他人无法想象的苦和乐,生活对我们的磨炼,使我们成熟,特殊的年代所有的经历,造就了我们这一代人坚毅的性格和志趣,他们大多数是事业有成,琴瑟之声满堂……

我决定要写书,要做文学创作的实践者。我的写作初衷:一是写一本下乡知识青年历程的书,暂定名“路漫漫”;二是我除了爱好文学写作之外,还对中国的历史和考古文化情有独到的深情。我目前有一个想法,在被人忽视的历史人物,如唐代的才女“上官婉儿”;治国无方、而多才多艺文学造诣深厚的“南唐后主”李煜……都可以写。我不愿意在别人已炒作的人物或“戏说”对象后面去写作,要的是“标新立异”,另起炉灶;另外,我省临夏州永靖县发现的恐龙“足迹”,也值得绘声绘色地去描写,去感受那份真实情感的喜悦。我可以自费前往考察,将自己的亲历和感受,洋洋洒洒跃然于纸上,以让未亲临其境的朋友们,共同去分享饱览国宝的快乐。

也许有人会说:“老X,你的‘野心’太大,你能成功吗?”我将豪情满怀地答道:前面路,肯定有障,但我不怕,因为我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另一原因,我坚信写书的梦一定会圆,是因为我的“老三届”学生的经历,使我占有了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和资料。

逛街

又逢200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放长假的第二天的日子。妻子和女儿动员我和她们一起去逛街,说有称心如意的商品购置一些。

说实在话,过去在工作岗位时,双休日都很少休息,不是在单位加班加点工作,就是出差或下基层调研;去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就因公出差未在兰州过。今年离岗了,昨天我们全家人去父母亲家,探视二位老人;今天就应妻女的邀请,随同她们一起去逛街。我个人还有个打算,准备去书店购置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准备做将来自己写作文章借鉴和参考用。

今天天气风和日丽,天空无一丝云彩,湛蓝湛蓝,像是在迎接外出游览和购物的人们。我们一家三口约定了行走的路线,说走就走。

“听说XX商场新近进了不少货物……”女儿提议道。我曾听她们娘俩说过,准备分别要给自己购买一顶凉帽,遮掩即将到来的夏天炎炎烈日的酷晒,所以女儿有此提议,也就不言而喻了。我虽然急于要去书店购书,但为了不冲淡了合家欢乐的和谐气氛和天伦之乐的情趣,我欣然同意陪同她们一起前往。许久未来XX商场,这个闻名遐迩于丝绸之路上的综合大商场,商品更比往年丰富,柜橱上的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人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等等商品,应有尽有。20多年来,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改革政策,确实使人民的物质生活文明和精神生活文明提高;处处洋溢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和丰收喜悦啊!

人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在我们正要去卖衣裤和鞋帽的商柜前的时候,路遇妻子任教学校的一位女老师,熟人见面分外亲热,她们不仅拥抱,而且唧唧喳喳连说带笑一直说个不停。我理解在工作岗位上和同仁们关系融洽的妻子的为人品格,耐心地等待这个加上女儿一起的三人一台戏唱完。还好虽然她们说笑时间长了些,但“悄悄话”总算说完了。待到上午11点钟时,我们走近了购物的柜台。女同志爱逛街,对要买的物品更是挑剔反复比较,真有她们的那份耐性,这面看、那面瞧,一边走一边品赏各类商品成色和价位的高低。

看看时间已过去了许多,我那急于看书籍的心有些耐不住了:“哎,娘子和大小姐,能否加快速度啊?”“好的,就走。”妻子一边用手在摸一件红色的女式上衣,一边答道。终于我们来到了要买的凉帽的商厦四楼,由于此行的目的地到了,我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这娘俩眼尖且熠熠有神,拿起帽子反复试戴,真有些爱不释手的样子。“老公,这顶帽子怎么样?”妻子将一顶蓝花白边,式样和做工都不错的凉帽戴在头上,问我道。“你喜欢,就买上。”我笑吟吟地答道。“爸,这顶小红帽好看吗?”我随着女儿的喊声看去,只见女儿头上戴着一顶红艳艳的时兴小凉帽,在镜子面前比试着。“好看,真成了‘公主’了!”

“谢谢爸爸。”女儿欢笑地接过我给她们娘俩买帽子的钱去交款了。

中午时分,我们全家人在快餐店要了爱吃的饭菜。饭后,女儿提议去商场给我买一双旅游鞋,理由是我不去上班了,穿旅游鞋去旅游嘛。我婉言谢绝了她们的好意,我说,当务之急是我要去新华书店购书,为我要写书做参考和借鉴用。我实在是有些急不可待了,跟女同志逛街和进商店,她们太挑剔,又舍得花时间,我可耐不住性子,陪伴不起了,我有我的志趣和要办的事啊。为了不扫她们的兴,我与她们约定:“你们逛街游商店,买东西的钱我负担,刚才试穿的红色女上衣也一并买上……”大家好合好散,我们一家三口一分为二,各奔东西,各自办自己想干的事去了。

南湖早市,你好

几天没出去“采购”物品,今天起了个大早,准备到雁滩南湖公园附近自发的临时早市上去购买一些蔬菜果品等东西,作为节假日家庭改善生活使用。

一路走来,但见有人提着买来的新鲜菜蔬果肴,就是不见有摆摊卖菜之商贩和他们的摊点。我心中不由得纳闷起来:平时地处南湖公园往北的地段马路上,车水马龙,人流熙攘,川流不息的人群里,伴随着小商贩的叫卖声,夹杂着卖主和买主的讨价还价声……

给这个本来已不平静的地方,又增添了不少喧闹声和城市的噪音。

今日怎么冷清起来了呢?往日里最喧闹的南湖公园门前,如今只有二、三十名坚持早上晨练的中老年朋友们,随着悠扬悦耳的音乐声欢跳健身舞;旁边只有两三个卖牛奶和乳品的商贩和一个兜售“祖传”去风祛寒专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江湖郎中”在叫卖和吆喝。

“哎,老X,买菜呀?”一声呼唤,将我从沉思不解中唤过来。我循声寻去,原来是我一个单位又一起提前离岗的袁同志在叫我。这位袁同志,五短身材,笑眉慈祥,圆头圆脸圆眼睛,身材胖墩墩,就是他伸出和你握手的手也是胖乎乎的……他脾气柔顺,大家都喜欢和他接近。由于投缘,我们都戏(喜)称其为“圆大头”,他也不着恼,倒是一笑而过。“圆大……”我刚要说“头”,又觉不妥,忙改口:“袁大哥,买菜啊!”因为他手中提着买来的菜蔬,我用疑惑的口气问道:“哪里买来的菜呀?”“圆大头”似乎知道我的疑问和心思,笑模笑样地言道:“再向前走50米,过了桥头就看到了新开的早市了。”“谢谢。”我谢过之后,继续前行,过了雁滩桥头,果然桥南濒临河岸处,有一横幅牌楼上醒目写着:“南湖早市”字样。我快步走入了早市场。可别说,市场里有关民生的各类商品都有:吃的有猪肉、牛、羊肉、鲜鱼、活鸡、鸡蛋、茄、辣、笋、葱等,样样有;穿的有衣裤鞋帽等等;就连卖花卉和卖卫生纸的摊贩也跻身于内……人声沸腾,熙熙攘攘,交响了城市动听音乐声。在早市进出口地方,专设了工商管理部门人员工作室,有专人管理和维持市场秩序。这一切改变了以往摊贩占路,商品交易秩序混乱的不良局面。在这有序的早市上,我购买了价钱合理的各类蔬菜,还为宠物“好狗虎子”买了它爱吃的红薯等物品,欢天喜地回到了家。我想将这新开“南湖早市”的消息告诉我的家人和亲朋好友们,大家分享喜悦和快乐。

南湖早市,你好!你的开办,既为个体经营者创办了经商的优良环境和场所;又方便了广大的消费者就近购物;也净化了公共交通秩序,扭转了“市场”占路的不良局面;更主要的是由于加强了市场管理,人们购买物品,杜绝了奸商和不法分子坑蒙拐骗等社会丑陋现象出现或少出现,保障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少受或不受损害等等。

“南湖早市”的建立,无疑是个新生事物。它已经显示了它的许多优越性,但也如其他新生事物一样,还有待于逐步完善和充实。我们期待着随着搞活经济的“富民”政策的深入,在广大的人民群众和工商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南湖早市”定会显示出它强有力的不息生命力。

“南湖早市”,你会办得更出色和繁荣!

重逢“吾穆勒”

我家还在“东方红广场”东口居住的时候,因为常去附近的榆中街赶早市购买蔬菜和日用品等,为了吃早点,便成了早市一侧的“吾穆勒”牛肉面馆里的常客。时间长了,和“吾穆勒”牛肉面馆的老板和伙计们的关系处得融洽且和谐。这是一位自称姓张的回民同胞开的面食馆,以牛肉面为主,兼营炒面、烩面和“拉条子”及堪称一绝的具有西北少数民族风味的“手抓羊肉”等。尤其是这里的牛肉面,色美味香,“油泼”辣椒面,再调和上切碎的蒜苗、香菜等,且不说诱人的香味刺激胃口食欲,就是那别具一格的“红、绿、白”的色美,也让食客赞不绝声。在我的感觉里,它可以和闻名于世的“马有布牛肉面馆”的牛肉面相媲美,且又过之。(注:马有布牛肉面馆里的牛肉面之所以闻名遐迩,一是其地道的兰州牛肉面风味招徕顾客;二是中央电视台在兰州拍摄—牛肉面的故事》后,摄影组赠送给它的“兰州正宗”匾牌,更使它受到人们的青睐,而身价百倍,红遍大西北,乃至全中国。)我爱吃兰州的牛肉面,更爱吃兰州榆中街附近的“吾穆勒”牛肉面馆里的牛肉面,这是我们地域里的风味名小吃啊。

许久未去榆中街早市了。今日一则要去买一些蔬菜果品等,二则是“吾穆勒”牛肉馆里的牛肉面又刺激我的胃口和食欲了。因为时间还早,早市上只有零星的摊贩和数量不多的菜蔬等商品。想到这些,我直奔早市附近的“吾穆勒”牛肉馆而去。虽然说时间还早,但“吾穆勒”牛肉馆里已是宾客满座。我找了个僻静角落的位子坐下,屁股未坐稳,一个服务员就跑到跟前:“先生,您来点什么?”“老规矩,一碗加肉的牛肉面”我笑着答道。“王先生,吃细的嘛!”张老板笑容可掬地上前搭讪。“张老板,恭喜发财……”我调侃道。“谢谢诸位老板老主顾光临本店,蓬荜生辉啊!”张老板谦恭地说道。正说着,一碗清香色美的加肉牛肉面端到我面前,我正欲食之。此时,我的食桌座位上又来了两位顾客,我看时,却原来是“田老”夫妇俩。说起“田老”夫妇,是我在“东方红广场”东口居住时候的老邻居。二位老人70有余年龄,他们不仅身板硬朗,而且性格开朗,走到那里就有欢笑声……在他们身上,我深深感觉到:“笑一笑,十年少”的健康长寿的真谛所在。他们虽已古稀年龄,但耳不聋眼不花,身体无大疾病,我倒真羡慕他们,并祝他们永远健康长寿。寒暄之后,“田老”夫妇的牛肉面也端上来了……

真是无巧不成书,我的一碗牛肉面没吃完,我高中的同学XXX也莅临本店就餐了。这位同学,是我上中学时最要好的同窗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