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桑榆情
7552900000033

第33章

斗转星移,转瞬间,就要进入了新的一年了。虽然说写作—情海轶事》一书的“大功告成”了,在高兴了“一分钟”后,想到更多的是今后的创作“任重而道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深感所负之担子并非轻松,决心在孔子的“六十耳顺(悲天悯人)”,即理解和包容与“信赖让我们走得更远”的理念思想指引下,踏上新的写作征程,继续用“心”去挖掘人世间“真善美”真情,寻求“和谐社会”中的典型人和事,谱写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篇章,作为我对党和人民对我的苦心培养和教育的真诚回报。

“哭”之故事

哭,字典里的字面意思为,因痛苦悲哀或情感激动而流泪之意也。在我的大半人生进程中,妻子的“哭”之故事,则是无论从意义上,还是思想情感内涵等方面,比之字典意义上的含义要丰富生动和复杂的多,那是源自一个“哭”字,却反映了人们情感世界“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的宣泄和情绪表现罢了。在我和结发妻子从认识,到认知,乃至心心相印,度过漫漫逝去的30年的岁岁日日、相濡以沫的进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无所不及。我此言,绝非空穴来风、无稽之谈。

且听我来说,我和妻子上演的关于“哭”的历史故事和演变过程吧。

一我和小五岁的妻子相识于在那场轰轰烈烈“文革”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虽说来自“五湖四海”,但由于同是“接受再教育”的命运,我们摒弃了知识层次的差别,也不顾“门第”概念的差异,只是追求思想理念的一致和情感世界的情投意合,在历经“好事多磨”的坎坷之后,终于走到一起来了。在这里几次“哭”演绎的情感故事,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我和妻子的相识,有两个“红娘”功不可没,一位是已故去的农民朋友“郭生财”,另一位则是下乡的插友杜谋仁。是他们洞察到我们情投意合,产生爱意的时候,牵线使我们走到一起来了。我清晰地记忆,我和妻子在介绍人介绍情况后,他们离去,由我和妻子单独相处之时,妻子眼眶里噙满了泪水,而后,则是悄无声息,大滴大滴淌下眼泪,是感激……是对个人问题的新奇,还是满意……这个中的原因只有她能说得清楚。这是第一次我所面对和见到妻子对我的“哭”,是那样的动情,却是无声无息的“哭”……

二妻子面对面的对我第二次“哭”,是在她离开农村,去河西某地师范学校学习时,因患病不得不中途辍学在家治病的时候。那时候,我正在农村学校教书,得知女友生病消息后,在放暑假的日子里,我没有回兰州父母亲的家,而是乘坐5天一次的“班车”直接去了(玉门)市,约请好友常某一起去她家探视。因为是第一次去她家,费尽周折,才找到了她家的地址。不巧那天她和她母亲去医院看病未在,许是真情所在,我在好友的鼓励下,一直等到她们归来。由于事出突然,她母女见到我们,先是惊愕,而后她嘴唇抖动,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无言以对……我注意到,她只是用眼神向她母亲示意:这就是我找的对象,他一定会来看我的,不错吧……

三两年后,女友在师范学校学习结束,面对着毕业分配的关口。那时候最流行的做法就是“社来社去”,即,从哪个公社招收来的人员培训当教师,学业结束后,就原要回到来时的公社去任教。已在农村锻炼了数载的女友,企盼着能借此机会跳出“农门”,这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女孩们产生此想法,是司空见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苦于她出身于贫寒的普通工人家庭,无权无势,也不认识政要“权贵”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向我发出求助信函。面对女友的要求,在农村当教书先生的我,只能抱着先去师范学校“摸摸底”的念头,以求“一搏”。

那是继女友第二次“哭”之后,她们所在师范学校放暑假的时候,我不远百里之外,几经转乘汽车,来到了其所在的地区师范学校。我与女友的再相逢,女友对于我的到来,只说了一句:“你可来了……”接着就是泪眼涟涟,无言以对。我此时百感交集,心中一股“怜香惜玉”情感油然而生,这里有女友对我的期盼,也有对我的信任和依赖。在她的“哭”和“泣”中,使我萌生出了一种被人信赖和依靠的伟男子汉气概。坚定了我要实现女友愿望的信心。我安慰了女友,便马不停蹄寻找我的老师(注;我曾在此师范学校培训学习过),在他的建议下,我又找到了在该地区某组织部门工作的我高中时候的同学曹某,和下乡插队结识的插友、现在在该地区某重点中学任负责人的两位同志,请他们帮忙成全我与女友的心愿。后来虽然他们在我女友的毕业分配问题上未能尽上力,但我在女友的心目中已经烙上了“有本事”的印象,“是那种靠得住的男人”,也为以后我们“有情人终成眷属”,打下了厚实牢固的基础,不是吗?

四星移斗转,岁月流逝。当我在下乡插队,而后被招收为国家干部,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在农村整整教了10年学以后;再后因为照顾我与爱人两地分居困难问题,我又被组织上从农村学校调动到妻子所在的(玉门)市另一所学校任教了7年以后;最后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改革浪潮中,我自学读完“电大”不久,又被过去下乡插队的插友和在(玉门)市曾经的学校领导,时任(玉门)市委组织部正副部长的两位同志推荐并安排在市委组织部负责做“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及党员组织建设工作。一直干到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在兰州的父母亲年老,身边无子女照顾,加上和我一起来的同学及插友们大多数都已回到省城,我产生了“叶落归根”的念头,经与爱人商定,并取得所在单位——组织部的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于1989年春节前夕工作调动到省城某省级国家机关。在此期间,与妻子做了短期离别。正是这次离别、后又相逢,即演绎了妻子的第四次“哭”的故事。

我工作调往省城2个多月以后,在有关领导的关注下,经与兰州市教育局联系,我爱人在市属某重点小学进行教学试讲成功,被批准留任学校任课,解决了她的工作调动问题。在此前,她领着我们的小女儿,“风尘仆仆”从河西地区乘坐长途汽车来到省城我的身边,她母女俩一见到我,皆为“哭泣”,只是女儿是号啕大哭,而妻子则是“泪流满面”,哭得无声无息……

她在接受新学校领导的“试讲”过程中,从容自若,用她那扎实的教学知识和经验之作,以平常心去面对新的教学工作岗位的“挑战”,她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授课方式,当即获得了在场的学校领导和师生们的欢迎和高度评价。她在听到领导代表学校,决定接受她为新学校一员、同志们报以热烈欢迎掌声。她热泪盈眶,闪烁着泪花,连连向在座的领导和同志们鞠躬,口称:“谢谢,谢谢领导和同志们!”这里有她的感激之情,也有她对未来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迎接新的教学工作“挑战”的自信心,更有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并努力做好工作的决心。

五20世纪80年代末,我们一家三口在有关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帮助下,如愿以偿工作调动来到兰州。经过“文革”的浩劫,虽然党和国家经过“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逐步将经济建设列为“中心”工作;但是“文化大革命”和“四人帮”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伤害和创伤太严重。现在“休养生息”,“百废待兴”。乃至当时有个顺口溜:工作调动难,在省城找个住房难上加难。在外漂泊了20多年,虽然说调回了兰州,但是单位不解决住房问题,为了渡过难关,不再给领导增添麻烦,我全家人,在一位朋友的关心帮助下,租住市郊农民同志的一间面积16平方米的房屋以“栖身”。在这卧室、厨房、工作室(我拟写工作报告;妻子和女儿备写教案及完成作业,皆在这里进行,故称为“工作室”,特注)三位一体的地方,一住近两年。冬天来到了,我们只好生火炉子。一是取暖,二是做饭。我们的住处,离上班的地方较远,每天骑自行车去上班。由于初来乍到,工作任务重,我和妻子不甘心工作落在别人后面,尤其是妻子又争强好胜,班级所带的学生人数多,教学又处于“教改”时期,奔波在工作和生活线上,可以说是“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1990和1991年相交的时候,正值深秋和初冬的某一日的凌晨,对我们全家来说,是一个“黑色”的日子。那是我的老父亲由大妹夫陪同来兰州看望我们走后的第二日,由于他们的到来,生起了火炉子。也许是我们太累了,也许是我们大意了,睡觉前竟忘了将控制烟筒冒烟的抽屉板拉开,乃至一氧化碳充斥室内。睡到半夜时分,我感觉胸闷气短,同时看到女儿口吐白沫,连声呼唤她,不醒;我挣扎着,抱着女儿拉开房门时,跌跌撞撞敲响房东大嫂的门,阅历深、见识广的房东大嫂“呀”了一声,说:“煤烟中毒!”说时迟,那时快,她一面张罗家人,将我住房的门窗打开,一面喊:“快去看老师(指我妻子)!”大家看时,只见我妻子昏迷、不省人事……在邻居和房东大嫂帮助下,我们大家将我妻子送往医院……在大夫和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下,妻子终于在吐了口中的污浊物,后来才慢慢哭出声来,她如泣如诉的第一句话:“孩子,我的孩子呢?”当我告诉她,孩子被安置在房东大嫂家,在一旁的房东大嫂的儿子点头称“是”时,妻子才大声哭出声来,那是她最牵挂的事,放下心来了;是她与“死神”擦身而过的庆幸;更是她经历了生与死的“洗礼”,劫后逃生的本能宣泄吧……

六流逝时光的日历,转瞬间翻越到了1996年的夏季里的某一天。

妻子所在的学校正在召开“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当学校领导同志宣读:“文明教工吴XX老师上台领奖……”的话音刚落,全场教职工和学生起身,顿时鼓掌声响起。只见妻子满脸通红,疾步向主席台走去。她满眼噙泪,腼腆地从校长手中接过给她颁发的奖状,向台下的师生鞠躬致意。学校领导请她说说取得成绩的体会(心得)或感想,她只说了一句话:“我只是代表大家前来领奖的;要说有一点成绩,也是我们大家一起干出来的,我只是尽了自己一份力量和努力。”全场掌声……

妻子成绩的取得,正如她所说的那样,是她与同志们一起努力和奋斗得来的。她从来都是说得少,做得多,一步一个脚印,甘当老黄牛,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地“耕耘”;从小事做起,点点滴滴积累,做出新成绩;有了成绩,从不贪天功为己有,终是那样谦恭谨让,这就是她在同志们和领导面前威信和声誉高的原因所在。她在新的学校教学工作岗位上所取得的成绩,只不过是在她所从事过的教学工作单位上取得的成绩的一部分,更可以说是在不同的工作单位上取得成绩的“翻版”和继续,尤其是以她在从事小学生1—3年级语文课教学和担任班主任工作中,取得的佼佼业绩,更可谓是成绩斐然。

这次妻子又“哭”了。她是激动?是喜悦?还是对自己和同志们一起努力,为此所付出的辛勤汗水,有了回报而“哭”?其个中原因,只有她和她的同志们说得清楚。我反正没问过,你说是吧?退一步说,即使问她了,她也不会告诉。我们相处了大半生岁月,她的脾气秉性和为人处世态度,我还是知道的。

七有关我和妻子关于“哭”的故事,还有许多。上面所述的只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尽管是那样平淡,而且在人生的长河中是那样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但我认为其情悠悠,是事关我们这一代人的喜怒哀乐情感的写照和记录;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平坦无阻。红尘自有“小人物”的情话和他们的表述方式,这些就算是我写作“哭”之故事的写作动机和目的吧!

喜忧参半

恕我用这个名词作为此篇文章的题目。其个中原因,是缘自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连续两次生重病而住进医院的妻子,经过治疗后有好转,现已出院,作为伴侣——“我”的喜忧参半的复杂思想情感故事。

自从2006年夏天开始,我敬爱的老岳父——“老吴爸”,因病不幸去世。原来身体状况不好的妻子,由于前往异地奔丧,当地气温较低,加上悲伤和劳累,身体情况已经出现异常,在治丧工作基本就绪以后,较其他参加治丧的亲戚,提前回到了兰州。接着又为安置健在母亲的今后生活问题,心力憔悴,终于在2006年底,继2001年因心脑血管疾病住医院以后,再次病倒又住进了医院。这次患病,最严重的时候,全身浮肿,竟使她连走路都感觉困难。幸好经过医院医护人员“救死扶伤”人道主义救助,终于使她转危为安;“屋漏偏遭连夜雨”,在她身体还未彻底康复,2007年春节来临,经医护人员同意,出院回家过年,孰料在元宵节过后的第二天,女同志多发疾病——“肾科”疾病又一次侵袭了原本就免疫功能低下的她。接踵而来的“肾科”疾病,使她再次住进了医院。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竟使她接二连三住医院,经受与病魔进行殊死斗争的煎熬和抗争。

谢天谢地,她终于病愈走出医院。出院时候医护人员千嘱咐万叮咛患者和家属,注意饮食和预防感冒,防止劳累和生气、情绪激动等等;我们胆战心惊,唯恐再出现意外,现在毕竟控制住了疾病恶化的势头,能回到家中,继续治疗和休养,这就是最大的成效了,为此焉能不喜呢!实话说,我实在是不忍心再看到妻子,因受病魔折磨而痛苦不堪的样子。

伴随而来的是,妻子由于久病而致使身体严重透支,弱不禁风,连家庭中最基本的家务活都难以承担;而她又性格好强,还要争做活计。那时候,许多亲友都劝我们请保姆来照顾她。也是机遇不巧,说好的一位家政服务同志来,因为对方嫌给的劳务费少,而未能如约前来服务。我和妻子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好在女儿大了,许多方面体贴谅解我们的困难,在为解决家庭和照顾病人等方面的困难,替我们分忧解愁,做了不少工作。虽有“忧”,但经过全家人精诚团结,总算是度过了妻子出院后的第一道难关。

妻子的几次疾病,不仅损害了她的健康,而且也使她脾气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