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习题集(第2辑传染科)
7561100000006

第6章 基础知识(2)

二、填空题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依据 ____、____、____、____检测进行诊断。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重症患者如____、____、____、 ____时,应用短疗程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典型表现为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简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的血象改变。

2.为什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忌用氨苄青霉素?

四、病例分析题

1.李×,男,20岁,汉族,未婚,农民,江苏六合人。因发热12天,咽痛6天于2004年3月14日入院。

3月2日起诱因发热,体温38~40℃,无明显畏寒、寒战。3月8日起咽痒,黄脓痰。

入院体查:体温38℃,脉搏90次/分,呼吸21次/分,巩膜轻度黄染,双颌下、颈后、腋下、腹股沟见数个1~3cm大小淋巴结,质硬,无触痛,界清,移动可。无皮疹,咽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腹无压痛,肝肋下可及,脾肋下1cm。血常规:白细胞39.9×109/L,中性粒细胞0.12.淋巴细胞0.10,异常淋巴细胞0.78,血红蛋白147g/L。

问题:

(1)请提出主要诊断及依据与主要鉴别诊断。

(2)明确诊断应进一步做哪些检查?

(3)治疗原则。

2.赵×,男,17岁,汉族,学生,未婚,江苏镇江市人,因发热、咽痛10天,全身皮疹7天于2005年10月3日入院。

9月24日起发热,体温最高达41℃,伴畏寒,27日起出现皮疹,先躯干,后四肢,初为红点,后突出皮面,融合成片。发病前1个月曾服“卡马西平”。体查:体温38.5℃,面潮红,有眼屑。全身大片红色斑丘疹,融合成片,压之褪色,无瘙痒。耳后、腋窝、腹股沟可见肿大淋巴结,咽红,扁桃体不大,心、肺无异常,肝未及,脾肋下5cm。

血常规:白细胞22.5×109/L,中性粒细胞0.37,淋巴细胞0.57,异常淋巴细胞0.06,血红蛋白157g/L,血小板258×109/L。

问题:

(1)主要诊断与鉴别诊断和依据。

(2)进一步检查方案。

(3)治疗原则与注意点。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C 2.B 3.A 4.B 5.E 6.D 7.A8.A 9.A 10.B 11.C 12.D 13.E 14.A15.B 16.D 17.E 18.C 19.B 20.ABDE21.ABCDE 22.ABCDE

填空题

1.临床表现、特异血象、 嗜异凝集试验及EBV抗体EBVDNA

2.咽喉严重病变或水肿、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

简答题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血象改变是早期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偏低,以后逐渐升高,分类时单核细胞增多,可高达60%,异常淋巴细胞增多超过10%,可有血小板减少。

2.忌用氨苄青霉素是因为应用氨苄青霉素后可加重皮疹损害范围和程度或增加出现多形性皮疹的机会。

病例分析题

1.(1)诊断:发热待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能性大。诊断依据:①急性发热,伴咽痛、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②外周血白细胞增多,以淋巴细胞增加明显且有异常淋巴出现。

主要鉴别诊断:其他类型的病毒感染;败血症;结核病;伤寒;淋巴瘤等。

(2)进一步检查:①病因学有关检查,查病毒感染标志物,如EB病毒、人巨细胞病毒(CMV)、肠道病毒和腺病毒的特异性IgM;②查嗜异凝集试验;③血培养;④ 必要时骨髓象检查和骨髓培养;⑤ 胸片;⑥ 超声检查深部淋巴结。

(3)治疗原则:①对症支持治疗;②必要时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③防治细菌感染。

2.(1)诊断:①发热待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能性大;②药疹。

诊断依据:①急起发热,伴咽痛、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皮疹、脾肿大;②外周血白细胞增多,以淋巴细胞增加明显且有异常淋巴出现。

主要鉴别诊断:其他类型的病毒感染;败血症;结核病;伤寒;淋巴瘤等。

(2)进一步检查:①病因学有关检查,查病毒感染标志物,如EB病毒、人巨细胞病毒(CMV)、肠道病毒和腺病毒的特异性IgM;②查嗜异凝集试验;③血培养;④ 必要时骨髓象检查和骨髓培养;⑤ 超声检查深部淋巴结。

(3)治疗:①对症支持治疗;②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③防治细菌感染;④ 避免使用氨苄青霉素等易引起过敏的抗生素和药物,以免加重皮疹。

四、风疹

一、选择题

A型题

1.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粪-口传播

B.空气飞沫传播

C.虫媒传播

D.接触传播

E.性接触传播

2.皮疹是风疹的常见临床表现,其皮疹的特点为:( )

A.荨麻疹样皮疹

B.出血性皮疹

C.水疱样皮疹

D.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面部及躯干,消退后不留色素沉着

E.充血性斑丘疹,首发于耳后及面部,随后发展至全身,消退后留色素沉着

3.风疹脑炎为风疹极罕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仅约1/5000,但病死率可高达:( )

A.10%

B.20%

C.30%

D.40%

E.50%

4.风疹的确诊依据是:( )

A.根据临床特点诊断

B.细胞培养分离风疹病毒

C.用补体结合试验检测血清抗风疹病毒抗体

D.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抗风疹病毒抗体

E.血清抗风疹病毒抗体阳性且滴度前后2次比较有4倍以上增高时

5.风疹的控制策略主要在预防,其主要预防方法是:( )

A.隔离和治疗患者

B.定期空气消毒

C.注射丙种球蛋白

D.接种风疹疫苗

E.易感者服药预防

B型题

第6~10题

A.第1天

B.第2天

C.第3天

D.第4天

E.第5天

6.猩红热的皮疹多发生于起病后的:( )

7.斑疹伤寒的皮疹多发生于起病后的:( )

8.风疹的皮疹多发生于起病后的:( )

9.麻疹的皮疹多发生于起病后的:( )

10.水痘的皮疹多发生于起病后的:( )

C型题

第11~14题

A.呼吸道传播

B.粪-口传播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1.戊型病毒性肝炎:( )

12.风疹:( )

13.脊髓灰质炎:( )

14.乙型病毒性肝炎:( )

二、填空题

1.风疹病毒主要侵犯____,引起____。

2.孕妇在妊娠期感染风疹,胎儿可____,并出现____。

三、简答题

1.简述风疹的流行病学特点。

2.简述风疹的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B 2.D 3.B 4.B 5.D 6.B 7.E8.A 9.D 10.A 11.B 12.A 13.C 14.D

填空题

1.上呼吸道黏膜、上呼吸道炎症

2.感染先天性风疹、各种先天性畸形

简答题

1.风疹患者是传染源,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但以幼龄儿童为主,病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感染后多数呈隐性感染,临床症状轻微。

2.风疹潜伏期12~19天,有低热、全身不适和皮疹,皮疹出现早,呈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面部和躯干,皮疹2~3天后消退,不遗留色素沉着,可伴咽痛、咳嗽、流涕及浅表淋巴结肿痛。

五、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选择题

A型题

1.乙脑与流脑最重要的临床鉴别是:( )

A.皮肤淤点及淤斑

B.颅内压升高程度及出现呼吸衰竭

C.抽搐发作程度

D.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

E.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2.下列有关乙型脑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蚊感染乙脑病毒后不发病,并且是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

B.蚊子是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

C.猪不是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

D.三代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

E.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3.乙型脑炎极期临床表现,应除外:( )

A.意识障碍及颅高压表现

B.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C.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

D.惊厥、呼吸衰竭

E.对称性瘫痪伴感觉丧失

4.乙型脑炎的主要预防措施是:( )

A.管理动物传染源,如猪等

B.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

C.隔离治疗患者

D.预防接种

E.防蚊、灭蚊

5.某患者,持续发热4天,伴意识障碍,颈硬,克、布氏征阳性。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白细胞450×106/L,多核0.65,单核0.35,葡萄糖4.2 mmol/L,氯化物115 mmol/L,蛋白0.65g/L。可排除:( )

A.脑膜脑炎型钩端螺旋体病

B.结核性脑膜炎

C.化脓性脑膜炎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虚性脑膜炎

6.患儿7岁,7月15日因发热、嗜睡5天入院。体温40.0℃,浅昏迷,颈硬,双侧瞳孔小,膝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脑脊液无色透明,白细胞数95×106/L,多核细胞0.55,单核细胞0.45,葡萄糖3.0mmol/L,氯化物109mmol/L,蛋白0.6g/L,外周血白细胞14.5×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20。最可能的诊断是:( )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虚性脑膜炎

C.中毒性痢疾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结核性脑膜炎

7.8岁患儿,高热3天,昏迷1天伴抽搐。查体:深度昏迷,呼吸节律不齐,瞳孔缩小,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外周血白细胞185×109/L,中性粒细胞0.85,淋巴细胞0.15,血小板110×109/L。下列处理错误的是:( )

A.镇静

B.降温

C.吸氧

D.快速静脉推注甘露醇

E.立即腰穿送检脑脊液检查

B型题

第8~12题

A.降温,首先降低室温,同时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

B.使用镇静剂,首选地西泮

C.以吸痰、给氧为主,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插管或气管切开

D.以甘露醇脱水为主,必要时可合并使用地塞米松、速尿等

E.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是乙型脑炎患者三大主症,必须及时处理

8.高热引起的惊厥处理为:( )

9.乙脑出现惊厥,主要考虑为呼吸道阻塞脑缺氧时应:( )

10.乙脑出现惊厥、抽搐,主要考虑为脑实质损害时应:( )

11.乙脑高热的处理必须:( )

12.乙脑出现惊厥、抽搐,主要考虑为脑水肿时应:( )

C型题

第13~14题

A.检测脑脊液中糖定量降低

B.检测脑脊液中白细胞数明显增多(>1000×106/L)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3.乙型脑炎:( )

1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第15~17题

A.外周血WBC增高

B.自然疫源性疾病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5.肾病综合征出血热:( )

16.流行性乙型脑炎:( )

17.狂犬病:( )

X型题

18.乙脑极期惊厥的特征有:( )

A.可由高热、脑实质炎症或脑水肿所致

B.不一定均伴有意识障碍

C.先见于面、眼、口的小抽搐,随后呈肢体阵挛性抽搐

D.见于病程第2~5天

E.严重者出现全身性抽搐,强直性痉挛,历时数分钟至数十分钟

19.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有以下表现:( )

A.大多数患者可能留有后遗症

B.病程多在2周以上,恢复期常有神经、精神异常,或瘫痪、失语等症状

C.可有呼吸衰竭

D.体温达40℃以上,常有神经系统表现

E.病理反射阳性,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

20.流行性乙型脑炎呼吸衰竭抢救原则有:( )

A.使用东莨菪碱等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

B.必要时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C.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D.由脑水肿所致者应脱水治疗

E.中枢性呼吸衰竭时可使用呼吸兴奋剂

二、是非题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主要把住“三关”即高热、循环衰竭、惊厥。( )

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死因是中枢性呼吸衰竭。( )

3.流行性乙型脑炎在冬春季流行。( )

三、填空题

1.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的传染源是 。

2.流行性乙型脑炎通过____传播。

3.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在____季节流行。

四、简答题

1.简述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临床特征。

2.简述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高热的处理原则。

3.简述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惊厥的处理原则。

4.简述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呼吸衰竭的抢救原则。

5.简述流行性乙型脑炎实验室检查的特点。

五、病例分析题

4岁患儿,7月21日因发热,嗜睡,头痛4天入院。体温40.0℃,浅昏迷,颈硬,双侧瞳孔小,膝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240mmH2O,白细胞数90×106/L,多核0.65,单核0.35,葡萄糖3.0mmol/L,氯化物120mmol/L,蛋白0.6g/L。外周血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

问题:

(1)本例最可能的诊断及依据。

(2)本例的脑脊液检查有何异常?可见于哪些疾病?

(3)本例的治疗方案。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A 2.C 3.E 4.B 5.E 6.A 7.E8.A 9.C 10.B 11.A 12.D 13.D 14.C15.C 16.C 17.C 18.ACDE 19.ABCDE20.ABCDE

是非题

1.× 2.√ 3.×

填空题

1.猪

2.蚊虫叮咬

3.夏秋

简答题

1.乙型脑炎极期的临床特征是:乙型脑炎极期在病程第4~10天,有以下临床表现:①高热;②意识障碍;③惊厥或抽搐;④ 呼吸衰竭;⑤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呼吸衰竭常为主要致死原因。

2.乙型脑炎高热的处理:首先降低室温,同时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使肛温控制在38℃以下。物理降温主要用冰敷额部、枕部和大血管处,也可用乙醇擦浴,或冷盐水灌肠。体温不降者可药物降温,但要防止大汗虚脱。高热伴有抽搐者可用亚冬眠疗法。

3.乙型脑炎惊厥或抽搐的处理原则:去除病因及镇静止痉,脑水肿为主所致者用甘露醇脱水为主,可合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因呼吸道阻塞所致者应吸痰、给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高热所致者以降温为主;脑实质病变所致惊厥可使用镇静剂如安定。

4.乙脑呼衰的抢救原则:包括中枢性呼衰时可使用呼吸兴奋剂;由脑水肿所致者应脱水治疗,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可使用东莨菪碱、山莨菪碱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插管或气管切开。

5.流行性乙型脑炎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有:①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升高为(10~20)×109/L,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②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清,细胞数在(50~500)×106/L,蛋白轻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③血清和脑脊液特异性IgM 抗体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