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改·高一思想政治备课素材
7569400000043

第43章 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3)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因此,相比于刷卡消费中的“卡+密码”的确认方式,指纹支付的安全系数相对更高。据运营商立佰趣公司介绍,该业务采用的是活体指纹特征点数据识别技术。任何人即使非法获得指纹数据信息,也无法逆推出指纹图像或仿制指纹。有关技术专家同时表示,因为准确的指纹识别离不开健康的指纹基础。有极个别人群因先天不具备指纹或后天指纹劳损,以及因病理原因造成的手指严重蜕皮、干裂、过度潮湿等情况,是无法识别通过的。一般而言,99%以上具有消费需求的中、青年人,均可成功开通并正常使用该业务。

文化消费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生活方式也在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许多方面,从物质型向文化型转化,就是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过去人们很重视物质消费,吃饱了,穿暖了,就心满意足了。生活水平提高以后,要吃得好一点,穿着讲究点,还是离不开物质消费的范围。而从物质型向文化型转化,则是一个质的飞跃。人们不再以物质生活的丰裕为满足了,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求精神生活的愉快、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家庭生活也是如此。这种情况的变化是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发展进步的表现。

文化消费的增加,表现为在读书学习、艺术欣赏、文化娱乐方面的时间消费增加了,这方面的金钱消费也增加了,消费结构起了很大变化。在家庭经济的总开支中,不仅包括生存费用、抚养和赡养的费用、享受费用了,发展费用也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发展费用就是用以进行文化消费的,当然,享受费用中也有一部分用以进行文化消费,因为它包括物质生活享受和精神文化享受两个方面。文化消费对人的生活影响很大:它能使人们知识开阔,获得比较全面的发展;能使人怡情养性,感情高尚起来;能使人充满进取心,不断地发展向上;能对子女施加良好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能使人们获得积极的有效的休息。它对人们的生理发展、尤其是心理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家庭的文化消费是围绕着创造家庭的文化环境进行的。家庭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的和文化的两方面。物质环境如居室条件,物品陈设等等,这都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环境往往体现为家庭的文化气氛,这主要是以精神状态存在的,这种气氛对家庭的和睦、幸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甚大。

家庭的陈设形成了家庭的外在气氛,也可以称为直观气氛。在这方面,各个家庭是大有差别的。有的家庭偏重追求物质陈设高档化,而忽视其文化内涵,与物质消费相比,文化消费太少了,太贫乏了。有的家庭虽然陈设并不华丽高档,但很有文化品位。

首先在家庭环境的布置方面,文化消费应该加强。在家庭的陈设上要有强烈的文化色彩,如四壁要有一些有文化教育意义和艺术欣赏价值的书画,要有一定数量的书籍,以及有利于开发智力的玩具。应该使这些东西和全家人的生活分不开,使一家人生活在文化的海洋里。

家庭成员的兴趣,爱好和谈吐也要有文化气氛。夫妻之间日常的闲谈,不是谈些庸俗无聊的事而是经常谈论一些国际和国内的大事,谈论一些文学艺术上的问题,或者工作学术上的问题。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经常做一些智力游戏,如猜谜语、互相考问有关文化知识方面的一些问题等。

在家庭成员的对外交往上,也要讲究文化气氛。来往的亲友谈吐应该是有知识、有教养的,而不是言不及义。来往的亲友至少不能低级庸俗,有的家庭亲友来往闲谈的话题或是谈女人,或是谈如何攫取不义之财,家庭成员耳濡目染,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创设,主要决定于家庭中夫妻双方的文化素养,包括思想修养、知识水平、情趣爱好等等。我们常常讲家庭和睦,和睦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是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和睦:一种是夫妻之间精神生活比较低下的和睦,他们生活的目的是单纯地为了享受,干活是单纯地为了拿钱,男的醉心于喝酒、打牌,女的一味地讲究吃、穿,生活情趣很不高尚,这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家庭幸福;另一种是夫妻之间精神生活比较高尚的和睦,他们重视知识,重视学习,追求进步,他们重视提高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更重视提高家庭的精神生活水平。学习、进步像一条强有力的纽带把一家人牢牢地联结在一起,这才是真正的和睦和幸福。

文化消费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求知兴趣的活动。如出于自学或工作需要而有计划地读书;如看文艺小说、报刊杂志等,既获得知识,又可在获得知识过程中得到积极性的休息。

二是艺术兴趣的活动。如听音乐、绘画、练琴等。通过这种活动,得到一种艺术上的满足与享受。艺术能对人的神经系统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使人消去疲劳,而且提高人的审美观念,使情趣高尚起来。

三是政治兴趣的活动。关心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方面的大事,了解其历史,探索其未来,或是研究世界上的一些名人,收集他们的轶事,探索他们成才的一些规律。这种活动能使人胸襟开阔,高瞻远瞩,知识渊博,而且对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有很大帮助。

四是娱乐兴趣的活动。如看电影、电视、种花、养鱼、下棋、打扑克等。这些活动往往同求知兴趣、艺术兴趣等交织在一起。这些活动是人们生活中很大的调剂,毫无娱乐兴趣的活动几乎是不存在的。

五是体育兴趣的活动。它不仅包括打球、游泳、田径等,而且包括这方面的热切欣赏者,如当“球迷”。这种活动在生理上使人增强体魄,在心理上充满朝气,积极向上,好处是很多的。

进行以上文化消费活动要符合以下原则:

第一,要符合有益的原则。文化消费的内容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别,情趣也有高雅与低俗之分。健康活动能使人心旷神怡,陶冶情操。

第二,要符合适度的原则。任何有益的文化消费,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有害。每个人的休息、娱乐和工作的关系一定要处理好。现在许多家庭把看电视作为晚上的一个主要活动,看电视对增进知识、调剂生活当然有很大好处,但是,如果每天看得很晚,就会影响第二天工作和学习的精力。特别是一些孩子,看电视入迷,功课也不想做了。

第三,要符合一致的原则。在积极休息的活动中,夫妻应该力求同步进行,如一起看看电视,讨论电视的内容;如一起修剪花草,共同欣赏花卉的芬芳,这会使家庭生活增添很多乐趣,使两颗心贴得更紧。但是,夫妻的业余爱好和文化消费要求往往不可能完全一致,那就要互相尊重,互相适应,求同存异。夫妻是这样,其他家庭成员也应该如此。

劳务消费

劳务是以活劳动形式为他人提供某种特殊使用价值的劳动。

这种劳动不是以实物形式,而是以活劳动形式提供某种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也可以是满足人们物质生产的需要。劳务范围很广,根据提供的服务类型分为以下几点:

生活服务。指直接为人们生活提供的服务。如:饮食、理发、浴池、旅店、影院、剧院等。这种劳务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

生产服务。指为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提供的服务,它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的继续。如:运输、保管、包装、维修等。这种劳务也是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同时发生。由于劳务的部门、行业或职业的性质不同,产生的服务所起的作用也就有所不同。有的服务能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如:艺术、旅游等;有的服务与生产过程直接发生联系,如:科学技术直接应用于生产过程,商品的分类、包装和保管属于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这类活动是生产性的,能创造价值,计算其成果时,应计入国民收入中,其他劳动并不创造价值。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生产部门所提供的价值愈多,劳务部门、行业或职业有逐渐发展的趋势,面临所谓第四次产业革命挑战的未来社会,这种劳务性的服务部门更会大量发展。

艺术与消费

当代西方社会具有强大的消费性,如马克思所说,西方社会是巨大的商品堆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消费和正在寻找附丽的艺术一拍即合,变成艺术——消费共生体。

艺术与消费共生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艺术本身的商品化。艺术行为成为一定意义上的商业行为,艺术过程成为消费过程。画廊、画展、拍卖行、艺术交易会形成完善的商品市场,艺术品的流通和收藏依据价值规律运作。艺术品成为保值和增值性极高的特殊商品,收藏艺术品成为回报丰厚的投资和消费行为。凡·高的一件作品曾在索斯比拍卖行创下四千多万美元的拍卖记录。长年藏在深闺,人未识的艺术珍品打破地区和文化阻隔,在世界各地展出和流动。艺术家和收藏家的经济收入大为改善。

但是商品经济在给艺术带来巨利的同时,又给艺术套上新的枷锁。画商、收藏家、评论家是艺术家的主宰,艺术品的创作、评论和流通变成一种商业消费行为。艺术家的创作自由受到伤害。一些优秀艺术家被冷落,优秀作品被埋没,某些价值不高的作品却声名鹊起。艺术欣赏成为一种受控消费。艺术品的价格波动如股票涨落,扰乱了艺术品流通的正常秩序,助长了泡沫经济的泛滥。

艺术与消费品共生的第二层意义是艺术家打破艺术创作与传媒制作的界限,大胆引进广告、卡通、影视等大众消费文化的制作技巧。形体动作、空间设计、光色体系、趣味特点,都迎合某些现代人崇尚暴力和速度的心理,满足他们对幻想、冒险和性欲的需要,刺激现代人的感官享乐。但是也有某些严肃艺术家在玩世不恭的表象下,表达对世事的讽刺和揶揄。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的波普艺术就是艺术——消费共生体的化身。

最后,我们还必须提到艺术广告。

在现代西方社会里,每天都有大量的广告。只要翻开报刊,打开电视,走上街头,广告就映入人们的眼帘。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社会,曾经出现过这么多的影像,这么密集的视觉信息!无论你干什么,广告部在你身边,除非你拒绝现代文明。

广告是商业的催化剂。没有广告,商业就难以发展。同时,广告又是梦幻药。它说得天花乱坠,可是提供的东西有限。

如果我们用语法中的时态来区分绘画和广告,我们可以说绘画是用现在时说话的艺术语言。画家根据现实,描绘他眼前的景象。而绘画作为一种记录,把影像传给子孙后代,它又是过去时。昙花一现的广告形象永远面向未来。它总是把一种更有诱惑力的将来展现在消费者的眼前,因此广告从本质上是一种未来时语言。

广告对艺术传统的理解别具慧眼。广告掌握了艺术作品和它的观赏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它把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结合起来,造成悠久的空间和时间链,最终把观赏者——顾客引向未来之路。

广告依赖绘画语言,广告把绘画形象和商品形象结合。有时候,两者看上去难分彼此。当人们观看一本西方图片杂志,翻阅一本有插图的博物馆目录和旅游手册时,或步入繁华的商业区观看橱窗中的陈列品时,随时能看到广告——艺术的共生现象。例如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遗迹为背景展览新商品。但是随着绘画形象所代表的历史向远处消遁,逐渐淡化,最后剩下的只有广告。

广告——艺术共生的创作手法颇有超现实主义的韵味。反逻辑、超时空、荒诞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能激发顾客的好奇心,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广告的心理研究告诉我们:好奇心是购物欲的前奏,印象是商品知名度的前提。

广告中的商品隐含着一种文化积淀,艺术广告在同一个时间里说的是两件几乎矛盾的事情:财富和灵性。广告向人们双重许诺:购买将给您带来奢华的享受,购买将实现您的文化价值。

精神消费

精神消费是物质消费的对称,也称精神生活消费,是指为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消费者文化知识水平,陶冶思想性情,愉悦情绪等目的的以精神产品为消费对象的消费。由于精神消费是以精神产品为消费对象的,而精神产品是人们通过大脑的思维、科学的概念和艺术形象创造出来的,因此,对精神产品的消费,不仅要求消费者具备经济上的消费能力,还要求消费者具备必要的艺术鉴赏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文化修养和素质方面的能力。因此,同物质消费比,精神消费是较高层次上的消费活动,精神消费包括生活性精神消费和生产性精神消费。生活性精神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而消费精神产品的过程。

例如观看电影和文艺演出,上舞厅、歌厅,欣赏音乐、阅读文艺作品等等。生产性精神消费是指以生产精神产品为直接目的而对精神产品进行消费的活动。例如,科学研究、教学、文艺编导人员为了教学和创作的需要查阅资料、阅读报刊等。这种精神消费具有“生产性”特点,因此,称为生产性精神消费。精神消费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出现和发展的。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社会除了能初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外,已有余力提供精神产品,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人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也使得消费者具有了消费精神产品能力。并有条件发展消费精神产品的身心方面的能力,精神消费的质量是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