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相。军国之弊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一日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日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日虚夸妖术,诡言神道;四日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日伺候得失,阴结敌人。此所谓奸为悖德之人,可远而不可亲也。
[译文]不管是国家或是军队,有五种人可成为祸害之源:一,结党营私,诋毁打击贤良之士。二,哗众取宠,热衷炫耀。三,造谣惑众,经常散布流言飞语。四,般弄是非,假公济私。五,只看重个人得失,暗中与敌人勾结。
这五种人都是奸为悖德的小人,只能远离他们而不可亲近。知人之道有七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日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日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日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日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日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日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日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译文】了解一个人的品性,并不难。美与恶是有明显区别的,它们在表现上是不一样的。某些人外表温良恭顺,内心却阴险奸诈;某些人表面毕恭毕敬,实质上却阳奉阴违;某些人外表勇猛,实际上却怯"懦。白事;有些人表面尽心竭力,骨子里却心怀不轨。知人之道有七种:
一,要他对某事表态,以观察其心志。二,批驳其言词,以观察其变化。三,让其为某项计划出谋划策,以了解其才识。四,突然告诉他祸难临头,以了解其胆识。五,以酒将其灌醉,以观其本性。六,以利益诱惑,以观其是否清廉。七,让其完成某件事情,以观其是否可信任。
将才有九
夫将才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场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疆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战,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译文]将才可分为九类。以德教育部下,以礼管理部下,关心部下的饥寒与劳苦,是仁将。凡事身体力行,不为利益所诱,宁愿为正义而死,不为私利求生,是义将。身居高位不气势凌人,打胜仗不恃功自大;贤明而又能尊重地位低下的人,刚直却能容忍难忍之事,是礼将。足智多谋,应变有术,善于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是智将。对于勇于陷阵者肯于重赏,对临阵退却者必处以重罚;奖赏绝不拖延,惩罚不因地位高低而有所不同,是信将。身手矫捷、气盖千夫,英豪善战,长于使用剑戟,是步将。攀高山行险地,驰射如飞,攻敌时身先士卒,撤退时勇任后卫,是骑将。气壮三军,所向无敌;不愿打小仗勇于打大的战役,是猛将。遇见贤者虚心请教,遇有谏言认真听取,待人宽厚又不失刚直,勇敢果断又足智多谋,是大将。
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若乃察其奸伺其祸,为众所服,此十夫之将。夙兴夜寐,言词密察,此百夫之将。直而有虑,勇而能斗,此千夫之将。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悉人饥寒,此万夫之将。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仁爱洽于天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室家,此天下之将。
[译文]为将者其能力是大小不同的,要对他们区别使用。能洞察奸谋,发现隐患,部众心悦诚服,此为十人之将。夙兴夜寐,尽职尽责,言辞谨慎有度,此为百人之将。为人耿直能够深谋远虑,勇猛善战,此为千人之将。相貌堂堂,个性刚烈,能注意掌握部属的工作状况,关心部属饥寒,此为万人之将。能举贤进能,诚信宽大,善于平乱,此为十万人之将。能以仁爱及信义使天下人折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四海之内,都在自己的关照之中,此为天下大将。
将不可骄不可悭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将不可悭,悭则赏不行,赏不行则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则军无功,无功则国虚,国虚则寇实矣。
[译文]将不可骄傲自大。骄傲,待人必有失礼之处,失礼必会导致众叛亲离。将也不可吝啬,吝啬必然会不愿奖赏部属;若部属有功而得不到赏赐,必然不愿继续尽力;部属不愿尽力,则全军行动难以成功;若出师无功,则只会空耗国力,使国家虚弱;国家虚弱了,便等于敌人强盛。夫为将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夫为将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无腹心者如人夜行,无所措手足;无耳目者如冥然而居,不知运动;无爪牙者如饥人食毒物,无不死矣。故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译文]身为将领,必有心腹、耳目、爪牙。
将领没有心腹,就像人行走于黑夜,没有灯火导引,手足无措;没有耳目,就像瞎眼人处于暗处搞不清进退方位;没有爪牙,会像饥民饥不择食,难免食进毒物,没有不中毒身亡的。因此,卓越的将领一定会选拔学识渊搏、足智多谋的人做自己的心腹,选拔做事周密、判断力强的人做自己的耳目,选拔勇猛善战者做自己的爪牙。
贤才居上不肖居下
贤才居上不肖居下,三军悦乐士卒畏服。相议以勇斗,相望以威武,相劝以刑赏,此必胜之征也。士卒惰慢,三军数惊,下无礼信,人不畏法;相恐以敌,相语以利,相嘱以祸福,相惑以妖言,此必败之征也。
[译文]贤才位居在上,没有能力的人位居在下;三军将士情绪高昂,敬畏服从主帅;到处谈论的是如何英勇杀敌,到处看到的是威武雄壮的军容,到处听到的是如何严守军纪立功受奖。这些都是军队出师必胜的征兆。士卒散漫,军心慌乱;上无礼信,下不畏惧军法;士兵恐惧出战;议论的是如何获取私利,相互叮嘱的是如何逃避危险,动摇军心的流言到处流传。这些都是出师必败的征兆。三军之行。必有宾客群议得失以资将用夫三军之行也,必有宾客群议得失以资将用。有词若县流,奇谋不测,博闻广见,多艺多才,此万夫之望,可引为上宾。有猛若熊虎,捷若腾猿,刚如铁石,利若龙泉,此一时之雄,可以为中宾。有多言或中,薄技小才,常人之能,此可引为下宾。
[译文]三军出征,一定要有各类幕僚出谋划策,共同来讨论利弊得失,以供主帅参考。如果有人口若悬河,出计奇妙,博闻广见,多艺多才,此为万众之希望所在,可引为上宾。如果有人像熊虎般勇猛,像猿猴般身手矫捷,性格坚强,武艺超群,这种人可谓一代豪杰,可请他作中宾。如果有人喜欢发表言论,但没有特殊才能,这种人只能让他作下级幕僚。
尊之以爵赡之以财则士无不至夫用兵之道,尊之以爵赡之以财,则士无不至矣;接之以礼厉之以信,则士无不死矣;畜恩不倦法若画一,则士无不服矣;先之以身后之以人,则士无不勇矣;小善必录小功必赏,则士无不劝矣。
[译文]用兵之道,只要肯给予官位付之钱财,有能力的人都会应征而至。以礼相待,以信用相处,那么部属都会鞠躬尽瘁;经常施恩与人,法令严正,部属自然会畏服;身先士卒,勇于殿后,那么士卒就会无不奋勇杀敌;部下做了好事或立了小功,也都能及时表扬或给予奖赏,则部下必定会更加效力。
骄者招毁
骄者招毁,妄者稔祸,多语者寡信,自奉者少恩,赏于无功者离,罚加无罪者怨,喜怒不当者灭。
[译文]骄傲的人必定会招至诋毁,狂妄的人很容易引来祸患,喜欢夸海口的人很少守信义,总爱自我标榜的人大都薄情寡义。奖赏无功的人,会使人心离散;将罪名强加在无辜者身上,将使众多的人不满;喜怒不当的人,难免败亡。
以匹夫之刑令以赏罚人不能逆其命夫一人之身右万之众束肩敛息重足俯听莫敢仰视者,法制使然也。若乃上无刑罚下无礼义,虽贵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自免者,桀纣类也。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赏罚,而人不能逆其命者。
[译文]主帅能以一人之身使万人之众屏气静立,聆听训示,不敢仰视,是因为有法制的约束。
如果上无刑罚,下无礼义,即使贵有天下富有四海也不免会遭厄运,夏桀、商纣的下场就是缘于此。赏罚分明,就无人敢违抗命令。
人君拒谏则忠臣不敢进其谋纳言之政谓为谏诤,所以采众下之谋也。故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当其不义则诤之,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恶不可顺,美不可逆;顺恶逆美,其国必危。夫人君拒谏,则忠臣不敢进其谋,而邪臣专行其政,此为国之害也。
[译文]所谓纳言之政,就是广采众家之谋,听取不同意见。君主有敢于直言的臣子,父亲有敢于直言的儿女,当自己行为不义时才会有人出来劝阻,才会使自己不会陷于不义,免于罪恶。对于罪恶不可顺从,对于美德不可诋毁。如果纵容恶人,残害忠良,这个国家必亡。若是君主不听忠言,则忠臣就不会进献良策,而邪佞之臣就会专权,此为国之大害。
举措之政谓举直措诸枉举措之政谓举直措诸枉也。夫治国犹于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故国之有辅,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细,辅不可弱;柱细则害,辅弱则倾。故治国之道,举直措诸枉,其国乃安。夫柱以直木为坚,辅以直士为贤,直木出于幽林,直士出于众下。故人君选举必求隐处。尧举逸人,汤招有莘,周公采贱,皆得其人,以致太平。
[译文]所谓举措之政,就是重用正直的贤者抵御奸佞之徒的祸害。治理国家如同调养身体,调养身体重在调养精神,治理国家则重在任用贤能。调养精神求的是长寿,重用贤能求的是国泰民安。国家之辅佐者就像屋宇的栋梁,不可过于细弱,否则无法支撑局面。所以治理国家若能重用贤人抵御奸佞之徒的祸害,国家就能安定。屋柱用圆直的木材作成,最为坚实;辅佐朝政任用正直之士,最为明智;直木通常生长于幽深的密林里,正直之士大多出于地位低下的群落。所以君王在选拔人才时,有必要在民间寻觅。尧举逸人、汤招有莘、周公采贱,这些典故都在说明因为得到了正直有为之士,才使得天下太平。
考黜之政,谓迁善黜恶考黜之政,谓迁善黜恶。明主在上心昭于天,察知善恶广及四海,不敢遗小国之臣,下及庶人,进用贤良,退去贪懦,明良上下,企及国理,众贤雨集,此所以劝善黜恶,陈之休咎。故考黜之政务知人之所苦。其苦有五。或有小吏因公为私乘权作奸,左手执戈右手治生,内侵于官,外采于民,此所苦一也;或有过重罚轻,法令不均,无罪被辜,以致灭身,或有重罪得宽,抉强抑弱,加以严刑枉责其情,此所苦二也;或有纵罪恶之吏,害告诉之人,断绝语辞,蔽藏其情,掠劫亡命,其枉不常,此所苦三也;或有长吏数易守宰,兼佐为政,阿私所亲,枉克所恨,逼切为行,偏颇不承法制,更因赋敛傍课采利,送故待新,夤缘征发,诈伪储备,以成家产。此所苦四也;或有县官慕功,赏罚之际,利人之事,买卖之费,多所裁量,专其价数,民失其职,此所苦五也。凡此五事,民之五害,有如此者,不可不黜。
[译文]所谓考黜之政就是升迁那些治绩良好的官吏,罢黜那些治绩不好行为不端者。
英明的君主,应当是心地光明,明辨善恶,用人不看出身,唯才是举,对于贪婪之辈无能之士果断裁除,这样,才能使贤士汇集,国泰民安。
而迁善黜恶首先要做到了解人民疾苦。人民通常身受五种痛苦:贪官污吏假公济私,乘权作奸,对上蒙骗朝廷,在下欺压百姓。此为一苦。
犯重大过错者,却只课以轻微惩罚,无罪者却蒙冤受刑甚至杀身丧命;或者犯重罪者而得宽大,强者受到支持,弱者倍受欺凌。此为二苦。
官吏放纵罪恶,残害告状之人,销毁证据,掩盖真相草菅人命。此为三苦。官吏狐假虎威,结党营私,擅自更改赋税,处处借机饱纳私囊。此为四苦。官吏贪功,虚报开支,贪占公款与民争利。此为五苦。如上五事,乃民之五害,对这种官吏一定要依法治罪。
赏罚之政谓赏善罚恶
赏罚之政谓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是以羊羹有不均之害,楚王有信谗之败。夫将专持生杀之威,必生可杀,必杀可生,忿怒不详赏罚不明教令不常以私为公,此国之五危也。赏罚不明,教令有不从。必杀可生,众奸不禁;必生可杀,士卒散亡;忿怒不详,威武不行;赏罚不明,下不劝功;政教不当,法令不从;以私为公,人有二心。故众奸不禁则不可久,士卒散亡其众必寡。
[译文]所谓赏罚之政,就是奖善罚恶。奖赏是为了激励人们去建立功业,惩罚是为了禁绝人们为恶。赏不可不公平,罚不可亲疏有别。要让人们知道怎么才能得到赏赐,则勇士也就会知死而无畏;要让人们知道触犯了什么要受到惩罚,则不轨之徒也不敢轻意妄为。所以赏不可虚设,罚不可妄加。赏虚设,不能兑现,有功之臣就会不满;罚妄加,不分善恶,刚正直言之士就会因无端受罚而产生怨恨。春秋时,就有因羊羹分配不均而造成内乱、楚王因听信谗言妄罚直臣而导致败亡的实例。一军之主帅把持着生杀大权,该杀的不杀,不该杀的却杀,忿怒不详,赏罚不明,法令常改,假公济私,这样必会给国家带来危害。赏罚不明,下面的人就会对你的命令有所不从;该杀的不杀,邪恶势力就不会得到压制;不该杀的杀了,人心就会散乱,众叛亲离;忿怒不详,就不可能产生威慑力量;赏罚不明,就不能激励人去争立功勋;政教不当,法令就不能得到贯彻;假公济私,下面的人必会产生二心。所以,邪恶势力得不到压制,国家就不会长久;众叛亲离,跟随你的人必定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