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组织电视台。组织电视台均为闭路有线系统,自制节目大多为新闻类的消息报道与专题片。这些节目除定期或不定期播放外,还可以留做组织的声像历史资料或提供给社会电视台播出。
4.户外图文媒介
(1)路牌、招贴。路牌、招贴有的是单纯的标语口号,有的图文并用,内容有宣传口号、广告活动通告。它们可悬挂、固定在街道旁、建筑物上、公共交通工具场站、墙壁上等。这类媒介形式醒目、制作费用较低,如果文字、画面等表达形式设计得好,可以吸引路人,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
(2)宣传栏。宣传栏一般置于组织门外或组织内主干道旁,对外介绍组织、产品情况,对内则是集中宣传组织活动、组织及员工评奖情况公布,以及其他有关宣传内容,如宣传产品质量法、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活动等,还可以展出职工书画作品及其他作品等。宣传栏的展出内容要常换常新,以保持其对人们的吸引力,发挥它的作用。
5.公关人员要参与或组织的各种会议
如各专业部门会议、职工会议等,其中较重要并具有挑战性的主要有三种会议:展览(销)会、新闻发布会、内部沟通会议。
除去各类必要的会议外,组织还应定期召开内部沟通会议,参加者或为全体员工(中小型组织),或为职工代表(大型组织)。这种会议可以采取正式会议方式,也可以采用非正式的联欢等方式举行。内部沟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向全体员工通报组织经营情况、组织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特点,了解职工的意见要求,使领导与员工相互增进理解,加深感情,建立融洽的干群关系,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管理的透明度。一个组织内部沟通会议的召开次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组织民主管理的水平,可以看出组织发展后劲的大小、组织凝聚力的强弱,所以它对组织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多组织直到目前仍没有重视到的薄弱环节。
5.4公共关系传播效果及其制约条件
5.4.1公共关系传播的效果层次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通过传播媒介对信息接受者心理、行为、态度和观念等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它的传播效果受公众与组织的关系密切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公共关系学上,把传播对传播对象的影响分为四个层次,即信息层次、情感层次、态度层次和行为层次。
1.信息层次
信息层次是指将所要传递的信息传到传播对象上,并且使之完整、清晰地接收到,也就是说公众获得的信息越多、越准确、越全面,传播效果就越好。信息层次是公共关系传播效果的最低层次,是任何传播行为首先应该达到的效果层次。只有在这一层次获得了效果,才可能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公共关系工作必须重视信息层次传播工作的效果。
2.情感层次
情感层次是指传出的信息从传播对象知晓到进而触动其情感,使之产生与传播内容上的共鸣,引起对传播内容的兴趣,进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因此,联络公众的情感是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任务。经常性的联络感情的工作是通过包括专职的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在内的所有组织成员来进行的。要真正引起公众对传播内容的认同就要求从组织的领导人到公共关系部的职员都要尊重人的价值,而不能把公众看做可操作利用的工具。并且要注意情感的传播效果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只有正面的效果才是公共关系工作需要的,负面的效果则很有可能会转化为公关危机,因此要及时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3.态度层次
态度层次是指组织通过公共关系传播活动使公众形成对组织的正面态度,消除对组织的负面态度。进入态度层次的公众表示他们对于组织的认识已经从感性层面进入理性层面,并且这种理性层面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分析判断、思考而产生的。态度层次是公众行为层次的基础,公众是支持组织,还是与组织对立,都是由公众态度所决定。因此,组织的公共关系人员要通过科学调查的方法,获得有关公众态度的信息,并通过公共关系工作对公众的正面态度加以强化,或是消除公众对组织的负面态度。
4.行为层次
行为层次效果是指社会组织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引起公众的相应行为,并且是组织希望公众产生的行为。例如,一个生产性组织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公众购买自身的产品;一个服务性组织是希望公众消费它的服务。这些都是组织通过公共关系工作希望公众产生的具体行为。因此,行为层次效果是公共关系传播活动的最佳效果,但这一层次的实现是需要以上三个层次作为基础的。
5.4.2影响公共关系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
在传播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同时作用于受播者,并对受播者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了解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应用,会使传播效果得到改善、提高。研究证明,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公众对传播媒介的要求,一是要使用简便,易于掌握,易于得到;二是比较有效,即它的使用效果受到普遍的重视与承认。当某种传播媒介特别有效时,即使在使用、驾驭上有一定难度,人们也会努力去得到或掌握它。
公众对媒介选择的这两个因素可以概括为一个公式: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选择或然率与报偿的保证成正比,而与费力程度成反比。所以,公关人员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媒介传播信息,如果选择不当就有可能使公众接收不到信息或者对公众没有影响力。
信息的内容,即传播者传播的信息,是否为受播者所关心、感兴趣,是否重要、新鲜,是否可靠、可信,这一点是受播者价值判断的中心点,也是决定传播效果的关键所在。公关人员在传播信息时要注意内容的趣味性、与受播者的相关性、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观点的客观性、科学性。
除去内容自身的要求外,内容的表现方式也非常重要。形式、方法不当,再好的内容也难以传播出去,可能还会引起误解甚至反感。内容的表现方式包括:传播者的声誉和形象,即传播者具备权威性、客观性、亲密性的特点;传播内容的结构、节奏、变化;遣词造句的方法、语气、语调等各个方面。
一个人接触某一信息的次数越多,越容易接受它。同样的信息多次发出,受播者会逐渐由生疏到熟悉、由漠然到亲切,甚至在长期接触后,会把这一特定的内容形式融入自己的生活。所以,同样的信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重复出现,是取得以至增强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时间、空间对受播者接收是否有利,对传播效果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受播者接收环境存在各种干扰或没有足够的时间接收,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受播者投入接收,会使效果大打折扣。
从传播类型来说,不同种类的传播媒介,其效果也不相同。个人传播在各类传播形式中的传播效果最好,传通率最高,其他传播形式的传播效果都不及它,但个人传播的影响非常有限。随着传播群体的增大,传播内容的针对性、具体性下降,反馈的质量、数量下降,群体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效果就比较模糊、不太明显了。因而传播学家提出这两类传播只是有“适度效果”,即一次具体的传播活动对某一个受播者来说,效果是有限的。其中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受播者本人的思维定式,二是受播者周围团体、个人的影响。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所发出的信息对传播对象的影响和传播对象对传播内容的反应,而传播效果的评价就是指对传播对象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进行分析与衡量。
对传播效果的评价可采取两种方法来进行。
(1)传播前评价法。这种方法是在传播前进行的一种事先评价法。公关传播都有一个特定的目标。传播前,可根据这个既定的传播目标进行直接评价,即邀请部分受播者对备好的几种传播方案(包括传播方式、媒体选择、传播内容、传播时间等)进行直接评价,比较哪一种传播方案与传播目标最为接近。各种传播方案的差距有多大,据此改进,最后确定实施最佳传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