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公共关系学
7571700000027

第27章 公共关系调查(2)

(2)具体市场环境状况调查。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具体市场环境状况进行调查,是社会组织特别是企业组织环境状况调查的一项重要课题。具体市场环境状况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①市场需求状况调查,如市场容量、社会的购买力、居民的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现有的和潜在的购买人数、银行是否贷款支持某类消费等;

②消费者状况调查,如消费者的总体销量、消费者的构成情况、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与购买动机、消费者的偏好及造成消费者偏好的原因等方面的情况;

③市场竞争状况调查,如市场是否形成竞争态势、竞争对手的生产能力、产品特色、销售政策、服务措施、在消费者中的印象、与中间商和消费者的关系、广告宣传的力度、公关促销的措施等方面的情况。

在前述案例中,公关顾问向公关部部长问的几个重要问题就是,“本地共有多少宾馆?总铺位多少?”“旅游旺季时,本地的外国游客每月有多少,港澳游客有多少,内地的外地游客有多少?”这是对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贵宾馆的‘知名度’如何?”这是对组织形象的调查;“过去一年中因服务不周引起房客不满的事件有多少起?服务不周的症结何在?”这是对组织服务形象的调查;“贵宾馆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谁,贵宾馆潜在的竞争对手是谁?”“在过去三年中花在宣传上的经费共多少?”这是对市场竞争情况的调查。

5.社会组织与公众关系现状调查

社会组织与公众关系的现状,实质上就是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现有状态,它是社会组织公共关系调查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前述有关公共关系状态的四大影响因素的调查是一种分立项目调查的话,那么这里所讲的社会组织与公众关系现状调查则是一种综合项目的调查。社会组织与公众关系现状调查的具体内容,可根据公众关系的三大指标项目确定为三个方面。

(1)知名度调查。知名度是衡量社会组织与公众关系现状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一个社会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大小,说明一个社会组织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程度。知名度由两大维度构成:一是知晓度,即一个社会组织为社会公众知晓度的广度;二是熟悉度,即一个社会组织为社会公众知晓的深度。

(2)美誉度调查。美誉度是衡量社会组织与公众关系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指标。它表明一个组织获得公众欢迎、接纳、信任的程度。一般来讲,一个社会组织要获得社会公众的赞誉,必须具有符合社会公众需要的优良的组织行为及行为结果,否则就不可能获得社会公众的赞誉。因而一个组织获得公众赞誉的程度,实际上就决定了一个社会组织与公众关系现状的性质。美誉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社会公众对社会组织的行为及行为结果的一个评价性指标,因此,对美誉度的调查一般要通过态度测量方式来进行,且往往同知名度的调查和测度结伴而行。可以这样认为,美誉度即指对社会组织具有一定认知度的公众中,对社会组织持好感、信任、欢迎、赞赏态度人数的百分比。美誉度调查也可以区分为不同的具体内容,一般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公众对组织理念的赞誉程度,如对组织经营宗旨、经营价值观、经营哲学的赞誉程度等;

②公众对组织行为的赞誉程度,如对组织的行为机制、行为规则、行为模式、行为过程、行为结果的赞誉程度等;

③公众对组织视听标识的赞誉程度,如对组织名称、组织标志、组织标准色、组织标准字、组织广告、组织特定歌曲和音乐的赞誉程度等;

④公众对组织产品的赞誉程度,如对组织服务方式、组织服务保障体系、组织服务的完备性和方便性、组织服务的环境、组织服务的态度、组织服务效果的赞誉程度等。

(3)和谐度调查。和谐度也称协调度,它是衡量社会组织与目标公众关系现状的一个重要指标。和谐度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在发展运行过程中,获得目标公众态度认可、情感亲和、言语宣传、行为合作的程度;是组织从目标公众出发,开展公共关系工作获得回报的指标。和谐度调查一般涉及利益协调、目标协调、态度协调、行为协调等多种内容,并且涉及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交互式”调查问题,这就决定了其调查内容的复杂性。

就公众对社会组织的取向来讲,具体调查内容可分为:

①公众对社会组织态度赞同的情况,如公众中对社会组织经营观念、经营政策、经营措施、经营发展目标等持支持、中立、反对态度在公众中的比率等;

②公众与社会组织情感亲和的情况,如公众对社会组织的好感程度,公众对社会组织存在的冷漠、敌视、怨恨等情感障碍的情况等;

③公众对社会组织做言语宣传的情况,包括宣传的次数、宣传的性质、宣传的力度等;

④公众与社会组织行为合作的情况,如公众对社会组织融资的合作情况、公众对社会组织产供销和技术合作的情况、公众对社会组织产品与服务的接纳情况,以及公众对社会组织采取其他特殊行动的情况等。

就社会组织对公众的取向而言,具体调查内容则包括:

①社会组织对公众合理需要的认知情况;

②社会组织对公众合理需求的满足情况;

③社会组织对公众意见和合理化建议的接受采纳情况;

④社会组织与公众情感沟通的情况;

⑤社会组织对公众或公益事业给予支持和赞助的情况等。

在公共关系调查中,和谐度的调查要将行为记录、事实调查和态度测量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方能有效把握社会组织与公众关系的协调状况。

“三度”的调查,能把握社会组织与公众关系的状态,即组织形象的级别,这就为公共关系活动提供了依据。

6.2.2公共关系调查的过程

公共关系调查的过程通常是指某项公共关系调查活动,从调查准备阶段开始到调查结束全过程的先后次序和具体步骤。公共关系的调查过程一般由三个基本步骤组成。

1.公共关系调查的准备阶段

(1)确定公共关系调查目标。这是公共关系调查的首要任务,主要是要明确公共关系调查的目的,解决“调查什么”的问题。根据公共关系调查的深度,调查目标一般分为叙述性选题、因果性选题和预测性选题。

①叙述性选题是以了解组织公共关系实际状态为宗旨,通过直接叙述的方式回答“是什么”或“怎么样”之类的描述性问题。资料来源比较广泛,易于进行调查和进行总结。

②因果性选题是指组织内部开展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公共关系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的选题,通常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之类的措施性问题。调查结果经过分析,较为深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③预测性选题是指从组织公共关系现实情况出发,进一步推测组织发展趋势的调查。此类选题立足于对组织的现状进行判断、推理,其预测的结论更为深刻。

(2)设计调查方案。在明确了调查目标以后,调查者就要根据调查目标设计具体的实施计划。调查方案的内容包括:调查目的和内容、调查的具体对象和范围、取得调查资料的途径和方法,以及调查表格等。

(3)公共关系调查人员的组织。公共关系调查在进入实施阶段前,还要组织一支精干高效的公共关系调查队伍。这里就涉及对相关人员的选择、培训和组织的问题。

2.公共关系调查的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以调查目标为导向,依据实施计划,通过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具体工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做好各种关系的协调工作,争取多方支持

公共关系调查实施阶段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直接接触的阶段,能否得到其他社会组织和组织内部其他部门的支持及公众的配合,将直接影响到调查的效果。因此,调查者在调查的过程中要做好外部协调和内部协调工作。

(1)协调好与社会组织的关系。调查者与被调查的组织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存在着矛盾也存在着联系与合作。如果调查者与被调查的社会组织之间关系紧张,或因误会产生对立和冲突,势必会影响调查任务的顺利开展。因此,调查者要以主动、诚恳的姿态,协调好与被调查组织的关系,合理安排公共关系调查的任务和进程,尽量得到这些组织的支持和帮助。

(2)协调好与公众的关系,努力争取公众的理解与合作。公共关系调查的选题大多数与公众的切身利益相关,公众在接受调查时往往会受到自身情绪和好恶的影响,带有较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因此,调查人员要考虑到这些影响公众调查效果的因素,放下架子,广泛接触公众,尽可能地与公众交朋友,争取公众的默契配合。

2)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公共关系调查资料的收集途径有很多种,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择优选择。

(1)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文献资料的特点具有间接性,大部分是属于别人整理过的二手资料,反映的是过去的情况。因此,要求调查者在翻阅文献资料时要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通过文献收集资料的最大优点在于省时、省力、经济,往往对资料收集可作较大的补充。但也存在缺乏直观性和现实性的不足。

(2)通过访问收集资料。访问法是直接与被访问者面对面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信息来源鲜活、真实。通过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的直接交流,访问者可“察言观色”,根据被访问者面部表情和肢体的变化推断出其心理的变化,从而适时地提出问题。访问法的优点在于其直观性和数据的鲜活性;而不足在于调查资料由于标准难以统一,不易做定量分析,质量难以把关。加上调查人员面对面的访问,较为费时费力,不易做大面积的调查。因此,访问法的有效实施与访问者自身的素质和前期的充分准备直接相关。

3.公共关系调查报告的撰写阶段

公共关系调查作为一项实践活动,其活动成果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文字载体体现出来,这就是公共关系调查报告。换言之,公共关系调查报告就是公共关系调查者根据对某个组织的公共关系现状或事件进行调查所获得的结果而写成的文字性(包括数据)的报告。

1)公共关系调查报告的内容及分类

(1)公共关系调查报告的内容。公共关系调查报告的内容是对调查所得的情况的总结,主要根据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确认“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然后以这些问题的回答作为报告的内容。

(2)公共关系调查报告的分类。

第一类,关于公共关系一般情况的调查报告。它着重揭示和反映某一地区、某一阶段社会组织进行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情况,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常常采用多种调查形式来完成。例如,美国通用电话子公司曾就自己公司的决策和工作的需要对公众舆论作过一次大规模调查,给总公司及子公司经理人员提交了《政策和实践——公众舆论调查》的报告,CUTLIP S M,CENTER A H.Effective Public Relations.PrenticeHall,1982:914.便属于此类。

第二类,研究公共关系活动典型事例的调查报告。这是总结经验教训的报告,它是通过对典型事例(成功的事例、失败的事例)的周密调查和详尽的分析,得出经验和教训等带有启示性的结论的一种调查报告形式。这样的调查报告事例的选择是其重点,一般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深刻的案例。

第三类,公共关系流程各层面的解剖分析报告。这是专业性比较强、文字要求较为规范、具有一定研究性质的专题调查报告。它大多由专业技术人员撰写。通过对具体情况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再去比照相对抽象的理论本身,要求理论和实践的紧密衔接,力求在理论上得到突破,使理论更具超前性和指导性。

2)公共关系调查报告的文体格式

公共关系调查报告是公共关系文书的一种,是一般调查报告的特殊表现形式。公共关系调查报告的文体格式基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标题。标题是公共关系调查报告的眼睛,一般醒目、精练、新颖、能够一语点破全文主题的标题,会对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序言。主要说明此次调查的基本情况,包括执行此次调查活动的机构名称、调查项目的负责人与所属机构、报告完成日期及目录或索引等。

(3)摘要。概括说明此次调查活动所获得的主要成果。调查报告的摘要应简短,一般不超过报告内容的1/5。

(4)正文部分。正文是对调查方法、调查过程、调查结果及所得结论和建议做详细的阐述。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必须包括调查的全部事实,从调查方法的确定到结论的形成及其论证等一系列步骤都要包括进去。但是,无关紧要的或不可靠的材料一定要删除掉。

(5)署名。署名要简单、明确,一种是标在标题下方,一种是署在正文后。

(6)附件及特殊材料的增设和选用。呈现与正文有关的资料,以备参阅。在附件中出现的材料一般包括:调查问卷、抽样有关细节的补充说明、原始资料的来源、调查获得的原始数据图表等。

3)公共关系调查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份优秀的公共关系调查报告应该具备下列条件。

(1)报告语言要精练、有说服力,词汇的使用尽量非专门化。因为阅读报告的人可能并非该项领域的专业人士,也不一定有耐心阅读烦琐、生涩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