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上最伟大的犹太商道
7576800000006

第6章 犹太人的生意经(2)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在此且不说其在外交工作中他所施展的政治手腕,光说他处理白宫内的事务工作,他也分明是巧用他人之力的高手。他有一个惯例,凡是下级呈报来的工作方案或议案,他先不看,压它三五天后,把提出方案或议案的人叫来,问他:“这是你的成熟方案(议案)吗?”对这一问,对方通常是不敢做出肯定回答的,只能说:“也许还有不足之处。”基辛格便会叫他拿回去再思考,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过了一些时间之后,提案者又送来修改过的方案,此时基辛格才翻阅它,然后问他的拟定者:“这是你最好的方案吗?还有没有别的比这方案更好的办法呢?”这样一问,使得提案者不得不更深入地思考下去,便拿回方案再作研究。基辛格就是这样通过反复提问的方式来促使别人逐步深入问题,将才智都激发出来,达到最佳。可以说,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这不愧为基辛格的一手高招。

这里还有一个例子,用以说明犹太人的借势借力的商业技巧。

犹太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在事业草创之初便上了轨道,交易往来越来越繁多,但他毕竟是白手起家,财力有限,在和一些对手竞争时明显处于劣势,想要垄断炼油和销售的计划也不能不暂时搁在一边。

但他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在经过调查和缜密的分析之后,他认识到,原料产地的石油公司在需要用铁路的时候就用,不需要的时候就置之不理,反复无常,使得铁路经常无生意可做,铁路的运费收入也就非常不稳定。这样,一旦我们与铁路公司订下一个保证日运油量的合约,对铁路方面必是如荒漠遇甘泉般的及时,那时铁路公司在给我们运输时必定会大打折扣。这打折扣的秘密只有我们和铁路公司知道,这样的话,别的公司在这场运价抗争中必败无疑,那么垄断石油产业界就指日可待了。

之后,洛克菲勒在两大铁路巨头顾尔德和凡德毕尔特之间经过权衡,选择了贪得无厌的铁路霸主凡德毕尔特作为谈判对象,经过艰苦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一项协议:洛克菲勒每天保证运输六十车皮的石油,但铁路上必须出让20%的折扣。

这样一来,铁路的垄断权被打破,石油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低廉的价格为洛克菲勒赢得了广阔的市场,竞争实力大大增加了。他向控制世界石油市场的宏伟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在与同行的竞争中洛克菲勒其实是处于弱势的,如果和对手面对面竞争,获胜的可能性很小,但他通过巧妙地借助第三者铁路霸主的力量,以低廉的价格挤垮了同行,而成功地实现了小鱼吃大鱼的企图。

第三个例子是犹太大亨洛维格的故事。洛维格在他的经商生涯中也是利用类似的超乎寻常的方式,巧妙利用别人的金钱而发家致富的。与洛维格相比,世界船王奥纳西斯只能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洛维格拥有当时世界上吨位最大最多的油轮;另外,他还兼营旅游、房地产和自然资源开发等行业。

洛维格第一次做的只是一艘船的生意。他找人把一艘在海底被搁置很久的长约26英尺的柴油机动船好不容易打捞了出来,再用4个月的时间将它维修好,最后承包给别人,从中获利500美元。这使他很高兴,他从此体会到了借贷对于创业的重要性。

可是,刚开始创业时期的他总是债务缠身,屡屡濒于破产的边缘,再依靠平常性的思维根本就打不开局面。

就在络维格行将而立之年,灵感突然爆发了。他找了几家纽约银行,希望他们能贷款给他买条一般规格水准的旧货轮,他准备动手把它安装改造成赚钱较多的油轮,但却遭到了拒绝,理由是他没有可作担保的东西。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洛维格并未气馁。他有了一个不同常规的想法,将一艘仅仅能航行的老油轮以低廉的价格包租给石油公司。然后他去找银行经理,告诉他们自己有一条被石油公司包租的油轮,租金可每月由石油公司直接拨入银行来抵付贷款的本息。经过几番周折,纽约大通银行终于答应借贷给他。

尽管洛维格并无担保物,但是石油公司却有着很好的效益,潜力很大,除非横生灾祸,石油公司的租金都一定会按时入账。此外,洛维格的计算非常周密,石油公司的租金刚好可以抵偿他银行贷款的本息。这种奇异而超常的思维尽管有些荒诞,但却使洛维格敲开财富的大门。洛维格拿到了贷款就去买下他想买的货轮,然后动手改装货轮,使之成为一条航运能力较强的油轮。他利用了新油轮,采取同样的方式,把油轮包租出去,然后以包租金抵押,再贷到一笔款,然后又去买船。如此反复,螺旋式递进,他的船眼见着越来越多,而他每还清一笔贷款,一艘油轮都归于他的名下。直到贷款全部还清,那些包租船也全部归他所有。

洛维格的成功,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他找到了一种巧借别人的“势”来壮大自己的妙策。一方面,他将船租给石油公司,这样他就有了与这家石油公司开展业务往来的背景。有这样一家石油公司来衬托他,况且每日租金可直接抵付利息,银行当然乐意将钱贷给他。另一方面,他用从银行借来的钱再去买更好的货轮,然后再租给石油公司,然后又贷款。从这一点来讲,他又巧妙地利用借来的钱壮大了自己的“势”,如此往复,借的钱越多,租出去的船也就越多,租出去的船越多,其“势”就越壮大,“势”越壮大,获得的利润自然就越多!

犹太人始终牢记着:任何事业都不可能一步登天,但“登天”的办法却是多种多样的,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的办法得当,则可如鱼得水,加快发展的步伐。在犹太人的经商智慧中,巧于“借力”,精于“借势”,是成功的一大诀窍。

把目光瞅准女性

犹太人的生意经中有非常突出的一点就是:要想赚钱,就必须把女人作为重要的营销对象。因为通常来说,男人会赚钱,而女人能花钱。这几乎是一个心理学问题。男人更感兴趣的是赚钱,而不是用钱。女人才是用钱的天生的主儿。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屡见不鲜了。女人好化妆,好打扮,女人最想的就是让自己看上去很美丽,让别人去赞美她。不光是采购钻石、珠宝、金银、服装等饰品是女性的事,就是家庭食品、用品也大多由女性操持。所以,犹太人总是抓住女性消费者这一特殊群体,大力开拓和发展女性市场,为女性提供各种各样的商品消费。

犹太人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挣钱的是男人,用男人的钱养家的是女人。具体来说,原因可归结为如下四点:

(1)钱是男人挣的,开销权却在女人手里。

(2)让女人掏腰包的机会,远比男人的多。

(3)从男人身上赚钱,其难度要比以女人为对象大10倍。

(4)做女人的盯梢者,打动女人的心,生意才容易成功。

据犹太人说,这是犹太人经商法4000年的公理,因为是公理,所以不证自明。

如用若干说明来代替证明,就是这样:“犹太人的历史,从《圣经·旧约》到1972年,正是5732年,在犹太人的月历上,印有‘5732年’的字样。犹太人500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男人工作赚钱,女人使用男人所赚的钱,来经营生活。所谓经商法,就是要席卷别人的钱。所以不论古今中外,要想赚钱,就必须攻击女人,来夺取她所持有的钱。这就是犹太人经商的公理。所以‘瞄准女人’,是犹太人经商法的格言。”

自认为具有常人以上经商才能的人,如瞄准女人经商,必会成功。以女性为对象的生意容易做。比如特别闪耀发光的钻石、豪华的女用礼服、戒指、别针及项链等服饰用品以及高级女用皮包等商品,都附带有相当的利润,来等待商人们亲近它,只要商人运用它,就会赚得满皮包的钞票。

女人和男人在花费上有许多区别。拿花钱这一日常行为来说,男人会花2元钱去买价值l元钱的他所需要的东西;而女人则会花l元钱去买标价2元钱但并不是她真正需要的东西。这个比较暗示女人比男人能花钱,比男人爱花钱。

犹太人做生意时,认为让女人掏腰包,远比让男人掏钱出来的机会要多得多。犹太人千百年来的经商经验是,如果想赚钱,就必须先赚取女人手中所持有的钱。相反,如果经商者想清洗男人兜里的钱,拼命“瞄准男人”,这笔生意难说不失败。因为男人的工作是赚钱,能赚钱并不表示持有钱、拥有钱,消费金钱的权力还是操纵在女人的手中。在花钱方面男人还得听女人的。

犹太商人经营的业务,有不少就是以女性为对象的。犹太商人就是瞄准了这个市场,获得了比别人更大的盈利。

犹太人给女人们捧上的第一件“礼物”就是钻石。以色列不产钻石,南非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钻石原料产地,但以色列却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加工地——其年经营额已突破40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6成以上。

“梅西”公司从一爿小商店开始起步,经过30多年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公司,这一事实就足以说明。创办这家公司的犹太人施特劳斯结束打工生涯当上自己的老板,就是因为发现顾客中的女性居多,发现即使男女结伴购物,购买的决定权仍然在女性手中。

从以上事例明显可以看出,把女性市场作为经商的重点和财富的增长点,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女性不仅是各种时尚消费品的主要享用者,也是源源不断的忠实消费者,她们愿意通过不断地购买,来满足爱美之心和消费欲求。可以说,把眼光瞅准女性,既符合女性内在品性的文化心理学,又是商家屡试不爽的市场营销手段。

在政策变动中发现市场

犹太大亨哈默一生中最活跃的25年是1931年从俄国回来之后。在这25年里,在许多领域里,他都能够得心应手地经营下去,在他发生兴趣的任何一个行业都取得了成功。他就恰似一名魔术师,从一个大礼帽里不断提出一只又一只兔子,从事工艺品的买卖就仿佛大礼帽里跳出的一只兔子。当哈默的眼睛盯在销售艺术品上的时候,他的耳朵却在倾听四面八方。他听到一个清晰的讯号,罗斯福入住白宫以后,“新政”得势。美国的禁酒令就会被废止,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将迅猛增加,那时将需要数量空前的酒桶。

博士非常清楚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制酒桶用的桶板。除了俄国还上哪去找呢?他在俄国住了多年,清楚地知道苏联人有什么东西可以出口。很快,他订购了几船桶板,并建造了一个现代化的酒桶工厂。等产品出厂时,禁酒令恰好废除,酒桶供不应求。

有一段时间,博士满足于做一名酒桶供应商,没有涉足其他行业。不久,他的朋友金伯尔向他提供了一点证券市场的内部消息。二战时期,由于谷物紧张,酿酒厂不准使用谷物酿酒,威士忌酒会成为紧销货。金伯尔怂恿他说:“赶紧买进一点美国酿酒厂的股票。这笔买卖没有丝毫风险,谁要是买他们一份股票,他们就准备给谁一桶烈性威士忌酒作为股息。”于是,哈默以每股l元的价格买了l00万股。

对于哈默来讲,这可算是极不寻常的一笔投资,这不光是因为他几乎是个滴酒不沾的禁酒主义者,而且他从来不玩股票。因此l929年证券市场崩溃时,他是完全没有受到影响的几个富翁之中的一个。某种讲究实际的直觉促使他与那十年间狂热的投机买卖保持距离,因此证券市场的崩溃只不过是他茶余饭后在报纸浏览到的新闻而已。若不是金伯尔怂恿他去购买美国酿酒公司的股票,他可能会嗤之以鼻。可现在,哈默买下了一笔股票,随即带着新娘开始了两个月的新婚蜜月旅行,这事早被丢在了脑后。等他返回纽约后惊喜地发现,股票的价格已跳到每股150元。正当他准备出售股票时,金伯尔又来劝阻了。“别卖!”金伯尔说,“你从送你的威士忌酒里可以赚更多的钱,而股票仍是你的。”

之后,哈默将股息所得的5500桶烈性威士忌装瓶贴上自己的商标出售。金伯尔在纽约的报纸上刊登了整幅广告,于是买酒的人蜂拥而来。

哈默的5500桶酒很快就卖出了2500桶,剩下的部分本来可以很快售完,售完就洗手不干,但幸运之神再次降临。一天,一位叫艾森伯格的化学工程师来访,哈默接见了他,愿意听听他的来意,但希望他不要呆太久。谁知谈话一开始,博士就被吸引住了。客人说,若纯威士忌掺入80%的廉价土豆酒精,数量就可增加5倍,而那时,大部分酒客会辨不出真伪。博士一想:如果情况属实,他剩下的3000桶酒就能变成15000桶,比他最初买的时候还多出9500桶,而且股票仍是他的!

工程师的专程来访就是为了说服哈默,样品自然也带来了,博士尝了尝,发现对方所言的确不假!于是,他按照工程师的建议,迅速以廉价买下了一个政府急于脱手的亏损酒厂,而那时当地的土豆成灾、腐烂得臭气冲天。没过多久,这种混合酒就出厂了,又一次大卖。

就在这时,美国政府又允许谷物造酒,博士的混合酒自然成了灾害,而当时买好的成堆的土豆正在腐烂,于是许多人主张关门大吉,包括金伯尔。博士料定“谷物开放期”不会太长,仍旧生产土豆酒精,数量有增无减。

果然,“谷物开放期”只持续了一个月!土豆酒精再一次成了畅销货,这时拥有充足货源的哈默占得了别人难以比拟的市场优势。接着,他又用4桶混合酒与美国酿酒厂换取l桶四年老窖纯威士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