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清风拂尘
7578500000031

第31章 怀念老师

从小学到大学,给我教过课的老师有几十位,许多已经记不清了,但有几位老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上小学时,有一个长得漂亮的女老师,教的是识字和唱歌。人长得漂亮脾气也大,上课时十分严肃,孩子们都怕她。每逢她上课,孩子们就没了生机,课堂上死气沉沉。尤其是唱歌课,再好听的歌也唱不出活泼清丽的气氛来。越是这样她越是生气,不断地指责学生,孩子们就越拘谨,歌儿唱的就越没了愉悦的气氛,越唱越没了精神。漂亮的女老师认为孩子们有意和她过不去,就体罚她看着不顺眼的学生。有一次上唱歌课天下着雨,那天我恰巧穿了母亲做的新鞋。早上出家门时,天阴沉,并没有下雨,而快到学校时却下了雨。那是深秋时节,雨下起来就没完没了,新鞋被雨水淋湿了。母亲做双鞋不容易,又叮咛要爱惜穿。于是就把脚翘起搭在课桌的底框上,避免鞋底浸在满是泥水的湿地上,这个举动被漂亮的女老师发现了。她大发雷霆,将我从课堂上赶了出来,好像故意要让雨水把我的新鞋淋得更湿。当时我感到很委屈,心里产生了憎恶,认为这个女人心太狠,以后做了母亲孩子会倒霉的。甚至想,这样漂亮的女人是不会做母亲的,她心里没有孩子。那双新鞋,布鞋底经了雨水浸泡,没穿多久鞋底就破了。这是我自上学后第一次被老师批评和体罚,好像也是最后一次。自那以后我学会了忍耐。这也许是中国教育的最大优点,让小孩子从一开始接受教育,就要明白听话和服从,任何个性的表现和独立的思考都是不容许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许多学生给这个漂亮的女老师写“大字报”,揭批她体罚和打骂学生的“罪行”,美术老师还配了漫画,有人也动员我写“大字报”,批判漂亮的女老师。那时我已经是五年级学生了,有了一些懵懂的思想,加之父亲常说:不要以错误对待错误,吃亏人常在。占了别人的便宜,实际上自己已经吃亏了。于是,没有按那人的要求去写“大字报”。因为这事,学校发展的第一批“红小兵”没有让我加入。后来,“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越来越深入了。那个开始时积极为“大字报”配漫画、十分活跃的美术老师,也揪了出来。说他私下收藏着黄色的裸体画册,用黄色画册毒害少年儿童。小学时段就在这样巨大的政治运动中,轰轰烈烈地结束了。

中学时期,有两位语文老师对我影响较大。他们都是“文革”前西北师大中文系毕业的最后一批大学本科生。书生意气,风华正茂。初中时,语文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他说普通话,就像当时中央广播电台播音员念社论的语调一样,字也写的好,非常漂亮的毛体。他把当时十分呆板的课文讲活了,讲课时神情并茂,意气风发,有很强的感染力。他也给高中的一个班讲语文课,每当他讲课时,其他高中班的学生也跑了去,站在窗外听他讲课。特别是讲高尔基的《海燕》时,初高中学生都聚在窗外听,在当时成为十分惹眼的事,不久便受到了非议。因为他家庭成份高,非议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加之经人介绍的对象也嫌他家成份高,都没有谈成,一度他的情绪很低沉。他喜欢吸烟,每吸烟都要往纸烟里寒进几粒人丹,所以他吸烟时,教室里就有了清凉的人丹味。我们也偷偷模仿老师吸烟的习惯,往纸烟里塞了人丹吸,味道怪怪的,不怎么好。这一时期他的烟瘾也增大了。后来他改变了讲课方式,带着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语文课的讲授也越来越简单了,渐渐地学生们对他的语文课淡了下来,失去了当时的吸引力。由于他成份高的缘故,使他十分谨慎,在对待学生上,贫农成份的就亲近,成份稍高些的学生,他就疏远。把学生也按成份划分开来,区别对待。他深受成份之累,又将成份之累转嫁给无辜的学生们。改革开放之后,他调到某大学任教,而且又攻读了研究生,教学得心应手,所讲的课,在学校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他事业和生活渐渐好起来的时候,却得了喉癌,不久就去世了。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很长时间都在想,他的病是不是因为吸烟时加进人丹的缘故。现在我也吸烟,每吸烟就想起这位语文老师。

高中时,语文老师是一个不修边幅的人,头发蓬乱,衣服脏兮兮的,还常常把纽扣系错。他出身贫农,政历清白,没有过多的负担,是一个很随便的人。讲课时话语不多,拣了要紧的讲几句,然后就让学生自己温习。高中临毕业那年,恰逢“回潮”时期,也有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学校的教学开始紧了起来。这位语文老师讲课有了精神,也开始注意了自己的仪表,头发理出了发型,衣服也干净整齐了。他脱开了讲授的语文课本,自己编写了教材,讲《古文观止》中的一些篇章,让我们跟着他抄下了《唐诗三百首》,并且设计了模拟的高考语文试卷让我们答。他的课考试是经常的,但监考并不严,以温习为主。到了学期考试时,必须考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他就把出的试题和答案全告诉我们,让我们应付了事。要我们把精力放在高考试题的复习上,希望他教的学生也有几个考上大学的。可是到毕业的时候,事情发生了变化,政治风向变了。中国教育界出了大事情,有个小学生给《人民日报》写信了,报纸上连篇累牍,说教育战线有问题,复辟了。工宣队、农宣队又进驻学校,我们考大学的梦想破灭了。语文老师也受到了冲击,他又不修边幅,近视眼镜耷拉在鼻尖上,整天无精打采,像掉了魂似的。现在回想起来,我的语文底子还是这位老师打下的。如果没有他教我们《古文观止》和《唐诗三百首》,也许我读到这些文章和诗词的时间要晚好多年。或者可以说,如果不是他的讲授,在那个时期,我们就根本不知道中国文化中有这么多好文章和诗词。后来,这位老师也调到一所大学任教,在唐诗研究特别是杜甫诗的研究上有了成果,也可算专家了。

在大学,老师和学生比较疏远,讲完课夹着教案就走了,想见面都难。所以,对授课老师没有太深的影响。而那时大学里兴起写作热,各年级、各系都有一帮人搞什么文学社、诗社,也有了对某首诗和文章的公开讨论。记得有首《春雨》的现代诗,贴在专栏上不久就引起了讨论,后来全校学生参加了讨论,还波及到社会上,省报也展开了讨论。这样的氖围也影响了我,那时开始写了一些东西。在为班级创作毕业作品时,我认识了当时作词有一定名气的一位老师。我写的歌词经班主任介绍请他修改,他热情地接纳了我这个学生,认真地教我修改了歌词。他40多岁了还是单身,眼睛极度近视,蜷缩在昏暗窄小的单身宿舍里,看书时几乎要贴在书上,很吃力。他让我把歌词读给他听,听后,就一字一句作修改,直至修改满意为止,创作态度十分严谨。他的治学精神教育了我,可以说,他是我写作的启蒙老师。而他的处境却让我担忧。大学毕业后听到他的消息并不多,好像日子过的并不怎么好。

这些老师,在不同的时期影响了我,使我在不同的时期有了不同的认识和感受。有时我想,如果没有这些老师,我就不会有今天的回忆和思想。在广泛的意义上讲,如果没有老师,知识就不会得到传承,愚昧和野蛮将会吞噬掉所有文明。于是我怀念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