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资本——完美人生的十大资本
7590300000024

第24章 完美人生的个性资本(3)

面对选择不要犹豫

果断的性格,能使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克服不必要的犹豫和顾虑,勇往直前。有的人面对困难,左顾右盼,顾虑重重,看起来思考全面,实际上茫无头绪,不但分散了同困难作斗争的精力,更重要的是会消蚀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果断,能帮助你坚定有力地排斥胆小怕事、顾虑过多的庸人心理,把自己的思想和精力集中于执行计划本身,从而加强了自己实现计划、执行计划的能力。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你面对情况也应不断地变化,在变幻复杂的形势下,能够很快地分析形势,当机立断,做出正确的决定,就能赢得机会。

挑战挫折是笑对人生的资本

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每一个人都渴望生活愉快,事业成功,那么,你首先要学会在面对挫折时,坦然接受,沉着应付,掌握并运用科学的方法使自己从困境中顺利地解脱,开始新的一天。

下面就将为您介绍一些对付压力、化解烦恼、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有效武器。

做好心理准备

对即将出现的事物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做好迎接最坏结果的准备,这样就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也就是说对自己要有一个恰当的认识,既不要估计过高,总是觉得“怀才不遇”,也不要失去自信,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你应该调整自己的观念,有意识地通过逆境来锻炼自己,使自己经得起各种风浪。你还可以对社会、生活形成乐观豁达的认识,这样当你发现理想和现实存在很大差距时,才不致觉得悲观和绝望,遇到挫折时不致对人生和社会失去信心。

增强自我调适能力

所谓“化悲痛为力量”,就是把受挫折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把消极的情绪导向积极的方面,以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理的平衡。尤其不要在无伤大局的小事上顽固不化,对它们偶然也可以采取屈服的对策。

调整目标

大多数挫折是因为你所定的目标过高而引起的,这势必就会增加你们遭受挫折的可能性。有时虽然目标合理,但是由于个人主观努力不够,也会有暂时的挫折,这时你可以通过调整目标,循序渐进,在给自己增加信心的同时,逐步实现最终的目标。

只要按如下坚持练习,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产生效果。

1.认真分析造成挫折或失败的原因,将其写在纸上,并对这些原因按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分类,想一想自己到底是为哪方面的原因而苦恼,然后寻找能防止挫折感产生的方法。

2.果实在找不到有效的方法,就试着改变自己的态度。因为生气、愤怒、苦闷是于事无补的。

3.找一句能激励自己从挫折中转败为胜的话,反复背诵,进行强化。

4.针对具体的情境,分析自己遭受挫折后的心理防御机制,找出哪些是消极的,哪些是积极的,并想像从前的自己在遇到这些挫折时会采取什么对策,现在应该采取什么对策会更合理和有效。

面对挫折,中国古时候遭放逐而赋《离骚》之屈原,双目失明而著《国语》之左丘明和蒙受宫刑而成《史记》之司马迁都是我们崇敬的偶像;被誉为“青年先锋,时代楷模”的张海迪,音乐巨匠贝多芬和有“生命的奇迹”之称的美国人海伦·凯勒都是我们行为的榜样。

鲁迅说:“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是的,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一个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一个万丈深渊。

走出自我否定的误区

在生活的重要关头不知道该往哪儿走,这并没有什么值得恐惧的。要改变一种习惯,首先必须对其有所意识。

别人能做的事,你也一定能做到。你可根据自己的选择,实现你的任何目标。牢牢记住这一点,每当为保险起见而回避未知时,都提醒自己一下。

每当你发现自己正在回避未知时,马上自我警示,进行一场自我对话。告诉自己:在生活的重要关头不知道该往哪儿走,这并没有什么值得恐惧的。要改变一种习惯,首先必须对其有所意识。

故意在某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失败。如果你输了一场网球,或画了一幅糟糕的画,你的个人价值是有所减少呢,还是没有变化?你是不是仍然可以从愉快的活动中获得乐趣?经历这些小小失败,你也许会去找到一些更新更深的体验。

如果你无法为自己选择一种积极的自我形象,那就很可能陷入一种自我贬低的误区之中,下面列举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易出现的典型的自我否定行为,并努力改正。

回绝别人对你的赞扬。比如,“噢,这并没有什么……”;“这并不是我聪明,只是我运气好而已……”;解释你的漂亮仪表,如“是理发师手艺好,……”、“主要是这衣服给我增色了……”“绿色挺配我……”;当你做出成绩时总是归功于他人,如“多亏了杰克,没有他,我真是无从下手……”,“这工作都是玛丽做的,我只不过在旁边指点了一下……”;你不敢走进某家豪华的饭馆里,不去点你想吃的那小菜,并不是因为你吃不起(尽管你也许以此做理由),而是因为你觉得自己没必要要那点小菜。

以贬义绰号自称,而且也让他人如此称呼,如笨蛋、呆子、点心、宝贝(大人的绰号)、怪脸、矬子、胖子或秃子等等,你感到这样无所谓;你的一位朋友或情人送给你一件珍贵礼物,你心存感激之余则想:“他一定给别人也送过如此珍重之礼;”别人说你气色不错,而你则认为“要么他在胡说八道,要么是想让我感到舒心”;有人请你吃饭或看电影,你却想:“刚开始他会这样,可一旦发现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他还会这样吗;”你与女友约会,她同意了,可你反过来觉得她是为了不伤你的心才同意你的请求。

你或许以为这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从这些微小之处,可以看出你的自我摒弃。你不知不觉地让自我否定行为成了你的第二个天性,因此,在日常的言谈举止中,你无意中会表露出大量的自我否定行为。每当你做出某种自我否定行为时,便进一步加重了别人给你带来的压力,并减少了生活中爱的机会——无论是自爱还是对他人的爱。现在,你要相信,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不应总是贬低自己。

远离虚荣

当一个人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美,无论如何,他都会很高兴。即使有的时候他知道别人的赞美有拍马奉承的嫌疑,他仍愿意听一听。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美,对他来说是一种精神享受。

虚荣心过强的人,最容易被一两句赞美之词迷惑,而对对方报以信任。这种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喜欢受到夸奖是每个人的天性,可如果一个人怀有虚无的、不切实际的虚荣心,那就会有麻烦。

虚荣还有一种表现,就是太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以致失去自我。当一个人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美,无论如何,他都会很高兴。即使有的时候他知道别人的赞美有拍马奉承的嫌疑,他仍愿意听一听。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美,对他来说是一种精神享受。多好啊,得到赞美,得到尊敬,得到崇拜。

事实上,自从有了人类文明和社会以来,不知有多少好为人师的人,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来证明虚荣心是如何如何的不好,应该如何如何地去克服、消除的方法。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一代又一代,虚荣心不但没有消除,反而茁壮成长。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都已经指出,虚荣是人性的一部分。下面是克服虚荣的一些经验。

1.正确认识你自己。

只有正确认识你自己,你才不会因别人的赞美、恭维而迷失了方向,而不知自己是谁了。

2.正确认识你周围的人。

只有正确认识你周围的人,你才不会为他们所认可的各种各样的价值标准所迷惑。因为,他们的标准,不一定是正确的。

3.认清你在你周围的人中间,在这个时代之中,处于什么位置。

只有认清你自己的正确位置,你才能不为任何的外界事物所迷惑。

4.不要理会别人的冷嘲热讽。

别人的冷嘲热讽算得了什么呢?它与你到底有什么关系?

5.不要带着悲伤的情绪进行人际交往。

带着悲伤情绪进行社交,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别人就会给你各种各样的劝告。而实际上这些劝告可能是很糟糕的。

6.朝着既定的目标勇敢前进,不要因为一些外在的因素而放弃。

只有目标坚定,才会不为别人所动。

7.有主动性地创造生活。

自己的生活要靠自己创造,只有自己创造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而为了在别人面前争面子,或者炫耀,而寻求各种机会来制造生活,那是毫无意义的。

挑战抑郁

抑郁的人,只有进行调节,积极面对所遭遇的现实和处境,接受丧失与悲伤的现实,才有可能克服抑郁情绪,重新适应环境,恢复正常的生活。

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感到不快活,比如我们失去了亲人、做错了事情、受到领导的批评,甚至是夫妻间吵架拌嘴,这时我们往往感到失落和无助,自责或内疚,因而情绪低落沮丧,这就是抑郁。

抑郁比悲伤、痛苦、羞愧、自责等任何一种单一的负面情绪更为强烈和持久,给人带来的影响更深远。抑郁是一种很普遍的情绪,可以说人的一生总有某段或长或短的时间生活在抑郁之中。据报道,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在竞选失败后曾经在两个月内都郁郁寡欢。

抑郁的人,只有进行调节,积极面对所遭遇的现实和处境,接受丧失与悲伤的现实,才有可能克服抑郁情绪,重新适应环境,恢复正常的生活。

遗憾的是,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抑郁的危害,不能积极调节心态,长期(一般在3个月以上)笼罩在抑郁的阴影下无力自拔,影响到正常生活,他们因而就患上了抑郁症。

近年的医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心理疾病,在全世界的发病率约为11%,有人把它称为“心灵的感冒”。

轻度的抑郁症以持续的心情低落为特征。在情绪方面,心情压抑、郁闷、沮丧,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对前途悲观失望,以前的精神创伤常盘踞在脑中,以致精神不振,脑力迟钝,患者为此感到羞愧和内疚。在认知方面,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降低,思维迟缓,自尊心和自信心低落,自我评价下降,常夸大自己的缺点和失误,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没人关爱,并为此自责和自疚。在行为方面,动作迟滞,无精打采,表现为被动、依赖、退缩,不愿意与人主动交往。

轻度抑郁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心灵受到的痛苦越来越重,就可能发展为中度和重度抑郁症。这时,患者的思想与现实更为脱节,严重者会有幻觉出现,甚至自杀,有的还产生“扩大性自杀”行为。美国休斯敦市的一位白人妇女就因为患上了抑郁症而感到绝望,寻求自杀。同时,又认为自己死了,留下的孩子会非常可怜,于是在自杀前就把自己的5个孩子全部杀死了。而有资料证明:74%的自杀者都因为抑郁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