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是你魅力的重要资本
涵养丰富的人,思考问题的时候,能够按照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思考,因此,他做事的时候,也就自然能够遵照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做事。因为思想和行为都符合外在规律,所以他就能够取得成功。
人们总是产生一种错觉,认为社交能力的培训,就是教给大家一些所谓“秘诀”之类的东西,学了这些东西,就可以去社交场中大展宏图。对于抱有类似这种念头的人,有必要在此做一些补充说明。人们所理解的“秘诀”之类的东西,实际上就是一些“伎俩”,一些用作粉饰自己的缺点、夸大事实的骗人的手段。这类东西在本质上是与“阳光社交”理念格格不入的。现在提倡“阳光社交”,拒绝“黑色社交”。“阳光社交”模式即使涉及某些类似于实践方法一类的东西,那也只能是社交技能,而不是社交伎俩。“技能”与“伎俩”虽只一音之差,但其出发点截然不同。技能的出发点在于,如何充分展示自己的潜在优点,从而获得别人的欢迎;如何实施有效沟通,从而赢得别人的理解与支持。而伎俩的出发点,则在于掩盖不可告人的目的,想尽办法玩弄、欺骗他人。社交伎俩是黑色的,见不得阳光的。
虽然作为社交能力的一个构成部分,技能在成功的社交过程中作用非凡,但是,从根本来说,还有比技能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一个人的内在涵养。与内在涵养相比,技能终究还只是外在的一种方法。
什么是一个人的内在涵养?为什么说它是比社交技能更为根本的因素?
一个人的内在涵养,包括他的道德素养、知识结构、情操抱负等等,也是水乳交融,共同构成他的思想和道德境界,体现在他这些因素,也叫做人生境界。内涵越丰富,境界就越高超。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丰富到超出一般人的地步,他往往也就具有超凡脱俗的内在涵养。有人生境界的人,他对宇宙、社会及人生就会达到一种深刻的境界。他对于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就有较高的眼界;能够泰然处之。用中国古人的话说,他能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境界高的人,除了能够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外,还能够处事得体,左右逢源。他不必刻意讲究分寸,而自然有分寸,他不必故意模仿社交礼仪,而自然合乎礼节。孔子说自己到70岁的时候,才能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这就是说,他到70岁的时候,才能够“天人合一”。用今天的话说,有点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意思。
涵养丰富的人,思考问题的时候,能够按照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思考,因此,他做事的时候,也就自然能够遵照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做事。因为思想和行为都符合外在规律,所以他就能够取得成功。
社交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际上有一些客观的规律。你的言谈举止符合这些规律,你就会取得社交上的成功;相反,你的言谈举止与这些规律相悖,你就会困难重重。所以,一个人的内涵越丰富,他的言行就越能够符合社交规律,从而他的社交活动成功的概率也就越高。
孟子说:“充实之为美。”一个富有涵养的人,他的言谈举止都会高雅;相反,一个涵养贫乏的人,他的言行必然粗鲁低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交过程就是一个人向别人展示自我的过程。有之于内,必发之于外,这叫做内养外发。内心充满仇恨的人,眼神里往往也带着仇恨;内心虚伪的人,眼神里往往带着狡诈。相反,那些知识渊博的人,也往往在谈话中透露着智慧;充满爱的人,言行才会善。有句话说得好:“心中有爱,说的话就会带着芳香。”
如果不提高自身素养,只是学习、模仿他人的待人处世的技巧,那也难以取得社交上的成功。内心贫乏而工于社交技巧的人,不但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反而容易给人以一种工于心计、内心虚伪的恶劣印象。所以,运用社交技巧的能力,与个人的内在涵养相比,只能算是外在的、次要的。这就像写文章,语句华丽却内容空洞的文章,难以激发读者的兴趣。相反,那些语句平实但富有思想、饱含深情的文章,倒常常被认为是好文章。所以,工于辞藻而缺乏见识和真情的作家,只能算是劣等的舞笔匠,算不得好作家。社交就像写文章,不能只注意礼节仪式这些枝节的方面。
社交主体应该富有人格魅力,必须真正有,而不是假装有。你的善良、渊博和正直,必须是从你的内心深处自然散发出来的,绝不是像演员演戏一样表演出来的。人格魅力实际上就是内在涵养的外在体现。人们在看电视时,常常会批评某些演员“长相漂亮,但两眼空空”,就是说,他(她)缺乏内涵。不管他(她)如何修饰如何表演,他(她)总还是难以掩盖因为内心贫乏而显得空荡荡的双眼。洒上香水的塑料玫瑰永远不会吸引蜜蜂,假装出来的高雅同样也得不到别人的尊敬。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意。
外交官普斯豪尔·李在履行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长期热心参与第三世界贫困儿童的援助工作。1985年夏季,他准备委派一支由12人组成的志愿队到非洲中部,帮助当地的失学儿童接受基础教育。在选拔队员的最后时刻,他遇上了一个小小的麻烦。11名队员名单已经确定,还剩下一个空缺,却有两名候选人:安娜和索菲丽。她们两人谁都不愿意主动放弃。因此还得由普斯豪尔·李先生作决定。如果换了别人,十有八九选用安娜,因为安娜能言善辩,为人机警,而索菲丽却有些口吃。但是普斯豪尔先生做事一向谨慎,不愿草率从事。他决定再与两位女士谈一谈。他派手下把两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等她们坐下以后,让她们各人发表一下对于援助工作的看法。然后,拿出他拍摄的非洲灾区儿童的照片请她们随便翻阅一下。他发现,索菲丽女士在观看照片的时候,眼睛湿润了;而安娜则一个劲地强调自己如何如何胜任该工作,根本没有仔细观看那些照片。普斯豪尔当下就做出了决定,在队员名单的最后一行写上了索菲丽的名字。当秘书问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时,他的回答是:“志愿队需要的是富有同情心的人,而不是演说家。”后来的事实证明外交官的决定是明智的,索菲丽女士成为队伍中工作最出色的一员。
索菲丽女士没有华丽的言辞,但是她有一颗善良的心。她对贫弱无助者的满腔同情,不必依靠动听的言辞,自然而然地从她的眼睛和表情中显露出来。
没有丰富的内涵,再高超的技巧,也只会显得苍白无力。与其机械地模仿那些繁琐的社交礼仪,不如苦下工夫,努力提高自身的内在涵养。
举止优雅才会有魅力
热情有礼的举止有如和畅的春风,它常常会吹动成功的硕果。而粗鄙的言语与不良的举止会使你的交际面临重重障碍。
一个人的优雅举止会使他充满魅力,即便他是一个普通工人,如果他举止优雅,也会赢得人们的尊敬。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一件事情的成败得失,它甚至比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更容易引起人们的瞩目。因而米德尔顿大主教告诫人们,“高贵的品质一旦与不雅的举止纠缠在一起,也会令人厌倦。”
热情有礼的举止有如和畅的春风,它常常会吹动成功的硕果。而粗鄙的言语与不良的举止会使你的交际面临重重障碍。
哈金森就是一个有风度和魅力的人,对于他的举止,哈金森夫人曾有过详尽的描述:“他这个人宽容大度而坦诚,对于那些地位卑下者,他从来不曾有丝毫怠慢;对那些出身显贵者,他从来不阿谀奉承。在闲暇时间,他总是和那些最普通的士兵和最穷困的劳动者在一起,他从心底里尊重他们。”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反映了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情感。因此,这些仪表风度就意义重大,不容忽视。但人为的礼节性规则并没有太大价值。它们往往具有并不礼貌、并不诚实的内涵。这种礼节、礼仪只是优雅举止的一种装饰。
爱默生曾说:优美的身姿胜过美丽的容貌,而优雅的举止又胜过优美的身姿。优雅的举止是最好的艺术,它比任何绘画和雕塑作品更让人心旷神怡。
真正的优雅出自善良,出自对别人人格的关爱。如果希望他人尊重自己,就要尊重他人,就要关注他人的思想、情感,即使他人的思想观点与自己的大不相同,也要善于接纳。真正举止优雅的人总是知道尊重别人的思想,从不强求一律,有时他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虚心听取他人的看法。他善于宽容,不轻易作任何刻薄的评论。
相反,一些粗鲁的人不会尊重别人,他们宁可失掉朋友也不去收敛言行。这种不顾及别人人格者,毫无疑问是傻子。约翰逊博士说过:“每个人都无权说粗鲁的语言,更无权表现他粗鲁的举止。恶毒的言行是昂贵之物,它很容易将人击倒,并且还比将一个人击倒更令人痛恨。”
而自私者通常都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感情,总是会有许多令人厌恶的举动。他们并非天性恶毒,却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之心,无视那些使人欢乐和痛苦的生活细节,因而也可以说,判断一个人的良好修养主要在于这个人是否有同情他人的情感。
没有一点礼貌的人是最令人难以忍受的。这种人总会给人带来莫名其妙的烦恼,与这种人交往,没有一个人会感到舒心轻松。正是由于不懂礼貌,许多人一辈子都在与自己制造的种种麻烦作斗争。由于他们的粗鲁,成功与幸福总是与他们很远,苦恼和麻烦总是离他们很近。
如同一个人的天赋一样,一个人的性格对于他的成功影响很大。因为一个人的幸福取决于他生性乐观的性格,取决于他的谦恭有礼和友善的交际,以及乐于助人的品质。
大多数不礼貌的行为都会让人感到不快。譬如有些人的衣服长久都不洗;有些人过于懒散,总是蓬头垢面,这副尊容就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优雅的举止并不在乎别人是否注意,因为它出自天然。真诚和坦率总是通过谦恭、文雅、友善和同情他人等外在行为表现出来。优雅文明的行为举止总是让人兴奋,使人心悦诚服。正如一个人的内在品性一样,他的行为举止是促使成功的真正动力。
克农·金斯纳在谈到西尼·塞缪斯时说:“他是一个真正勇敢和充满爱心的人,他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这主要是由于他懂得尊重别人。无论是对待穷人还是富人、他自己的仆人还是高贵的客人,他都不分贵贱,都同样地谦恭友善,诚挚地关心。他总是在他涉足的地方播下幸福的种子,因而他总能收获到幸福的果实。”
优雅的行为举止被认为是那些出身高贵的人所特有的风度。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上层人士的子女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比较好的文明环境,饱受熏陶。但这并不能成为那些下层的人们举止粗鲁的理由。
穷苦人更应该和那些上层人士一样,懂得互相尊重。无论是在田间还是在家里,他们都要意识到,优雅的行为举止会带给他们无穷的欢乐,即便是一名工人也能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以自己文明优雅、亲切友善的行为来感染他人。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还是一名工人的时候就以自己的高雅行为改变了整个车间的工作气氛。
即使你身无分文,只要温文尔雅,总能让人欢快、愉悦。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发现,有的人身居陋室,却志趣高雅,家中虽然并不华贵,却干净整洁,让人感到爽快和舒适。
高雅的情趣令寒舍生辉,而美好的举止也胜过任何华贵的衣裳。一个人优雅的风度,创造出一种环境,能让人如沐春风。
优雅的举止与家庭教育有关,但有的人家庭环境并不好,他却能通过向优秀的人物学习,最终却以优雅出众。
一块未经雕饰的宝石,只有经过精心打磨,才能成为绝世精品。而一个人只有经过反复地学习和改造自己,不断向优秀的人物学习,才能不断使自己得以提升。
敏锐是一种直觉,在这方面,知识和天资都难以与其相提并论。一位作家曾说,“天才是才华,而敏锐是技巧;天才在于知道需要什么,而机敏则知道应怎样去做;天才使自己受人重视,而敏锐使他人受到尊崇;天才是资源,敏锐是现金。”
优雅的行为一旦与敏锐相结合,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韦克斯是最丑的男人之一。他常常说,在赢得美女的宠爱方面,他与英国最潇洒漂亮的男人相比,相差也不过三天。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并不是测试一个人的品性的准确尺度。优雅的行为对于像韦克斯这样的人来说,只不过是用来达到某种不良目的的一种装饰。真正优雅的举止应该跟其他艺术品一样,给人以愉悦。但不能是一种伪装。
有时,我们必须明白,一些心地善良的人往往缺乏优雅的举止,正如有些相当粗糙的盒子里却包藏着最甜美的果实一样。许多举止粗俗者却心地善良。而许多仪表堂堂者或许心狠手毒。
约翰·洛克斯就不是那种谦恭优雅的人。苏格兰女王玛丽问他为什么如此粗鲁时,洛克斯回答道,“臣民生来如此”。据说洛克斯的言谈举止曾不止一次地让玛丽女王哭泣。
一次,洛克斯正走出女王王宫,他偶尔听到一个侍从对另一个侍从说:“这个人无所畏惧。”洛克斯转过身来对这些侍卫说:“我为什么要害怕绅士们那些笑容可掬的脸呢?我曾经打量过许多勃然大怒的脸,就从来没有感到害怕啊!”
后来,当这位改革者由于过分劳累和操心而心力衰竭,终于撒手人寰时,摄政王看着这位改革家的长眠之地,叹息道:“这个人将长眠于此,他从来不怕任何人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