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以项羽为首,各国联军多达六十三万。
其中最厉害的莫过于项羽的八万项家军,而其余人,皆是杂牌军。
可即便是项羽的项家军,和匈奴骑兵相比,也不见得比匈奴骑兵强悍到哪里去。
在那么多军队中,即便是项羽的八万项家军,也仅仅只是能称之为正规军而已,其余人,根本连得到正规军的称号资格都没有。
这不是在刻意贬低,而是事实,正是因为如此,当初尉缭子只要拿下八万项家军,其余五十多万大军,根本不足为惧,只能沦为草芥,任由屠杀。
所以最后出现的战况就是,尉缭子先行拿下八万项家军,紧接着就是对几十万大军穷追不舍的屠杀。
可那样的情况,终究只能发生一次。
如今,尉缭子面对的乃是三十万堪比项家军的存在,而这中军十万,竟然直接就被三万先锋军击溃了,而且还被己方包围了。
这算什么?
还有一点必须得明白,这骑兵最主要的就是速度,向来以速度闻名天下的骑兵,足有八万多人,却要让一万八千人的步兵包围,这得多快的速度才能做到?
由此可见,大秦锐士的速度,简直快到令人发束。
最最主要的一点还不是如此,一直以来,在冒顿的印象中,大秦最厉害的莫过于战阵,战法。
可今日,尉缭子的先锋军竟然没有使出任何战阵,更没有任何战法可言,这完全就是硬碰硬的打法,彻彻底底颠覆中原的战争模式,这让尼哈曼一时间有些呆愣,完全摸不着头脑,陷入迷茫之中。
他却不知道,尉缭子用兵,早已超凡脱俗。
曾经,有人一直以为尉缭子所行兵法乃兵家诡道,可谓诡道大师。
可当初,他面对兵家“正”字诀的项羽时,用的确实兵家正道,孙子兵法中的风林火山,可谓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懂如山。
在那以后,又有人为尉缭子贴上兵家正字诀大师的标签,以为其最强大之处还是战法,硬战。
实际上,如此标签,又是大错特错。
何为用兵之道超凡脱俗?
所谓的用兵之道超凡脱俗,实际上就是完全不在乎所谓的正字诀,诡字诀。
在尉缭子眼中,所谓正道轨道,不过阴阳而已,两者结合,才是真正的兵家大道。
例如此刻,在开战之前,冒顿一直在想的就是,尉缭子究竟会议何等战阵对敌。
可大战爆发,尉缭子并没有动用任何战法,而是一声令下,三万先锋军杀出,竟是招招克敌,一出手,就打得他的先锋十万大军溃散开来,并且进行了三万人对十万人的厮杀和反包围。
这一下,冒顿才发现,尉缭子完全出乎常人所难以预料,他根本没想过以战法和自己正面抗衡。
那三万先锋军,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在于十万大军的对抗中,一开始便以侵略之猛屠杀近两万大军,又以其超乎常人的速度,直接将剩下八万大军包围。
并且仿佛无尽林海般,将八万大军分割开来。
骑兵骑兵,其优势就是速度,速度越快,杀伤力越打。
如今,骑兵被围,就如鸟困囚笼,无法展翅高飞,其战斗力连一半步兵都不如,纯属只能沦为别人玩弄都存在。
看到这一幕,冒顿顿时就后悔了,觉得自己不该暗自揣度尉缭子的用兵心思,如今,揣度不成,反被利用。
倘若他派出去的三十万大军,不是分三路而行,而是一排杀出,就算这秦军在厉害,第一时间,三十万大军就能把这三万先锋军屠杀带劲。
哪里会沦落到如今不过杀敌五千多一点点,而己方大军,却已经伤亡两万多,剩下的人还被完全围困的困局!
可惜,就在他内心震动时,却很快就发现,自己又错了。
本以为尉缭子不准备以战阵对敌的他,很快就发现,左右两翼大军各十万,在毫无阻拦的情况下,终于杀到大秦先锋军身后,那尚未出动的十一万大军身旁,正呈现扇形,将那十一万大军包围其中。
此时此刻,那十万大军就这般静静的站在当场,面对二十万大军的包围,他们俨然不惧,就仿佛局外人一样,看着三万先锋军与匈奴中军厮杀在一起。
所谓不动如山,这一刻,被这十一万大军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尉缭子的统帅之下,只要尉缭子没有下命令,他们就只能稳坐宛如泰山,静静的站在原地。
无论多少危险靠近,他们都不敢有哪怕丝毫的动弹。
这是一种军中秩序,更是尉缭子手下大军日常训练之必须。
尉缭子练兵,从不讲战法,更不讲战阵,他讲的只有一个,言听计从,令行禁止。
毕竟无论是兵家正字诀中的风林火山也好,又或者兵家诡字诀中的出其不意也罢,终究需要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言听计从,令行禁止。
所谓兵家正字诀,风林火山,并不是练出来的。兵家诡字诀,出其不意,也不是练出来的。
首先,大军得令行禁止,其次,才是训练大军的体魄。
这大军的体魄跟上了,实力强大了,可以做到令行禁止了。
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大元帅,尉缭子不下命令,他们就是一群死棋,一动不动,无论面对任何危机,他们都可以做到不动如山,这才是兵家正字诀中真正意义上的不动如山。
又或者乱战之中,只要尉缭子一声令下,他们顷刻间就能停下手中的厮杀,这也是不动如山,兵家正字诀的最佳解释。
而此时,只要尉缭子一声令下,这支大军立刻就能爆发最快速度,攻略而出,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这也是兵家正字诀的大成之法。
要做到这些,最主要的,永远都是令行禁止,紧接着就需要士兵足够的体魄。
而这一些,此时此刻的尉缭子都做到了。
不仅做到,还做得非常完美。
在他的镇定自若之下,任由二十万匈奴骑兵包围而来,只要他的命令尚未下达,那十一万大秦黑甲,就仿佛一根根木庄子一样,静静的站在原地,一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