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怎样才能出人头地(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7677600000028

第28章 勇敢面对人生路上的困难和挫折(10)

因为你已经习惯,原因往往就在于此。我们不是习惯了做成功者,就是习惯了做失败者,这并不是由我们的血统或遗传基凶决定的,而往往同我们接受的早期家庭教育有关,是从父母那里学习来的。而他们义是从他们的上一辈那里学来的。但是谁也不应该受到责备。我们每个人现在采用的生活模式都来源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渊源。这些模式在我们童年时期便每时每刻传给了我们。我们每日每时都在观察那些疼爱我们、照料我们的人是如何行动的,不知不觉地学习、模仿他们处理矛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把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保留地加以吸收,并把它们融进我们自己的生活模式中。今天,不管我们面对什么样的或多么复杂的困境,我们仍然采用我们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在我们年满4岁的时候,就已经很好地研究了这些方法:我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哭,什么时候可以笑,什么时候生气、高兴、挖苦、残酷、温柔,什么时候感到伤心……作为孩子,我们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把父母教给我们的全部接受下来。正是在这种发育时期,我们变得非常像自己的父母。我们把父母的行为方式收集起来,装进一个小巧的感情的盒中,随身携带。我们一生中无论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着这些行为模式。

对于发生的这种情况,绝大多数父母是毫无过错的。他们对家人都怀有最美好的愿望,根本不知道这样做会有害处。他们所能教给子女的,全是他们自己学到的和习以为常的东西。倘若我们的父母庸庸碌碌地生活、思考和安排事情,我们大概也会庸庸碌碌地生活、思考和安排事情。像感情上的潜移默化一样,我们吸取了那些脱离实际的方法和失败的技能。所以,我们几乎认识不到,阻碍着我们自己成长和获得幸福的,往往正是我们自己。我们很难弄清,我们正在不知不觉地破坏自己的成功或我们至为关心者的成功。我们之所以毫无意识地这样做,是因为我们早期受到的熏陶在感情上蒙住了我们的眼睛。

人际中的互相吸引与交往障碍

从成功的人际交往看,社会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一个基本的前提是人际吸引,即交往双方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它经历了注意(对交往对象产生兴趣)、认同(了解和认识对方的思想与行为并予以接纳)、相容(对交往对象产生亲切、喜欢等情感上的肯定)和交往(双方开始接触、交往并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很多积极的影响因素,列举如下:

1.空间距离的接近

交往初期,空间距离的接近使得交往双方有更多的机会相互接触,即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从而更加容易彼此了解与熟悉,进而产生人际吸引。

2.交往双方的个性相似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两个在社会生活背景、个人经历、态度、观念、兴趣、价值观、教育水平、职业、地位等各方面比较相似的人,更容易找到共同语言,正所谓志同道合。相似性越强,人际吸引力便越大。

3.交往双方的互补

当交往双方在能力特长、人格特征、需求利益和思想观念等方面虽不相似但却恰好形成互补关系时,人际吸引力也会大大增强,正所谓各取所需,相得益彰。这种由于互补而产生的吸引更多的是发生在感情深厚的朋友,尤其是恋人或夫妻之间。

4.交往双方的品貌

一个仪表堂堂的人,一个天生丽质的人,一个风度翩翩的人……这样的人走在大街上必然会引来高的“回头率”,这就是人际吸引的产生。这些外在因素在交往初期的作用尤其不可小觑。一个才华横溢、谈吐不凡的人也使人们愿意接近他,这是能力的吸引。甚至,一些无伤大雅的小小过失会使人们更趋向于接近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从而避免使人产生高不可攀的感觉。然而,一个能力低的人本来就不讨人喜欢,若再犯错误则会使人更加讨厌。此外,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也会影响人际吸引。研究表明,真诚、理解、忠实、信赖、理智、可靠、有理想、负责任、体贴、热情、友善、乐观、宽容等个性特征可以产生强烈的人际吸引,而另一些个性品质,如天真、腼腆、文静、感情丰富、谨慎、固执、循规蹈矩、依赖等,如果表现适当,也会产生一定的人际吸引。

5.情感的对等

一般来说,人们更倾向于接近那些愿意接近自己的人,人若敬我,我便敬人,这是一种情感的回报。尤其是那些对自我评价不高、自信心低或遭受挫折的人,一旦得到别人的喜欢、赞赏和肯定,他们就会用更强烈的感情加以回报,这种人际吸引一般强烈而持久。

由此可见,人际吸引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没有人际吸引,人际交往便无从谈起,更别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了。因此,致力于培养和增强人际吸引是每个人都不可忽视的问题。电正出于这一日的,我们将转向问题的另一个角度,人际交往障碍。这是交往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引起的,例如:①语言差异

语言的运用是人际交往巾最基本的交流形式。如果交往双方语言不通,或者对同一词汇或句子有不同的理解,便很难实现良好的沟通。

⑦年龄差异

“代沟”便是由于年龄差异而引起的交往障碍,发生在长辈和晚辈之间。他们由于时间上的差异而对社会持不同态度和观念,并且沿循不同的言行方式,因而难以沟通。

③偏见

人群之问常常存在许多偏见,如阶级偏见、种族或民族偏见、地区偏见、职业偏见、性别偏见等,形成态度障碍,交往难以进行。认知差异

交往双方在文化程度、认知方式、脱点意见、兴趣、价值观以及交往目的和方式方法等各方面的显著差异,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双方认知失调,从而妨碍进一步交往。

⑤自我认知障碍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不过,有些人却在对自己的认识上发生较大的偏差,表现为过度自卑或过度自负。前者因为自惭形秽而远离人群,后者则因自视过高而盛气凌人,而两者均会引起人群的反感,难以产生人际吸引。

⑥不良的个性特征

良好的个性特征可以促进人际吸引,不良的个性特征自然会破坏人际关系。典型的不良特征有:敌意、自私、粗鲁、贪婪、虚伪、冷酷、恶毒、不友善、狭隘、嫉妒、猜疑等。实验表明,这些不良个性是导致人走向失败与挫折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人际交往成功、顺利与否和许多个人的因素直接相关。因此,由于人与人之间在各个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人们在社会人际交往中的表现自然也会不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以“善于社交”、“人缘好”或者“木讷”、“孤僻”、“人缘差”等来评价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与社交能力。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则一直试图采用各种科学的手段来对个体的或群体的社交状况与能力做出评价,心理测验仍是其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这些测验使得人们一方面能以客观的、消除成见或偏见的态度来评价他人,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加客观而准确地评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