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天衣无缝的说话办事
7677900000008

第8章 巧说话胜于多说话(4)

经理说:“最近这段时间,本公司职员工作态度大多数是好的,但也有少数人表现不佳,有的迟到,有的早退,有的上班聊天……”这里所使用的“大多数”、“也有”、“有的”,都是模糊的语言。用这种语言,既顾及了职员的面子,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是不指名的模糊式批评,效果比直接点名批评要好得多。

——旁敲侧击型批评,即在指责别人时,不从正面直接说明,而是从侧面刺激,当发现苗头不对,由于某种原因又不便正面指出时,便可通过“对事不对人”的方式提出警告。这样既可以点出问题让对方心生警惕,又维护了对方的面子,给他们改正的机会。“旁敲侧击”作为一种间接表达方式,从交际的角度出发,它同样可以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如果你在人际关系中不得已要对别人提出批评,一定要委婉地说出,用协商式的口吻而非命令的语气来批评别人,就事论事。要明白,批评的是对方的行为,而不是对方的人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宋朝著名的大文豪苏东坡外出游玩,玩了一整天,又累又渴,远远看到一个小寺庙,便喜出望外地跑过去想要讨杯水喝,顺道休息一下。

庙里的老僧看到穿着极为普通的苏东坡,对他爱理不理。为了想喝水,苏东坡只好报上姓名。老僧一听,原来是赫赫有名的苏大学士,瞬间变了一个样,不仅百般殷勤地奉上好茶,还请苏东坡到上等客房休息。

待苏东坡欲离去时,老僧脸上的笑容甜得像喝了蜂蜜一样,谄媚的话说了一连串,之后他又要求苏东坡题字留念。苏东坡面对这个势利鬼,倒也不摆架子,立刻拿起笔来写了一副对联:“日落香残,免去凡心一点;火尽炉寒,备把意马牢拴。”

老僧得到大学士的手迹,非常兴奋,把它挂到了大堂之上,并且不时地对过往香客炫耀一番。

一天,一位文人来到寺庙里,一见到挂在大堂中央的这幅对联,忍不住捧腹大笑。老和尚看得莫名其妙,这个文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解释道:“这幅字写得真妙,日落香残是个‘禾’字,‘凡’字去了一点就是‘几’字,合起来就是个‘秃’字。‘炉’去火是为‘户’,再加上马就是‘驴’。所以,苏大学士是在骂你‘秃驴’哪!你竟然还这么得意!真是笑死人了!哈哈……”

苏东坡文采飞扬,骂人不带脏字,让老僧自取其辱,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如果你自认为有苏东坡的文采,当然可以畅所欲言,道尽你心里想骂的话。如果没有,你又有什么资格去骂别人?

清代的纪晓岚与和坤同朝为官。纪晓岚任侍郎,和坤任尚书。

有一次,两人同饮,和坤指着一只狗问:“是狼(侍郎)是狗?”

纪晓岚非常机敏,立即意识到和坤是在拐弯抹角地骂自己,就给予还击,于是,他泰然自若地说:“垂尾是狼,上竖(尚书)是狗。”

“是狼”与“侍郎”谐音;“上竖”与“尚书”谐音。和坤用谐音攻击纪晓岚,自以为稳操胜券,聪明卓绝,没想到纪晓岚用同样的技巧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狡猾的和坤没有占到丝毫的便宜。

汉武帝即位之后,开始讨厌抚养自己长大的乳娘,嫌她好管闲事,事无大小都插嘴,后来便决定将她赶出宫外。

乳娘在皇宫住了几十年,不愿离开宫廷,无奈之下,便向汉武帝身边的红人东方朔求助。东方朔安慰她说:“这没什么困难,只要在向皇上辞行的时候,多回头看皇上两次,我就有办法了。”

东方朔深知汉武帝是乳母一手抚养大的,乳母对他的恩情胜似生母。但乳母也确有不是之处,喜欢多嘴饶舌,尤其是汉武帝已经贵为一国之君以后,她却不知收敛,常常毫不客气地指出他的缺失,使汉武帝下不了台。但乳母终究是乳母,虽有小过错但还不至于非把她赶出宫不可,因而东方朔决意帮助乳母。

到了送乳母出宫的日子,她叩别汉武帝后,满眼泪水,频频回头望武帝。东方朔乘机在一旁大声说:“喂!乳娘,快点走吧,皇上早已经长大,用不着喂奶了,还担心什么呢?”

汉武帝一听到此话,不禁一颤,心中感到十分难过,想起自己是乳母喂养长大的,而且她又没犯什么重大过错,就立刻回心转意,让她继续留在宫中。

荷姆斯曾经写道:“夸人只需要舌头,骂人却需要智慧。”

的确,钟的完美不在于走得快,而在于走得准确;指责别人的话不在于脏,而在于是否能切中这个人的要害……用口才营造一个回旋的余地

世事难料,许多变化都出人意料。在遇到各种特殊情况时,若不能遇势转换,整个场面都会陷入尴尬的境地,但若能镇定借用环境,巧妙说话,一定会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大太监李莲英为人机灵、嘴巧,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面对什么样的人物,他都能应付自如。李莲英也常常帮慈禧太后打圆场,摆脱困境,因此,他深得“老佛爷”——慈禧太后的喜爱。

慈禧太后爱看京戏,所以不断有戏班子进宫专门给老佛爷演出。由于慈禧喜怒无常,这些戏子们都提心吊胆。演得好了,老佛爷开心,便赏赐他们一些小玩意儿,以示皇恩浩荡;演得不合老佛爷的胃口,他们便有掉脑袋的危险。

有一次,著名的京戏演员杨小楼率领他的戏班进宫给老佛爷演出。这天,慈禧心情舒畅,看完戏后,把杨小楼召到跟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些都赏赐给你,带回去吧!”

哪有赏赐糕点的,何况慈禧这人极为奢侈浪费,她一顿饭点二百多道菜,可想而知那些糕点也绝不会少,杨小楼心想,这么多糕点,我怎么带回去呀?

于是,便叩头谢恩,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只是,这些尊贵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

这话把周围的宫女太监们可吓了一跳,按老佛爷的脾气,赏赐你的东西你不要,还敢要求另外赏赐,这不是找死吗?哪知,这天偏偏慈禧心情出奇地好,并未动怒,只是问了一句:“那你要什么?”

杨小楼又叩头道:“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字给奴才。”

慈禧听了,一时高兴,也想露一手给大家瞧瞧,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慈禧大笔一挥,一个硕大的“福”字就写成了。

没想到的是,慈禧的这出戏却演砸了。她把“福”字写多了一个“点”。在慈禧身旁的一位小王爷眼尖嘴快,马上告诉了慈禧:“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边!”

杨小楼一看,可不,确实错了,这可怎么办?若是拿回去肯定会遭人议论,再要是传到了慈禧的耳朵里,不知又有多少人要遭殃了。不拿吧,慈禧动怒,自己也不会有好下场。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一时急得他直冒冷汗,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而慈禧也觉得为难,确实是自己写错了,不想让杨小楼拿出去丢人现眼,但自己也无法开口说重写。

这时,一旁的李莲英灵机一动,不慌不忙地走向前,笑呵呵地说:“老佛爷洪福齐天,她老人家的‘福’自然要比世人的多一‘点’了。要不怎么显示出她老人家的高贵呢?”

杨小楼一听,马上会意了,连忙叩首道:“老佛爷这万人之上之‘福’,小人怎敢领呢!”

慈禧正愁没法下台,听这么一说,也就顺水推舟,笑道:“好吧,改天再赐你吧!”

就这样,李莲英的一句话化解了慈禧的一次窘境。这样的奴才岂能不讨主人喜欢?

古人云:“大凡临事无大小,皆贵乎智。惟随机应变足以弭患济事者也。”要善于把握稍纵即逝的时机,就要学会随机应变的本领。随机应变不同于看风使舵,而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技巧。做人应该有原则,随机应变应该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去灵活地改变做事的方法、形式,而不是去投机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