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是初次见面,素昧平生, “怕生”的心理使得一些人感觉到不自然,因而, “不好意思”交谈;也有人感到不知从何说起, “没有办法交谈”。他们或局促一角,尴尬窘迫;或欲言又止,话不成句;或说话生硬,使人误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便是缺乏和陌生人交谈的勇气。所以,在与人交谈时首先要坚信自己是能够把话说清楚的。
有了信心,我们就面临着一个找话题的问题。一旦找到合适的话题,就能使交谈融洽自如。好话题是初步交谈的媒介,深入细谈的基础,纵情畅谈的开端。
寻找和陌生人交谈的话题,建议你不妨从天气、籍贯、兴趣和衣着等方面着手。问对方这些方面的问题较不易触及对方敏感处,这比用薪水、职位和年龄做开端来得保险可靠。
例如: “您是哪里人?”“江苏。”于是,你就顺着。江苏”往下发挥,“那是个好地方!不但风景美丽,而且那儿的人非常注重礼节。” “是啊,咱们江苏……”如此,你就轻松地使对方打开了话匣子。或者,你可以说:“今天天气真好,如果能爬山,一定很不错。” “你喜欢爬山?爬过哪些山呢?” “我曾爬过……”顺页话找话,绝对能令你发掘出源源不断的话题,甚至觉得意犹未尽呢。
一位穿着典雅的青年女子在一个首饰店的柜台前看了很久。售货员问了一句: “小姐,您要什么?”
“随便看看。”青年女子的回答明显缺乏足够的热情。可她仍然在仔细观看柜台里的陈列品。此时,售货员如果找不到与顾客交谈的话题,就很难营造良好气氛,可能会白白放弃一笔生意。
细心的售货员发现了青年女子的裙装别具特色,就灵机一动说: “您这套裙装好漂亮呀!” “啊!”青年女子的视线从陈列品上移开了。
“这种裙装的款式很少见,是在隔壁的百货大楼买的吗?”显然这是售货员设计的话题。
“当然不是!这是从国外买来的。”青年女子对自己的回答颇为得意。
“是这样呀,我说在国内从来没有看到这样的裙装呢。说真的,你穿这套裙装,确实很吸引人。”“您过奖了。”青年女子有些不好意思了。
“只是……对了,可能您已经想到了这一点,要是再配一条合适的项链,效果可能就更好了。”精明的售货员终于转移了主题。
“是呀,我也这么想,只是项链这种昂贵商品,怕自己选得不合适……”
“没关系,来,我来为您参谋一下……”
聪明的售货员巧妙地找到与顾客沟通的话题,最后,这位顾客终于在这家首饰店购买了自己满意的项链。
有一家电器公司想拓展农村业务,就派了一位代表到乡下去考察,以便借机推销。那位代表到了乡下后,先去询问当地经销处的经理。经理说:“乡下农民之所以不愿使用电器,原因无非是他们生活俭朴,不愿花钱购买昂贵的电器使用。同时,他们对于我们公司的产品,也很不满意。我试过了,一点希望也没有。”这位代表听后,觉得在此情形下,推销电器的确是一件很棘手的事,但是,他知道如何迎合人们心理,于是,决定亲自去尝试一下。
有一天,他来到一户农家门前,上前敲了敲门,门打开一条缝,一位农妇探出头来。那农妇听说他是推销电器的,便露出十分厌恶的神情,并把门紧紧关上。他又敲了敲门,那位农妇不得已又打开了一条缝,把她对他们公司的不满一股脑地说了出来。
他一看情形不对,就心生一计,装着很客气的样子,对那位农妇说:“对不起,我打扰了你。我今天来不是推销电器的,我只是想买你家一些鸡蛋。”妇女听他这么说,就半信半疑地把门开了一半。他接着说: “我看你家养的多明尼克鸡又肥又大,我想它生出来的蛋一定很好吃。”“你怎么知道我家的鸡是多明尼克鸡?”那位农妇被这句话所吸引,同时又把门打开了一些。。我自己也养鸡,但是不如你们家养得好。”那农妇一听心花怒放,打开门问他: “那你为什么要买我们家的鸡蛋呢?”他便装出内行的样子说: “白鸡生白蛋,黄鸡生黄蛋,做蛋糕用黄蛋做得好吃。我妻子很喜欢做蛋糕,自己又没有黄蛋,所以要买你家的鸡蛋。”农妇听得津津有味,便热情地将他让进院子。
他看见牛栏里养着几头奶牛,便称赞道: “我想你养的鸡下这么多的蛋,一定比你丈夫卖牛奶挣的钱多吧?”这时,那位农妇已完全改变了原来的态度,很热情地告诉他许多养鸡的方法,并领他去参观自己的鸡棚。他们交谈了很长时间,那位农妇越说越起劲。临走时,农妇忽然主动告诉他:“我们的邻居也养鸡,他们的生意比我们的好,听说他们家鸡棚中装了电灯,这大概和他们的生意好有关。现在我们也想装,应该怎么装?”他知道时机已经十分成熟了,不用自己竭力劝说,她就主动要求装了。
隔了两个星期,这笔电灯生意便由这家电器公司具体承办。本来是一件毫无希望的事,但经他咯施小计,居然马到成功。其实,他并没有替公司宣传推销,也没有和客户争长论短,只是在农妇不高兴的时候,设法使她高兴,使她自己想到要用电器而已。
正如俗语所说的: “话不投机半句多!”说话也是如此,不在说得多少,而在能说得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