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热土凝香
7685000000013

第13章 三位一体模式 智勇拓新香

“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科普示范三位一体”的模式,如今已是香饮所在全国都叫得响的成功的改革模式,它发轫于香饮所第二次“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的改革思路。但是,当初,时任香饮所副所长的王庆煌提出“开门办旅游”这一思路时,也曾遭遇过不理解、不支持和怀疑,一些老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科研院所办旅游是不务正业,会对科研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然而,从1996年香饮所再次实施改革以来,10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这既是一条适合香饮所自身发展,又是能促进热区香料饮料产业发展的成功的改革之路。

第一节 勇往直前 再探改革路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改革尝试,虽然并未给香饮所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但改革的种子播下了,遇到适当的时机和合适的土壤,它会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由于历史原因,香饮所地处偏僻,土地面积少,基础设施差,在1997年以前的几年中,不仅课题研究经费严重不足(课题经费一年只有4万~5万元),而且职工工资发放困难,待遇较差,整个单位负债运行,事业上一筹莫展。面对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遇到的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香饮所领导和科技人员都在思索着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出路还是在于改革,香饮所必须摒弃一些跟不上时代的旧观念,丢掉幻想,走自主、自立、自强的改革与发展道路。

1993年,当初放弃出国深造机的机会、临危受命的王庆煌已在香饮所副所长位置锻炼了两年,此时正值而立之年,年富力强,他时时都在思谋着香饮所的出路、发展方向。经过两年的观察和思考,王庆煌认为香饮所的出路还是在改革,“必须改革,不改革,死路一条”。如今,身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的王庆煌多了份改革历炼出来的成熟与稳重,言谈中带着中年科学家的儒雅与淡泊。忆当年在香饮所推行的改革,王庆煌说,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因为改革失败的话,不是他个人的得失,而是香饮所的存亡。

“兴隆的区位和特色资源,都有很大的优势。香饮所完全有条件发展得更好。”王庆煌告诉作者,1993年,撤站建所后,尤其在上级单位任命他当所长后,他就在反复思考,为什么在得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香饮所仍然那么困窘,科研上不去,收入也上不去。“香饮所得国家改革开放之时利,得兴隆位于海南东线旅游中转站之地利,得全所干部职工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之人和。如此多有利条件,还发展不好,一定是我们改革的路子走错了。”

香饮所是国家级的科研队伍,不发展,就难以凝聚人心,看不到发展的希望,科研队伍就会焕散,甚至解体。1993—1995年,针对香饮所到底要如何改革这一问题,王庆煌可以说是忧思如疾、夙夜难眠。改革初期的一些举措,颇有些病急乱投医之意,香饮所利用自身的科研成果与其他公司合作,搞产品开发,从事商业活动。比如拿出科研成果与人合作生产香辛饮料,希望能够优势叠加。但是由于没有找到科研与市场的链条,加上与其他公司合作,难以控制其经营、管理行为,结果都失败了。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各种探索和尝试都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到了1994年,王庆煌醒悟道,香饮所的改革最重要的是需要解决一个发展模式的问题,要把科技与市场结合起来。“到1994年底,这个思路就在我脑中就越来越清晰了。香饮所有热带香辛料植物和种质资源的优势、有旅游区位的优势和特色科研力量的优势,要把这三种资源优势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要集科研、开发、旅游于一体。”事隔多年,回忆改革历程,王庆煌仍是心潮澎湃,非常激动,他说,这一思路就是后来香饮所“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科普示范三位一体模式”的雏型。

“建设兴隆热带植物园,对外开放办旅游,是建立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王庆煌说,这条措施是他在反复思考香饮所的特色和所处的区位优势以及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特色后,综合做出这一决定的。但是,当他把这一想法提出后,支持者并不多,尤其是一些老科技工作者不能理解。怎么办?为了获得理解和支持,王庆煌带领香饮所领导层通过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文件,认识到香饮所出现困境主要原因是受“等、靠、要”旧观念的制约,思想保守,不敢依托市场求发展。认识提高后,领导班子决心以改革促发展,转变观念找出路。

黄根深、邢谷扬、龙宇宙、宋应辉、邬华松、赵建平、谭乐和、欧阳欢、刘爱勤、陆敏泉等等,都是和王庆煌一起带领香饮所改革的战友,他们形成了一个团结的、坚强的、有传承精神的领导集体。所领导集体对改革的认识统一后,对那些不理解的职工,王庆煌又挨家挨户上门解释改革的必要性、为什么要改革、怎么改革、改革会带来哪些变化?苦口婆心地对职工分析香饮所的优势。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全所干部职工统一了思想认识,大家集中精力搞改革,香饮所再一次走上了并不平坦的改革之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1994年编制了《兴隆热带植物园旅游总体规划》,并在当年的工作总结制定了下一年的发展目标,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把香饮所建成以热作研研为龙头,集科研成果、试验地、产品初加工、贸易、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型研究所。”可以说,这个目标有它的现实意义。

但是,在当时香饮所的经济条件下,没有资金建设兴隆热带植物园,怎么办?王庆煌身先土卒,带领全所干部职工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放弃星期天和节假日,不计报酬义务劳动,一砖一石自建植物园。没有道路,职工分段修;没有停车场,职工自己修;旅游接待设施欠缺,还是职工自己动手。全所一心,义务清杂草、挖树头、平土地;与水泥工一道砌石块、整路基、铺草皮,在又脏又苦又累的工地上昼夜奋战;建园分块包干,职工一份,王庆煌一份。就在《总体规划》出台的那年,香饮所就完成了新建20亩的观赏园,里面种植着20多个科30多个品种的典型热带果树及珍稀观赏植物,还完成了办公楼绿化规划和主要园林景点的园林绿化规划工作。

有一天,王庆煌和全所职工正在铺设一条林间小道,时任海南省旅游局副局长的韩积光到香饮所找所长了解情况,当工人把韩积光带到王庆煌身边时,韩局长还问:“你们的所长在哪里?”只见一位浑身上下都是泥巴、裤脚高挽、戴着草帽、光着双脚的人,从工地上站起来说:“我就是。”韩积光用惊讶的眼光看了王庆煌好一阵子,他不敢相信站在他面前,像农民工一样的人竟然是一个国家科研所的所长。

按照《总体规划》,经过几年建设,兴隆热带植物园有模有样了,香饮所也有了美丽的嬗变,成为一个花园式的科研单位,一切开始欣欣向荣起来。人才队伍渐渐稳定、科研成果逐年增加、收入也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到1996年,香饮所在编职工89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5人,中级技术职称10人,初级技术职称18人。至1996年为止,该所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3项,取得科研成果30多项,其中通过鉴定的有18项(含子专题),获国家、部、省级奖的有15项。香饮所已在园区建立生产试验地13公顷,原始材料圃、苗圃2公顷,形成作物试验中试基地。香饮所还积极向社会传授热带经济作物的栽培技术,推广科技成果,开发农产品加工,配合国家、海南省综合开发项目,建立作物生产、技术指导点达15个。与1993年撤站建所时相比,有了不起的进步!

香饮所第二次改革,迈出了漂亮的第一步。

第二节 进一步深化改革 被列为科技部改制试点单位

自1996年以来,在科技部、农业部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香饮所先后被列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改革试点单位、农业部转企改革试点单位之一、科技部九所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通过转变观念,结合实际,艰苦创业,逐步建立起“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走上改革、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使香饮所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果转化速度加快,科技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为海南热带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进行到1996年,“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的雏型有了,需要进一步深化推进。“乘胜追击,改革要取得更大的胜利。”王庆煌说,1996年,国内旅游形势非常好,全国国内居民出游总人数达6.3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1639.4亿元;海南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达48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6.98亿元,是海南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同年,万宁地区接待旅游者达78万人次,旅游收入8514.7万元,而兴隆旅游度假区接待的游客及旅游收入均约占万宁市90%的比重。

“这是一个庞大的旅游市场,而且还在不断地增长,90%的份额就是7600多万元的旅游收入。如果兴隆热带植物园能在这个市场占据一定份额,香饮所的改革就会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巨大的市场利益像一块香喷喷的大蛋糕,摆在香饮所干部职工面前,大家对改革对开门办旅游再也没有了质疑。王庆煌和所领导集体反复讨论后认为,全所干部职工统一了改革认识,园区经过大家的自立更生也基本建设好,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路子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时机到了。

1996年,香饮所正式提出建立“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和“科研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以成果物化为先导,旅游以培植新的增长点为目标”的改革路径,将“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植物园的建立”作为项目立项,项目主持人就是王庆煌,经过近三年的思考,他头脑中的改革思路逐渐成熟,并在这一年正式付诸实践。所谓科研,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基础,狠抓制约热带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的要求;开发,就是以成果物化为先导,对先进、成熟、能推动热带农业生产发展,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进行专业化、商品化生产,形成科研、开发与市场紧密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旅游,就是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热带农业观光旅游项目,把研究所本部建成一座集农业科研、生产加工、科普观光和种质资源保护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热带植物园。

以这种模式为指导,《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植物园的建立》项目提出,用1996—2003年的8年时间,以香饮所40公顷的兴隆试验地为核心区,建立起兴隆热带植物园,并将其建成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作物良种繁育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和旅游名牌景点,实现生态效益、科技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文化效益和管理效益的同步提高,并通过示范,带动整个兴隆地区10667公顷发展,从而辐射整个海南及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

项目立项后,香饮所加紧建设兴隆热带植物园,并邀请所里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本部的同事当第一批游客,前来参观植物园,请他们提意见,力争让植物园以最佳状态与游客首次见面。刘爱勤,现任兴隆热带植物园旅游中心经理,她说,兴隆热带植物园不仅是开展热带植物观赏活动,为游客提供一个热带植物观光、休闲场所,还是一个开展农业科研考察活动,为从事热带农业专业团体提供热带作物试验示范基地,进行考察、交流、合作研究服务,开展农业科普教育活动,为海内外大、中、小学生提供地理、土壤、植物育种、栽培、植保等科普知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和知识学习的场所,还为旅游者提供参与农业活动的实践和乐趣。

当时,面对即将开园迎客的兴隆热带植物园,全所干部职工满怀期待,希望它的开园,能从此为香饮所带来一片新天地。

于是,在还没有能力聘请内导的情况下,香饮所职工自己写导游词、背导游词,科研人员一个个都练习当导游。由于他们本身是搞科研的,对园区各种热带作物的名字、习性、用途等等,都非常熟悉。最重要的是,他们懂得如何将所掌握的热带植物知识,转化为更通俗的语言,让游客理解和接受。为此,刘爱勤组织编写了《兴隆热带植物园导游讲解词》以及各种旅游服务作业指导书,对植物园旅游营销及景区讲解员、公关员、接待员、电瓶车驾驶员的招聘、培训、管理。

1997年下半年,兴隆热带植物园对游客开放。半年不到,就为香饮所创造了意想不到的经济收入,140多万元,这超过了香饮所历史上任何一个发展时期。就像一个美梦,突然很真实地呈现在了你面前,全所干部职工欢欣鼓舞,大家的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而当时负责旅游市场推广的邬华松,因为开发旅游市场的成绩,香饮所发给他比同等级别科研人员多一倍的1500元年终奖金。改革,让香饮所全体人员真实地看到了光明美好的未来。

1998年,兴隆热带植物园正式开园的第二年,就被海南省评为“海南省优秀旅游景区(点)”。当年,香饮所邀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老干部、老专家前来兴隆热带植物园参观,大家看到美丽又极富热带风情的植物园,激动不已。听到王庆煌所长介绍开园一年来,香饮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约为前20年创收之总和,其中40%的收入反哺用于支持科研经费的不足,更是大为感慨,老教授林德光还当场赋诗一首,赞扬香饮所取得的改革成就。

日迎宾客逾千人,

景观旅游又一村。

以游养研乃杰作,

百强指日定乾坤。

胡椒咖啡香草兰,

可可菠萝红毛丹。

名优稀特三百种,

科普一课大论坛。

1998年,朱镕基总理到海南视察工作,他也到了万宁,并到兴隆植物园参观视察。视察中,朱镕基指出:“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坚持把农业和旅游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和主要产业。要充分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热带风光发展旅游业。真正抓好了热带农业、旅游业,海南就可以富甲天下。”朱镕基的讲话,像一颗定心丸,坚定了香饮所继续坚持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他们以更高的标准来建设、完善兴隆热带植物园。

“对外营业不久,我们就提出了创建国家AAAA景区的目标。”王庆煌说,依据国家4A级旅游区的要求,香饮所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免费为游客提供内导讲解,宣传资料、特产品尝、医疗救护、特殊人群用品等园中的旅游服务项目,营造一种大家庭式的旅游环境。

若干年后,香饮所在《植物园建立项目总结报告书》中总结,香饮所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是量力而行的。比如,在兴隆热带植物园建设项目上,就是所领导集体意志,加上充分结合职工智慧,设计了一条科学的项目建设路线,即:市场调研,形成开发意向→总体策划,形成开发思路→园区规划,形成开发方案→方案论证,形成可行性分析→项目设计,形成操作方案→项目实施,形成发展营运→项目检验,形成发展成果。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更加重视农业科技旅游市场促销,通过应用多种促销方法来树立独特鲜明的产品形象,良好的视觉形象和文明的员工形象,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以旅游为龙头,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依靠成果搞开发,通过旅游创收反哺科研与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运行机制,在管理上建立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兴隆热带植物园的成功开放,促进了香饮所改革的全面开展。人员分流调整上,自1997年起,香饮所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科技体制改革方针,加快科技人力资源的调整配置,人员按3﹕3﹕4比例分流调整为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产业经营,除保留一支由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科技人员组成科技队伍从事研究外,大部分职工走向从事技术开发、推广及旅游产业经营活动。

分配制度上,改革传统的分配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基础,突出知识创新,将管理、技术、资本纳入分配范畴,实行“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效益工资”的三元结构工资制;建立起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分配形式,明确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以绩效工资为主要激励方式,绩效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根据营业效益情况,按照责任大小与贡献率大小原则、相对公平原则和相对平衡(封顶保底)原则分配。

技术管理体系上,按照综合大科研思路,建立符合自身的技术创新体系。包括技术人员管理、技术战略决策、科技情报管理、科技计划立项、实施的管理、项目的鉴定与验收、科研经费的管理、科研仪器设备管理、科技项目的开发、科技成果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和科研成果的奖励制度,从而促进单位科技、经济协调发展。

按照改革的新思路和需要,机构设置上也大换血。香饮所逐步从原公益型科研机构转制为“一所两制”,并推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营方式,即香饮所根据国家科研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从事热带香料饮料作物应用基础研究活动,为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技术储备;兴隆热带植物园则是一经济实体,按照市场规律从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新产品开发和旅游产业经营,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此外,还有质量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等等,各种改革制度纷纷出台,促进了香饮所的全面发展。改革初期部分职工存在的怀疑,观望和反对思想现已荡然无存,出现了全所上下齐心协力为深化改革献计献策的良好局面。1997年,香饮所人均技术收入1997年为1.27万元,1998年9.57万元,综合实力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1999年是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促进香饮所进一步加快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当年香饮所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国家、农业部、院的部署,制定了《所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加速“科研、开发、观赏旅游三位一体”模式的发展步伐,努力实现规模有大发展、结构更加灵活、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的总体目标。这一年,香饮所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命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并荣获农业部1998年度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

全所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除了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生产的研究外,其产品加工的研究也不断有新成果,配合兴隆热带植物园的对外开放,开发出了一系列热带旅游产品。1999年,香饮所对食品厂和香草兰深加工实验室进行扩建,增加生产车间400平方米,并进行装修及更新设备,并开发4种茶叶罐装产品、椰子食品2个、黑胡椒粒1个,从而使该所旅游食品、饮品达23个品种,当年“兴科”牌商标已获国家商标证书及12项外观设计专利,并获“海南省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称号,香草兰茶叶系列产品被评为海南省名优产品,香草兰深加工系列产品被评为海南特别推荐产品。兴隆热带植物园共接待游客约45万人次,营业收入约550万元,被国家旅游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评选为旅游景区(点)“全国青年文明号”,提高了植物园的知名度。加大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在兴隆主干道、国防公路设立路标、广告牌20多个,增加导游30个,大大提高了植物园接待能力。

第三节 改革全面深入 快速推进产业化发展

如今,走进兴隆植物园,浓荫蔽日,清香宜人。胡椒区、咖啡区、香草兰区、生态园区、南药区、珍稀植物区等等,一个个分区隐藏在茂密的林木之间;植物园里,人工修成的小溪呈现非常自然的状态,弯弯曲曲流向植物园的生态小湖,叮叮冬冬的流水声,伴随着植物园四周弥漫的轻音乐,让游客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会感觉清凉舒畅。

这样一处美丽的地方,很难想象是一家由科研院所建设的旅游景区。经过几年的改革建设,兴隆热带植物园越来越完善,分区越来越合理,接待能力也逐年增加,旅游产品更加丰富上档次。

到2000年,香饮所总收入2422万元,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中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从而使香饮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加强技术创新、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资源配置。当年,香饮所被列为国家科技部九院九所体制改革试点之一,2002年,科技部再次要求香饮所“以产权为纽带,加速热带农业科技产业化试点方案”进程,进一步为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作出示范,香饮所也得到了科技部改革专项款及院专项款支持,改革全面深入。

按照科技部、农业部、海南省、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部署,香饮所选派管理人员对广东省改革先进单位进行考察,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分流调整机构转换试点工作方案”,加速“科研、开发、观赏旅游三位一体”模式的发展步伐,努力推进规模有大发展,结构更加灵活、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的总体目标,并计划成立国有独资企业“海南兴隆热带植物园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谋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科研、示范、推广、开发、旅游一体化。

在长期旅游开发中,香饮所对本部作物基地、标本园、科研区、加工区、生活区等进行科学和因地制宜规划设计,重新将全园划分为五大功能区:科技研发区、生产示范区、植物观赏区、生态休闲区和立体种养区。

但改革不可能浅尝辄止,有着长远发展眼光的王庆煌并没有就此满足。他想得更多,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他为香饮所提出了更大的发展目标,要面向整个热区,贡献香饮所的力量。

2001年,在王庆煌的主导下,香饮所提出了《以产权为纽带,加速热带农业科技产业化的试点方案》,该方案以市场为依托,效益为中心,科研为基础,尝试以产权为纽带,建立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加速科技产业化发展步伐为目标的试点思路,通过资本多元化,经营多样化,实现科技产业的规范、快捷、良性发展。为了加快改革力度,成立了“香饮所改革与发展委员会”,全面开展和落实改革试点方案,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先进集体”

改革成效显著。当年,香饮所被海南省列为“热带香料饮料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部体改专项“香饮所分流调整、机构转换试点工作”,经过分流调整,推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体制管理,研究所作为科研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工作,所有人员转入植物园,并逐步的尝试以产权为纽带,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农业部体改专项:“香饮所转企业改革试点工作”,在前期改革成效的基础上,探索“三个层次,两种机制,一个目标”的发展模式,筹建“海南兴隆热带植物园有限责任公司”,对植物园进行改造扩建,开拓市场,上规模,上水平,植物园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加大热带植物的引种驯化,兴隆植物园从海南尖峰岭、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及各市县植物园、花圃引进植物品种近180种500多株,丰富了植物园内容,培育花卉观赏植物103个品种共10万多盆,进一步美化植物园环境。

2002年,香饮所继续被列为科技部、农业部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按照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海南省及院校的统一部署,大力推进“科研、开发、观赏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加速科技产业化步伐。积极探索转制时期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发展是前提,管理出效益,监督是保证”的管理模式,在全国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中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先后在全国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工作座谈会和农业部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被农业部授予2001年度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和1999-2001年度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

在产业经营上,立足科研、发挥作热带作物物种种质资源,生态环境及靠近兴隆温泉旅游城的优势,开发热带农业旅游,使科技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1年,香饮所被全国科协授予“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按照科技部、财政部和中编办《关于农业部等9个部门所属科研机构改革方案的批复》的总体要求,2003年前转为科技型企业。

为了加快改革力度,香饮所成立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所长王庆煌任组长,按照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要求,全面开展和落实改革实施方案,探索以市场为依托,效益为中心,科研为基础,尝试以产权为纽带,建立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加速科技产业化发展步伐为目标的试点思路,通过资本多元化,经营多样化,实现科技产业的规范、快速、良性发展。

后来,香饮所对改革经验进行了总结:自1996年改革以来,香饮所全体干部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分周末,加班加点,义务参加劳动建设基地,整治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园区,改造基础设施,为香饮所各项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瞄准市场定政策,在改革过程中,瞄准海南旅游客源市场,制定营销策略,集中优势打造市场,全力以赴搞经营,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研发工作,以成熟产品为基础开拓市场,以植物观赏为特色兴办旅游产业,使科技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

第四节 改革结硕果 三位一体模式成功确立

2001年,香饮所给未来一年定下目标:要在市场中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在2004年组建几个以资产为纽带的科技公司,为组建科技集团打下坚实基础。

2002年—建立分权管理体制,按照现代管理要求,设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分权管理组织体系: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决策系统指所务会、所长、领导小组,负责对所重大问题及与职工关系密切问题进行决策签发及对管理系统和执行系统进行目标的宏观控制。建立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在制度和规定面前人人平等;推行民主决策和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严格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方针,建立一个团结协调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推行政务公开和建立监督机制;提高职工素质,树立香饮所文化的理念,重视职工在科研、开发、经营中的作用,推行“人本管理”思想,充分发挥职工积极性,推进香饮所各项事业的发展,建立香饮所文化,培育全所职工“以所为家、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开展管理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科技体制改革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003年,虽然受“非典”影响三个月,香饮所全年仍取得良好的成绩,总收入约3421万元,财政拨款421万元,其中自有收入就达到3000万元,人均技术性收入更是高达23.6万元。

经过8年努力,香饮所完成了“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植物园的建立”项目中的各项目标,将兴隆热带植物园建成我国重要的综合性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基地、试验示范基地、热带农业旅游胜地和热带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称号,1997—2003年园区年均总资产增长率为30.0%,经营规模总量不断扩大,总资产呈逐年上升走势,2003年是1997年的11.8倍(附图1),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据香饮所一份内部资料《植物园建立项目总结报告书》统计,在1996年—2003年间,香饮所共承担课题(项目)60项,通过科研成果鉴定4项、审定6项、认定5项,其中成果已转化的有14项,成果应用率达93%;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励成果2项,海南省科技进步奖励成果4项,院科技成果奖1项;胡椒、咖啡、香草兰、可可等48项科技成果在海南省各市县得到推广应用,其中主要的16项科技成果推广面积达5410公顷,创造经济效益11590.5万元、社会效益10381万元;技术性收入反哺研究经费共2371.6万元,年均反哺科研经费占技术性收入比重27.1%,较好地弥补了科技研发经费不足,为香饮所技术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8年里,已开发出香草兰系列、咖啡系列、胡椒系列、苦丁茶系列、椰子系列、槟榔系列、热带果脯等科技产品30个种类46个品种,其中自身技术开发37个品种,合作技术开发9个品种,制定产品行业标准1个、企业标准22个,并开发出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40多个品种,获取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授权23项;科技产品销售量销售产值达8397.3万元,取得较好的科技经济效益,提高了海南旅游商品的科技含量。自1997年正式开放旅游经营以来到2003年间,兴隆热带植物园收集植物新品种825种,植物引种量一直呈上升走势,年均植物引种增长率为14.2%;共接待旅游者459.1万人次,其中团队游客430.2万人次,散客28.9万人次;国内游客432.8万人次,国外游客26.3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927.9万元。

因为体制改革取得的好成绩,2003年,农业部在兴隆召开全国农业转企科研所体改座谈会议,香饮所是会议考察学习的重点,会议还推广学习香饮所体制改革的经验。2004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改革模式探索》,系统地总结了香饮所自1993以来的10年改革实践,认为香饮所改革的成功经验在于:立足自身优势,走以热带农业科研为基础、特色产业为依托,发展观赏旅游业的发展道路,建立了科学的管理体系、灵活的科研机制、合理的分配制度、激励的人才机制等,并成功探索出“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改革之路。

经过10多年的改革,2007年,“十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评估发布,香饮所排名第115位,专业排名第8位,行业排名第4位,在海南省排名第4位。通过改革,香饮所的综合实力每年都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项目研究结果表明,“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兴隆热带植物园的建立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强劲的吸引力和良好的承载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技术、市场效益和较高的生态、环境、综合、人文效益,促进了农业、林业、旅游业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健康发展,为我国广大农业、林业科研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典型,具有广泛的推广和辐射作用。

香饮所改革成功了,其成绩有目共睹。

第五节 改革不断升华 创新没有止境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改革之路,创新之路,永远没有止境。

1996—2003年,香饮所的改革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他们没有停下改革的脚步,仍然在改革之路上奋力前行,不断提升既有的改革成果。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改革形势的变化,香饮所也在不断调整改革方向和目标。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还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意见,2012年,中央第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再次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要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而且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投向“三农”的资金每年也在大幅增加,近几年来,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各项支出的年均增幅超过了20%。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出台,都为热带作物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香饮所通过改革,完成了发展资本的积累,2011年全所总收入过亿元。不仅经济实力增强,科研实力更强,科技条件也大为改善,“十一五”期间,香饮所共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星火计划、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农业部948计划、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海南省重点计划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3项,获资助经费1900多万元;累计投入2700多万元,建成“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配套工程—香草兰中间试验室1890平方米及太阳能干燥温室300平方米,新建或改造热带香料饮料作物日光温室1400平方米、智能温室2000平方米等、购置科研仪器设备76台/套,逐步建立起现代热带香料饮料作物技术支撑平台、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平台、技术成果孵化转化平台和科技决策咨询四大平台。

在前期改革成效的基础上,实行“一所两制”管理体制的香饮所,再次加大了改革力度,要对兴隆热带植物园进行改革,使其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现代企业,注册组建海南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在完成这些资产的剥离后,使香饮所更能集中精力专注于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的转化、示范与推广,更好地服务于“三农”,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多新的贡献。为此,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的2011年,香饮所在“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科普示范“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科普示范既要提供观赏、观光的内容,更要以此为平台向广大种植户、农民提供成果展示、技术指导、咨询、培训的服务内涵,以带动相关产业的提升和发展,从旅游到科普示范,不仅仅是文字的改变,更是香饮所人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强化和延伸,也是香饮所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