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飞
时值“七一”,恰逢A局一预备党员即将转正。局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决定把表决会与原计划的年中总结会合在一起举行。地点选在海南。
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局长、常务副局长、局党委书记、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行政处长、财务处长和局长秘书,共八人。
会议开得庄严而又隆重。会上,局长做了长篇报告,他从国外讲到国内,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三讲、三个代表、党的先进性教育,再讲到八荣八耻。大会掌声热烈。与会成员展开讨论时,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年中总结活动很有必要,应该继续坚持。
接下来,书记让预备党员宣读转正报告,这才发现由于级别原因,该同志未能随队前来。局长说:“日后支部生活时再补吧。”紧接着的举手表决,该同志全票通过。慎重起见,表决时专门拍了照片。
最后,经会议研究,决定把今年贫困职工的慰问金从去年的500元,涨到今年的510元。掌声再次热烈响起。大家都认为这样的惠民举措,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创建。
一星期后,秘书把冲洗好的照片让局长过目,局长突然皱起眉头。“这只手谁的?”局长指着一只高高举起的手问。小张探过身来,发现大家举手表决的照片上果真多出一只手来,就在局长和书记中间。
“这……是谁的呢?”秘书开始搔头,他确实不知这只手是谁的。他记得,局长旁边坐的是书记,他们之间根本没坐过其他人,再说这也是惯例了。那么,这莫名其妙的“第三只手”是谁的呢?
“我,我记得拍照时你们中间确实没其他人呀!”
“没其他人?这只手做何解释?”局长食指戳着那只横空出世的肥手掌动了气。秘书出去后,局长目不转睛盯着那只凭空多出的手,表情由疑惑,心慌,再到惊恐。
当天下午,“第三只手”的问题,就摆在诸位领导面前。通过大家集体回忆,反复讨论、论证,一致认为会议现场除了秘书拍照和七位班子成员举手,确实再无他人了。至于局长和书记座位中间的第三只手,没人能做出合理解释。
后来,他们将这“第三只手”与每个人相比对,是不是有谁不小心举了双手?可结果让人失望,这只手的确与大家的有神似之处,可是细看不同之处也相当明显,原来,这只手不但白嫩肥厚,而且指尖并拢成90度弯曲,形状犹如铁耙,似乎这东西是天生为搂东西而生的。
难道是机器出了故障?这时,秘书进来,他刚才请专业人员鉴定过,已排除了相机故障的可能。也就是说,那第三只手确实是存在的。具体是谁的手,说不清楚。但可以肯定,就拿这只手的细腻白嫩而言,肯定不是劳动人民的手。
于是,第三只手是谁的这个问题再度陷入困境。
整整一个下午,讨论没有结果。现场气氛从先前的疑惑,到现在的凝重。最终,大家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第三只手肯定是只人手;二、这只手肯定不属于他们其中一个人的;要命的是第三,因为他们都肯定会议现场除了他们7人举手外,再没其他人举了。
第三只手的问题,弄得大家脑袋疼,却又不敢轻易说放弃,他们都很忧虑。他们甚至认为,倘若现场真有“第三个人”存在,那他们的麻烦就大了。
接下来的几天,与会成员都到了食无味、觉难寐的程度。
那天,财务处长拿着报销凭证请局长签字,单子是海南之行的40万元会务费。当局长手握钢笔签完字时,眼前一个恍惚。
“手、手。”他吃惊地叫起来。
原来,那只消失多天的“第三只手”竟然清晰地再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