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专才、通才,还需要跨行业的人才。因此,要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让自己多行业地适应;要认准学习的目标,努力让自己进步。
作为一名管理者,与其努力寻找优秀的人才,不如培养适合的人才,在培养中发掘潜能;在人才的使用中一定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要正视人才,取长补短,让每一个人才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
第一节 跨行业融合人才
三星跨行业融合人才的举措,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自身改革的产物。李健熙在公司实施精简机构,权力下放的改革举措。三星集团曾经囊括了从半导体、轮船到蛋糕生产等种类繁多的行业,李健熙逐步将其压缩、结合成为电子、机械、化工和金融四个核心部门,每一部门由一位副总裁领导,以达到分权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上世纪末,三星削减食品处理、造纸、纺织和零售业务,将子公司减少了20多家。这是李健熙“新经营”理念的重要部分。随着机构精简,多出来的人才并不全部“炒鱿鱼”,而是合理地安排到新增加的岗位上。
尽管一家通讯产品公司和纺织生产企业的管理策略各不相同,但纺织行业的集约化经营和大兵团作战的经营模式,对电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却有借鉴意义。三星不但将这些人才交流使用,还扩大了各个部门副总裁的自主权,让他们可以自由任命高级主管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安排为三星集团开发新的业务领域。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即便是优秀的人才,长期呆在一个部门,虽然能够积累丰富的经验,有利于成长,却容易因循守旧,消失创造力和活力。比如长期从事金融服务的人才,满脑子都是数字和金钱,一心想的是盘活资金,扩大投资,提供金融服务产品,当潜力耗尽,就成为一个庸才,无法创造更多的效益。如果将其岗位变换一下,让他从事电子行业的管理,说不定在减员增效,合理利用资金方面会提出独到的见解,采取全新的管理方式。
基于此,通过机构精简和融合,通过人才的交流与互补,三星集团焕发了新的生机。企业必须建立一套优秀的内部人才选拔机制,确保人才能够被其所用。而作为一个家族企业来说,三星的很多高级管理人员都是Lee姓成员,李健熙打破常规,发现并重用了一批与三星家族没有任何关系的普通身份的人才。特别是在电子行业,李健熙更是从基层发现和培养人才,让他们进入三星管理行业。
作为一个国际性大企业,跨行业招聘人才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很多家族企业,特别是韩国这种非常传统的国家非具备很大的胆略方能做到。像宝马汽车的拥有者柯万特家族、世界顶极化妆品雅诗·蓝黛的拥有者蓝黛家族,曾经都很难接受外来人才进入企业高层管理。当然,通过家庭熏陶和后天培养,大部风的这些家族的后代子孙也能够接过祖辈的接力棒,将企业做得兴旺发达。但随着社会分工和合作的日益加深,这种局面被打破,靠一族、一国(地区)做大企业的现象越来越少,人才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要想更强,必须在应用人才方面更有包容性。美国之所以强盛,成为世界规则的指定者,就在于这个国家的包容性,他将美国变成一个世界人才的工作总部,任何人只要有能力,都能在美国企业包括政府部门任职;美国吸收各国优秀人才,博采众家之长,繁荣发达了几个世纪并将继续在全世界领先。
三星目前已拥有不少具有世界一流技术水平的“准天才”级人才和一大批企业首脑、技术专家和专业经营者,正是这些人才支撑起了三星的大厦。三星公司的软件人才并不都来自名牌大学,来自硅谷,事实上他们很多人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他们有的在龙山电子一条街做组装计算机生意,或帮助其它公司制作计算机程序,其中不乏“黑客”和编程高手。三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大胆地将他们引进到公司里来,正是他们让三星的软件事情有了较大的发展。
当今社会的人才标准越来越模糊和难以界定,也给考核和招聘带来难度,对人力资源管理部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人才就隐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只不过没有被发现,没有被选拔到适合他发挥特长的岗位上去。
有一位身材极高的巨人,其身高在全球排名靠前,但体格瘦削、四肢很长不成比例,脑子反应也不大灵活。学习成绩不好,又没有体育运动的天赋,去给马戏团买过一段时间的票,后来马戏团解散,他的日子混不下去,非常痛苦。
一段时间来,各种海洋生物馆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各大城市,海豚、海象等海生动物的表现为这些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但由于游客乱扔塑料瓶和海生动物的贪吃,很多异物停留在这些动物的胃里,使它们消化不良。采用普通的外科手术费用太高,弄不好会给动物们带来生命危险;用机械取出异物,难度非常大,并且很容易给动物造成新的伤害。
动物医生灵机一动,想到了巨人的长手臂。巨人从此转行当上了动物“外科医生”, 行走于各大城市,专门为各地的海生动物取出胃中的异物。这可谓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现实诠释。
《水浒传》里,出道之前的吴用是一位乡村秀才,常为乡亲们主持红白大事,起草文书信札。当“智取生辰纲”初战告捷,兄弟们发现了其具备的独特能力,那就是运筹帏幄,他也主动地跨行业适应,不断学习、锻炼,最终将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军师,成为梁山水泊里第三号人物。
吴用就是跨行业融合人才的范例,他成功地从一名秀才,转变成满腹韬略的谋臣。
三星公司中,很多高层管理人员在学校中的专业和最初进入的领域,与他们现在的职位并不一样。但是,他们却在公司中得到了新的位置和更好的发挥。三星电子(北美)市场营销策略高级副总裁彼得·维法德年轻时的特长是音乐,曾担任钢琴演奏师。但他各国那喜欢企业管理,被三星相中,成为三星电子北美市场拓展方面的行家里手。
今天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才是需要的,通才更难能可贵,那些适应各种行业的人才必将成为抢手货。因此,我们在规划自己人生的时候,千万不能“从一而终”。做教师的,可以尝试写作;做会计的,可以从事管理;演艺事业顺利的时候,或许可以在投资领域有所作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也不能被自己的专业所限制,一名优秀的牙医,在面对创业的诱惑时,审时度势,难道就不能成为一名好的企业家?
要实现跨行业的人才融合,必须几个条件。首先不管在那个行业的人,都必须是人才。那些没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无论怎样转行或融合,都不可能成为人才。因此,作为个人,不管现在处于什么境地,都必须努力提高自己,增加知识和阅历,具备突出于他人的能力;才能在将来的人才融合中有用武之地。作为企业,必须要具备一双慧眼,认真识别人才,将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集中起来,合理使用。
各个行业要具备可以融合的基础。虽然社会分工和合作日益加深,但大方向必须一致。一个目不识丁的非洲农民,要融合到美国的证券行业中,无论如何也是天方夜谭。因此,各个行业之间不能相差太远,必须具备一定的相似性。
要给专业人才创造合适的融合条件。跨行业的人才具有阅历丰富,经验老到等有点,但对新鲜事物必定有一个适应过程,如果急功近利,会给人才的融合造成困难。作为跨行业的人才也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接受新的挑战,主动适应新环境,才能更好的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成功支招——
人才的交流和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任何人都不可能一条路走到黑;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
因此,要主动改变观念,淡化行业壁垒,让自己成为适应性强、创造力丰富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