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自愈力
7713300000008

第8章 情绪自愈力:你是做情绪的奴隶还是做情绪的主人(3)

因此,当人们发现真实的自我情绪十分低落时,要控制负面情绪的力量,就可以立刻将曾发生过的,哪怕只是看电影时存在于脑海里的愉快的记忆翻出来,细细回味这种愉快的情绪,从而控制负面情绪。

如果这样不奏效,就可以改变策略,有意识地将“回忆法”转变成“情绪模仿法”,模仿自己成为一个亲切而讨人喜欢的人,只要自己能全身心投入到这个表演中,拥有良好的“演员的自我修养”,就能够演绎出成功的情绪脚本,使自己不再受困于不良的负面情绪。

在美国一家广告公司当部门经理的弗雷德,工作一直十分出色。

一天,弗雷德由于一些事情与妻子生气冷战,这让他的情绪变得十分糟糕。这天下午,弗雷德正好要和重要的客户进行商务会议谈话,如果露出一副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神情,肯定会影响这次的洽谈。于是,弗雷德在下午的会议上装出一副情绪愉快的神情。但没过多久,弗雷德就发现自己的心情居然因为起初的“假装”而改变了,他发自内心地感到情绪变得愉悦起来,最终,这次会议洽谈圆满完成。美国心理学家霍特认为,弗雷德在无意中采用了心理学中调节情绪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模仿某种情绪时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某种情绪,这也是人们控制自身情绪的一种方法。

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除非人们在情绪低落时主动去改变自己的情绪,否则不良的情绪一般是不会轻易改变的。美国情绪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的最新实验表明,假如一个人总是想象自己进入了某种情境,并感受某种情绪时,那么这种情绪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真的产生。而且,值得关注的是,人们的情绪会因为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等因素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当人的情绪发生变化以后,伴随人的情绪的外在表现,人的生理也会出现变化。比如说,一个假装情绪愤怒的人,由于“角色”行为的潜移默化影响,就会真的愤怒起来,具体表现在这个人的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等各方面;与此同时,他的生理反应、指标心率和体温也会因此上升。当人们产生不良情绪产生时,不妨尝试让自己做一回“演员”,愤怒时就扮演淡定、冷静的角色,悲伤就假装自己很愉快。总之,就是把自己的一切负面情绪都排解出去,用正面情绪去替换它,让正面的情绪伴随你左右。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人们的命运总是因为一念之差而产生变化,有些人因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而走向光明和成功,也有些人在被情绪操控中迷失了道路。二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对情绪应对的不同方式造就了不同的命运。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天生是恶人,只是个人的情绪影响了个人的行动与态度,从而支配着人的一切。若不想过被情绪支配的“傀儡”生活,就应该作出改变。不要让负面的情绪变化影响自己、改变自己的态度、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与其被自身的消极情绪控制,不如尝试用正确的方法控制并转变自己的消极情绪,最终达到掌控自己情绪的目的。

5.轻松的心态让人们更具智慧

心理学研究表明,心态是随着个人的心理变化表现出的一种内心反应。俗话说:“心态决定命运。”个人的不同心态,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从而获得不同的结果。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行为是受情绪支配的。

而人的心态往往决定着情绪的正负性,直接影响行为带来的结果。

古希腊,一位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总是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可是,这顶王冠的重量与当初他交给工匠的金子的重量是一样的,谁也不能确定工匠到底有没有做过手脚。于是,国王把这件事交给阿基米德来处理。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想了很多办法,但是都没能找出王冠掺假的证据。有一天,苦思冥想了很久的阿基米德感到非常疲惫,他决定放下这个棘手的问题,准备放松一下身心。他让仆人放了一大盆热水,要痛痛快快地洗个热水澡,当他坐进澡盆中时,发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托起,他恍然大悟,于是,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王冠是否掺假的这一难题。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要心急气躁,可以先把问题放一放,也许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酝酿效应”。心理学家认为在酝酿的过程中,个体会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会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之所以能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就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紧张心理,忘记了之前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因而,出现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在心理学研究中,紧张、焦虑被称为负面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负面情绪会抑制个体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当人们面临难题时,不如先把它放一放,去户外散步,或者与朋友约会、聊天、喝茶,让自己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往往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马斯洛认为,个体情绪决定其对待事物的态度以及自身的心态。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当某个人对某件事越是急于求成的时候,越不容易达到目的。那是因为,个体在急于求成的状态下,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这样的情绪会抑制人们正常的思维,往往会导致对问题判断失误。因此,一个人的情绪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个体在心态良好的状态下工作,会使工作效率倍增。

好的心态就是热情,就是战斗精神,就是勇气和思考。而要想拥有好的心态,首先要具备强大的正面情绪。如果个体经常处于负面情绪中,则很难拥有良好的心态。

“紧张”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紧张时,人的心理处于高度的戒备状态,表现为兴奋不安或过于压抑。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在表演、考试、以自身为主做事或要单独突出自己的时候,就会马上紧张起来,例如,面部表情僵硬和双手颤抖。适度的紧张有助于个体集中精力去完成某事,但过度紧张则恰恰相反。许多平时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面临重要考试的时候,往往因为过度紧张的情绪,抑制了正常思维的运转和真正的实力发挥,造成考试失利。

“焦虑”的情绪也会对人的行为造成很大影响。焦虑是个体对现实和想象中的威胁的反应,是情绪系统在危险感觉反应时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改变,它会使人对即将到来或可能会到来的事件感到害怕。焦虑的症状在临床上表现为:疲劳、虚弱、烦躁不安、过敏、恶心、易激怒、记忆力不集中等,严重者会出现手足痉挛、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心理学研究发现,过度焦虑还会导致人格分裂,比较常见的焦虑症是考试焦虑症。考试焦虑症是后天形成的一种心理障碍,它是个体在不良或认为不良的教育和学习环境下形成的,是由主观和客观共同作用形成的。大量研究证明,考试焦虑症会引起精神极度焦虑,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在考场中头脑一片“空白”,出现“短路”现象,具体表现为心慌意乱、思维能力降低,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对考试结果的恐惧。

心理学家克雷佩林说:“个体的不良情绪对脑功能有抑制作用。”

因此,考生在考试时,一旦出现焦虑症状,不利于临场发挥。从心理学角度看,考试焦虑症是“回忆”受到了紧张情绪的干扰,学生在考试时往往担心自己考得不好,会愧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会影响自己的升学,甚至会对自己的人生命运产生影响,从而引起情绪的紧张和波动,造成压力,阻碍了“回忆” 的正常运行。心理学研究认为,过于紧张的情绪波动会产生干扰作用,是因为大脑皮质层的神经活动过程形成了一个惰性“兴奋灶”,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了“负诱导”作用,从而抑制周围的神经活动,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出现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