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自信与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以我国传统文化为重要背景并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沃土之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观念和思维方式自古以来就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积淀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它强调天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互惠共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种对自然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国的自然观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向“建设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质性转变。以生态理性的整体性思维为根基,超越经济理性的自私和偏狭,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模式。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人、自然和社会演变的历史过程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遵守并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改革开放以前,对于生态环境的理解仅仅局限在简单的“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美化环境、保持水土”层面上,但更多时候强调的是“人定胜天”,在大炼钢铁、农业学大寨等屡次运动中,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随着“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日常过程所做的干预所引起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走出人与自然对立的误区,树立珍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构成我们生态自信的力量源泉。
生态文明是实现和谐发展的战略依托。它不但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更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解状态。生态文明视阈下的和谐发展也应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解为目标,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框架中跳出来,着眼于转变人的发展方式。通过和谐发展,推进生态成果共享,让人们公平平等享受生态红利和绿色福利带来的生态产品。面对公众环境敏感增强、环境风险压力加大的新形势,在向公众充分提供物质产品、文化产品的同时,我们要更加着力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让民众普惠共享良好的生态环境,以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全体国民的发展权利、发展责任、发展机会和发展利益,做到权利公平、机会均等、规则透明、分配合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各种文明兼容并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自信与安全发展
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当前,中国国家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缓和、向好的基本态势,但同时,影响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因素亦日渐增多、日趋复杂,必须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生态安全同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一样,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水、土、大气、森林、草地、海洋、生物等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增强生态自信,强化生态安全,推进安全发展,就是要使生态环境能够有利于经济增长,有利于经济活动中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人民健康状况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避免因自然资源衰竭、资源生产率下降、环境污染和退化给社会生活和生产造成的短期灾害和长期不利影响,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围绕生态文明城市的示范建设,大力推动区域生态安全战略,加快建立区域生态安全预警和防护体系,对区域生态安全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的监测,建立区域生态安全的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区域生态安全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生态自信与创新驱动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最能体现贵阳生态自信的一个战略举措。而作为生态文明和创新驱动的结合点,大数据产业落地贵阳,也让这个曾经偏居西南一隅的欠发达城市实现了最为靓丽的转身,并迅速跻身全国创新驱动领先城市之列。从贵州省到贵阳市,决策者们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发展大数据产业是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现实选择。贵阳在发展大数据产业方面具有生态、资源、区位、政策、产业等多重优势,有条件有可能实现后发先行。而良好的自然环境更决定了贵阳是发展大数据产业首选地区。空气不需要一层一层过滤就可以进机房,温度不需要空调就可以保运行。同时,贵州还有电的优势,这里的电价比别的地方便宜,而且来的稳定。这是发展大数据产业、推进信息产业发展、实现创新驱动战略的最大的自信之所在。基于这样的优势,贵阳市围绕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把大数据、云计算等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绕开产业逐步升级、逐步发展的旧路,从高新技术、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规律认识自我,培育发展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围绕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区等开启了一条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新路,实现了从粗放高耗增长向集约绿色发展的转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2014年以来,随着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等一系列重大招商引资活动的成功举办,随着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研究制定,随着一批引领性项目的先后引进,大数据产业在贵州全省上下凝成共识、形成合力,开局良好、势头看好。接下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态度,发扬钉钉子的精神,群策群力、精准发力,坚持不懈地把大数据产业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围绕数据放在哪里、数据从哪里来、数据谁来使用三个基本问题,结合打造基础设施、系统平台、云应用平台、增值服务、配套端产品五个产业链层级,不断吸收先进理念和智慧,进一步深化对产业链、产业模式、产业层级等方面的研究,牢牢把握市场规律和新生事物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大数据商业价值和管理价值,努力在大数据领域实现后发先行。
大数据、云计算,核心是人才,高端人才缺失是创新驱动的短板。有鉴于此,要加快组建大数据产业领导、组织和管理机构,要落下身段“出去请”,“三顾茅庐”,不断优化软环境,沉下去聚集金融、核心技术、技术交易等各种要素,让更多创新创业资源竞相迸发、创新创业人才充分涌流。同时,要继续完善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创新框架,做好产业规划和空间布局这篇大文章,使之成为一个全面整合贵阳资源,注入中关村的科技创新发展要素,全面提升内在经济发展质量和活力的创新高地。
生态自强与战略定力
生态文明建设,天然地与科技创新相协调,相统一。不断激发创新动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普遍规律。立足经济快速发展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着眼破解人与自然日益突出的尖锐矛盾的战略部署,创新“生态+科技”的贵阳模式,是贵阳生态自强的战略定力之所在,要长期坚持并持之以恒加以推进。
把生态文明示范作为打造经济升级版的一个总抓手,抓紧抓好
经济升级版,是创新的经济版,同时也是绿色的经济版。经济升级,环境必须升级,生态文明必须升级。环境升级和生态文明升级是经济升级的重要标志。发展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代价大,不是真正的经济升级版。
英国学者理查德·杜恩韦特的《增长的困惑》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人们享有的环境质量。因此,打造经济升级版,就是要推进生态经济的发展,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要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让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等方面有新的大幅度提升。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以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为主要抓手,加快产业升级,改变实体经济面貌,进而为我国实业发展增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元素,走出一条生态自强之路。
把生态文明示范作为后发赶超的一个新导向,抓深抓实
贵阳市作为欠发达的省会城市,人均收入低、人均资源少、环境容量小。在这一背景下实现后发赶超,必须走生态文明的道路,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实现生态自强。
只有创新驱动才能实现发展项目的绿色化,才能保障发展方式的绿色化。只有创新驱动,才能保障新型发展方式的高收益和低成本,从而实现净收益的最大化。要以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后发赶超,以科技创新推动生态农业加快发展,以科技创新支撑生态工业加快发展,以科技创新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以科技创新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利用本地生态资源优势,走出欠发达城市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把生态文明示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主要任务,落实到位
生态文明建设已从理念理论阶段发展到制度建设的阶段,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步伐,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示范制度体系,实现生态自强。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保证把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发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领导小组的顶层设计职能,强化宏观战略、改革路径、规划计划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建立“源头严控”的体制机制,实施最严格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保护制度,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环境空间管制制度,划定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等三条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和生态保护“负面清单”制度,实行节能减排总量管制。构建“过程严管”的体制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推进环境监管制度改革,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完善协同治理机制。健全“恶果严惩”的体制机制,建立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建立环境损害惩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