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7716600000006

第6章 辅育皇孙继承皇权

(一)承帝统满蒙续姻缘

布木布泰本人出自科尔沁左中旗,是清廷“满蒙联姻”的实践者。为了使这一既定方针得以继续贯彻和执行,也为了永葆科尔沁左中旗博尔济吉特氏家族的特殊地位,布木布泰在子女的婚事上颇费了一番心思。

顺治八年(1651年),布木布泰为儿子完婚,皇后是布木布泰从居住在今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幸福镇(原属科左中旗,是卓里克图王府所在地)的娘家大哥——科左中旗卓里克图吴克善选定的亲侄女。这位皇后容止佳丽、聪颖巧慧,但嫉妒心非常强,仗着自己的婆婆布木布泰是自己亲姑姑的特殊关系,骄横跋扈。所以,顺治皇帝很不喜欢她。三年后,顺治帝以“无能”为由决定废后。最初,布木布泰不允,群臣也百般阻挠。顺治帝见废后不成,一病不起。布木布泰见状,甚为担忧。皇后侄女固然近,然而皇帝儿子更亲、更重要,权衡之下,还是舍弃侄女。于是,布木布泰提议群臣再议,群臣敬重太后,见太后已同意废后,便不再谏阻。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皇后被废,降为静妃,居于侧宫。

顺治废后的第二年,布木布泰皇太后不甘丢娘家人的面子,又从科左中旗将二哥察罕的两个孙女同时招进宫来,嫁给顺治。小姐俩均被封,姐姐博尔济锦儒被封为皇后,即孝惠章皇后,妹妹被封为淑惠妃。布木布泰还将四哥——科左中旗达尔罕亲王满珠习礼的幼女接到宫中,悉心关照,准备长大了再嫁给顺治,遗憾的是这个孩子于顺治十五年死于宫中,未嫁先亡。

满蒙和亲是双向的。在大量蒙古王公女儿入宫为后妃的同时,皇室也把公主下嫁给蒙古王公,宗室女儿格格下嫁给蒙古的就更多。据《清史稿》记载,整个清代下嫁给蒙古王公的皇室公主有三十二人,其中下嫁给科左中旗蒙古王公的公主就有七位。

布木布泰皇太后为儿子的婚事忠实地执行“和亲”政策的同时,对女儿也是如此。她将三个女儿均下嫁到蒙古各部。其中,大女儿固伦雍穆长公主雅图于崇德六年(1641年)下嫁给大哥吴克善的儿子弼尔塔格尔;二女儿固伦淑慧长公主下嫁给蒙古巴林部郡王色布腾;三女儿固伦端献长公主下嫁给蒙古内大臣鄂其尔桑子铿吉格尔。

布木布泰皇太后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她极力推行满蒙“和亲”政策是因为中原尚未平定,满蒙联姻对大清王朝的统治至关重要。所以,她三番五次地从娘家为儿子选后妃。但是,强扭的瓜往往不甜。布木布泰皇太后把两个侄孙女娶进宫后,虽然也被册封为后、妃,但是儿子顺治仍然对这两位来自科尔沁草原的后妃不感兴趣。这时候,他疯狂地爱上了同父异母弟弟博穆博果尔的福晋董鄂氏。

董鄂氏,为内大臣鄂硕之女,隶属正白旗,仪态端庄,举止合度,颇具风韵。自从顺治与之相遇,便对她产生了异乎常态的狂恋。顺治十三年(1656年)博穆博果尔一死,顺治竟想再度废掉皇后,改立董鄂氏。对于顺治的任性,布木布泰皇太后没有再度容忍,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为了大清王朝的利益,布木布泰皇太后要求顺治必须保证蒙古女性的皇后地位。但是,在顺治帝的再三要求下,她也同意接董鄂妃入宫,并晋升为皇贵妃——仅次于皇后的嫔妃。

在布木布泰皇太后的压制下,满蒙联姻未因顺治的任性而破裂,这对当时大清王朝的统治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但在顺治的感情世界中,董鄂妃仍占据着首要地位。幸而董鄂妃行无失德,对布木布泰皇太后也恪守礼数,宫中并未出现历代常常不绝的宫帷争宠之事。

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深受宠爱的董鄂妃病死。顺治遭受打击,精神萎靡不振,顿觉尘世无趣,便想出家为僧。布木布泰皇太后为顺治出此妄念感到伤心,不得不出面坚决阻止。顺治如果没有他理性深厚的母后坚决加以阻止,他一定会出家为僧。顺治曾说:“人生最最贪恋与无法舍弃的,就是财宝妻孥。朕对财宝固然不放在心上,即使是妻孥也觉得如风云聚散,没甚关系。若不是挂念皇太后一人孤苦伶仃,朕便可跟随老和尚出家去了。”顺治皇帝在布木布泰皇太后等人的劝说下,没有去当僧人,却取了一个“行痴”的法号。他沉溺在对董鄂妃无穷无尽的哀思之中,他对尘世的热情几乎完全消失了,身体状况越来越糟,骨瘦如柴,时常咳血,后来又染上了天花。董鄂妃死后不到半年,顺治帝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在紫禁城内养心殿驾崩,终年仅有24岁。

年近半百的布木布泰皇太后,对儿子的死悲伤不已。因老来丧子之痛,布木布泰皇太后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她穿着黑素袍,步履沉重地站在乾清门的台基之上,面朝南方,手扶冰冷的汉白玉石栏杆,悲凉、凄怆地迎风站着,不住地热泪滚滚,悲伤欲绝。她哭自己的儿子寿命不永,撒手人寰;她哭自己的大半生,苦心孤诣,忍辱负重,老天竟使她遭丧子之痛,全不顾怜她这些年的辛勤操劳;她哭大清祖宗,离开祖庭来到中原,千头万绪,刚刚有了眉目,竟不荫佑子孙祚命,倒把这一个大摊子留给自己这个孤老婆子收拾……

布木布泰皇太后没有在悲伤凄苦之中沉沦,她把老年丧子的痛苦深埋心底,毅然承担起抚育、训导新君——康熙皇帝的重任。

(二)培育康熙呕心沥血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1661年2月5日)顺治皇帝病逝,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作为继承人,于第三天即正月初九继承皇位,改元康熙,布木布泰皇太后被尊称为太皇太后。

康熙继位时年仅8岁。康熙的母亲佟妃是辽东汉人佟养真的孙女、都统佟图赖的女儿。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兴师伐明,佟养真“契家并族属来归”。后奉命镇守镇江城(今丹东东北),因遭明军偷袭,养真与长子共六十人遇难,堪称清代开国功臣。佟妃实属大清英烈后代。

康熙的母亲佟妃十几岁进宫,是一名普通的妃子,15岁时生康熙。顺治病逝时,她刚22岁。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儿子会当皇帝。康熙继位后,尊生母为慈和皇太后。她仅当了两年皇太后,就于康熙二年(1662年)二月十一日离开了人世,年仅24岁。清朝共有十一位皇太后,寿命最短的就数慈和皇太后了。

慈和皇太后死时,康熙才10岁,培养、训导他成长的重任就当仁不让地落在了祖母太皇太后布木布泰身上了。这时的布木布泰太皇太后历经政治风云变幻,早已成为大清帝国政治中枢的核心,德高望重,一言九鼎。当时,安徽桐城一位叫周男的秀才,千里迢迢专程赶到京城,慷慨陈词,要求布木布泰太皇太后效仿前代旧制,以太皇太后之尊垂帘听政,临朝称制。布木布泰太皇太后为了免开此先例,严词拒绝,坚持选任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四位老臣辅政。

四大臣辅政时期,布木布泰太皇太后实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按照规定,四大臣执政必须向她和皇帝领取谕旨。布木布泰太皇太后有独立发布谕令的权力。但是,她极少行使这样的权力。她所做的,是全身心地扶持、培养康熙,使其能尽快地担负起君临天下的重任。不过,她虽然不干预朝政,但朝廷上官员任免、大事处理,康熙都先向她汇报,听取她的意见才最后执行。

布木布泰太皇太后为了笼络四位辅政老臣,在康熙13岁时,特意为他安排了大婚。康熙四年(1665年)七月,索尼的曾孙女、内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被册封为皇后,遏必隆的女儿钮钴禄氏被封为皇妃,同时受册封的还有康熙舅舅佟国维的女儿佟佳氏。索尼、遏必隆身为朝中老臣、旗中楷模,对于辅政的好坏影响甚大,布木布泰太皇太后以婚姻为手段,就是寄希望于他们,匡辅幼主光大满清基业。布木布泰太皇太后对于康熙的后宫生活仍然以祖母至尊的地位不时加以过问。她不希望康熙像她的儿子那样陷于儿女私情而荒废了国家大事,更不允许后宫事物措置失当,妨碍朝廷与八旗之间的政治均衡。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皇后赫舍里生下皇子允礽后死去,在以谁人充位中宫时,康熙又于两年后发布上谕:“恭奉圣祖母太皇太后慈谕,册封遏必隆之女为皇后。”康熙较为喜爱的佟佳氏只被加封为贵妃。又过了数年,才册封其为皇贵妃。

布木布泰太皇太后对年幼继位的孙儿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康熙刚刚继位,她就训诫他说:“自古都说为君难,天下苍生无不报厚望于天子。为人君者,必须明白,得人心则得国的道理,入阜,安乐富庶,则国祚绵延无疆。你要宽裕仁慈、温良恭敬,一言一行,都要谨慎,为其夙夜恪勤不怠,才可继承祖宗基业,也让我放心。”康熙也不负太皇太后厚望,牢记祖母教诲。

康熙君临天下六十一年(1662—1722年),以精勤政务而著称,每日临朝听政,批答奏章,从无间断;即使出巡外地,各衙门奏章也需依例驿送。奏章一到,康熙立即着令送来,不分昼夜,亲自披览,未尝少辍;他为政宽仁,心系黎民苍生,亲政以后,鼓励垦荒,蠲免钱粮,行更名田;雄才大略,成就一代盛世,这些都与祖母太皇太后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有一次,布木布泰太皇太后有意考察一下康熙的才智,也为了让朝廷官员瞻仰一下君主的风采,就在众官员面前询问他有何愿望,他便按祖母平素教导的话回答说:“我只希望天下安定,百姓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话音一落,果然得到公卿大臣的一致颂扬。

布木布泰太皇太后对孙儿君临天下的每一个细节,都给予极大关注,但她并不像历史上的冯太后(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在孙儿拓拔宏(孝文帝)做皇帝时临朝称制,更不像唐朝的武则天要把丈夫的江山、儿孙的基业夺过来据为己有,因此她赢得了康熙皇帝和朝廷上下一致的敬重和崇仰。

布木布泰太皇太后不仅从治理国政上对康熙加以辅导,而且对日常生活、言谈举止也都按帝王的标准严格要求。布木布泰太皇太后曾告诫他说:“一个人行为坐卧,不可回顾斜视、摇头晃脑,这不仅是有关德容威仪,而且有犯忌讳!”康熙日后举止端严,极具帝王风度,这与太皇太后的严格教诲是分不开的。

布木布泰太皇太后不仅耐心细致地向他讲解治国安邦的道理,而且也手把手地交给他为君施政的本领。到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她与康熙设计智擒鳌拜,取消辅政大臣后,由康熙亲政。但她对朝廷的关心仍未减弱,对康熙理政,凡有善行,她就不失时机地大加赞誉,给予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