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7716600000009

第9章 康熙尽孝孝庄归天(2)

纵观孝庄文皇后的一生,她经历清初四帝,辅佐三朝,可谓呕心沥血、殊功显赫。她以其聪明睿智和特殊地位,对调和清宫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稳定清初的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的统一和巩固、开创清初鼎盛局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堪称震古烁今的女政治家。

(二)康熙三巡祖母故里

康熙不仅在祖母布木布泰太皇太后生前对其极尽孝道,在布木布泰太死后,康熙又三巡布木布泰的故里——内蒙古科尔沁部地。体现了康熙对祖母孝庄太皇太后无尽的思念和尊崇。

康熙第一次到科尔沁草原是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这是他三度亲征、平定噶尔丹后,想把胜利的喜讯告诉祖母家乡的臣民,同时褒奖科尔沁部在平定噶尔丹叛乱中建立的卓越功绩。这次,他在科尔沁部停留了四十多天。康熙一生的巡幸中,在一个地方停留这么长时间,是不多见的。是科尔沁部的美景使他流连忘返,还是他思念祖母情感的一种表达,抑或是对屡建殊功的科尔沁部蒙古的特殊奖赏,或者是取得粉碎噶尔丹分裂祖国重大斗争胜利的一种庆祝方式。

在科尔沁辽阔的草原上,康熙组织了“围猎习武”。“围猎习武”决不是单纯地游玩取乐,实际上是带有加强武备、检阅边疆部队素质的政治意义。我们知道,清王朝在入主中原以前,是个游牧民族,善骑马、射猎,靠武备开国。当年的清军是一支训练有素、骑射娴熟、威力强大的劲旅。清兵入关确立了统治地位以后,满洲的八旗贵族袭封爵位,统军议政,担任要职、岁领厚禄。随着环境的变迁,清朝内开始出现武备松弛、尊荣享乐的苗头。八旗官兵在平三藩和准噶尔叛乱的战斗中,战斗力已大不如昔。这一点,康熙看得非常明白。他把诸多皇子带到科尔沁草原来进行“围猎习武”,是对皇子进行“警示教育”,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在这次围猎习武中,康熙身先士卒,亲自带领诸皇子、皇亲国戚和科尔沁蒙古王公一起进行骑马、步射。对“骑射俱优”的给予嘉奖。在这次进行围猎习武中,第三代达尔罕亲王班第就获得了康熙奖赏的金币。据史料记载,康熙在这次行围中兴致极高。因为时值中秋,是捕鹿的最好时节,康熙还亲自率侍卫参加了捕鹿的活动。在科尔沁行围时,康熙即兴赋诗一首:

塞外偶述

晓雾迷前岭,蒙茸露未晞。

林中呼鹿罢,山下射熊归。

水绕周庐曲,原高众幕围。

时平疆域远,万里尽庭扉。

八月十五中秋节,康熙龙颜大悦,在科尔沁草原上支起帐篷,犒赏为大清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科尔沁蒙古王公。康熙用诗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

口外中秋

荒塞天底夜有霜,

一轮明月照苍凉。

不贪玉宇琼楼看,

独在遐陬理外疆。

与众蒙古宴

大野支黄幄,长筵藉软莎。

思膏宣塞下,部落列山阿。

法酒沾人醉,椎牛飨众多。

提携皆妇幼,千帐动欢歌。

宴会期间,还举行了诈马(速度赛马),什榜(演奏蒙古音乐),布库(摔跤比赛),教马駣(蒙古王公子弟驯三四岁的烈马)等四项娱乐活动,近三万人的欢宴,在科尔沁草原上是盛况空前。当时除科尔沁部的蒙古王公出席了宴请外,奈曼、扎鲁特、傲汗等部落的蒙古王公也被请来了一些。这次宴请是一场“政治宴”,因为当时俄国觊觎蒙古及中国东北地区,康熙通过宴请来联络蒙古王公感情,加强边疆防务,布置防俄措施。

九月初一,康熙驻跸在科尔沁草原上一个叫克尔苏的地方,他亲自到舅爷(孝庄文皇后的四哥)第一代达尔罕亲王满珠习礼的墓前祭奠。九月三日,康熙来到科尔沁左翼中旗呼和格乐嘎查(今属玛拉沁苏木)看望纯禧公主及额附般迪。纯禧公主是康熙从弟恭亲王常宁的长女,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三月下嫁给将军、功名赫赫的朝廷重臣科尔沁台吉般迪为妻。纯禧公主是由康熙在宫中养大的,因此深受康熙的喜爱。康熙驻跸在公主府,并赐给纯禧公主白金彩缎。纯禧公主府是清廷拨银两专门建造的,由四进三组院落组成,占地一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正门七间、正点七间、寝殿七间、膳房八间、正殿、寝殿东西两侧都有陪殿,殿与陪殿由回廊连接,浑然一体。整个府第气势宏伟、蔚为壮观,内部装饰也雕镂精细,雍容华贵。这样规模的公主府在蒙古乃至全国都是不多见的,体现了康熙皇帝对这位下嫁到科尔沁部落的公主的关爱和厚待。

九月十日,康熙离开了祖母孝庄文皇后的故里——科尔沁草原,到了吉林,25日到达松花江畔的将军衙门。望着滔滔江水,又引起了他对祖母的思念,祖母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脑海,特作诗一首,追念祖母:

曾向慈宁草奏笺,

夜张银烛大江边。

重来往事俄追忆,

转眼光阴十七年。

九月二十九日,康熙驾临盛京,十月十六日返回北京。这次出巡总共七十六天,在科尔沁就呆了四十多天。

三年后,也就是康熙四十年(1701年)六月,康熙第二次巡幸科尔沁。七月初二,他在科尔沁左翼中旗额布尔昆都伦(现为扎鲁特旗境内)驻跸。康熙的姑姑固伦端敏公主和姑父、第三代达尔罕亲王班第在额布尔昆都伦和颚伦哈达河畔两次盛宴接待了康熙皇帝。固伦端敏公主是清世祖(顺治)的从弟简亲王济度的次女,顺治十年(1653年)六月生,康熙九年(1670年)下嫁给第三代达尔罕亲王班第。1698年3月,班第率领哲里木盟十个旗的一万蒙古骑兵参加了围剿噶尔丹的战斗。在巴尔岱哈山麓战斗中,诱敌深入,有勇有谋,受到了御驾亲征的康熙的赞赏。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十二月,康熙第三次到科尔沁草原巡幸。这次距他第二次到科尔沁来仅四年多一点时间,当他来到草原上时,看到苍苍茫茫的辽阔牧场,想到与清廷皇室世结姻盟的科尔沁蒙古王公,深感这道“情感长城”比以往历代统治者用石头筑起的长城要坚固得多。“姻好”巩固了“盟好”,通过长时间、大范围的联姻,科尔沁蒙古王公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而且从血统上、心理上都与满洲贵族建立了牢固的依从关系,这绵延万里的北部边疆,有科尔沁等蒙古皇亲的驻牧,组成人为长城、屏藩朔漠是大清江山最安全的屏障。康熙驻跸在韩家庄召见第三代达尔罕王班第是,不无自豪地说:“本朝不设边防,蒙古部落为屏藩耳。”康熙对班第执政期间处理旗务的措施十分满意,赏赐给班第银两和鞍马。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六月,班第病故,康熙亲赐祭文,并特派官员到科尔沁达尔罕王府吊唁。

康熙之后,乾隆皇帝也像他的祖父一样曾到科尔沁草原巡幸,看到水草丰美的科尔沁大草原,乾隆备感亲切,他知道他的身上,流淌着科尔沁蒙古的血;大清朝与科尔沁蒙古血脉相通,骨肉相连。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赞颂满蒙联姻的诗句:

五律

塞牧虽称远,

姻盟向最亲;

嗣徽彤营著,

绵泽砺山申。

设侯严喧沓,

清尘奉狩巡;

敬诚甚爱处,

未忍视如宾。

乾隆皇帝把与科尔沁蒙古王公的姻亲关系视为最亲密的国姻,如同一家人一样。

乾隆这次到科尔沁草原来巡幸,也挑选了几位宠爱的皇子随驾。但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的、有哪几位皇子随驾,史料上没有确切记载。乾隆带皇子巡幸草原绝不单纯是游乐、度假或省亲。他是想借巡幸草原之机让皇子们走出宫禁,观察社会,了解民情,通过巡幸活动增长皇子们的见识和才干,磨炼他们的身心和意志,使皇子们不耽于安乐、心系国家,以担负起治理国家的大任。

从乾隆通过巡幸对皇子进行教育的特点看,这种教育不是书斋式的,而是开放式的,它强调亲和自然,亲身实践,重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今天看来,这仍然不失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