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中华家训1
7724700000009

第9章 勉学(1)

勉学第八

【原文】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人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译文】古时的圣明帝王,尚且需要努力奋斗,何况普通百姓呢!这类事在经籍史书中到处可见,我也不想过多例举,姑且举几个近世紧要的事说明一下,借以启发感悟你们。士大夫家的子弟,长到几岁以后,没有不受教育的,学得多的学了《礼经》、《春秋三传》,学得少的也不会少于《诗经》、《论语》。等到他们二十岁行冠礼或结婚以后身体性情逐渐成熟,应根据他们的本性,加倍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指导。那些有志向求上进的,就能经受磨炼,成就事业;那些没有毅力的,从此懒惰下去,就成了平庸的人。人生在世,都应当有自身的职业:农民要琢磨怎样耕田种地,商贩要商讨买卖生财之道,能工巧匠要精心制作器具,艺人要深入研习技艺,武士要熟悉骑马射箭,文人要讲论儒家经典。我经常见到不少士大夫耻于从事农商,又羞于研习手工技艺,射箭连铠甲上的页片也射不穿,动笔仅仅能写出自己的名字,整天花天酒地,恍恍惚惚,无所事事,以此消磨时光,以此了结生命。有的人靠着祖上的荫庇,得到了一官半职,便自我丧失斗志,完全忘记了学习修业,以致碰上吉凶大事,与人议论得失时,就懵懵懂懂,张口结舌,如坠云雾之中。在各种公私宴会上,大家谈古论今,吟诗作赋,他却像被塞住了嘴一样,低头不语,只好打古代人物哈欠伸懒腰替代罢了。那些有见识的旁观者,都为他羞得恨不能钻到地下去。这些人为什么舍不得苦学几年,而宁愿长受一生的愧辱呢!

【原文】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译文】梁朝鼎盛时期,没有官职的贵族子弟,大部分不学无术,所以有谚语说:“只要登车不跌跤,便可当著作郎;只要能写‘身体怎样’的人,便可当秘书。”这些贵族子弟没有一个不以香料熏衣,修剃脸面,涂脂抹粉,乘坐长檐车,穿戴高齿屐,坐在方格图案的丝绸坐褥上,倚着杂色丝织靠枕,身边摆着各种古玩,从容地进进出出,看上去好似神仙一样。到参加明经科考以求取功名的时候,他们就雇人顶替自己回答策问;在三公九卿出席的宴会上,他们就请别人代替自己吟诗作赋。这种时候,他们也算非常快意之士。及至动乱之后,改朝换代,选人用人的不是往日的亲朋;当政掌权的,不再是过去的同伙。此时,这些贵族子弟想靠自己去求得一官半职,却无能为力;想在社会上施展才华,又身无长技。他们只能身穿粗布衣服,丢掉自己的品性,剥下华丽的外表,露出无能的本质,呆头呆脑像枯槁的木头,有气无力像快要干涸的水流,在兵荒马乱之中颠沛流离,最后抛尸于荒山野岭之中。这时候,这些贵族子弟的的确确成了蠢材。而有学识、有技艺的人,则到处可以安身。自从乱世以来,我见过不少俘虏。即使世代是下等人,只要懂得《孝经》、《论语》,还可以给别人当老师;即使是年代久远的世家大族,只要不会动笔作文,没有一个不去耕田养马。由此推论,人们怎能不自励自勉、努力学习呢?如果能够经常进行几百卷书籍研读,就是再过一千年也不会成为卑贱之人。

【原文】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译文】精读六经旨意、涉猎百家著述的人,即使不能增加品德修养,砥砺世风习俗,仍算有一技之长,可借此自谋生计。父亲兄长不能长期依赖,家乡疆域不能常保无虞,一旦流离失所,没有人庇护救济时,就得靠自己了。俗话说:“积蓄千万财产,不如身有薄技。”易于学习而又可贵的本事没有比得上读书的。世人不管愚蠢的还是聪明的,都希望认识的人多,见识的事广,却不愿读书,这就好像想饱餐却懒得做饭,想暖却懒得裁衣一样。那些读书人,从伏羲、神农的时代以来,在这世界上,认识过多少人,见识过多少事,对一般人的成败好恶,他们看得很清楚,这不用详述了,即使天地的事也不能在他们眼中隐避,就是鬼神的事也不能在他们眼前躲藏。

【原文】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荼,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译文】有客人曾经质询我说:“我看到过有手拿强弓长戟,诛灭罪人,抚慰百姓,以此取得公侯爵位的人;有阐释礼数,研习吏道,匡正时事,使国家富足,以此博取卿相职位的人;而学问贯通古今,才能兼备文武,却身无俸禄官职,妻儿挨饿受冻的人,却数不胜数。这么看来,何苦看重学习呢?”主人回答他说:“每个人的命运是穷困还是显赫,就好比金玉与木石;研习学问和技艺,就好比琢磨金玉,雕刻木石。经过雕琢的金玉,比矿石璞玉更美;一段未经雕刻的一块木石比经过雕刻的丑陋多了。怎么可以说经过雕刻的木石,就胜过未经琢磨的矿石璞玉呢?所以,不能以博学的贫贱人,去与浅薄富贵人相比。况且披起铠甲当兵,与用笔充任小吏的人,身死名灭的,多如牛毛,卓然挺立的,少如灵芝;勤奋攻读,修养品性,含辛茹苦的人,像日食那样少见,而闲适安乐、追名逐利的人,却像秋荼那样繁多,二者怎能同日而语呢?况且我又听说:生下来就明白事理的是高等人,通过学习才明白事理的是次一等的人。人之所以要学习,是想增多知识,明白事理。如果说有天才存在的话,那就是杰出的人,他们如做将领,便暗中具备了与孙武、吴起相同的军事谋略;若做执政者,先天就获得了管仲、子产那样的政治教养。虽然他们没有读过书,我也认为他们是有知识的人。现在你却不能做到这样,不去师法古人的所作所为,就像蒙着被子睡大觉,什么也看不见了。”

【原文】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知跨马被甲,长矛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辨乎地利,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也。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执辔如组,反风灭火,化鸱为凤之术也。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云我能平狱;不知同辕观罪,分剑追财,假言而奸露,不问而情得之察也。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译文】人们看到邻居、亲戚中有优秀的人物,便让子弟敬仰他们,向他们学习,却不懂得让他们向古人学习,这是多么愚昧啊!人们只知道跨骏马,披铠甲,手持长矛强弓,就以为自己也能当将军,然而不知道作为一个将军,要了解天时的阴晴寒暑,分辨地理的险易远近,比较权衡战争中的逆境与顺境,审察历史上兴盛衰亡的种种奥妙。世人只知道上下左右应酬,积财储粮,就以为自己也能当宰相,却不知道作为一个宰相,要懂得敬重鬼神,移风易俗,调节自然变化,荐贤举能等基本大事。世人只知道不谋私财,公事及早办理,就以为自己也能治理好百姓,却不知道管理百姓,要诚恳待人,为人楷模,有善驾车马,止风灭火,化鸱为凤的本领。世人只知道依照法令条律,及时判刑、及时赦免,就以为自己也能秉公办案,却不知道有同辕观罪、分剑追财、用假言诱使诈伪者暴露、不用审问而案情自明的洞察力。至于农夫、商贾、工匠、童仆、奴隶、渔民、屠夫、喂牛的、放羊的人中,都有贤德的前辈,可以作为学习的表率,广泛地向这些人学习,对事业是非常有帮助的。

【原文】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腝,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受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礼为教本,敬者身基,瞿然自失,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恶满,赒穷恤匮,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历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

【译文】人们读书的原因,本来是为了开发心智、开阔视野,以利于修炼自己的品行。对那些不知道奉养父母的人,就要让他看看古人如何体察父母心意,看父母的脸色办事;如何轻言细语、和颜悦色地与父母说话;如何不怕劳苦,为父母办来甘美酥嫩的食品;从而使那些不孝者感到畏惧惭愧,起而行孝亲之道。对那些不知道侍奉国君的人,就要让他们看看古人如何笃守职责,而不侵凌犯上;如何在危急关头,不惜献出性命;如何不忘忠心进谏的职责,以利于国家;使他们痛心疾首地反省自己,进而想去效法古人。对那些骄傲奢侈的人,就要让他们看看古人如何恭谨俭朴,节约费用;如何谦卑自守,如何以礼让为教化的根本,以恭敬为立身的基础;使他们震惊,警觉自己的过失,从而收敛傲慢的态度,抑制那骄奢的心思。对那些平时浅薄吝啬的人,就要让他们看看古人如何重义轻财,少私寡欲,忌讳过分地贪财;如何救济穷人,体恤贫民;使他们脸红惭愧,懊悔羞耻,从而做到积财又能散财。对那些一向暴虐凶悍的人,就要让他们看看古人如何小心恭谨,约束自己,懂得齿亡舌存的道理;如何宽仁大度,尊重贤士,容纳众人;使他们看了之后垂头丧气,好像连衣服也穿不动一样。对那些平时胆小懦弱的人,就要让他们看看古人如何看透人生,听天由命;如何刚强坚毅,刚正不阿;如何信守承诺,祈求福运,而又不违祖道;使他们能奋发图强,无所畏惧。由此类推,各方面的品行都可采取上面的途径来得到借鉴。即使不能使风气纯正,也可去掉那些过分的不良行为。从学习中获取知识,做起事来就会得心应手。然而现在的读书人,只知空谈,不能行动。他们忠孝谈不上,仁义也欠缺;加上他们审断一桩官司,不一定了解其中的道理;主管一个千户小县,不一定亲自治理好百姓;问他们怎样造房子,不一定知道楣是横的而棁是竖的;问他们怎样种田,也不一定知道高粱下种的季节早而黍子下种的季节晚;他们整天吟咏长啸,谈笑戏谑,写诗作赋,悠闲自在,除了增加一些迂阔荒诞的技能外,对治军治国则毫无办法。因而他们被武官俗吏嗤笑辱骂,也确实是事出有因。

【原文】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译文】学习是为了有所收益。我看见有些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轻慢长者,看不起同辈。大家仇视他就像对待仇敌一样,厌恶他就像对待鸱枭一样。像这样因学了点东西反而使自己品行受损,还不如不学习。

【原文】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译文】古代人求学是为了充实自己,用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代人求学是为了向外人炫耀,只能夸夸其谈。古人求学是为别人,即奉行儒家之道,而能造福于世;现代人求学是为自己,即修身养性以谋求仕进。学习就像种树一样,春天观赏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收获它的果实;讲论文章,这就好比观赏春花;修身利行,这就好比摘取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