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文艺美学论
7726500000020

第20章 文艺美学体系的解释学构造(5)

次说审美体验精神维度的丰富性。由于人们从不同维度理解生活,形成了不同的解释体系,具有不同的话语方式,故而,可以呈现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审美体验,与其他体验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也使人理解审美体验自身的独特性,它有助于调整其他体验的偏向。审美体验作为本源的体验,不必受制于某种精神理性的制约,例如,审美体验就不必受制于宗教体验的内在虔敬性,也不必受制于道德体验的庄严性,但审美体验并不是单纯的体验。

审美体验的复杂性在于:它包含着其他的所有体验,并使其他体验走向审美的自由,因而,审美体验在人的精神维度中是极为根本的。审美体验,以直观的感悟的方式进入对象世界,它不同于宗教的庄严肃穆和道德的价值自律。宗教和道德体验,必须服务于理性,因为宗教情感和道德情感与理性相和谐,它对抗卑下的情欲和个人的享乐,服务于崇高的目的和神圣的观念。审美体验,则是力图还原体验本身的全部复杂性,在复杂的情感判断中,确立理性判断的反思性地位,这一理性判断,只服务于自由目的,而与其他强制性目的相对抗。甚至,对人的生命意志和强力持肯定和赞美态度,对人的野性、恶、丑,也能给予合理的情感阐释,这就显示出审美体验的本源性和复杂性。

再说审美体验的存在维度的澄明性。由于审美体验必定是对自我存在的自由意识,而这种意识,常使人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从生命理想和生活现实的矛盾来看,人总是十分尴尬地生存,许多艺术家正是从审美体验的存在维度来观照人生。审美体验的存在维度,一般分成存在的遗忘、存在的异化、存在的亲在这样几个方面。

“存在的遗忘”,是不关心自我的存在,只是要生存下去。“人生在世,吃喝二字”,正是对存在的遗忘,许多人力图守住最本己的东西,结果,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被忽略,使人的生命等同于“动物的存在”。这是最基本的生存理想,也是最本然的人类处境。“存在的异在”,也可以称之为异化,由于人充分意识到了自我的存在处境,发现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处于多维异化关系之中。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不仅不能成为我的自由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相反,它使我成为自身的奴隶,这种异化处境,是通过尴尬地生存、荒诞地生存、荒谬的真理而体验出来的。在异化处境中,存在者处处体验到人的被动和无可奈何,受制于外在机器和政治机器的约束力。“存在的亲在”,是存在者与存在的亲近,即通过领悟与体验,让生命存在过程中的体验内容自由地向我们的心灵敞开,诗意的生存与神性的生存成为存在的目的。相对而言,只有“存在的亲在”,才是人的生命自由理想,正因为人是亲在的,所以,他与世界处于和谐关系之中,自然和对象物也就具有了浪漫主义气息,人类社会也就具有了和平气象。基于此,人类的家园意识、环境意识和宇宙意识也得到强化,因而,审美体验的存在维度,使人学会在世界中追求自由地栖居。

四说审美体验的道德性维度的人文价值。“体验”,在道德原则的指引下,它可以从生命与人性出发进行人文性反思,从审美意义上说,反思体验,总是植根于人性的深刻体验之中。人性如何?古往今来,争讼不休,所谓人性善、人性恶、人性有善有恶,就是三种不同的选择。人性源于本能,如果忠实于本能,而不接受社会规范或反抗社会规范,那么,这种人性实质是本能的表现。尼采主张超越善与恶,这在道德领域,是不可能的事,只有在审美领域中,才有可能。人性有善有恶,但这种善恶,不是出于自觉,而是出于本源的良知。如果上升到本能的放纵,那便是恶;如果转化成本能的调控,那便是善。愚、恶、善,是人性价值的三重维度。

审美体验,如果能在混沌状态之中把握这三种人性,那么,就能还原生活的全部复杂性,例如,现代乡土小说的人性体验维度,是建立在这种复杂体验基础上的,乡民的本能的人性质朴、放纵和善良,构成了乡土中国原始生活画面。许多审美者,惯常善于通过表现愚昧、邪恶与善的冲突,来显示主体美德和高度自觉的自由意识,这是审美体验的依归。审美体验的人性维度的自由展开,有助于认识人的复杂性,在审美体验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好人看作绝对的好人,把坏人看作绝对的坏人,而是要在人性的体验中,看到“人的复杂性”。人性维度的体验,使审美活动具有了现代价值,它指向自由,超越愚昧,反抗邪恶。审美体验的人性维度,必须以现实生活中的直接体验作为依据,失去了现实生活的联系,这种人性维度的审美体验,也就会落空。

在西方现代美学中,弗洛伊德主义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这一问题上,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索。

审美体验存在着多重维度,那种单维的体验,无法把握存在问题与审美问题的复杂性,而这种多维的体验,事实上,根源于文化比较的意识。在文化比较视野中,这种多维的审美体验,才有可能。现行的美学结构,将美学抽象成纯粹的概念关联,这是有悖于美学问题之复杂性的,因此,通过比较的方法,在多维视野中,展示审美体验的复杂性,建立审美科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使美学发展形成深刻的思想背景和多种思想可能性。

海译文出版社这种多样性与统一性,并不矛盾,不能在比较视野中淹没美学问题自身的独立性,相反,应在比较视野中,实现审美科学自身的独特性。因此,审美体验,必须建立多维的文化视野,同时,也不能忽视体验本身的内在机制。体验的发生与生命意志有关,它植根主体的内在之气,这种“气”,使审美体验的自由空间之建立成为可能。审美体验,既具有正向价值,也具有负向价值,这种价值与非价值的统一,正好说明体验问题本身的复杂性,至于人们从心理过程来看体验由外向内的过程,那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应物”、“会心”、“畅神”,将审美活动的全过程充分揭示出来,建构了心物之间的审美关系。审美的出发点和终点,都包含在体验问题之中,这也有助于审美理解的完整性,而不会将审美体验割裂开来。

2.审美创造即重构主体性想象的生命世界

如果说,审美的对象是普遍的人类生命活动,不只是关于艺术的理解与解释活动,那么,审美创造本身,也不能只停留在狭隘的艺术创造活动之中。

只要把人类的生命创造活动都看作是美的对象,那么,美学就应视作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而不应把它看作关于美的科学,更不可只将它视之为关于艺术的科学。美学与文艺学的混淆,是美学的不幸,也是美学自身的内在困境。由于美学与文艺学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只能选择文艺美学的解释,这种认识上的混乱,根源于对审美创造的理解。许多人把审美创造和艺术创造完全等同起来,其实,这也是误解。

审美创造并不限于艺术家,它属于每一个人,因而,审美创造,应视之为普遍意义上的创造活动。流行的美学,比较强调审美创造或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这一方面,而实际上,审美创造,不仅要在对象世界中确证人的自我本质力量,而且要在对象世界的创造中领悟生命,完善自身,使自我觉醒。

人往往说了很多话以后,什么也不想说,同样,人往往在不断创造中,恰巧迷失了创造的方向。创造不是必然的,也并非总具有正向价值或审美自由意义,如果是机械的复制,这种创造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创造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创造的潜能,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审美创造,不仅取决于审美智慧,而且依赖审美体验,更依托审美目的。为了审美的目的而创造,在创造中,不仅要对象化自我的本质力量,而且克服自我的本质异化,因此,创造具有十分普遍的意义。

从广泛的审美创造活动意义上说,或者,从审美乃人的生命本质力量对象化意义上说,生活创造、生产创造、科学创造与艺术创造,皆有审美的因素蕴含其中,它构成了审美创造的多维世界。从广义上来理解审美创造,更能理解美的本质。美本身,就是生活的动力,追寻美,就是文明的自由意志,也是每个人的内在意志。在生活世界中,每个人都追求美,它构成了文明发展与生命发展的内在动力,故而,审美构成了日常生活的诗意化活动。如果整个社会都追求美,那么,生活就充满着自由。美是文明的最清洁的特性,也是文明的自由理想,美与自由不矛盾,当然,美的局部生活享受,不是美的本质的体现。从律法意义上说,“美”应对所有的人皆是平等的,从制度与文明意义上说,“美”应该是全体公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因此,从审美创造与审美追求的普遍意义上说,生活创造,作为最本原最直接的审美创造,应被提升到重要的地位上来。所谓生活创造,是指人对自身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以及生活质量的创造,这种创造,富有实在的生活自由意义。当每个人学会了这种生活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把握了生命的本真意义,这也是为大多数人所信赖的真理。简括地说,生活创造是对衣、食、住、行的审美创造,是对个人生活方式的自由探索,也是现实生命目标的想象和实践过程。

物质生活是日常生活审美的基本动力,我们既不可压抑这种肉身生存的自由,同时,也不可夸大这种肉身享受的意义,应该说,日常生活的创造,具有广泛的美学意义,它越来越为人们所强调。例如,“着装”,所表现的社会规范、社会礼仪和视觉愉悦,常常表现出人健康的生活面貌和激进昂扬的生活理想,这种通过对外在生活的改善达到对内在精神生活的调节之手段,是应持肯定态度的。

日常生活应该有美的理解,但不应是少数人享受的美,而应该是所有人享受美的权利。“美食”,是指饮食的美味创造,也是生活中审美不可或缺的方面,它使生活充满了乐趣,各种美味食品,给人们带来生活的无限快乐。再如,“栖居”,作为居室空间环境的创造,这是现代生活中审美创造的内容。在城乡之间,普遍兴起了居室美化、自然化、宁静化的趋向。“建筑”,作为生活审美的重要追求方式,它与风景、诗歌、音乐和绘画等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表现生活的自由与诗意,因此,建筑的外在风格与内在风格的变化,正是个人日常生活审美创造的表现。

生活创造,不仅表现为外在精神创造,也表现为内在精神的改善,故而,健美,练功,修养身心,生活情趣,养花种草,乃至各种动物的培育,都表现出这种日常生活的审美创造意趣。这种日常生活的创造,使许多人体味到生命的无穷乐趣。日常生活的审美创造,必须依托公共自由价值准则,这就是说,只有真正解决了政治平等与法权平等问题,美的生活享受才是合法的。合法的美的生活享受,是我们必须捍卫的价值准则。如果只是把艺术创造视作审美创造的唯一方式,那么,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活动和审美意识就会被忽视,其实,重视日常生活的审美方式,更具普遍意义,只不过,艺术创造是人类生命活动与审美活动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最自由的表现形式,所以,不应把日常生活创造与艺术审美创造隔离开来,而应看到两者之间的生命互动。审美创造的多样化,在工业生产中有许多具体的表现形式。工业创造,是社会化的审美创造,在社会化生产中,需要各种各样的工农业生产产品,它们也要遵循美的原则,“劳动美学”,要解决的,不仅是劳动产品的审美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工业劳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美感问题,即只有当生产劳动在自由的环境下,才能真正理解工业产品的美学意义。劳动环境的改善,是服务于人的,所以,源于人的美感要求,必须是自由的,不损害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