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莫之与,则伤之者至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而动,则民不与也;惧而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系辞下》
【译文】
孔子说:“君子先安定自身然后采取行动,先静心之后发表言论,确定了交往之后求益于人。君子注重这三个方面的修养,所以能够做到全面。有了危险之后才急于行动,百姓就不会参与;内心惧恐不定而发表言论,百姓就不会响应;没有交往就去求益于人,百姓就不会给予;没有人给他利益,伤害他的人就会来到。”
“身安而后行动,静心而后言论,交往而后求益”,这是君子修为的三个方面。
联系到现实之中,我们会发现也只有做到了这三点,行动、言论和求益才会有人相应。谁也不可能去跟随一个急于解脱自身困境的人,也不会相信一个面容恐惧的人说的话,更不会给予一个从未相识的人帮助。
“没有人帮助你时,伤害你的人就会来到。”当一个人脱离了人群,失去了他人的帮助和支持,自然会受到一些居心叵测之人的攻击和伤害。所以,君子应该努力争取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也就必须在“安身而后动”、“静心而后言”、“交往而后求益”三个方面进行修炼。
管理者必须拥有闻惊雷而不动的镇定和气度,这样才可以在困境面前保持静心和身安;同时,管理者在平时应该与下属们加强沟通和交流,如此才可以在关键时刻号召员工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星期三
彰往而察来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辩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系辞下》
【译文】
《周易》,彰显过去并察知未来,进而探究、细微阐述幽深的道理。以适当的名称分辨事物,用正确、果断的言辞做到完备。《周易》所称述的名称虽多细小,但所比拟的事类却十分广大。它的旨意深远,它的言辞充满文采,它的言辞委婉而中肯,它引用的事例通俗易懂而隐晦深奥。运用阴阳两方面的道理指导百姓的行为,可以让人们明白吉凶得失。
《周易》是一部根据历史发展而总结出来的哲学书籍,作《易》者的目的在于告诫世人,应该学会从人类过去的实践之中学习经验和获取教训,也就是“彰往而察来”。
同样,在企业管理之中,“彰往而察来”也非常重要。我曾经帮助一些企业举办过“案例”分享会,目的在于分析过去并从中找到适合眼下的策略和方法,这正是“彰往而察来”的一种。当我们分析完一些过去的案例时,通常会找到自身下一步应该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不断在企业内部举行案例分享会,使每一个人都意识到从过去的事件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新的思想和经验。
星期四
作《易》者,有忧患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系辞下》
【译文】
《周易》的兴盛,应该在中古时代吧?创作《周易》的人,是怀着忧患意识的吧?
《周易》是一部提醒世人保持谨慎的书,它总是在告诫人们在兴盛、发达之时,千万不可忘记衰退、消弱即将来到,只有时刻保持警戒和警惕,才可能免除危害,所以说“作《易》者,有忧患”。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忧患意识,只有意识到自身处于一个不断变化、不易把握的世界之中,人们才会时刻保持小心谨慎,才会获得平安稳定的一生。
也许,每一位企业家都应该牢记比尔·盖茨的这句名言:“微软离死亡永远只有三个月。”
星期五
唯变所适
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系辞下》
【译文】
《周易》所体现的法则常在变迁,变化运动而不静止,在六爻上循环流动,上下来往没有固定的规则,刚健与阴柔相互转换,不可以当成固定模式,总是随着变化而发展并适应。它的出入依照一定的法度,在外在内都使人知道戒惧,还会让人明白未来忧患及往昔的情态。没有师保的监护,却可以像面临父母的指导一样。
《周易》没有告诉我们一种固定的规则,它所揭示的是不断变化的道理,这也是“易”的核心概念。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时刻变化的,但是这些变化又有着一定的规律性,例如“泰极否来”,所以说“出入以度”。
学习《周易》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变化,并顺应变化,做到“唯变所适”,就像水一般,随着外界的形体而改变自身的形态,一旦如此,便可以说做到“自然而然”的境界了。
世间唯一不变的是变。企业经营者必须努力适应变化,而《周易》还告诉我们如何从一些细节之中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从而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及时适应各种变化。
第三周
星期一
存亡吉凶,居可知
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系辞下》
【译文】
六爻相互错杂,全都是根据应时的事物。初爻很难理解,上爻很容易理解,初爻是本,上爻是末。初爻的爻辞拟议后续的变化,上爻则是变化之后的最终结果。
至于错杂各种物象以撰述卦的功能,辨别是非,那就必须依靠中间的四爻了。是啊!要了解存亡吉凶,根据每爻所处的位置就知道了。智慧的人观察卦爻之辞,就可以领悟大半了。
这段文字讲述了六爻的作用。六爻表现了六种状态,初爻表述的是事物的最初,是起源,是“本”,上爻则是事物发展的最终,是结果,是“末”。当然,要了解事物的发展,仅仅了解起源和终点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还必须了解中间的四爻。
一卦中的六个爻展示了六种状态下的结局,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策略,所以说“要了解存亡吉凶,根据每爻所处的位置就知道了”。
《周易》中的每一爻都在揭示我们一种人生状态,智慧的人应该从中学到应对的措施和策略,学习了《周易》,就等于找到了人生成长的指南针。
星期二
柔危刚胜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
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系辞下》
【译文】
第二爻与第四爻功能相同但位置不同,两者象征的利害得失也就不同了。第二爻美誉较多,第四爻要戒惧很多,因为靠近君位(五爻)。阴柔的法则,不适宜离阳刚太远。它的要旨在于慎求无咎,它的功用在于柔顺守中。第三爻与第五爻功能相同而位置不同,第三爻多凶险,第五爻多功绩,这是因为上下贵贱的等级不同。(在这两个位置上)阴柔者有危险,刚健者可以胜任。
这里讨论的是二、三、四、五这几个中间位置的爻。二、四都是阴爻,但是两者因为位置不同而结果不同,二多誉而四多惧,这是因为四爻距离五爻过近,容易使五爻产生猜疑,所以应该时刻保持谨慎。而二爻位于下卦中位,可谓位置适宜,而且可以上承五爻,所以多誉。
三、五都是阳爻,但因为三处下卦之终,所以多凶,而五爻位于君主之位,又有二爻在下呼应,所以多功。值得注意的是《系辞》的作者强调了一点:三、五两爻,“柔者危,刚者胜”。为什么?因为这两个位置都需要当位者拥有出色的领导能力,阴柔者无法胜任。
一定要任用真正能够胜任的人担任要职,将不适合的人放在某些岗位上,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对于个人来说,都会是一种伤害。
星期三
惧以终始,其要无咎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系辞下》
【译文】
《周易》的兴盛,应该在殷朝末年,周文王的德行正盛行的时候吧?大概讲述的是文王与商纣王之间的事吧?所以,《周易》的卦爻之辞充满了危机感。心怀危机的人可以获得平安,掉以轻心的人必将导致倾覆。它包含的道理非常广大,各种事物都赖此不遭废弃。自始至终保持警惕戒惧,要旨在于慎求无咎,这就是《周易》的道理。
《周易》之道终于被直截了当地提了出来:“惧以终始,其要无咎。”《周易》告诫世人要时刻保持警戒、警惕。它通过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阐述了人生的每一种状态,同时对每一种状态都提出了应对的措施和策略。这些措施和策略可以归结为一个字:“慎”或是“贞”。两者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守持正固以防危害和悔吝”。
每个人只要生存在世间,就必须时刻牢记“慎”字,唯有时刻小心翼翼,才可以获得一帆风顺的人生;也唯有保持警戒,才可以做到逢凶化吉。
经营企业,如履薄冰,时刻保持警惕,谨防危机的产生和出现,是每一位经营者应该秉持的谨慎态度。
星期四占事知来
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系辞下》
【译文】
变化纷纭的状况之中,吉祥的事情就会有先兆。观察所模拟的物象就可以知道如何制作器具,占问眼前的事理就可以推知未来的结局。天与地确定了刚柔尊卑的位置,圣人广施《周易》的功用。人的谋虑沟通了鬼神的谋虑,连百姓也能掌握《周易》的道理。
《周易》的价值在于让人知晓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如何进行决断和选择,同时还可以使人们在一件事的开始之时便能预知结局,当然最关键处在于自身必须严格遵照《周易》的指示去行动,这便是所谓的“占事知来”。
高明的管理者应该熟读《周易》,将其中的每一卦每一爻都与自身的部门或团队结合起来,由此可以确定自身应该做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做。一旦做到切合《周易》之道,就必定会实现团队或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只要我们认真地分析眼前的事情,就可以预知未来的发展,前提是我们还必须为此付出相应的努力。
星期五近而不相得则凶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系辞下》
【译文】
各爻的变动恰当与否以“利”或“不利”来表达,结局的吉凶以所拟事物的情态而改变。所以,爱好与厌恶相互冲突就产生了吉凶,远与近相互取舍就产生了悔吝,情感的真实与虚伪相互感应就产生了利害。举凡《周易》所拟喻的情态是:两爻相近而不能够相互配合就会产生凶险,或者有伤害,造成悔恨和困难。将要背叛的人说话羞愧,心中疑惑的人言语支离破碎。贤善的人言辞少而精,浮躁的人言辞繁杂。诬陷善良的人说话游移不定,失去操守的人说话卑屈。
这里从六爻的变化推导出各类人的说话状态,很有现实意义。《系辞》的作者谈论六爻时提到了“近而不相得则凶”,为什么会如此?道理很简单:原本靠在一起的人应该互相帮助,如果没有互相帮助和支持,那必定是双方产生了误会,或是冲突,如此一来,两者之间必生凶祸。就像在一家企业内,如果上司和下属之间不能够互动和配合,那一定会导致双方产生冲突并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
接着,这段文字提出了“将叛者”、“中心疑者”、“吉人”、“躁人”、“诬善之人”、“失其守者”等人的语言特征,非常生动,今天可以此为准则进行人员评价。
管理者必须与自己的下属产生互动和配合,一旦两者之间无法产生合力,必将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