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7738400000045

第45章 控制(3)

2.现场控制——在工作进行中所给予的控制,也称同步控制、同期控制。

管理者亲临现场就是一种最常见的现场控制活动,管理人员可以在发生重大偏差之前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类控制方法主要被基层主管人员所采用。现场控制的主要职能有两个方面:监督与指导。监督是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以保证目标的实现;指导是管理者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导下属改进工作,或与下属共同商讨纠正偏差的措施,以便使员工能够正确地完成所规定的任务。现场控制的标准来自于计划,控制工作的重点是正在实施的计划过程。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个人作风、指导的表达方式以及下属对指导的理解程度。

现场控制的优点是: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现场控制的缺点是:一是受时间、精力和业务水平的限制,管理者不能时时事事都进行现场控制,只能偶尔或在关键项目上使用这种控制方式;二是应用范围较窄,一般来说,对于便于计量的工作容易进行现场控制,而对一些难以计量的工作,就很难进行现场控制;三是易产生对立情绪,伤害控制者的工作积极性。

3.反馈控制——是在工作结束或行为发生之后进行的控制,也称事后控制,是管理控制工作的传统方式,也是最主要的方式。

这种控制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工作或行为的结果上。其工作过程主要由几个环节构成:首先对比预期工作标准与实际工作结果,找出偏差;其次分析偏差产生的缘由;最后制订出纠正计划并实施,有时还会对原有的预期标准进行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好计划与准备。通过对已形成的结果进行测量、比较和分析发现偏差,依此采取措施,对今后的活动进行纠正,其目的并非要即刻改变下次行动的依据,而是要力求“吃一堑长一智”。

反馈控制的优点是:一是在周期性重复活动中,可以避免下一次活动发生类似的问题;二是可以消除偏差对后续活动过程的影响,如产品在出厂前进行最终的质量检验,剔除不合格产品,可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后对品牌信誉和顾客使用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三是可以提供员工奖惩的依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反馈控制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

反馈控制的缺点是:只能事后发挥作用,在矫正措施实施之前,偏差、损失已经产生,无法改变和挽回,只能“亡羊补牢”。

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主要区别:反馈控制是以系统输出的变化信息作为馈入信息,其目的是防止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前馈控制则是以系统的输入或主要变动的变化信息作为馈入信息,其目的是防止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在质和量上产生偏差,在系统运行过程的输出结果受到影响之前就作出纠正。因此,前馈控制克服了反馈控制中因时间滞差所带来的缺陷,并且前馈控制的纠正措施往往是预防性的,作用在计划执行过程的输入环节上。也就是说,控制原因,而不是控制行动结果,这是前馈控制在现代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1.直接控制——是相对间接控制而言的,它通过提高管理者素质来进行控制。

直接控制的指导思想是:称职的管理者出的差错最小,他能察觉到正在形成的问题,并能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计划执行的结果取决于执行计划的人,管理者及其下属的素质越高,就越不需要间接控制,因此,直接控制是着眼于培养更好的管理人员,使他们能熟练应用管理的思想、技术和原理,以系统的观点来进行和改善管理工作,从而防止出现因管理不善造成的不良后果。

直接控制的优点:一是在对个人委派任务时能有较大的准确性;二是可以促使主管人员主动采取纠正措施并使其更加有效;三是可以获得良好的心理效果;四是可以提高主管人员的素质,减少偏差的发生,从而节约经费支出。

直接控制的缺点:一是直接控制的采用需要一定的条件;二是要求管理人员一定要充分理解管理的原理、方法和职能等。

2.间接控制——它是基于这样的事实:人们经常会犯错误,或者常常没有察觉到那些将要出现的问题,因而不能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间接控制即影响控制。间接控制是在出现偏差、造成损失之后才采取措施。间接控制的方法是建立在以下假设的基础上:一是工作成效是可以计量的;二是人们对工作成效具有个人责任感;三是追查偏差所需要的时间是有保证的;四是出现偏差可以预料并能及时发现;五是有关部门和人员将会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间接控制的优点:一是间接控制是利用组织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从而促使其合乎企业的需要;二是间接控制成本的增加是间接的,主要增加的是组织规章制度的拟定成本、解释成本及执行成本。

间接控制的缺点:一是有些管理工作的成绩难以计量;二是责任感高低难以衡量;三是调查产生偏差原因耗费较长的时间;四是有许多偏差不能预先估计或及早发现;五是有时虽然能够发现偏差并找到原因,但却无人愿意采取措施纠正偏差。所以,间接控制并不是普遍有效的控制方法。

第二节 控制应用与方法

一、财务控制

(一)财务控制概述

不管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的组织,财务控制都是最古老、最重要的话题。组织运作需要投入的各种必需资源的最终表现为资金。从财务角度看,人力资源已没有素质和数量之分,它是需用支付多少工资和津贴来衡量的,固定资产是用固定资金来表现的,原材料等是以流动资金来表现的。

1.财务。

财务,简单地说指的是有关财产的事务。现代组织,尤其是组织的基本目标是追求利润,先要筹集资金,然后投放资金,通过生产经营过程又收回资金,并力争多获利润,最后还要分配资金。现代组织的财务是以货币形态来计量的。对企业组织来讲财务的目标是使组织利润最大化或组织财富最大化。

2.财务控制。

现代组织的实质就是发展。为了保证组织财务目标的实现,加速组织资金的周转,优化组织的财务结构,提高组织资金的收益水平,针对组织资金运作全过程(收入、支出、占用、耗用)的监督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即为财务控制。

3.财务控制的必要性。

首先,企业的资金筹措取决于金融市场的状况。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或变化,重点扶持的行业,金融体系的政策和发展及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对企业的融资难易影响极大,企业对这些变化无法控制,只能被动适应。而一旦无法取得企业运作所必需的资金,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就会打乱组织运作的整体部署。

其次,并不是企业有了资金就一定能获得组织运作所必需的经济资源。劳动力(人力资源)的供给取决于人才市场。原材料的获得取决于生产资料市场,土地的获得取决于房地产市场等。这些市场的变化是组织不可控制的。供需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导致的价格上升将致使组织在资金供给方面留下缺口或使资金转化为储备资金和固定资金的能力下降,进而影响组织的运作和预期目标的实现。

再次,资源转化过程中和各种耗费也是一个变数。它取决于转化过程中的技术组织与管理水平。大量的生产资金占用、废品的出现和转化效率低下导致成本上升将影响生产资金转化为成品资金的效率和能力,使财务目标的实现化为泡影。

第四,成品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的能力取决于市场需求。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下,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新产品的层出不穷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变性及竞争的日益加剧,大大提高了企业销售环节的不确定性。

最后,企业资金的再分配。是重视眼前利益,还是重视长期利益,即是否强化投资力度,抓住发展的机遇还是兑现投资者的现期收益,这是一个战略问题,风险与机遇并存。

4.财务控制的作用。

(1)保证组织运作的收益水平的实现。收益性是企业组织的经营目的,如资产收益率、资金收益率、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等指标,它是衡量企业组织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财务控制关注收益性指标的实现状况,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收益的整体水平。

(2)提高组织整体经营管理水平。财务控制监控资金运作的全过程,通过资金的调度,强化经营环节,寻找经营过程中的“盲点”,优化组织的资本结构,在整体上保证提高组织运作的效果,培养和强化组织的经营优势,使组织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3)降低经营风险。财务控制通过对经营风险指标的监控,如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速动比率等指标的控制,及时发现并修正导致经营风险增大的关键要素,通过资产经营使组织整体的经营活动保持在较理想的状态。

5.财务控制的具体对象。

财务控制的对象是资金。为了达到对组织资金进行控制的目的,在组织实际运作的进程中,财务控制的具体对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收入控制。将成品资金通过销售转化为现金收入的控制,一般也包括其他投资所获得的即期收入。由于企业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保证最大可能的产出并迅速地将其转化为货币资金以维持组织的收支平衡是财务控制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经过卓越的营销策划实现销售收入的最大化。

(2)支出控制。对企业运作过程中各种资金支付的控制。支出最小原则是企业运作的基本原则。一般来说,收入与支出控制只有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才具有意义,财务控制中称之为收支平衡原则。这种收支平衡不仅要求某一期间的平衡而且要求时点上的收支平衡,否则企业就会面临短期财务危机。

(3)收益控制。收益最大化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收支平衡只能维持组织的运作,是组织生存的前提;只有收入大于支出,组织运作才具有意义,才是组织所追求的目标。组织的发展仅仅是追求该目标的-种手段。要实现组织运作的收益性,就必须实现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如重点经营赢利高的产品。

(4)资本结构控制。组织的资金运动周而复始,延绵不绝,生生不息,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资本结构,如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负债与资产、负债与权益等。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稳定与提高组织的信誉、信用,规避经营的风险。

(二)财务控制的常用方法

财务控制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比较成熟具广泛应用的财务控制方法。

1.财务报表法。

财务报表,用来追踪出入组织的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财务报表是组织监控财务状况的基本工具,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流动性。将资产转变为现金以满足现期财务需要和偿债需要的能力。

(2)总体财务状况。负债和股本之间的平衡状况(扣除负债后的资产)。

(3)盈利能力。在某一时期内获取稳定利润的能力。

财务报表可以按年、按季或按月编制,具体方式因企业而异。大多数公司(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最普遍采用的财务报表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1)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传递了一个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的总体信息。资产负债表是对企业某一天资产状况拍摄的“快照”。通俗地说,就是某一天企业的资产净值是多少。

资产负债表通常包括资产、负债和净值。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如土地、厂房和设备)、其他资产(如专利和商业信誉)等。流动资产能在较短时间内(通常是一年)以合理价格转变成现金;固定资产显示的是企业的厂房、设备、所有权、专利权及其他资产的货币价值,这些资产用于持续生产商品或服务,其使用期限一般超过一年。负债也由两部分组成: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包括应付账款、短期借款以及应付未付的税金等,这些负债都要在当前财务年度内被清偿;长期负债包括抵押借款、债券和其他需逐渐偿还的负债。净值是总资产减总负债的剩余值。

(2)损益表。资产负债表描述组织在某一时点上的财务状况,而损益表则概括了组织在给定时期内的财务绩效。所以,损益表实际上是在告诉你“公司在这一段时间内赚了多少钱”,而不是“公司现在值多少钱”。

损益表从毛收入或销售额开始,然后减去实现这些销售额所付出的费用。例如销售成本、管理费用、利息和其他营业费用。剩下的就是股东的净收益,可用来发放股利或留在企业里再投资。当企业对员工采用股权或采用利润分享计划时,如果员工熟悉损益表和其他财务报告,那么对每个人都将是有益的。威斯康星州阿格马的威斯康星标签公司是一家专业印刷厂,它的首席执行官特里·福维斯在每月的例会上与员工一起研究精制的损益表。有时,他发现员工并未完全理解钱是从哪里赚来的。他印刷了票面价值为200万美元的玩具钞票,把标志着劳动力、折旧、利息等等的大卡片分发给几个员工,在会议上,让分别代表着劳动、折旧等的各“类”员工站出来,拿走总收入中属于他们的一份——这些收入表现为200万美元玩具钞票。这种方式形象地让员工认识到他们以前可能从没考虑过的问题:公司每月要为劳力、折旧、利息等各类项目花多少钱,每个月劳力、利息等是如何支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