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内容,近年来,全国各地根据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枠的精神,不断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改革力度,从1997年至今,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双向转诊是发展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双向转诊的有序开展直接关系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
本章主要介绍双向转诊的定义、形式及当前开展双向转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第一节双向转诊概述
实施双向转诊是城市卫生服务机构和二、三级医院间准确定位、发展各自职能的重要举措。社区医院主要承担辖区内居民的计划免疫、健康管理、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的首诊和大病发现、转诊职能;大医院主要承担重要和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新医疗技术的研究及临床应用等职能。双向转诊优化了医疗资源,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大医院、社区医院、患者三方均有益,可谓“一举多得” 。正因为如此,一些西方国家的双向转诊机制非常成熟,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医院根本不设门诊,只有转诊。英国超过90%以上的居民由社区全科医生提供24小时预防、诊断和初步治疗、保健服务,除急诊外,一般专科治疗均需通过全科医生转诊。美国大型医院接诊的原则是急诊抢救和需手术者,平均住院天数不超过6天,出院后康复护理分流到社区医院,双方通过双向转诊,实现病人合理分流,同时合理配置、共享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内的医疗卫生资源。因此,只有解决了双向转诊等制度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才能有所突破。
一、双向转诊的定义和意义
1.双向转诊的定义双向转诊是根据病情和人群健康的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间、专科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过程,分为纵向转诊和横向转诊两种形式。
而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是双向转诊制度中的纵向转诊形式,它是指下级医院对于超出其诊治范围的患者或在本院确诊、治疗有困难的患者转至上级医院就医,而上级医院对病情得到控制的、情况相对稳定的患者转至下级医院继续治疗。
2.双向转诊的意义根据我国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实施双向转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双向转诊的有效开展,实现了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格局,对于提高现有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控制日益增长的卫生费用、解决目前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1)优化卫生资源,促进病人合理分流;
(2)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保资金,减轻病人负担;
(3)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特点适应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
(4)使各级医疗机构职能分明,各司其职;
(5)加强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协作和优势互补,促进其业务发展;
(6)有效利用专科、全科两种资源,对处于疾病各阶段的各类病人提供持续性支持,为广大居民提供连续性的照顾和服务。
二、双向转诊的内容和形式
(一)双向转诊的内容
1.双向转诊的条件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双向转诊的条件,什么样的病人要转出,什么样的病人要转入,目前各省市都在根据各地情况尝试制订具体的转诊条件。现阶段在实施的转诊条件如下:
(1)上转大医院上转大医院的条件:①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②重大伤亡事件中处置能力受限的病例;③有手术指征的危重病人;④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诊断、治疗的病例;⑤由上级支援医院与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共同商定的其他转诊病人。
(2)下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条件:①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具有出院指征,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例,如脑血管意外、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术后或化疗后、骨科及神经外科术后康复病人等;②诊断明确且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病例;③老年需要护理病例;④需建立家庭病床的病例;⑤由上级支援医院与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共同商定的其他转诊病人等。
(二)双向转诊的具体标准(以脑卒中病人为例)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出标准
(1)第一次因脑卒中就诊的患者怀疑有脑出血或脑梗死;病情不稳定并存在恶化的可能;需要明确诊断;需要进行溶栓治疗;需要制订适当的吞咽护理方案;出现严重的合并症;患者和家属主动要求住院。
(2)在社区进行随访的脑卒中患者病人病情恶化;出现严重的合并症,如高血压控制不良患者;原治疗方案效果不佳,需要制订新治疗方案;患者和家属主动要求住院。
2.医院转回社区标准
(1)门诊患者诊断明确,给予适当的治疗方案;住院患者经临床治疗后神经系统状况稳定,病情稳定者。
(2)患者需要康复治疗,医院已制订康复计划等。
为了这项政策的有效实施,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也在制订规范的转诊标准,目前正在制订枟常见慢性病社区防治管理手册枠将对4种慢性病的转诊制订具体的标准,内容涉及病情、年龄、家庭条件、医保等多项指标,从而有利于医疗机构进行具体的转诊实施和考核评估。
(三)双向转诊的形式和流程
1.双向转诊的形式社区上转病人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优先转到对口支援的大医院。具体转诊时,应视患者的不同病情做“一般转诊”和“住院转诊”。“一般转诊”是指由社区转入大医院门诊就诊,住院转诊指的则是直接进入大医院住院治疗。正在制订中的转诊标准要求“一般转诊”提前预约,大医院在两到三天内安排就诊;“住院转诊”分紧急和一般处理两种,紧急住院应在24小时内安排住院,一般处理无太多限制,可由社区和对口大医院自行确定。目前各地均在尝试中,双向转诊制度的运作流程、评价指标以及界定转诊的病种和疾病转诊的周期,均有待于逐步建立和规范。
2.转诊流程分为上转流程和下转流程两种。上转流程包括:
(1)与上级双转医院双向转诊办公室联系(或者与转诊的科室联系);
(2)提供转诊病人的情况;
(3)告诉病人要转诊的医院以及要转诊的科室甚至是医生;
(4)病人同意转诊后,由有关人员或者社区医生亲自护送到上级转诊医院。
下转流程包括:
(1)与下级双转机构双向转诊办公室联系(或者与转诊的科室联系);
(2)提供转诊病人的情况;
(3)告诉病人要转诊的社区机构以及要转诊的科室甚至是医生;
(4)病人同意转诊后,由有关人员或者医院医护人员亲自护送到下级转诊的社区机构,可由社区医护人员接回社区。
第二节双向转诊的实践
一、国内双向转诊开展情况
从2005年起,双向转诊工作在全国各地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尝试,2005年8月开始,上海在长宁、松江两区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革的试点,推行包括“双向转诊”在内的多项措施,至今,改革已推广到全市19个区县,广东省人民医院与佛山、珠海、茂名、陆丰等地11家基层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其他省市也出台了一系列双向转诊的政策和合作模式。
二、双向转诊方式
1.非定点医疗机构间的转诊是指上下转诊的医疗机构间未签订相关协议,未建立相互的合作关系。此转诊方式较为松散,转诊效率和途径会受影响。
2.区域性定点转诊即社区医疗机构与距离较近的上级医院间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建立一种固定的合作关系,对双方的责任、义务等作出具体的规定,比如医院方面医生要定期到社区巡诊,协助社区处理疑难病症,免费进行健康教育、保健咨询,义务培训社区医生;对社区转来的病人在就诊、住院及手术等方面有一定的优惠举措。
XXXX医院XX院区因区域的特殊性,自2005年起与15所高校及乔司、下沙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协议包括医疗资源的共享(检验、放射等设备)、专家的指导和健康教育等内容。以下是该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协议书的样张,供参考。
双向转诊协议书
甲方:XXXX医院
乙方:X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全面开展,确保人民群众医疗安全,甲、乙双方经过协商,就开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合作达成如下协议:
1.乙方在开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凡遇危、急、难、重症病人,不宜在乙方处诊治时,应及时与甲方联系,并转送到甲方诊治或请甲方会诊。
2.乙方在孕产妇系统管理中,凡所有筛检出的高危孕产妇,应及时转送甲方继续实施进一步管理,以确保孕产妇安全。
3.乙方限于功能定位和医疗条件而不能开展的诊疗、检查项目,应优先介绍患者来甲方处诊疗和检查。
4.甲方对乙方转送的急、危、重病人和高危孕妇,应及时组织会诊处理,开通“绿色通道”,为病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5.甲方承担对乙方卫技人员的进修、培训任务,并不定期组织医疗专家去乙方协助工作,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6.甲方应及时向乙方提供所转送病人的有关诊疗资料,推荐需后续康复治疗的病人去乙方。
7.乙方发生医疗纠纷时,根据乙方要求,甲方尽力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并协助乙方顺利解决医疗纠纷。
8.其他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另行协商解决。
9.本协议一式叁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报社发局一份。
甲方:代表签字(签章):
乙方:代表签字(签章):
签约日期:XX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