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资料整理与分析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处理,包括3个连续的阶段:资料整理、资料分析和资料表达。
1.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data processing)指将数据资料编码、录入、逻辑检查、归类、重新赋值、派生新变量等分析、归纳、整理过程。目的在于核实资料的准确性,更适用于资料的统计分析。
2.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data analysis)指利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经过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的过程。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
(1)描述性分析:主要用于揭示各研究变量的分布,如目标人群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知识得分分布、某卫生行为持有率、吸烟率、住院分娩率、某疾病患病率等。
(2)单因素分析:用来揭示某一变量与另一变量间的关系,如文化程度与卫生保健知识水平之间的关系、不同性别吸烟率的差异等。
(3)多因素分析:由于影响某研究变量(如吸烟、未就诊、发病等)的因素众多,而各因素之间有时也互相影响,单因素分析无法控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此,可以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Logistc回归等方法,在控制影响因素间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分析影响研究变量的因素有哪些。
3.资料表达
经过统计分析的资料通常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用语言描述、统计表、统计图等形式表达出来。资料的恰当表达能使人们对所表达的内容有清晰、准确的理解。
定量研究方法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1)在研究健康相关行为时,判定行为的有无以自我报告为依据,缺乏对行为的实际观察,若调查对象有意或无意隐瞒实际情况,调查者则无法获取真实资料。
(2)定量评估法可以使调查者了解目标人群健康问题,并可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但往往无法对问题背后深层次的社会经济、文化、风俗、宗教等因素进行剖析。
第二节定性调查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观察法概述
观察(observation)是指研究者深入目标人群生活的环境,观察其生活环境、日常活动、健康相关行为等,进而了解目标人群健康状况、健康问题的社会环境因素、行为因素的方法。通过现场观察,研究者可以获得第一手材料,对目标人群的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对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状况,对可以利用的资源等有客观的理解,有助于明确健康教育与促进需求、制订干预策略,使干预活动更加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为目标人群更好地接受。
在进行观察前,研究者需要在明确研究目的的基础上确定观察内容,并统一观察内容的判别标准和记录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观察者个人的主观因素对观察结果的影响。必要时,可事先编制观察记录表,使观察程序统一、规范,也便于对所收集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由于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所以在实际应用时通常是一种定量调查研究方法与一种定性调查研究方法同时使用,取长补短,这才能对目标人群的健康问题、健康教育与促进需求、对策、效果等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2.观察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观察法的优点在于,它是非语言行为资料收集的唯一方法,其他方法无可取代。交谈和专题小组讨论也可被用来收集行为资料,但其准确性、可靠性远不及直接观察,因为语言资料或多或少常有一定的掩饰成分,而观察具体行为记录了一定的场境,并能直接与研究客体接触,从各方面加以观察,更有助于验证、校正和表述假设。
观察方法的缺点和限制因素也很多,主要有:
(1)观察者的出现往往会干涉所观察行为的客观进程,因为观察者的介入会影响被观察的环境。
(2)人的感知是有限的,而观察往往是观察者单独进行的,因此观察者可能忽略或看不出观察客体的某些重要行为。
(3)观察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程序,若直接观察需要100个工作时,那么记录形式定型、整理、分析和总结还需200多个工作时,即要花费两倍多时间。
(4)由于观察的样本小,如不采用补充信息,就无法说明观察结果的代表性。
二、深入访谈法
1.深入访谈法概述
深入访谈(in depth interview)也叫采访(interview),是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由调查员和调查对象进行直接对话,收集符合调研目的的资料。
在实施深入访谈前,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准备访谈提纲,即把要调查研究的问题按照先一般后特殊、先易后难的原则以及时间顺序排列。为确保资料记录的及时和全面,不因记录而中断访谈,可以在征得调查对象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录音技术,然后按照专题小组讨论中提到的资料整理方法完成资料的整理和归纳。
2.深入访谈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深入访谈的优点在于能够对不同个体某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层面的理解和剖析,从个案中总结规律,发现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为决策提供依据。
该方法也可以直接反映一些涉及面不大的特殊问题,从而满足这一人群特定的卫生需求。
通常情况下,深入访谈法更适用于对与个人隐私有关的行为问题进行评估,可以作为形成雪球样本的前提。
深入访谈法的局限性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访谈人数较少,只能获取个案信息,同样不具备统计学代表性。
3.利用深入访谈法应注意的技巧
调查者在进行深入访谈时,应掌握以下的技巧:
(1)获取采访对象的信任:调查时应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采访目的以及调查员来到社区的原因,告诉他们谈话的内容绝对保密,以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
(2)制订调查指南:在进行采访前事先制订一份调查指南或采访提纲,调查员在进行采访前要熟悉调查指南,熟记重点问题,这样可以使谈话更接近自然,而且避免不必要的问题。
(3)良好的开端:采访者给被采访者的第一印象必须是良好的,这是采访成功的基础。采访者要坦诚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感觉和关心的问题,仪表、态度和衣着都必须合适,为采访的进行创造一种良好的气氛。
(4)问题的顺序:一般以随和的问题作为谈话的开始。如果被采访者带来了孩子,那就可以从问有关孩子的问题开始;如果当地正在过节,可以从问与节日有关的问题开始。采访者也可对自己的背景、家庭和经历做适当的自我介绍,以创造一种使被采访者能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的气氛。开始的问题应该简练易答。
(5)提问所用的语言:原则上,定性采访中,要求采访者能以“不假思索”的方式提出问题。采访中应注意三点:第一,提问所用语言必须是易于理解的;第二,所提问题要表达成能引出详细回答的形式,要避免使用“是”与“否”;第三,不要同时提出几个问题,以免一个也说不清。
(6)设身处地:为了使提出的问题更具体,使被采访者进入角色和畅谈自己的看法,往往可以让被采访者“设身处地”——假设处于某个地位。例如,原来的问题是“村长在开展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是什么?”可改为“如果你是村长,你将为开展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做些什么?”
(7)试探:熟练的试探是了解详情的要点。成功的采访者善于在不使对象厌烦的情况下,探索、挖掘信息,这是一种技巧,需要训练,需要经验。成功的采访应是轻松自如的交谈,而不是盘问。
(8)控制力:有时候,被采访者滔滔不绝,却离题万里。采访者必须善于驾驭交谈的方向,但决不能生硬粗暴,以免干扰对方情绪,影响采访。
(9)中立:采访者必须既是有同情心的倾听者,又是一名中立的旁观者。讨论中不要表现出强烈地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要让别人表达自己的意见。采访者不能是表面上的,而是要实质性的中立,必须避免试图去转变对方的观点。
(10)注意倾听的技巧:在对方愿意谈情况时要耐心倾听,而且在对方不想谈情况或不予揭示的时候,也必须耐心引导。
(11)访谈者的非判断性:访谈者在进行访谈时不要立即对访谈对象的回答进行评判,因为不管访谈对象的观点正确与否,不管访谈对象的回答与访谈者的认识有多大的差异,它都代表了一种思想,而这种思想模式也正是调查研究所要寻找的。
(12)在交谈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听取采访对象的陈述,另一方面又要注意他的语气和表情。要求采访者不要对调查对象所述情况的真伪、是非和对错作出评价。否则,采访对象可能受到采访者有意无意的诱导而改变他的发言。
三、专题小组讨论
专题小组讨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定性研究方法,既可以与其他定性研究方法同时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它用于需求评估、选择健康教育与促进干预方法、传播材料预试验、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等。该方法经济、易行,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直接听取目标人群的意见,反馈及时。
1.专题小组讨论的概念
专题小组讨论(focus group discussion,FGD)又称专题小组访谈、焦点团体讨论或典型组专题讨论等,是指从某一特定目标人群中选择6~12名具有类似背景和经验的人组成一小组或讨论组,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对有关的话题进行深入、自由、自愿讨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专题小组讨论的出发点是在研究中如何使调查人员摆脱指导地位,以便让调查对象处于中心位置,主动讲出他们认为重要而应被研究人员重视的信息。近20多年来,该方法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卫生保健领域,为卫生项目的需求评估和设计提供依据。
2.专题小组讨论的用途
(1)探索性研究或进行需求评估:专题小组讨论适用于探索目前了解不多或很少有书面记载的问题,如发现人群中重大卫生问题,了解人们的知识、观念、态度、行为及其社会影响因素。在执行新的卫生计划时,能帮助了解人群对计划的看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而使计划在文化和技术上更适合于目标人群。
(2)搜集目标人群资料:对于某些不易通过定量方法进行研究的课题,专题小组讨论可以作为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例如,有敏感性和隐私性的性行为问题、性病患者到非正规医院就医的问题等,如果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被访者的无应答率可能性很高,或不回答真实的情况。但采用专题小组讨论,小组成员由相互不认识的人组成,在平等宽松的讨论气氛中会得到更多真实的信息。
(3)补充定量研究的不足:专题小组讨论可用来补充定量研究的不足,帮助回答诸如“是什么”、“为什么”一类的问题,对定量资料进行解释、扩充和阐明,可更好地理解某些结果发生的原因。比如,我们想了解某地农村妇女住院分娩意向的问题,在定量研究的结构问卷中通常问“你是否愿意到医院生孩子?”回答要么肯定要么否定,问及“愿意(不愿意)的原因是什么”时,问卷中的备选答案有限,有时不能包括所有可能的答案,从而无法全面了解该问题的原因。如果组织若干组农村妇女进行专题小组讨论,就可以充分了解其不住院分娩的原因。
(4)干预项目的过程与效果评价:在干预项目实施过程中和结束后,专题小组讨论可作为一种评价手段,了解目标人群对项目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满意程度,了解他们在项目中的收获,对项目效果的评价和对以后项目的改进意见与建议。
3.专题小组讨论的有关技术问题
(1)访谈提纲的拟定: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拟定访谈提纲,并将提纲编成一系列自然、简明、单一的开放性问题,按非敏感问题到敏感问题,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需经预试后确定。
(2)小组成员的选择:什么人作为小组讨论成员,取决于信息收集的要求和人群可及性,多采用同源抽样和标准抽样的方法进行选择。同源抽样指抽取目标人群中具有相同特征的人员组成6~12人的小组,这些特征可能是社会阶层、年龄、知识水平、性别等。每个特征的组没有统一的限制,一般到信息穷尽为止。标准抽样指抽取的对象要满足研究者所制订的标准。如调查婴幼儿腹泻时口服补液盐的使用情况,调查对象的标准为:小孩的母亲或监护人,孩子的年龄小于5岁,孩子在近半年内患过腹泻。有时需要两种抽样方法相结合,即在满足标准的条件下,按不同特征将人员进一步分成若干组。
(3)主持人的要求:主持人应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善于观察和倾听,必须严守中立,具备获取真实可靠信息的技巧。如讨论之初如何与被访者互相熟悉,解除顾虑,引入正题;实质性讨论阶段如何围绕访谈提纲,适时进行探索;结尾阶段如何总结归纳而不含判决性等。
主持人还应具备随机应变的技巧,要能应对诸如支配性回答、冗长的回答、混淆性回答、胆怯性回答、提问性回答等各种场面。
(4)资料整理与分析:为避免FGD结果受到研究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全面真实地揭示目标人群情况,资料整理应遵循如下步骤:①逐字逐句转抄FGD的录音资料,并加入现场观察记录;②反复阅读笔录资料以求找出被访者的主要观点和态度;③从笔录中除去因主持人的引导而回答的问题,找出特殊的观点和态度;④用短语标记所有观点和态度;⑤相同问题归类并做出对同一问题各种观点的频数分布表,以作为描述FGD主要观点和次要观点的客观依据;⑥根据频数表再读笔录,适当参考原话写出报告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