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利用家属探视时间 在患者疾病预防、康复和治疗中需要家属的参与,接受相关知识的教育,有利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例如,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应教会患者必要的自理技能,并指导患者家属学会如何帮助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的知识。护士可以将这些健康教育的内容安排在家属探视的时间内进行,让患者共同参与健康教育的学习。
4.有效利用教育资源 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尽可能寻找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如健康教育小册子、图表宣传册、音像资料、教学模具等。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可以先让患者阅读书面资料或看一些录像资料,以增加对教育内容的感性认识。例如,使用心脏解剖图,帮助患者了解心脏的供血及发生心肌梗死的原因以及控制的方法。
5.利用健康教育团队资源 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团队工作,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依靠其他医技人员,共同进行健康教育活动,有效地利用多方资源。例如,让营养师与患者讨论饮食计划,让理疗师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
6.及时评价 教育过程中经常评估患者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适时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进行调整,如果患者反复表现出拒绝护士的健康教育,可暂时放弃,评估原因,寻找积极的对策,提高患者的学习兴趣。
7.及时记录 对已经进行过的教育内容,应及时进行记录,以免工作的重复性,造成时间的浪费,同时记录可以起到法律效应。
五、促进实施的方法
(一)不同年龄阶段健康教育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有明显区别。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阶段、认识水平、行为特点和不同健康教育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方法,促进教育计划的有效实施。
1.婴幼儿父母
该期重视健康信息传播。通过多种形式的传播方式,如科普杂志、健康小册子、录像等向家属传授健康知识,提高家属对婴幼儿患病期的护理及疾病预防的知识。
2.学龄前儿童
该期多采用示范式教育。这一阶段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行为目的性差,培养一种习惯需要反复多次和定期复习强化。该期采用示范方式,手把手的教学方式最为有效。例如,学习正确的有效呼吸,可先由护士示范,然后小朋友模仿这些动作,护士在旁提示,讲解练习要点,反复进行强化,达到教学效果。
3.学龄儿童
该期多采用行为指导。行为指导是帮助儿童纠正行为偏离,建立良好行为的有效方法。具体可采用:
(1)正强化法:它是指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立即得到一种强化物,这种强化物能够满足儿童的需要,并使这种行为在那种情景或刺激下出现的几率增加。在健康教育中让儿童多做一些需集中全部精力来完成的活动,增加现实感。
(2)替代法:是指用已知的事物来替代有待确定事物的一种方法。在健康教育中用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完成某些健康教育活动。
(3)脱敏法:是指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消除焦虑、恐怖状态及其他恐惧反应的行为疗法。在健康教育中采用系统脱敏法,即通过逐渐加强这种刺激,并使之脱敏,从而解除焦虑。
4.青少年期
该期多采用启发式教育。青少年比儿童的认知能力有明显提高。尽管其自信力甚高,但实际上因缺乏生活经验,认识还比较表面和肤浅。同时,青少年有非常强烈的独立性,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要少用枯燥乏味的说教,多用启发式。注意保护其独立意识,及时耐心地指出其不足,鼓励其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其不良行为。例如,帮助青少年纠正吸烟等不良行为时,可采用集体教育方法,护士正确引导他们,帮助他们结成帮教小组,共同制订戒烟计划,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共同戒烟,特别要发挥小组中有威信少年的作用。
5.成年期
该期多采用针对性教育。这是因为成年人学习有许多特点,即:①成年人具有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②成年人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③成年人学习带有明确的目的性。④成年人学习强调实用等。本阶段的主要方法是针对各种人群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健康状况差异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教育方法。
(1)强化健康信息传播:采用系列讲座、宣传画、小册子等资料和形式,既便于传播,又容易形成记忆。如高血压患者,通过学习应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学会自己测量血压,了解血压的变化规律,学会家庭用药,了解血压骤变的危险,学会自救和求救方法等。
(2)促进双向交流,即针对不同疾患人群,采用多种形式的双向活动。如护士与患者,医生与患者,患者之间等对健康内容作双向交流,通过一些讲解及现身说法获得健康知识。
(3)有针对性的行为指导:即对处于不同健康状况的人进行行为指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行为。
6.老年期
该期多采用心理调适与行为指导密切结合的方法。老年人在行为指导的过程中要以心理上的疏导与调适作为主线,向他们提供一些健康行为知识;同时让他们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因为老年人往往容易产生对衰老的焦虑和恐慌感,角色变更困难,所以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充分进行心理调节。例如,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气急时体位变更的行为指导,要注意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和对锻炼的适应程度。
(二)有效激发患者的学习兴趣
患者健康教育是一种旨在改变患者不健康的观念和行为,并引导患者建立健康的观念和行为的活动。为了使这一活动更为有效,作为护士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激发患者的学习兴趣,使教育活动为患者所乐于接受。
1.唤起患者的兴趣
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需要知道患者对学习的兴趣如何,选择的教育内容要尽可能符合患者的兴趣。例如,肺癌患者最感兴趣的健康教育内容可能是如何延长生命,手术患者最感兴趣的是手术结果及疼痛延续时间,护士进行教育时应从患者最感兴趣的内容入手。
2.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护士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应该使患者对疾病建立起一个正确的自我概念。例如,患乳腺癌的年轻患者,乳房全切后,通过健康教育的指导,使之接受疾病事实和正确对待外表形象的改变,积极保持在社会中的自我价值。正确的自我概念的建立,对患者健康的恢复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通过正面的强化支持患者
在健康教育活动中,护士要通过不断的正面强化来支持患者和家属积极接受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例如,肿瘤化疗患者严重脱发在心理上会产生自我形象改变的压力。护士应给予积极的疏导,使这种压力得到减轻,这种正面的疏导和教育将给患者以心理支持,获得战胜疾病和自我生存的力量。
4.护士和患者应成为学习的伙伴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成功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谐融洽的关系,会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并更容易达到成功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护士应尽可能积极努力,成为患者的学习伙伴,与患者共同实施和完成教育计划。
5.提供当前准确的信息
在当今医学迅猛发展的时代,患者和家属希望能得到最新、更准确的信息。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护士要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例如,很多患者对疼痛药物的使用存有成瘾性观念,致使患者无谓遭受痛苦,延缓疾病的康复。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在短期内使用鸦片类止痛药不存在成瘾性问题(成瘾率<1%),护士应给患者正确使用镇痛药物的信息,避免无谓的痛苦,提高康复和健康水平。
6.学习方式应个体化
每个人有自己偏爱的学习方式,护士应了解患者喜爱的学习方式,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患者的学习最好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患者往往渴望将所学的知识即刻应用于实践。因此,护士在施教时,应注意将知识灌输与行为指导结合起来以提高教育效果。
7.尽量减少患者的胆怯心理
护士在实施教育活动时,首先要避免教育内容给患者带来的胆怯。例如,一位患者以往对打针十分害怕,护士在指导该患者注射胰岛素时,应该先让他多看几次注射,使患者的胆怯心理降到最低程度,然后再让患者自己注射。克服胆怯心理是获得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
8.帮助患者达到学习目的
护士在实施教育活动时,要紧紧围绕预期目标进行,以帮助患者尽快达到学习目的,并使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例如,学习目标为三天内能识别低胆固醇饮食,通过教育,患者两天就基本能准确识别低胆固醇饮食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9.采用适合患者的教学方法
在实施健康教育活动时,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学习特点,采用适合于个体的教育方法。例如,学习胰岛素注射,护士采用演示法的教学效果会明显优于口头叙述法。
10.学习效果的反馈
学习反馈具有调节功能和动机促进功能。患者的学习是在一定动机推动下进行的,而学习中所获得的学习结果、应用知识的成效、患者的学习得到肯定等,会加强学习的动机。因此,护士在教育活动中应经常将教育效果反馈给患者,使患者感到通过教育所收到的成效,会进一步增强参与学习的信心。例如,一位高血压患者多年来喜吃咸的、高脂肪的食物,通过饮食教育,使患者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血压得到比较好的控制,使患者更有激情参与其他有关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三)影响学习的因素
影响患者学习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教育者、学习者和环境。
1.教育者
主要指护士缺乏教育知识、教学技能及与患者沟通的能力,要消除上述影响,必须强化培训,提高护士的教学能力。
(1)缺乏教育意识:我国由于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护士对健康教育角色的认识不够明确,没有把健康教育看作自己应尽的义务,在履行健康教育职责上缺乏主动意识。
(2)缺乏教育知识和技能:健康教育是帮助患者建立健康行为的治疗手段,要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护士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否则达不到健康教育效果。
(3)缺乏沟通技巧:患者教育主要靠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形式进行,护士如果缺乏沟通技巧,不能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指导,同时护士产生焦虑和害怕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活动,也会影响患者的学习兴趣。
(4)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健康教育的基础,如果护患关系紧张或相互排斥,护士就得不到患者的信任,患者就会对护士所教的内容缺乏兴趣,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
2.学习者
主要指患者的健康状态、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的心理准备和学习方式,护士在施教时,应注意避免上述因素对患者学习产生的影响。
(1)患者的健康状态: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疼痛等疾病严重状态将阻碍患者的学习,因此,护士应对患者的健康状态做出正确的评估,并根据需要制订和实施教育计划。
(2)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患者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
学习动机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和兴趣等形式,对患者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激发患者的学习动机。根据患者的需要及学习愿望,选择与患者需要直接相关的学习资料和教学内容。利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成果反馈的激励手段,科学地组织患者学习,提高患者的学习兴趣。
(3)学习的心理准备:影响患者学习的因素比较复杂,但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焦虑是患者有无学习准备的行为表现,教育前焦虑状态对学习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中度焦虑比高水平或低水平焦虑容易学习得好。当患者做好学习心理准备时,学习会更有效。
3.环境
主要指学习时间、学习环境,护士应合理安排患者的学习时间,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学习时间:学习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学习能力。护士在施教前,应对完成计划所需要的时间有一个大概的估计,使患者以适合于他本人的进度来学习。
(2)学习环境:环境是提高患者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为患者提供光线良好、安静整洁的场所,给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第七节患者健康教育的评价
一、评价概述
评价(evaluation)是患者健康教育程序的最后阶段,是将教育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对教育活动做出客观判断的过程。评价的目的是测定患者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以便修订原有的计划,改进教育工作。评价贯穿于健康教育活动的始终,是健康教育程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一)评价目的
1.确定健康教育计划的先进性与合理性
对于任何一项健康教育计划,都要考虑它是否符合患者的需要,在某一时间实施是否合理,教育的内容是否具有先进性。
2.确定预期目标的达成度
通过评价,才能确定健康教育计划的预期目标达到的程度,判断出预期目标是部分实现、完全实现还是没有实现。
3.确保教育质量
评价贯穿于健康教育过程的始终,通过不断监测教育活动的过程,以建立和维护教育质量的保证体系。
4.提出进一步的计划设想
健康教育计划并非一次就能完全达到预期目标,而是需要在不断的评价过程中,对教育计划进行重审,修订完善后才能最终达到预期目标。因此,评价可以帮助调整和修订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