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安防教育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安防人员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安防管理系统工作质量。素质是人们心理发展的心理条件,它的形成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条件,二者互为因果。本章所述的素质主要是指安防人员的内在素质,即安防人员在物业安防管理与服务中所应具有的气质、性格、兴趣、风度、学识和技能等方面的综合品质和能力,是安防人员个性特征的总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概括。而教育内容与各种教育形式和方法的有机结合,则是提高安防人员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一节 思想教育
一、职业道德
物业安防职业道德指的是物业安防人员在物业安防各项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根据物业安防的特性,对安防人员的职业道德有着特定的标准与要求,它主要包括:思想品质、服务理念、行为准则三个方面的内容。
1.思想品质
物业安防工作要求所有安防人员,首先要树立牢固的爱国主义思想,热爱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衷心祝愿国家繁荣昌盛,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为国效力、为国分忧,为国家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其次,要热爱社会主义,坚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信党的执政能力,反腐败能力和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发展能力。真心拥护改革开放,积极参与改革开放,以满腔热情、积极求进的姿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最后,要热爱本职工作,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物业管理行业相适应的安防服务意识和安防服务理念。严格遵守、自觉执行行业的各项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顾大局、识大体,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奉献;身体力行地自觉维护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不斤斤计较、刻意追求个人的名利与得失,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国家公民和物业安防工作者。
2.服务理念
①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信念。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传统,是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创建辉煌丰功伟绩的根本保证。同样,为人民服务也是物业安防职业道德的核心,所有物业安防的各类服务内容、服务规范、服务标准、服务要求,都是这一核心的具体细化和展开;
故有无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信念,将决定着上述服务要求的实现与运作的质量。作为物业安防人员,应以职业道德中这一核心内容为指导,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正确对待和摆正义与利、公与私、荣与辱、苦与乐之间的关系和位置,增强工作的进取心和责任心,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尽职尽责、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②明确安防服务的角色定位。在物业安防工作中,角色定位指的是物业安防人员无论称谓如何、在何岗位,从宏观的角度看,都是提供安防各项服务的实施者和操作者。明确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在物业安防实践中,有些安防人员角色定位意识十分的模糊,常常仅突出安防职责中的管理职能,而忽略了职责中服务职能的存在,在工作中表现为趾高气扬、态度生硬、说话霸气、处事蛮横等,并经常由此引发诸多的纠纷和矛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撇开诸多客观原因不谈,很大程度是由物业安防人员自身在角色定位上的模糊和不准确,摆不正管理与服务两者间的关系所致。故作为物业安防的主管部门,在对安防人员进行教育管理时,要注重对这一薄弱环节的修复,不仅要求安防人员明确和熟悉安防各项管理规范与准则,同时也要明确和熟悉安防服务规范和准则,只有把这两种规范与准则,在全体安防人员身上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安防管理与安防服务的整体质量。
③注重安防服务的公平性。在物业安防中,不论服务对象的社会地位、社会层级、经济贫富如何,作为安防人员都应一视同仁,无条件地同等接受和同等对待,绝不能厚此薄彼,形成世俗的等级差异视角。如某些物业小区的安防人员,对乘坐小轿车进出的物业所有权人行举手礼,而对骑摩托车、自行车或步行进出的物业所有权人,却没有此礼仪行为,这就值得商榷了,仅仅因为乘坐车辆的质量与档次不一样,其享受的礼仪规格和待遇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吗?
这能体现安防服务行为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吗?这能真正体现和反映物业安防服务的真实内涵吗?
④注重安防服务的细节性。物业安防工作各个构成要素,哪怕是一微小的细节,都要有机地协调和整合起来,以形成一种“聚合”效应,确保安防系统整体功能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和展示。在物业安防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物业企业安防服务工作,粗粗一看,颇有成效,深入观察,则可发现有着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某市一物业企业安防工作,表面上,各项管理与服务做得较为规范和到位,但因部分安防人员的个性张扬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约束,致使经常出现打人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使该物业企业的口碑十分的不佳。(此种事例在物业安防管理与服务过程中并不鲜见。)
3.行为准则
①敬岗爱业,忠于职守;
②诚实守信,团结协作;
③遵纪守法,廉洁自律;
④服务至诚,尽责奉献;
⑤礼貌尊重,自谦热情;
⑥自我调控,严于律己;
⑦不畏艰险,英勇果敢。
二、思想教育应注意事项
1.地位与层级
物业安防人员思想教育的内容就其性质而言,属于行业道德规范的序列,从属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的范畴,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在物业管理行业的具体细化,两者间的关系是全面与局部、系统与分支的关系,故教育原则和内容不能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有所违背、抵触和冲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物业安防人员思想教育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同一性。
2.差异与应用
物业安防人员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与其他行业的行为准则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但物业管理的特性又决定了物业行业的行为准则在具体细节上的独特之处。如在物业安防行为准则中,突出强调的是“尽责奉献”,而不是“无私奉献”。这是因为:无私奉献是各种行业行为准则追求的最高境界,它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渐进的,甚至是漫长的过程。而尽责奉献,则是这一过程初始时的阶段目标,两者间并无根本的矛盾和冲突,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提出尽责奉献,能较好地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业行业行为准则的现实状况,并使其更加理性化、人性化。此外,物业安防行为准则是物业管理规范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物业全体安防人员的思想、行为的要求和规范,所以,不能把其视为空洞乏味的理论说教,更不能将其视为一纸空文而束之高阁,如果那样,将会造成物业管理规范的整体效能,无法得到有效的、充分的发挥。
3.自觉与强制
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不同,它是靠人们在自觉、自律的基础上辅以社会舆论,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约束来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物业安防职业道德规范和安防行为准则的遵守和执行,从宏观的角度看,也要通过这一途径和渠道,才能得以实现,别无他途。但物业安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中的某些具体规定,还是需要引入强制机制,方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这也是物业安防工作特性所决定的。如行为准则中“自我调控、严于律己”的规定的落实,仅靠安防人员的自觉和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在物业安防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安防人员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或氛围下(如纠正违章时),由于不能有效掌握自己的个性或情绪,而引发重大冲突的现象,这足以说明和论证了,将强制机制引入物业安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贯彻执行中的必要性。
第二节 技能教育
技能教育指的是对安防人员工作能力的教育和培养。能力,即才干,是人能胜任某项工作或任务的主观条件,是人的知识和经验沉淀和积累的结晶。
它不是先天所具有的,而是产生于后天的知识构成、文化底蕴、实践阅历的积累之中。它是构成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元素之一。它的多少与优劣,将决定或影响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与社会地位的层级。物业安防管理与服务行为从某种角度看,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过程,其目的就是通过安防行为的实施,展示和发挥安防行为实施主体内在的素质底蕴,以得到对方的认可和接受,消除双方在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阻隔和障碍,而安防人员的能力与才干,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强有力的支撑,特别是安防人员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自控能力、应变能力、业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物业安防人员管理与服务行为实施中,将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一、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是衡量一个现代人适应开放社会与否的标准之一。缺乏交际能力的人,往往容易人为地在自己与社会之间、与他人之间、与周围环境之间,产生和形成一道心理封闭屏障。在物业安防管理与服务中,对安防人员的交际能力应有着较高标准和要求,因为它决定着安防管理与服务效果和质量的好坏。而安防人员的交际能力质量与效应如何,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气质
气质是一个心理学的名词,它是指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态特征。它不仅表现在人的情感活动的强弱、快慢、隐现和意志行动的力量、速度上,而且还表现在思维的灵活和迟滞上,具有经常性和稳定性特点,故人们把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与后三种气质类型相比,多血质气质类型的人性格开朗、活跃好动、情感丰富、反应敏捷,善于交际,容易适应环境和他人,善于创造交际氛围,故这种气质类型的人在交际活动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当然,我们不能机械、僵化地认知这一气质分类,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很多人是混合型气质,同时,它也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或成就的大小,它只是一个人是否具有交际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强弱的参考、评估指数,但它确实影响和制约人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建立,具有可塑性特点。
2.坦诚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存在着自我认定的开放区域或封闭区域。开放区域是指他愿意向周围的人公开的方面;封闭区域则是指个人不愿吐露,在与人接触中有意回避的方面。这两个区域,会因时间、地点及交往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就物业安防人员而言,在物业安防管理与服务过程中,安防人员应尽可能扩大自己内心的开放区域,缩小封闭区域,主动表现和展示自己的诚意,在以诚相待的基础上,得到服务对象的信任和接受,以建立双方可持续的交际的“桥梁”和渠道。当然,这种坦诚必须围绕交际的主题和深度,准确把握尺度,切忌过于开放,跨越人与人交往的界限,让人感到轻浮或不可信,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3.品格
品格指的是人的品性、品行,体现了一个人为人处事的风格和准则。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过程中,一个具有不良品格特性的人,一旦被人认识和了解,极容易使交往对象在心理上形成防范阻隔,从而拉远了双方的交际距离,失去双方可持续深入交往的信任基础。特别是在物业安防管理与服务过程中,由于交往对象的相对稳定性,这一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为此,在物业安防行为发生和实施过程中,对安防人员的个人品格,应有着一个清晰与明确的界定标准和要求,而不应任其自流,从而降低安防行为的质量和效果。如在物业安防管理与服务过程中,安防人员的损人利己、唯利是图、急功近利、不善尊重、唯我独尊、方法简单、态度生硬、举止粗俗、言行失态等等,都是品格缺陷的具体表现,应在实践中予以纠正和克服。只有这样,才能从一个侧面,促成安防管理与服务效能的最优化。
二、表达能力
物业安防中的表达能力主要指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解释、规劝、说服、阐述等)和非语言表达能力(包括眼神、表情、手势、语气和音量等)。
在物业安防管理与服务中,安防行为主体表达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到安防管理与服务行为的质量与效果,其养成和积累,虽然主要源于生活与交际的实践,但通常应遵循和把握如下要点:
1.逻辑性
物业安防人员在物业管辖区域内与管理或服务对象接触时,首先应有明确的接触目的和清晰的表述思路,在双方接触前,就应确定表述主题,掌握和控制表述的节奏,把握表述的进度,注重彼此间的前后衔接和首尾照应;切忌杂乱无章、毫无头绪、颠三倒四、自相矛盾,造成逻辑混乱而引发逻辑错误,授人以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