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自盗性。在物业安防管理中经常出现的盗窃犯罪,有许多是单位内部人员作案,尤其是在写字楼安防管理上,这一特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如某物业企业管理的一写字楼发生的盗窃案件中,单位内部人员作案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不仅增大了物业安防管理上的难度,同时,也给物业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带来十分不良的负面影响。
⑦习惯性。盗窃犯罪是最容易使犯罪分子产生犯罪恶习的类型之一。因为,盗窃作案的成功,能极大地膨胀贪婪的欲望;而如果盗窃不成,或者因盗窃受到处罚,则可能在补偿心理支配下继续作案。此外,多次盗窃犯罪的结果,使其练就了一定技能,令其犯罪行为更具冒险性,犯罪更猖狂,甚至会使之形成盗窃的癖好、习惯,从而成为惯犯、职业犯。
3.盗窃犯罪的心理特点
①认知特点
盗窃犯罪一般为理性犯罪,犯罪心理的形成有其思想认知基础,犯罪行为多有预谋和准备,基本上不会有冲动性、情境性的盗窃犯罪。盗窃犯罪分子在由羡慕到追求的认知过程中,往往并不考虑自己的经济能力,或者虽看到了自己较为薄弱的经济能力与那种奢华消费的差异,但并不想通过合法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经济能力,相反,将自己经济能力较低的状况归罪于社会,进而以反社会的方式达到自己不劳而获的目的。同时,盗窃犯罪人的认知能力并不低于平常人,甚至某些犯罪人还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或掌握某种特殊的技能。
如有的盗窃犯、抢劫犯在作案前往往要多次踩点,选择合适的作案时间、路线和作案对象;有的人在作案前要进行化装,作案后会伪装现场;有的盗窃犯还具有非常专业的溜门撬锁的“技能”;一些诈骗犯则更是对各式各样的人的心理进行研究,而且善于伪装自己。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作案的智能化程度在提高,这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②情感特点
盗窃犯罪人的情感活动的特点,是重物轻人,表现在作案之前对他们所看上的金钱财物的倾心和极大向往以及作案成功后的满足、喜悦的快感,而对犯罪受害人则缺乏同情和怜悯之心。其意志特点,也有不同于其他犯罪人之处,主要表现为盗窃犯罪容易形成瘾癖。因为盗窃犯罪大多是从小偷小摸开始,容易成功,自己的虚荣心容易得到满足,而当他们尝到甜头后,是极少主动洗手不干的。所以,盗窃犯罪人直到受到处罚大多有多次犯罪经历,且受处罚后容易重犯。另外,盗窃犯罪的初犯,在作案前往往伴随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克服恐惧带来的紧张、焦虑的过程;而惯犯则具有较为坚定的犯罪意志。
③动机特点
盗窃犯罪的动机,一般是个体在追求享乐腐化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为满足其对金钱财物的贪婪欲望而形成的,这种贪婪本身就是不正当的或与社会要求相冲突的,因而不可能在自己的合法收入的基础上得到满足;也有一部分盗窃犯罪的动机是出于正当的需要,如为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进行犯罪,这种导致犯罪动机产生的需要本身虽然无可非议,但其行为方式却是错误的。
④个性特点
盗窃犯罪人大多具有不良的个性倾向。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严重,“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钱就有一切”是这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典型写照;而好逸恶劳、惟利是图、见利忘义、攀比挥霍、贪得无厌、不爱惜他人劳动成果,是这类人的典型性格特征。这种个性倾向与其犯罪心理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决定了盗窃犯罪人必然具有容易反复的特点。
第五节 学习安防实用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一、掌握安防实用心理知识,是强化安防队伍内部管理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明确指出:“物业管理机构要在推进社会、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是物业安防管理与服务在新的历史时期内总的工作方针和奋斗目标。要把这一方针与目标具体细化,并落实到实处,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必须重视挖掘人的潜在能力,重视寻找有效地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方法与途径,以加强安防队伍的建设,提高全体安防人员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团结一心、凝聚合力,共同肩负和承担新时期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而安防实用心理知识可以帮助物业管理企业在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安防人员的心理认知与心理需求以及他们的个性特征,对症下药地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促进安防教育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从一个侧面助推全体安防人员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行的全面完善和升华,确保各项岗位职责的认真贯彻,为安防管理与服务的整体目标的最终实现打下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掌握安防实用心理知识,是辅助做好物业安防防范卫护工作的需要
安防实用心理学知识,是安防人员素质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之一。
过去长期被忽略,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未得到有效的发挥,从物业安防管理实践看,出现的各类纠纷、各类冲突以及各类治安案件,都与当事人的心理认知、情绪状态、个性特征、素质结构等,有着一定的关联。
为此,安防人员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心理分析手段,研究当事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把握其心理活动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做好防范、化解或制止的工作,将有助于提高安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而增进安防人员的工作效能和工作质量。
三、掌握安防实用心理知识,是制止犯罪于萌芽状态时的需要
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指出,需要与动机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基础,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人的心理支配着人的行为,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犯罪行为是在已经形成的犯罪心理状态下发生的。一个人若没有犯罪的意向,就不可能发生犯罪的行为。尽管许多具有犯罪心理的人,都企图极力隐蔽、掩盖自己的犯罪心理活动,但是,这种犯罪心理活动总要在扭曲的人际关系、不良的品德修行、畸形的物质享受、低级的性欲追求、愤怒的情绪失控、异常的精神状态以及反常的语言行为等中露出端倪,掌握安防实用心理知识,可以帮助安防人员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所获取的端倪资料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加上平时对其日常生活规律,服饰,饮食习惯、兴趣,一般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以及主要的心理特征等等的了解和把握,从中发现可能犯罪的征兆,为进行准确的犯罪预防提供重要依据。
四、掌握安防实用心理知识,是健全和完善安防防范体系的需要
物业安防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安全防范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安防人员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各项建设相互弥补,相互支撑,才能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作用。从物业安防管理实践看,任何的犯罪都存在着犯罪机遇,包括犯罪的时机、犯罪的场所以及犯罪的对象。
正是由于物业安全防范体系存在着漏洞或缺项,才促成了犯罪行为人所需的犯罪机遇的形成,如果不给犯罪行为人以可乘之机,对犯罪行为构成要素予以事先的监控、排除或在客观上形成一定的约束力和威慑力(如对易被侵害的重点目标安装必要的防护设施等),那么,就极有可能将犯罪行为扼制在萌芽状态之中,有效地阻止或弱化犯罪行为人犯罪心理的滋生,避免犯罪行为的发生。同时,掌握安防实用心理知识,就是为了安防人员从犯罪行为人的心理分析入手,把握和预测其犯罪意图和犯罪指向,逆向反推,查找出安全防范体系存在的漏洞或缺项,及时修复和完善,事先做好防范工作,排除犯罪的场所,提醒犯罪的对象,使各项防护设施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不给犯罪行为人以任何的犯罪机遇,从而达到物业安全防范的最终目的。
思考题:
1.简述心理学的概念。
2.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4.什么是违规?什么是违规心理?
5.违规有哪几种类型?
6.违规的特点是什么?
7.违规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8.什么是冲突?什么是冲突心理?
9.研究物业心理冲突的目的是什么?
10.冲突可被分为哪几个类型?
11.冲突的特点是什么?
12.冲突心理特征有哪些?
13.犯罪心理的特征是什么?
14.简述犯罪心理结构及目的。
15.简述犯罪心理与自然环境的内在联系。
16.简述犯罪心理与情境的内在联系。
17.暴力犯罪的类型有哪些?
18.暴力犯罪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是什么?
19.盗窃犯罪有什么特点?
20.学习安防实用心理学的实践意义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