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团队核心
在安防管理服务中,组合安防团队,培养、凝聚安防团队精神,建立合作、协调的工作氛围,形成工作合力、齐心完成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进而产生和形成积极、互动的团队效应,靠安防人员自下而上的作为是无法达到的,必须依靠物业企业或安防管理部门负责人,以良好的个人素质为依托方能实现。
为此,要求物业企业和安防职能部门负责人,必须着重树立如下意识:
①培养意识。物业企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团队精神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同理,要在企业内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安防团队,团队精神也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为此,建立和培养安防队伍的团队精神,应是物业企业和安防职能部门负责人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予以足够重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抓出成效。
②表率意识。注重培养自身的凝聚力、亲和力,建立一种人性磁场,吸引部属团结在自己周围,使自己成为安防团队精神的核心和领袖,共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为此,要做好表率带头作用,让部属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领导,认真完成你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③公正意识。要注重对部属施以一视同仁的尊重,对部属的工作评价、奖优罚劣以及待遇回报等方面,要尽可能地实事求是、公正、准确、平等,切忌厚此薄彼或“贪天功为己有”,否则,会使你的部属感到寒心,而丧失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④体贴意识。要注重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体贴部属,施以温暖,予以关心,如有目的地培养年轻或是新来部属,让他们尽快适应企业安防工作氛围和工作特性,不仅要教其如何做事,还要教其如何做人;对有突出表现和良好工作业绩的,应予以及时的肯定和表彰;对发生失误,出现误会的,应予以及时、公平协调,化解于萌芽状态之中;遇精神沮丧,不知如何自我排解的,应予以鼓励和支持,帮助其找出路,走出困境,免其后顾之忧;遇身体不适或生病的,应予以适时的关心和慰问等等。若物业企业和安防职能部门负责人能做到上述诸点,就能有效体现自身的人格力量,于无声处,起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和激励效果。
4.团队意识
群体与团队意思相近,但属性不同,群体可能是一盘散沙,无明显的规范约束力,但团队却有着坚强的凝聚力,有着强大的规范约束力,这是两者间本质的区别。物业企业和安防职能部门负责人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采取各种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强化全体安防人员的团队意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凝聚意识。凝聚原是物理中使用的名词,是指一种物质内部分子结构的相互吸引力。引用到物业安防管理中,是指物业安防队伍内部各成员间的相互吸引力和作用力,其具有组织性、核心性、质量性和自觉性的特点,是物业安防团队精神形成,必须具有的思想素质之一,是安防团队建设的起步基础。
只有使全体安防人员具备了这种思想意识,才能产生自觉的、互动的依附心理和行为,使安防团队建设成为可能。为此,物业企业与安防职能部门负责人,必须根据上述诸点的要求和标准,结合具体实际,有意识地培养和塑造全体安防人员的凝聚意识。
②规范意识。主要是指与物业安防管理工作相关的思想认识,用科学、现实的方法和标准予以规范和统一。这是做好安防管理各项工作的思想前提。
只有统一规范全体安防人员的思想认识,才能使其形成统一的行为规范,再辅以安防岗位的各类制度规范,形成全方位的、系统的安防规范体系,并在具体工作中贯彻实施,就可有效促进物业安防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③互补意识。要充分了解和把握部属的素质优势和行为特长,并以此为支点,布置各项安防工作任务,以避免工作差错或工作反复;在群体工作时,也要依据于此,注重部属使用的合理搭配,未雨绸缪地做好素质互补、能力互补以及个性互补工作,以形成激励互动,提高安防工作效能。
④磨合意识。要注重积极参与团队氛围内部属的个性磨合,并予以必要的指导,使磨合的质量符合企业整体利益和形象塑造,注重防止有损企业利益与形象的拉帮结派等现象的出现,避免产生无端的管理内耗。
二、亲和效应
物业安防管理的亲和效应,是指安防人员在与辖区群众接触中,双方建立起一定的感情基础,并由此在理念或心理上形成认可定势,继而引发可持续的行为导向惯性。它是物业安防管理的基本支撑点。对其产生与形成,应把握以下要点:
1.诚挚性
诚挚是物业安防人员与辖区群众产生亲和力的重要元素之一。作为安防人员,在对辖区群众实施管理或提供服务时,一定要出自真心、以诚相待、以诚取信,切勿虚情假意,或利用对方对自己的信任,去欺骗愚弄对方。同时,诚挚还要做到一如既往、持之以恒、不图回报,更不能因辖区群众的某些失误而改变诚挚的初衷,让辖区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自己的诚挚付出,并给予对等的诚挚回报。
2.认同性
物业安防的诚挚之举,主要体现在物业安防管理服务的过程之中,但诚挚之举不是物业安防人员自以为是、自圆其说的单方面的认定,而必须是辖区群众的自觉认同。在物业安防实践中,辖区群众对安防人员的诚挚之举不予认同的事例,时有发生。究其根源,除了彼此间存在着利益得失外,还有两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一是安防人员所做的任何诚挚之举,需要一定的时间跨度予以印证和检验;二是单项诚挚之举,在双方间只能产生稳定性不强的亲和力,只有N个诚挚之举的叠加,才能夯实亲和力建立的基础,从而真正产生出亲和效应。这就要求安防人员持之以恒付出真诚,并实行润雨般渗透,方能促成单项亲和效应的转换和延伸。做不到这一点,安防人员的诚挚之举不被认同,就不足怪了。
3.导向性
一旦安防人员的诚挚之举得到了辖区群众的认同,那么,双方亲和、友好、互动的格局就已初步形成,并具备了可持续深化的内在动因,有助于物业安防管理各项工作的有序展开。在这种态势下,作为物业安防人员,能积极主动地提高安防管理与服务质量,真心实意地为辖区群众排忧解难,公正、公平地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心平气和地处理双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而作为辖区群众,则能在亲和的基础上,接受安防人员为其所做的一切,并设身处地地体谅对方工作的艰辛与为难之处,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和维权观,宽容对方的某些失误和不足,甚至在自身利益受到了一定损害的情况下,也能用文明、友善的方式予以谅解。为此,作为物业安防人员一定不能忽略亲和效应的功能和作用。
三、涟漪效应
物业安防管理中的涟漪效应,指的是安防管理行为的作用和影响,将有规律地向四周扩散,犹如石头投进湖水中引起水波辐散一般。研究和促成安防管理行为涟漪效应的产生,应把握以下要点:
1.安防管理行为波散强弱是由其行为的构成要素所决定的
犹如投入湖水中的石子,大小、质量不同,引起的水波辐射强弱也不尽相同。一般安防管理行为能否出现涟漪效应,取决于安防管理行为的起因、过程、结果三个构成要素的连贯性、一致性,任何一个构成要素出现失误和偏差,都会破坏连贯性与一致性,导致目的的难以实现,并延伸影响到涟漪效应减弱和淡化。
2.安防管理行为的结果决定着涟漪波散的方向
物业安防管理行为会产生积极与消极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这种不同将决定着涟漪效应的方向。如某物业企业安防人员见老人携重物归来,主动为他开启楼道防盗门,帮助提重物,并送至家中。又如,主动送小学生过马路上学等,这些细小之举,不仅能得到当事人的赞誉,同时,也能给周边的人群(如旁观者)留下尊老爱幼的印象,这就产生了涟漪的积极波散效果,反之,若当事人提出了这方面的服务要求,而安防人员却以种种理由推辞,那么,这种推脱不仅让当事人感到不快,同时也给周边人群留下服务不佳的印象,这就出现了消极的波散效果。为此,在物业安防管理中,往往一念之差,将导致安防管理行为的偏差,而改变涟漪效应波散的方向,从而影响预期的安防管理目标的实现。
3.涟漪效应的促成与控制
①涟漪效应的促成
首先,物业安防从业人员要清楚地认识到涟漪效应在物业安防管理中的影响和作用,在岗执勤时,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所发生的管理与服务行为,在点滴细微中,完成管理与服务效果的积累和叠加,用聚沙成塔、聚溪成流的韧劲,为正向涟漪效应的产生,提供可持续的支撑和基石。其次,对重大的、有影响的管理与服务行为,要通盘谋略,精心策划,为管理与服务行为的发生与启动,推波造势,人为增大管理与服务行为涟漪波散的强度,产生最大化的管理服务效果。最后,加强管理与服务行为的操作防范,超前预测管理与服务行为的各种不确定变数,并寻求有效的对应方法和措施,把各种不良变数化解消除于萌芽之中、发生以前,以减少管理与服务行为的失误和偏差,降低管理与服务行为的投入成本。
②涟漪效应的控制
涟漪效应的控制,主要是对可能产生积极涟漪效应的各要素,予以人为的放大和助推,对可能产生消极涟漪效应的各要素,予以人为的扼制和化解。对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强化工作。对能产生积极涟漪效应的要素,要予以人为的放大和助推,使要素的功能与作用得到有效的、充分的发挥。如可借助各类媒介的宣传和传播,提升要素的价值,进而提升管理与服务行为的含金量;又如,从要素构成框架入手,注入适度的“润滑剂”,以增加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进而提升要素的整体功能,产生“1+1>2”的效果。
淡化工作。对能产生消极涟漪效应的各要素,在无法消除的情况下,要予以淡化或扼制,对其作用和功能予以主动的限制。如处置辖区内违纪违规行为时,对具体执行该项任务的安防人员,若其个性较强、脾气暴躁,那么,他就不适应承担该项任务,应予以调整,实在不能调整,也应采取其他变通办法,如加配人手等,以避免因其脾气暴躁,而导致处置违纪、违规未果,反而引发新的纠纷或冲突。
转化工作。当物业安防管理或某个安防人员行为一旦出现失误或偏差时,应审时度势,主动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尽可能做到化不利为有利,变坏事为好事,以淡化负面影响,甚至可以将负面影响的方向实施人为的逆转。如一名窃贼以收购废品为名,进入某物业企业管辖的住宅小区,欲进行偷窃活动,被值班安防人员及时发现,予以抓获,并欲将其送往派出所。此时,四名在外接应的窃贼同伙,冲进小区,与闻讯而来的安防人员发生冲突,双方大打出手,后被接警赶到的“110”巡警制止。事后,许多不明事由的小区群众,被个别别有用心的人挑拨,纷纷指责和攻击安防人员执法犯法,带头破坏小区公共秩序,一时间形成了不利于安防人员的公众舆论。该物业企业经过认真调查,认为安防人员打人确属不对,但事出有因,为挽回不良影响和声誉,经过一番磋商,采取了下列举措:首先,大张旗鼓地以文书形式将此事公示于众,在勇于承认错误的前提下,澄清了事实真相,并通过上门走访,取得了不少群众的谅解,消除了误会和因误解产生的负面影响;其次,开展一次安防教育,进一步明确了安防执勤的纪律和规定,对当事人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批评教育;最后,结合此事查找安防管理漏洞,完善和充实了岗位规章制度,从制度的角度,避免今后再发生此类事件。据事后调查了解,此事如此处置,得到了绝大多数小区群众的认可,使原来对物业企业的不满舆论发生了逆转。
四、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美国的一位气象学家洛伦兹在1963年提出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了几下翅膀,可能两周后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这是因为:蝴蝶翅膀的扇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周围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这种效应有点类似“千里长堤,溃于蚁穴”的中国古语。
蝴蝶效应也客观存在或发生于物业安防管理服务的实践之中。如某物业企业管辖的一住宅小区内发生了一起自行车被盗案件,经调查了解,确系小区安防管理出现疏漏而引起的,为此,该物业企业给丢车当事人予以全额的赔偿。但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该小区连续丢失了五辆自行车,丢车当事人都提出了索赔要求,使该物业企业难以承受和招架,但因有赔偿先例,且为了顾及企业的声誉和影响,该物业企业还是咬着牙给予了全额的赔偿,满足了全部丢车当事人的索赔要求,但让该物业企业始料不及的是,丢失的五辆自行车,经事后认真调查,其中有三辆,根本不是在小区内丢失的,而是丢车住户家中小孩子在外丢失的。丢车住户为一己私利,不顾社会公德和个人脸面,一口咬定是在小区内丢失,使该物业企业承担了不应承担的过失责任和经济损失。这是蝴蝶效应作用在物业安防管理服务中较为典型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