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马云:我的关键时刻
7747700000019

第19章 企业扩张的关键时刻,马云大举建设生态系统(3)

中国智能骨干网将在不断完善物流信息系统的同时,依托国家现有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交通设施的布局和规划,建设遍布全国的现代化物流仓储网络,提升社会物流效率和基础设施利用率,并向所有的制造商、网商、快递物流公司、第三方服务公司开放,与产业链中的各个参与环节共同发展。

在天津、广州、杭州、武汉、郑州等重要节点城市,中国智能骨干网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加速地区传统产业和电子商务的不断融合,促进第三产业服务商,配送、包装、软件等服务企业以及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通过提升就业率、提高新产值收入贡献,实现区域电子商务的繁荣,真正打造出若干具有示范效应的产业生态圈。

菜鸟网络表示,公司在初步发展期间将不计短期回报,持续投入,完成中国智能骨干网的搭建,支持1000万家新型企业发展,创造1000万个就业岗位,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和未来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菜鸟网络的“统一战线”思路很快见到了成效。

2014年2月14日,50万朵从荷兰进口的郁金香在同一天抵达全国26个城市3万多对情人手中。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一条完整的跨国鲜花冷链包括采摘、温控、干线运输、报关、保鲜存储、分包、落地配送等环节,而每一个环节都有非常严格的特殊要求,目前国内还无法找到一家公司来实现一体化服务。为了将这些鲜花送达26个城市,菜鸟网络联合了17家物流公司,通过“干线(冷链或航空)+落地配”两段式服务模式,合力完成此次B2C鲜花配送的个性化物流解决方案。

鲜花销售并不是菜鸟网络的最终目标,国内生鲜配送缺乏一个标准化的流程和服务,菜鸟网络借此探索和完善生鲜配送服务标准化,将国内冷链物流供应商的服务进行整合。

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信息流、资金流两大环节由于之前没人做过,阿里巴巴基本是靠一己之力打通的,而复杂的物流已经有一批企业在做,马云就以“统一战线”的方式来打通这个环节,效果明显。

阿里巴巴联合各方力量建立整个商业生态体系有什么好处?马云表示:“说到我们这个生态系统的爆发点,我觉得不如这样理解:重要的不是我们能从这个生态系统里赚多少钱,而是在这个生态系统里面的企业能挣多少钱,因为它们挣得越多,我们才越有机会挣钱。”

像打造生态系统那样组建和发展团队

如果以生态系统的眼光看待一个团队,那么,团队里是可以有不少普通人的,外行是可以领导内行的,无益的“物种”(项目)是要被淘汰的,管理者培养接班人是必需的。

马云的理念是,团队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就要求物种多元化,大家都一样是不行的。中国人认为最好的团队是“刘、关、张”的团队,还有赵子龙、诸葛亮,马云认为这样的精英团队真是“千年等一回”,可遇不可求。

马云的理念是,世界上最好的团队是唐僧团队。唐僧是领导,也是最无为的一个,唐僧迂腐得只知道“获取真经”才是最后的目的,孙悟空脾气暴躁却有通天的本领,猪八戒好吃懒做但情趣多多,沙和尚中庸但是任劳任怨挑着担子,这样的团队无疑比“一个唐僧三个孙悟空”的团队更能够精诚合作、同舟共济。这就是团队的精神,有了猪八戒才有了乐趣,有了沙和尚才有人担担子,少了谁也不可以。他们互补、相互支撑,有时也会吵架,但价值观不变——我们要把公司做大、做好。

马云进一步提出,阿里巴巴不希望用精英团队。如果全是精英在一起肯定做不好事情,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人在一起做一些不平凡的事,这就是团队精神。

在《赢在中国》节目中,马云指出了精英团队对于创业公司的危害:“创业时期千万不要找明星团队,千万不要找已经成功过的人跟你一起创业,在创业时期要寻找这样的梦之队:没有成功、渴望成功,平凡、团结,有共同理想的人。等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再请进一些优秀的人才,对投资、对整个未来市场开拓才有好的效果。尤其那些35~40岁,已经成功过的人,他已经有钱了,他成功过,与他们一起创业非常艰难。”

希望团队里都是精英,这是用人方面的完美主义倾向,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也极其反对这种做法。德鲁克以林肯总统的用人成败史为案例阐明了其中的道理。

当有人告诉林肯总统,他新任命的总司令格兰特将军有贪杯的毛病时,林肯回答道:“要是我能知道格兰特将军喝的是什么品牌的酒的话,我就会向其他将军也各送上一桶。”林肯不可能不知道喝酒的危害。但他知道,在所有的联邦政府将军中,只有格兰特被证明是有能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事实证明,任命格兰特将军为联邦军总司令是联邦政府赢得南北战争的关键。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任命,林肯的用人政策是求其能发挥专长,而不是考虑他必须是个“完人”。

林肯也是经过一番周折之后才学会这种用人之道的。在任命格兰特之前,他已连续任命过三四位将军,他们最突出的共同点就是没有什么重大的缺点。结果,从1861年到1864年整整三年的时间里,北方虽然拥有人力和物力方面的巨大优势,在战场上却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相比之下,统率南方联军的李将军却会用人之长。李手下的每位将军都有明显的大大小小的缺点,但同时他们各自在某个方面都有所专长,而李只是充分地、有效地使用了他们的这些优势。结果,林肯所任命的那些“完美无缺”的将军一次又一次地败在了李将军手下那些只有“一技之长”的人手里。

为什么想找到只有长处没有缺点、具有种种才能的人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德鲁克做出了解释:“人的能力越强,缺点就越多,这就好比是山峰越高,峡谷就越深。人不可能在各方面都很突出。与整个人类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相比较,即使是最伟大的天才也不能说已经取得了成功。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全能’的人,要‘能’也只是表现在某个方面。”

马云本人也不是全才,他也是个靠一技之长创业成功的人。

张朝阳、丁磊、马化腾这些人,都是互联网技术人员出身,创业很成功。当初做互联网的,活下来的只有一小撮,马云是活下来的十个里唯一不懂互联网的。马云认为:“外行是可以领导内行的,关键是要尊重内行,这个是我总结出来的很重要的一点。”“你可以把最优秀的人先请来。比方说你不懂技术,你可以把最优秀的技术人员请来;你不懂财务,可以把最好的财务官请来;你不懂管理,可以把最好的管理者请来。因为我不懂,我永远跟他吵不起架来,他搞技术,当然我尊重他……只要你有一种胸怀、眼光,你就可以做到这样,所以我说我们永远吵不了架,技术人员不会跟我吵架。”

马云不懂技术,凭什么当老大呢?他在团队里自有其用处:“我不是学技术的,我对IT真的不懂,我也不懂产品,但是后来我发现自己有一个地方是可以做的,就是在管理、在领导力、在怎么样把梦想变成现实上,我估计我比绝大部分IT人花的时间更多。”

德鲁克认为,在一切“完美的人”“成熟的人”说法的背后,都隐藏着对人的最特殊的天性的一种蔑视,人本能地会将其一切资源都用于某项活动或某个领域,以期取得某个方面的成功。而关于“完人”的说法,实际上也就是蔑视了卓越和优秀。因为,卓越和优秀只能表现在某一个方面,或者充其量也只能表现在个别的几个方面。

除了实现物种(人才)多元化,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能否完成新旧更替是关系生死存亡的大事。

马云认为:“阿里巴巴面对的最大挑战不是国内国际某些行业的业务竞争者,而是与全球范围内那些优秀的70后、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之间的竞争……我们更强烈地感受到,集团在几年内必须靠那些综合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都很强的70后、80后的年轻领导带领我们去面对未来的挑战。年轻领导干部的成长决定了我们公司的未来。”

马云要重用年轻人是由互联网行业的本质决定的,他认为:“我觉得我现在处于自己的黄金期了,那这个人基本上就出问题了。人都是在自己有点担心又不怕,稀里糊涂的时候成功的。愣头青特别容易成功,一下撞出去,想也没想清楚,打了出去。想得很清楚的人基本上不太会成功的。我觉得我这个年龄,人家觉得你是黄金时期,我知道必须让愣头青去打,必须让年轻人去冲。”马云主要对利益导向、价值观把关,具体业务他让70后、80后拍板。

那么,怎样培养年轻领导干部?阿里巴巴除了前面提到的干部轮岗制度,还有各级管理者都必须培养接班人的硬性规定。

马云认为优秀的管理者也是一个教育家:“什么是老板?老板的‘老’就是老师,‘板’就是规矩。没有这两样东西是走不远的。”“风清扬也是一个好老师,教育培养了令狐冲,而我自己也是老师出身,我最希望的是我的同事、我的学生能够超越我。”“我想过什么叫爱兵如子,就是严格地训练他们,他们(就)不会死在战场上。”

根据马云的理念,阿里巴巴集团每一级的主管都必须在例行工作里完成一项“选择好接班人”的工作,并培养他,从管理、文化、业务等各个方面手把手地带。没有培养出自己接班人的人是没有办法晋升的。阿里巴巴每年都会有一次人才盘点。

马云48岁就可以宣布不再担任阿里巴巴CEO一职,就是因为接班人制度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他对未来的管理团队充满信心:“阿里的业绩让我骄傲,但更让我惊喜的是阿里人的成长。阿里独特的文化造就了大批拥有独特魅力的阿里人。作为创始人CEO,卸任CEO是个不容易做的决定,因为这容易造成误解。特别是我这个年龄,还是常规意义上年富力强的时候。我绝无偷懒之想法,尽管当阿里巴巴CEO绝非易事。我是看到阿里年轻人的梦想比我更美、更灿烂,他们更有能力去创造明天。”

马云退出管理执行角色也是因为互联网需要年轻有活力的生态系统:“互联网是年轻人的天下,阿里绝大多数生于60年代的领导者将会退出管理执行角色,我们将把领导责任交给70年代、80年代出生的同事。因为,我们相信他们比我们更懂得未来,更有能力创造明天。能给他们提供更多、更大的舞台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荣幸,也是我们这些人可以给公司未来做出的最大的贡献。”

团队要年轻化,还要精简化。

马云在2012年做了大胆尝试,将预算中要增加的六七千人减少到200人。他的理由是这个生态系统的资源处于大量浪费的状态,必须做清理工作。“我们现在有多少无用的工程?一些新idea(想法),当年都exciting(兴奋),干干觉得没意思了。好,搁在那儿,把人也搁在那个地方,资源也搁在那……这些资源消耗了整个公司的大量体能。”马云要求这些项目要么在集团内部消化,卖给或送给需要的部门,如果没人要就把项目停掉。结果在只增加了200个人的情况下,公司的业绩照样翻了一番,淘宝的销售额照样超过了一万亿,所有指标都完成得很好。

淘汰有害的物种,生态系统才能更有活力,这是马云这次实验得出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