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又像往常一样,打起别人东西的主意。他想趁着没有人的时候去把这个风铃给偷来,但是他也知道只要轻轻一碰风铃,风铃就会响起来。到时候所有的人都会发现他在偷东西。他想:“只要是听不到声音,那就没人知道自己偷东西了。可是怎么样才能听不到声音呢?”他的眼珠骨碌一转,想到了聋子都是听不到的。所以他想:“干吗不找个聋子来帮自己偷呢?”可是,这个主意很快又被另外一个想法给否定了。因为如果找聋子帮自己偷,那聋子就知道自己偷东西的事情了,如果聋子把这件事情说出去可怎么办啊?找个不会说话的哑巴来帮着偷吧?他又能听到声音啊!想到这,他不停地摇头,嘴里念道:“不行,不行。这个办法不行!”
以后,他每天路过邻居家门口的时候,都忍不住去看那个风铃,心想:“如果挂在我家是多好看啊!”
一天晚上,他再也坐不住了,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偷来。他踏着月光蹑手蹑脚来到邻居家门口,伸手去够风铃。但是风铃挂得太高了,他根本就够不到,于是,他只能闷闷地走回家了。
又过了两天,他决定还是得把风铃偷来家,可是自己够不到,风铃又有声音,怎么办呢?他想啊想,突然笑了起来,因为他终于想到一个绝妙的好办法。
等到又到晚上的时候,他悄悄地出门了。出门的时候他把家里的板凳和棉花也带了出来。他猫着腰,轻轻地走到邻居家门口,一路上他一会儿看看后面一会儿看看前面,生怕被人发现。
到了邻居的家门口后,他先从口袋中掏出棉花,把自己的两个耳朵堵住,然后踏着板凳去够那个风铃。结果,他的手刚碰到风铃,风铃就“叮叮当当”地响起来,在晚上周围都很安静的情况下,显得更响亮了。
邻居家的人听到响声后,跑了出来,当场把他抓住了。
邻居一看是他,就问:“你这是在干什么?为什么要来偷我家的风铃?”
他只见邻居张嘴却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从邻居的表情里也猜的差不多,他把耳朵中的棉花掏出来,说:“你们怎么会听到铃声啊?我都把我的耳朵堵上了!”
邻居一听,都“哈哈哈”地大笑起来。他们说:“你把自己的耳朵堵上了,没有把我们的耳朵堵上,我们还是能听见声音啊!你这不是自己骗自己吗?”
听见邻居这么说,他低下了头,脸像猴子的屁股一样红。
这个故事听着很荒诞,但实际上常常在我们的身上就能看到这个毛病。比如做了错事,不敢主动认错,以为别人发现不了,这是愚蠢的。很多事情不会因为我们不希望它存在就不存在,聪明的人不会自己骗自己,不敢面对现实的人,最终会自食恶果。
邯郸学步
——生搬硬套的模仿别人,最终会迷失自我
两千多年前,燕国有个地方叫寿陵,寿陵有一户人家,家里很富裕,达到了今天的小康水平。
这户人家有一个儿子,相貌英俊,全家人都很喜欢这个孩子,把它当作家中的小皇帝。可是这个男孩却有个毛病,就是不自信。他总认为别人的东西都是好的,而自己的东西都是差的,不管家人怎么劝他都没有用。
他看见隔壁的帅小子穿蓝色麻布衣服,就认为蓝色麻布衣服是世界上最好的衣服;看见邻居家嘛嘛香的吃咸菜,就觉得咸菜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不管是走着还是坐着,他总是感觉浑身不自在,觉得自己的样子太难看了。他总是担心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
家人们劝他说:“其实没有人在背后嘲笑你,你自己要自信。别管别人说什么。”可是这个男孩不仅听不进去,还噘着嘴不开心地说:“你们别管我的事!”。
有一天,他走在路上,听见几个女孩在谈论邯郸人走路的样子。其中一个女孩问另外一个女孩:“你去过邯郸吗?看过他们走路吗?邯郸人走路真是美啊!”另一个女孩点头说到:“是啊!是啊!看他们走路,就感觉是在跳优美的舞蹈一样。”
于是这个男孩便想:“既然我走路这么难看,何不去邯郸学习一下他们走路的姿势呢?”没有告诉自己的家人,这个男孩就一个人偷偷地到邯郸去了。
邯郸离寿陵十分遥远,少年边走边问,走了整整两个月才到邯郸。刚到邯郸的时候,他看到一切都觉得非常得新鲜。觉得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走路的姿势都是那么得好看。他想:“我就一个一个地学,最后我肯定能成为世界上走路最好看的人。”
于是,这个男孩就每天都站在街上观察来往行人走路的样子。
一天,一个小孩从他身边蹦蹦跳跳地走过去了,于是他开始模仿这个小孩走路的样子,他蹦蹦跳跳地在街上来回地练习着,街上的人都很好奇地看着他。他们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啊?干吗这么走路呢?”
他拍了拍自己的胸膛,说:“我是在学那个小孩走路,他走得那么好看,等我学会了也可以走得那么好看啊!”大家都哈哈大笑了起来。男孩听到别人笑自己,觉得很不好意思,脸一红转身跑了。
几天后,经过反复地练习,他学会了像小孩子一样走路的方式。他开心地满屋转起来,一边跑一边说:“哈哈,我现在是世界上走路最好看的人了!”突然他想:“既然我现在走得这么好看,那我干吗不上街走给别人看看呢?”于是,他便蹦蹦跳跳地到街上去了。
他本以为大街上所有的人都会夸奖他走路好看,但是奇怪的是却没有一个人注意他,更加没有人夸奖他。正在这时,他听见旁边人说:“咦?你看那个人走路多好看啊!”他开心极了,笑嘻嘻地转过身,却发现旁边的人根本不是在看自己,而是在说别人。
这个男孩顺着旁人的眼神看过去,原来是一个女孩从他们身边走过去。那个女孩子走路一扭一摆,像跳舞一样。他想:“哎呀!原来世界上还有走路这么好看的人啊!”
于是,他又开始模仿起这个女孩走路的样子,屁股左边一扭右边一扭地在街上练习了起来。可刚学会没两天,他又听见身旁有人夸街上的男人走路好看,像一座挺拔高山一样,真是太帅了。这个少年不再学女人走路,又开始练习起了邯郸男人走路的姿势。
就这样,他一会儿学小孩走路,一会儿学女孩走路,一会儿又学男人走路。结果到了最后,这个男孩不仅没学会更好的走路方面,反而把自己走路的样子也给忘了。知道情况的人看到了,开始嘲笑他连走路都不会了。
最后,他干脆一屁股坐在了大街上,等着家里人来接他。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魅力,我们应该对自己充满自信。不应该贬低自己,盲目地模仿别人。要坚信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切莫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在自己的身上。一味的模仿不仅不能让我们取得进步,反而会让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
庖丁解牛
——谙熟规律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
战国的时候有一位著名的厨师,人们都叫他丁厨师。丁厨师杀牛的手法很高明,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把牛杀死,而且他杀过的牛,剥了皮以后,牛身体的各部分就一下子分离开了,就连声音都像乐曲声一样。人人都对他的这个绝活儿感到很惊奇,所以都很佩服他。就连国君都听说了他的本事。
有一天,国王文惠君要宰杀一头牛,于是就派人把丁厨师请到家里,想要见识一下他杀牛的方法。
只见丁厨师拿出一把雪亮的刀,用一块干净的布擦了擦,然后一只手按着牛,把肩膀靠在牛的身上,脚踩着牛的身体,膝盖也顶在牛的身上,用另一只手把刀往牛的身体里一插,牛的身上立刻发出了皮肉和筋骨脱离的声音,就像是在演奏一首美妙的音乐一样。而丁厨师杀牛时候的动作,就像是配合着音乐在跳舞,非常吸引人。所有的人都惊呆了,文惠君更是瞪大了眼睛,嘴巴张开了好久都忘了合上。
当丁厨师从牛身上离开,站起身来的时候,那头健壮的牛像一滩烂泥一样瘫软在了地上,死掉了。院子里静极了,连掉根针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见,谁也不说话。
丁厨师说:“大王,让您的厨师把这头牛的皮剥掉,各部分就会马上分离开了。”
文惠君这才回过神来,赶忙把那些和他一样惊呆了的人叫到身边,派他们把牛抬下去让厨房的人剥了皮。没多大会儿,厨房的人就来向文惠君汇报,果真,皮一剥下来,牛身上的各部件便很容易地分离开了。
文惠君很是惊奇地问丁厨师:“您杀牛的本事怎么这么高明呢?有什么绝窍吗?您是怎么练的呀?”
丁厨师很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没什么绝窍,只是做的时间长了,就非常熟练了,从里面摸索到了一些规律。“
丁厨师给大家讲了他杀牛的故事。
丁厨师刚刚开始学宰牛的时候,眼里只是看到一头庞大的牛,他就想着怎么样能把它杀死,别的什么也不懂。杀完牛以后,他再把牛的皮剥开,把它的肉一部分一部分摸索着拆开,那时候分解一头牛要用很长时间,很费力气,他常常不知道要从哪里下手才会把各部分完整地分开。
三年以后,由于经常杀牛、分解牛,丁厨师对牛的身体结构已经非常清楚了,再杀牛的时候,他就不把它当作一整头牛,而是当成一堆不同的零件了。
就这样,许多年过去了,丁厨师对牛的身体越来越熟悉,做起来也越来越熟练。现在,他已经可以不用眼睛去看牛,就可以知道从什么地方下刀会更快地让牛死掉。
丁厨师对文惠君说:“您看我的这把刀,我用了十九年,杀了上千头牛,它的刀口还像刚刚磨出来的新刀一样。可是其他的厨师,却一年甚至一个月就得换一把刀,这是为什么呢?”
文惠君眨眨眼睛,想了半天,问:“您的刀是名师打造的吗?”
丁厨师笑着说:“不是,这只是把普通的杀牛刀。”
文惠君说:“真的吗?那可是奇怪了,我府里的这些厨师们一年得用多少刀啊,您给我说说,您是怎么把一把刀用了十九年的?”
丁厨师说:“其实呀,我杀牛的时候,下刀的地方一定是筋骨相连的缝隙,刀子沿着缝隙走,不会碰到坚硬的骨头,也不用去割肉,所以就不会受伤。而其他的厨师却不注意这些,技术好一点的厨师,把牛杀死以后,用刀子一点一点把肉从牛的骨头上割下来,而技术不好的厨师,把牛杀死以后,会用刀子使劲地把肉从骨头上剁下来,刀子时常剁在骨头上,所以对刀子的损伤就很大。”
文惠君恍然大悟地说:“哦哦,原来是这样啊!那,您杀牛的时候,是怎么做到让它的各部件在很短的时间内分离开的呢?”
丁厨师告诉文惠君说:“牛的身体结构全都是一样的,这个我已经非常了解了,闭上眼睛都能想得到。所以我在筋骨相连的空隙里下刀,把刀子沿着骨头的缝隙探进去,再按照牛的身体结构,顺着缝隙把刀子继续向里探,把筋骨一点点剥离,最后,刀子探到最难处理的筋骨交错的地方,那时我会非常的小心,把思想全集中在那个地方,手上轻轻地试探,把刀子伸到关键的部位,手上一用巧劲儿,整头牛就哗啦一声散架了。当我杀完一头牛,从牛的身上站立起来的时候,觉得特别骄傲,身体上都觉得轻松极了,这时候,我再把刀擦干净收起来。这件事情就全部完成了。”
听完了丁厨师的话,文惠君连连地点头,夸赞他说:“好啊,真是有道理,我听了您的话,真是学到了不少啊!您已经把杀牛的过程处理得这么有意义,我们从里面能学到很多的做事与做人的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