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妈妈讲给男孩听的励志故事
7752200000006

第6章 品质篇从小培养男孩宽容大度的胸怀(2)

三气周瑜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允许别人比自己强,妒嫉只会让自己变得痛苦。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当遇到比我们优秀的人时,要正确地面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虚心地向别人的长处学习,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使自己过得更好。

张良拾鞋

——能忍小忿,方成大谋

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张良的人,他出生于韩国,是宰相家的孩子,但是他长大以后,韩国被秦朝灭亡了。为了报复秦朝,张良找了一个大力士一起去刺杀秦始皇,结果失败了,只好逃跑,换了名字藏到一个没人认识他的地方。

有一天,张良到桥上去散步,在桥头遇到一个老头儿,这个老头儿穿得也不怎么好,衣服全都是麻布的,鞋子还很破,白胡子又长又脏。当张良路过他身边的时候,那个老头儿故意把一只鞋脱下来,抬脚踢踢到了桥下,然后对张良大声地喊:“喂,小子,去,下去把鞋给我捡上来!”张良是宰相家里长大的孩子,家里人说话都很有礼貌,从来没人这么称呼过他,所以他生气极了,他想:“这个老头儿可真不讲道理,哪有管人叫小子的,这不是骂人嘛!”

张良当时真想冲上去揍那个老头儿一顿,但是他看了看老人的样子,却忍住了。他想:“这个老头儿都这么大岁数了,一定吃过很多苦,算了。”于是他就强压怒火,到桥下去把老人的鞋子捡了上来,还单膝跪在地上,耐心地帮老人把鞋子穿好。没想到,这个老头儿连谢谢也没说,竟然哈哈地笑着走了。张良觉得非常纳闷儿,一下子就愣住了。

老头儿走出了很远,忽然又返回来,笑眯眯地拍着张良的肩膀,夸奖张良说:“嗯嗯。年轻人,不错啊,五天以后咱们两个一大早就在这里见面,一定要来啊!”张良一看老人家约他再到这里来,而且还和蔼可亲的,就恭恭敬敬地给老人行了个礼,答应了。

五天以后的清晨,天刚蒙蒙亮,张良早早地就来到桥上,哪知还没到桥头,就远远地看到老头儿已经在桥头等他了,见了张良,那个老头儿训斥他说:“和我这个老人约好了时间,竟然却比我来得还晚,今天算了,五天后再来吧!”说完,就气乎乎地走了。张良开始的时候觉得很委屈,可是后来他想,自己确实是比老人来的时间晚了很多,让老人家久等自己,是很不应该的。所以他决定下一次一定早些来。

又过了五天,到了约定的日子,张良在大公鸡第一遍叫的时候就急匆匆地跑到了桥上,结果还是比老人晚来了一步,老人又生气地走了,临走前说,再过五天再见面。

第三次约的日子到了,张良生怕自己再去晚,害得老人在黑夜里等他,索性连觉都没睡,半夜就来到了桥上,这一回老人果真还没有到,张良觉得放心了,于是就站在桥上向老人来的方向张望,望啊望,等啊等,过了好长时间,才看到老头儿过来。

老头儿看到张良这一次比自己来得早,很高兴,也很感动,觉得这个年轻人真是一个能忍受挫折、真诚对人的好人啊!所以,他拿出了一本书送给张良说:“这是一本兵书,你把这本书学透了,就能当国君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天下大乱,到时候你安定天下,就靠这本书了。”说完,老人就走了。

张良捧着那本书,对着月光看了看,只见书皮上写着四个大字——《太公兵法》。他把书拿回家,天亮以后仔细地看,原来这本兵书里讲的全都是用兵和治国的方法,张良高兴极了,就像捡了个大宝贝一样,一个人咧着嘴在屋里傻笑了大半天。

从那以后,张良每天都刻苦地学习《太公兵法》,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反复地琢磨,有的时候为了一个弄不懂的难题,可以几天几夜不吃不睡,直到弄懂为止。十年以后,张良终于把这本《太公兵法》全部弄懂了,并且还有了许多自己的想法。

那时候,秦朝已经传到了秦始皇的儿子秦二世手里,他是个昏君,根本不管百姓死活,所以很多农民都因为被逼得没办法生活,于是就造了反,张良也加入了反抗秦朝的队伍,后来,他投靠了当时的一个队伍比较大的刘邦。

张良能文能武,又足智多谋,他给刘邦出了好多平定天下的好计策,还常常用《太公兵法》里所提到的知识帮助刘邦分析作战和管理国家的方法,而刘邦听了他的解释以后,也很快就能明白,所以刘邦非常信任他。

后来,刘邦终于做了皇帝,建立了汉朝,这里面有着张良不小的功劳呢。刘邦曾经说,张良是个大能人,不用走出屋子,就能指挥千里以外的军队打胜仗!

原来,当年给张良兵书的那位老人是隐居的高人黄石公,张良认真学了他给自己的那本《太公兵法》,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在十年以后成为了皇帝的老师,帮助皇帝安定了天下。

张良拾鞋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包容、忍耐,如果一点小事都不能容忍的话,脾气一来就可能会坏了大事。许多大事的失败,都是由于小地方搞坏的。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应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应在小事上纠缠不清,而应有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从而实现梦想。

杨布打狗

——出现问题时学会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庄被一片绿色的树林包围着,每天都有很多的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村口有一条小溪,溪水哗哗地流着,几条小鱼在溪水里快乐地游戏。这个村庄里的人都非常的善良,他们靠种地来生活,过得很轻松快乐。

村里有一户人家姓杨,这家有两个儿子,哥哥叫杨朱,弟弟叫杨布。这两个男孩非常喜欢诗歌,连在地里干活的时候都喜欢讨论诗歌,也结交了一帮喜爱诗歌的朋友,他们常聚在一起研究诗歌。

一天,弟弟杨布打算出门去拜访朋友,他穿上了自己平时最喜爱的白色外套高兴地走在乡间的小道上。突然天空下起了大雨,一颗颗雨滴打在他的身上,不一会就把他的全身打湿了。

杨布看周围没有什么地方能够躲雨,就抱着头向朋友家跑去。朋友看见他像落汤鸡一样浑身都是湿的,赶紧找了一套自己的黑色衣服给他换上。朋友招待他在自己家吃饭,两人在饭桌着还谈论着诗歌,时间就在欢声笑语中过去了。

看着落下山的太阳,杨布对朋友说:“时候不早了,我怕父母着急,就先回家了!”朋友看见杨布的衣服还没干,就说:“你穿我的衣服回去吧,你的衣服以后再来拿。”杨布高兴地答应了,两人约定过两天再聚会谈论诗歌。

走在回家的路上,杨布回味着今天和朋友愉快的谈话。晚风阵阵吹来,带着雨后的清香。月亮出来了,照在山间的小路上,小路虽然崎岖,但是路边的花朵和小草在月光下显得非常得美丽。风儿吹过小草,它们像跳舞似的摆动着身体。

不一会儿,杨布就走到了自己家的门口。这时突然从黑暗处跑出来一只大黑狗,朝着杨布就“汪汪汪”直叫,把杨布吓了一跳。杨布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家的那只狗,他大声地叫着狗的名字让狗停下来。谁知道,大黑狗根本没认出主人,朝杨布叫得更凶了,眼看就要扑到他身上来了。杨布立刻从门边拿起一根木棍,朝着狗生气地喊道:“死狗!瞎了,怎么连我也咬?!”说完就朝狗打过去。

正在这时,杨朱出来了,他拦下了杨布,大黑狗也不叫了。可杨布的好心情一下子全没了,他越想越生气,对哥哥说道:“这条大黑狗今天真是气人,怎么连我都不认识了呢?我看得把它卖掉了!”

杨朱静静地看着弟弟,等弟弟心情稍微平静了一些,说:“你能回答我几个问题,再想想自己应不应该生气,好吗?”弟弟不解地说:“好啊!”哥哥问:“你今天上午离开家的时候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弟弟回答:“白色的啊!”哥哥又问:“那你现在身上穿的是谁的衣服?什么颜色的?”弟弟回答:“是我朋友的,因为我的衣服被雨淋湿了。这件是黑色的啊!”哥哥又说:“如果是你,早晨看见一个人穿白色,晚上又看见一个人穿黑色,你能够一眼就认出来他是谁吗?”说完,哥哥就回屋里了。

杨布听了哥哥的话,一个人坐在屋外,仔细地想了想,觉得哥哥说的很有道理,他一直责怪黑狗的不对,却没从自己身上先考虑。他越想越觉得自己没有道理再生气了,于是走到大黑狗前面,摸了摸它的毛,又开开心心地走进屋里了。

我们常常责怪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或者对待我们的态度和以前不一样了,却不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我们应该经常总结一下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注意自己最近的变化,这样遇到什么事情时才知道应该怎样去面对,也能够尽快地改正自己的缺点。

六尺巷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在安徽桐城市内,有一条非常著名的巷子。这条巷子有六尺宽,现在已经作为中国文化遗产被保留了下来。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去当地旅游,就是为了看一看这条巷子。为什么这条巷子这么出名呢?故事还得从几百年前讲起。

几百年前,那时候中国还处在清朝政府的统治下,在桐城有一户人家非常有名,父亲叫张英、儿子叫张廷玉。父子俩都在朝中当大官,他们非常聪明,为人一点都不骄傲,平日里总是对别人很宽容,所以皇帝很是喜欢他们,其他的大臣也都很尊敬这两父子。

在张家老爷还没当官的时候,就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有一次,张家养的一只小狗趁主人没注意的时候,偷偷跑了出去,小狗一边跑一边玩,不知不觉就跑了很远。后来这只狗饿了就在附近的人家偷吃了人家的饭。这家人发现了,拿起棍子就朝小狗打去,小狗一边“汪汪”叫一边跑,那家人就追着打。

后来,张家主人发现小狗不见了,就让仆人去找,正好被仆人看见那家人打狗的场面。仆人走上去,说:“你知道这是谁家的狗吗?你打狗也得看主人,这是我们张老爷的,你们等着被罚吧。”说完就把他们给拽回自己的家里。

那家人一听说是宰相家的狗都吓得半死,心想:“这下完蛋了。”谁知张老爷听说后,不仅没有处罚他们,反而给了他们一些钱,说:“我家小狗吃了你家的饭,实在不好意思,我赔偿你们的损失。”说完,他还吩咐手下准备了丰富的饭菜,招呼他们在自己家吃饭。

由于张家父子宽容大度,好客热情,街坊邻居说起他们的人品也是个个竖起大拇指。

有一天,在京城上班的父子俩收到一封来自老家的信件,打开信件一看,原来是老家人与邻居闹了很严重的矛盾,请求自己帮忙。父子俩把送信的人喊来,问道:“怎么回事?你给我们从头说一下!”送信的人便慢慢地说了起来。

原来,在桐城老家的隔壁住着另外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姓吴,家中也有人在朝中当大官。这两户人家的房子中间隔着一条宽三尺的巷子,平时供人和车辆行驶。三个月前,吴家想把房子建得更大些,于是就把这条巷子给占用了,并告诉张家:“这条巷子以后就归我家所有了,你们都不能再使用了!”张家人听到后,觉得非常生气,平时两家共用的巷子怎么就成了吴家的呢?于是他们就和吴家人争吵了起来。

两家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让着对方,都要到县官那去评理。县官一看是这两家人来告状,头就大了。因为两家都有人在朝中当大官,不论是得罪哪一家,县官都不敢。于是他就装病不理会此案。

张家人想:“我家老爷官当的这么大,还怕他吴家人吗?我们一定要让老爷出面,替我们争口气!”他们写了封信,并连夜派人送到京城老爷的家里……

张家父子俩听完整件事情后,张老爷用手捋了捋胡须,笑了笑,提笔就开始写信。不一会儿,信就写好了。他们吩咐来送信的人一定要把信尽快送回老家。送信的人心想:“有了老爷的信,我们肯定会赢的。”于是高兴地拿着信回家了。

等到家人拆开信一看,却根本不像自己想的那样。原来老爷不仅不让自己家人和吴家人争吵,还让他们主动给吴家人让出三尺宽的巷子。信里说:“我们不要什么事情都和别人争吵,凡事让着别人并不是怕他们,而是我们懂得谦虚礼让。”

张家人看了老爷写的信,主动把三尺宽的巷子给让了出来。吴家人看见张家人把巷子给让了出来,很是惭愧。于是他们将房子也往后盖了三尺,这条本来只有三尺的巷子一下就变成六尺宽,使得附近的人和车辆行走的时候更加方便了。

后来的人为了纪念张家和吴家两家人懂得谦虚礼让的品德,称这条巷子为“六尺巷”。

中国是一个具有谦虚礼让的民族,这种美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人平时看着很有礼貌,一旦事关个人的利益,哪怕是一点点小事,锱铢必较,以为这样才能显得自己很厉害。其实主动礼让,并不是胆小的一种表现。“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正是宽大胸怀的表现。

鲍叔荐管仲

——做人要宽容大度不计前嫌

战国的时候,齐国是战国七雄中第一个称霸的国家,这是因为齐国国君有两个最有才华的助手——管仲和鲍叔牙。

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是好朋友。长大以后,他们两个一起做买卖谋生。

由于管仲的家里比较贫寒,所以做生意的大部分本钱都是鲍叔牙出的。但做生意赚了钱以后,鲍叔牙总是多分给管仲一部分,自己拿少的一份,管仲也不客气,理直气壮地就把钱收起来。

别人看不过去了,气愤地说:“这个管仲真贪心,出的本钱少,还多分钱,真不像话!再说,他平时也不少花钱!”鲍叔牙却说:“管仲家里困难,用钱的地方多,我们是好朋友,让他多拿些是应该的。如果我平白无故地帮助他,他还不一定接受呢,这样才是对的。”别人都摇摇头,觉得鲍叔牙太老实,简直有点傻。

有一次,鲍叔牙要管仲为他做一件事,结果管仲把事情给弄得一团糟,让鲍叔牙十分难堪,大家都说管仲不用心,脑子笨,不灵活。但鲍叔牙还是为管仲辩解,并没有责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