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海迪、徐文伯、孙金龙等纷纷呼吁,一些网吧已经成为令“学生分心、家长操心、教师烦心、学校忧心、社会担心”的“电子海洛因”,呼吁“救救孩子们!”
张海迪语气沉重地说,近年来她收到成千上万封孩子们的来信,“看了孩子们的来信,知道有一些孩子沉湎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甚至整夜泡在网吧里消磨时光,我很忧虑!”
曲径通幽处,玩起地道战
在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地区,一幢塔楼地下室的铁门紧锁着一家地下网吧。穿过铁门,沿着昏暗的通道摸索着前进,大约拐过四五个弯,又是一道铁栅栏门。穿过铁栅栏门后又是两个弯。就在谁也分不清东南西北的时候,前面曲径通幽处豁然开朗,突然从一扇虚掩着的门缝里透出光亮来。
推开房门,里面的情景不由得让人吃了一惊,不大的房间里顺墙摆着8台电脑,16名中小学生玩兴正浓。房间内大呼小叫声不绝于耳,喝彩声、骂娘声此起彼伏。
只为“熟悉地形”的网民服务
在北京市陶然亭公园南侧一条东西向的小马路上,一个茶叶遍地、弥漫着鱼腥果香的农贸市场尽头,就有一间由铝合金搭建的小屋门窗。
谁知道,即使是大白天门还挂着厚布窗帘的小屋里头,就是一个谁也猜不到的电脑网吧。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五六十年了,还会出现那个时期地下游击队碰头见面的场景:网民要进去上网,得先敲几下这个小屋门窗,因为里面锁着呢。直到对上了暗号,里面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才会给你开门。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仍然有10多个学生围绕着8台电脑手脚忙乱地操纵着游戏。
来者都是客,多多益善
虽然已经超员,可是老板并不想失去任何一个生意机会。只要你装出一副不甚了了的姿态虚心学习,老板就会向你介绍这儿的几个“经典游戏”。
例如,在电脑里一个GAME文件夹中,就有三级麻将类的游戏。旁边几个小男孩正在玩“格斗之王2000”。只见屏幕上一个人拿着一把酷似恐怖片《剪刀手爱德华》中的那种大剪刀,一刀下去顿时血光四溅。奇怪的是,正在玩游戏的那个孩子眼皮眨也不眨,看得出,这种场面已经久经考验了,所以见多不怪。
人民空军居然成了假想敌
“三角洲特种部队”是一种流行游戏。该游戏以“人民空军成了假想敌、中国空军飞机被击落”为名,打通关后,网民击落的居然是机翼上印有“八一”军徽字样的红五角星战斗机,对战的居然是“中国空军”!
赫然印着中国空军标志的战斗机,成了被游戏者击落的一架架“敌机”,不知道游戏者内心是怎样想的?在大力宣传爱国主义的今天,满脑子把“人民空军”作为假想敌,游戏设计者究竟是谁?他要达到怎样的目的?游戏者为什么心甘情愿地演出亲痛仇快!
网吧里各种盗版光盘充斥其间,也是普遍现象。从电脑软件到电脑游戏无奇不有,品种通常在数百种以上。不但可供游戏,而且还对外出售。在外面受到严厉打击的盗版光盘,想不到居然在这里堂而皇之地逍遥法外。
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一道坎
教育学家指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一道“坎”。很显然,孩子要长大成材,就必须顺利跨越这道“坎”。
2001年1月,新疆乌鲁木齐市一名12岁的六年级小学生,从爷爷家里偷了3900元到网吧玩电脑游戏,一连22天没有回家。渴了,就买网吧的饮料喝;饿了,就到周围小饭馆买东西吃;困了,就到沙发上躺一会;就连春节都在网吧里度过。直到身上所带的钱挥霍一空、弹尽粮绝之际,才想到原来他在这世界上还有一个“家”。
湖北省武汉市某中学一位网名叫“丘比特”的高三男生,接触网吧半年之久就结交了4位女网友,每天轮番与她们约会。经常是上午跟“迷死你”逛公园,下午陪“图形”看电影,晚上还要和“菲菲”唱卡拉OK,像明星“走穴”一样热闹。结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高考理所当然名落孙山。
名不副实的网络中心
在北京,网吧的发展异军突起,仅仅地下网吧的数量就超过了2200家。
2001年3月,执法人员在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大运村学生公寓,看到一个“其貌不扬”的小招牌上写着“大运村网络技术中心”,一副煞有其事的样子。其实,这里就隐藏着一个地下网吧。
学生公寓的院子里停满了自行车,公寓楼的二层还挂着学生晾晒的衣服。两间房上赫然挂着“培训机房1”、“培训机房2”的招牌。
推开房门,拥挤的房间内40多台电脑排成4排,三四十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在游戏世界里忘我战斗。
房门旁的2个垃圾箱里堆满了易拉罐空罐、矿泉水空瓶,屋的东头放着十几个纯净水空桶。不少学生面前的烟灰缸里塞满了烟头,有的连空易拉罐都顾不上扔,桌子上垒成了一小堆。
学生们个个面呈灰色,吞云吐雾,身上冒着热气,东倒西歪,像一锅被煮烂的饺子。
一位同学就势斜着睡在椅子上,任凭执法人员如何叫喊他都没有醒来。在这间烟雾缭绕的房间内,亢奋的只有他们忘情的喊叫声:“我又发财了!”“打死他!”
“周到服务”请君入瓮
现场的一位学生说,他每天都来这里打上几个小时,有时要干个通宵。这里的“服务”挺方便,墙上贴着各种饮料、饼干、火腿、八宝粥等食品的价格表,渴了饿了跟工作人员说一声,就可以到小卖部里拿点饮料和食品。
网吧工作人员来不及收拾的一本破烂账本上,记载着一沓厚厚的账目。账本的第一页写着“眼镜欠50元,ZJC欠30元”之类的字样。需要用代号来加以代指,这些学生显然都是这里的“常客”。
据北京市海淀工商分局介绍,2000年像大运村学生公寓这样的非法地下网吧他们就打掉了150多家。令人奇怪的是,此时此刻该地区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营业性网吧1家也没有!
这就是说,绝大多数专营和兼营的网吧,都是未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非法网吧,据保守估计数量要超过2000家!
一些不法网吧在遭受重创以后,为了逃避检查而改变经营地点和方式,由“地上”转入“地下”从事秘密经营。
用免费时段吸引上网孩子
虽说网吧应该禁止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入,但是实际上,惟利是图的网吧老板却反其道行之——采取种种措施吸引孩子上网。
2001年11月15日上午8点20分,工商执法人员走进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沙滩桥西的一家网吧。虽然这时候已经是学校上课时间了,可是网吧里95台电脑前还是坐满了人,其中1/3是带着书包的学生。
一位中学生解释说,“虽然各校一般都让我们7点40分到校,不过这里早晨7点到9点是‘免费时段’,所以我们这会儿来最划算!老师那边想法请个假呗。”
据介绍,这个网吧有10兆宽带平台,速度快、价格便宜,还提供小吃、饮料什么的,可以当早点、午饭或是夜宵。每小时收费标准3~4元,夜间服务12元就可以玩通宵。
对于怎样区分是否中小学生,网吧老板介绍说主要看是否穿校服。如果不穿校服,“那就不好区别了。”
“网吧专车”接送上网
听说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大学城每逢周末有“网吧专车”接送,《江南时报》的一位记者便去实地见识了一番。
2002年4月13日晚上7时05分,该记者从大学城南大门上了一辆6个座位的“面的”。
一上车,司机便热情介绍,“就去附近的那家网吧,三四分钟就到。到下沙镇、下沙村,要10多分钟呢。”
这时候,一对学生模样的小情侣挤上来了。因为坐着太闷,记者抱怨车子太挤了。身后一位同学开导他说,“今天算不错了,以前我们8个、10个人都挤过。”
7时07分“面的”出发了。记者担心地问“最晚几点能够回校?”回答是“放心,从早到晚我们都有车,最晚是12点,保证让你们熄灯前回校。”一位同学在边上介绍经验道:“万一公寓楼关门了,可以先爬上厕所,再爬上2楼。我试过的,包你没事。”
他透露,很多同学平时晚自修逃课,为的就是去上网吧玩通宵。
7时11分终于到了一家网吧,“10元通宵”的价格使得里面的70多个机位全部客满。虽然空气又闷又热,可是旁边还或站或坐着许多人在等位置。
赊账消费成了家常便饭
为了吸引未成年人来网吧消费,一般网吧都盛行给小孩子“记账”,玩到月底才结账。这里的“信用”消费,比银行搞得还好。
这种情形非常普遍。会不会有小孩消费过后不肯付钱呢?法律上不是规定小孩子没有民事行为能力吗?
对此,网吧老板们笑眯眯地告诉你,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他们毫无顾虑地说,签账都会结的,“来我网吧的孩子我有办法让他来结账(!)。实在不成,我们可以直接找家长,不怕他不结。不过,大部分都是小孩自己想办法过来结清了的。”
“赊账,让我沉溺网吧”
一名即将毕业离校的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的中专生,是赊账消费的一个典型。2002年7月1日,19岁的他愤怒控诉网吧耽误了自己前程。
他说:“网吧以赊账的方式引诱学生来玩,让我欲罢不能,越陷越深,在那里耗费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据介绍,从1999年开始,他就在学校附近的一家网吧上网。几年下来,他先后赊欠了1000多元的账。每个月从家里拿来生活费后,首先就是去网吧还钱,还了钱再赊,形成一个连环债。他每个月600元生活费的一半用在网吧上了。他的同学中间,有的每年要赊2000多元的账,有的几天几夜都在里头玩。
网吧老板每个月都要找赊账学生“结账”,到了寒暑假就更是来要钱。现在,他还差网吧170元钱,最近几天每天都有人到寝室来要钱。
“现在想来,赊账上网吧,让我失去了很多——白天不上课,晚上上网吧,我几乎每年考试都有功课不及格;上网没有钱了,自己就省着吃,吃不好,身体也不好。”
网吧开设储蓄所,接受学生预付款
2002年8月1日,湖南省长沙县5位家长集体投诉某网吧给他们的孩子提供存钱上网业务:孩子只要把钱存到网吧,以后去上网的时候可以从存款中加以扣除。
这5个孩子先后在网吧一共存了800多元,10天之内就把这些钱全部泡在了网吧里,最多一天就花了500元。一名孩子因为没钱上网,居然还偷家里的钱。
网吧老板的记账单复印件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存钱人的姓名、已经花费的金额、存钱人的签名。像这样的记账单一共有8张,签单的都是小学生。
网吧里设有“典当行”
2002年5月14日,湖南省长沙市某小学4年级学生、年仅9岁的小豪(化名),在网吧连续泡了6天6夜后终于被家人在火车站附近的一家酒店找回。
在此以前,小豪的家人连续寻找了100多家网吧,又是向警方报警、又是在电视台登寻人启事,忙得不亦乐乎。
据小豪的班主任何老师介绍,小豪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人长得聪明伶俐,就是特别爱到网吧玩游戏。
5月8日下午放学时,小豪独自出了校门,仅仅来晚了几分钟的叔叔没能接到他,从此便没有了小豪的消息。
在此以前小豪也有过几次“失踪”经历,都是因为沉迷于网吧造成的。
2002年4月的一天,小豪放学后没有回家,而是径直去了一间网吧。身上带的零用钱全部花光后,就把书包、衣服、手表等值钱的东西一古脑抵押给网吧老板,大战了3天3夜。
抵押换来的钱花光了,困乏交加、饥寒交迫的小豪终于昏倒在网吧里。网吧老板这才慌了神,急忙打110报警。
在警方的帮助下,小豪重新回到家中并且重返学校,向老师写下了“不再进网吧”的保证书。可是效果并不理想。
代做家庭作业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上网游戏,一些电脑网吧还开展了“代做家庭作业”、“代理行使家长职责”的“一条龙服务”。
广西区南宁市一位家长介绍,他的小孩自从迷上网吧以后一发而不可收。开始时,小孩以到同学家做作业为由,吃完晚饭就出门。一直到2001年末,他检查小孩的作业时发现,老师多次签字称孩子不交作业,这才轧出苗头。
在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后,小孩终于道出真情:他的作业是网吧里的叔叔阿姨帮做的。
由于他们经常把作业搞错了,所以无法向老师按时上交作业,给老师留下了“不交作业”的印象,这才穿了帮。
代写逃课请教条
网吧既然可以代做作业,当然也可以代做其它事情了。
2002年元旦前后正值寒假前夕,就在全体师生积极复习准备期末考试的时候,辽宁省沈阳市就有这样一位小涛(化名)同学,煞有介事地托同学带给老师一张请假条:“因有病发烧,××同学不能上学,向老师请假一天,请老师准假”字样。
可是有谁知道,小涛生病是假的,实际上他正在网吧里打游戏打得欢呢!这张请假条是网吧老板代小涛写的。
直到后来班主任老师打电话到小涛家中,询问病好了没有、能不能参加期末考试时,小涛的妈妈才知道自己的儿子已经在网吧里连续“战斗”了3天,原来还一直以为他在上学呢。
妈妈气愤极了,连忙到和平区几十家网吧去一个一个寻找小涛,结果在新兴街道南苑社区某网吧里找到了,坚决把他拖回了家。
从此以后,妈妈每天都要“护送”小涛上学放学。为了掐断小涛上网的经济来源,煞费苦心的妈妈每天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数一数兜里有多少钱,实行“坚壁清野”政策。客厅里不敢放衣服,“上卫生间都得锁卧室门,防儿子跟防贼似的。”
这样做显然很伤孩子的自尊心。可是为了儿子好,妈妈实在想不出其他办法。
“玩上瘾了,不玩难受”
小涛妈妈为了遏制儿子上网,多次找到这家网吧,请求老板“网开一面、饶了小涛”。只要不让小涛来玩,哪怕掏一笔“赞助费”都行。老板嘴上答应得挺好,可是暗中仍然对小涛敞开大门。
网吧为什么对小涛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小涛说,“上瘾了,不玩心里难受。”
例如,平时在上课时小涛会不自觉地把文具盒当成鼠标,在书桌上划来划去。平时经常向英语老师请教单词,并不是真的为了学好英语,而是为了弄清楚一些游戏中的英文含义。除了这些游戏词语以外,看到其他英文就头疼。
“玩上瘾了,不玩难受”。小涛的这句话,道出了他们吸食海洛因般的共同感受。